江苏丹阳方言合音词研究

2017-11-07 09:37杨轶群
镇江高专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丹阳元音韵母

杨轶群

(河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91)

江苏丹阳方言合音词研究

杨轶群

(河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91)

语言发展过程中遵循两个原则,一是省力,二是辨义。合音词是在语流中将两个或几个相连的单音节词读音拼合成一个音节的词,是“省力”原则的体现;拼合成的合音词大部分有音无字类,又具有辨义的作用。分析丹阳方言合音词形成的规律,探索丹阳方言的语音层次,可发现丹阳方言体现出明显的吴语特色,丹阳方言合音词的研究可为方言合音词的研究提供参考。

丹阳方言;合音词;拼合规律

合音现象是一种常见的语流音变现象。在语言交流中,由于频繁使用、连读等原因导致两个及以上相连并用的音节融合为一个音节,由此形成的词称为合音词。合音现象古已有之。汉代郑玄笺《诗经·唐风·采苓》“舍旃舍旃”时已经注意到“旃”是“之焉”的合音。此外,还有“诸”(“之于”的合音)、“盍”(“何不”的合音)、“叵”(“不可”的合音)。当时这种现象被称为“兼词”。现代方言中合音现象也很多,例如《汉语大词典》中提到的北京话“甭”就是“不用”的合音词。这说明合音词有其历史来源,至今仍处于广泛运用中。从文献资料来看,合音词大量存在于方言中,具有明显的地方色彩。研究丹阳方言中的合音词,能让我们更加深入了解丹阳方言的语音情况,窥探语音演变的方式。

1 丹阳方言合音词的类型及用法

1.1所用音系标准

江苏丹阳位于长江以南,隶属镇江市管辖,东与常州市武进区、新北区相邻,西与镇江市丹徒区、句容市相连,南与常州金坛区接壤,北与镇江新区相邻,并与扬中市隔江相望。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独特的方言区。丹阳方言处于吴方言和江淮官话两大方言区的交界地带,就整个丹阳市而言,方言十分复杂,本地人称“四门十八腔”。大体说来,东部、东南部、东北部的方言接近常州话(吴方言);西部、西北部、西南部接近镇江话(江淮次方言)。根据各地方言的特点,可以粗略地把丹阳方言分为四片:第一片,以云阳话为代表;第二片,以吕城话为代表;第三片,以河阳话为代表;第四片,以埤城话为代表。一般所说的丹阳话是指以云阳话为代表的城关派。本文所讨论的合音词,为笔者在参考《丹阳方言词典》的基础上,通过调查两位丹阳本地同学的方式获得。

丹阳方言词并不是很多,就整个丹阳而言,语音差异较大,词汇的差异较小,现所列丹阳方言合音词是丹阳市辖域内的,但语音的标注仍以笔者老家——第二片吕城话为代表中的访仙话为准。

访仙话声母包括零声母有19个,分别是:p phm f;t thn l;hs;h;k khx;说明: 1)舌尖前鼻音n只有在细音前才会变成舌面鼻音; 2)、h、ʃ是从、h、中分化出来的,只有在“庄、窗、税、床”前变成舌叶音、h、,不与、h、构成音位的对立。

单字调7个:阴平55,阳平31,上声41,阴去434,阳去325,阴入44,阳入31。访仙话中阳上已经归入阳去,这一点与普通话的演变规律相同。

1.2丹阳方言具体合音词例子

丹阳方言合音词根据词性可以分为名词、代词、副词、语气词、动词性短语等五类,其中主要以动词性短语为主,动词性短语中又以使用频率很高的否定词“弗”类短语为主,具体见表1。

表1 丹阳方言合音词一览表

2 丹阳方言合音词的语法功能

从语音角度来看,合音现象一般是由两个单音节拼合而成一个音节,音节的构成是取合音上字的声母,合音下字的韵母拼合而成,类似于“反切”,声调往往与合音下字的声调不一样,涉及到方言中的连读变调情况。因此研究某地方言的合音词可以更加清楚地认识此地方的语音系统。

从词汇和语法的角度来看,丹阳方言中的合音都是两个单音节词的音节拼合,包括名词、代词、副词和语气词,也有由两个音节的动词性短语合成的合音。这些合音词大致可以分成三类:构词法范畴、构词法和语音变化的过渡状态、语音的缩减[1]。这三者的区别与鉴定主要根据合音是否产生了新字词和合音在方言中的使用频率。构词法范畴是指合音在方言中使用频率很高,人们都说合音,而不分说两个词,从而真正产生了新的字词,即有音有字类。例如:北京话“甭”(“不用”的合音)。构词法和语音变化的过渡状态则是没有产生新的字词,合音在方言中使用频率非常高。语音的缩减是指不仅没有产生新字词,而且使用频率相对前面两种非常低。构词法和语音变化的过渡状态、语音缩减都属于有音无字类。

丹阳方言的合音词大都是有音无字类,在日常口语中因为使用频率高,而很少不合音,所以丹阳方言的合音属于第二种情况,即构词法和语音变化的过渡状态。丹阳方言合音词的词汇意义和语法功能与它们没拼合之前是大致相同的。下面我们就来具体分析这些具有方言特色的合音词的词汇意义和语法功能。

2.1名词

2.2代词

2.3副词

2.4语气词

2.5动词及动词性短语

□fai41[

以上三个合音词由否定词“弗”加“要”、“好”、“会”这三个动词中心词拼合成的,作用都有两个: 一是在没有动词的句子中充当动词,作谓语; 二是在有动词的句子中做助动词的否定式。合音多见于第二种作用,并且合音之后口语多加“的”。

3 丹阳方言合音词的规律及成因

3.1规律

丹阳方言合音词的形成规律从语音上来看有三点:

1)合音上字取声母,下字取其韵母,或者两字元音的相近音。有介音的还要取介音,来自合音上字或者下字,类似“反切”注音法。例如:[tia41]底个([ti41ka31])、[li55] 咧啊([liɛ3155])、[f325]弗啦([f44l0])、[tu31]的哦([t31u31])、[fia51] 覅([f44ia31])、[fa31]弗好([f44xa31])、[f35]弗曾([f4431])。

2) 遵循发音的省力原则。

例1弗会[f44uai31][fai41]。

例2做啥[u41ti41][55]。

除了要遵循“上字取声母,下字取其韵母”这个规则以外,丹阳方言的合音词还体现了合音需要遵循语言内部的拼合机制。“弗会”的前字是唇齿擦音[f],后字是合口呼。从反切来看,由于《广韵》音系中唇音字没有开合的对立,开口可以切开口,合口也可以切开口,在丹阳方言中,唇音字除了韵母是“u”的以外,都变成了开口呼,因此合音而成的字要变读开口呼或者齐齿呼,于是“弗会”的合音词[fai]韵母变为了开口呼。从发音机制来看,“弗会”的合音声母是唇齿擦音[f],比较靠前,“会”是合口,介音是舌面后、高、圆唇元音[u],而韵腹又是舌面前、低、不圆唇元音[a],这从发音生理上看很难进行这么大跨度的发音,不符合语言的省力。同样,“做啥”,本来“做”的声母是舌尖前音[],发音部位已经在口腔前面了,如果再加上舌面前元音就显得多余。

3)同化原则与异化原则的体现。

例3这么[k44m44][k55]。

例4那么[ku41m44][k55]。

这两例第一个字都是以元音结尾(先将喉塞撇开不说),第二字以鼻辅音开头,形成合音的韵母鼻化,这是语音同化原则的体现。

例5昨五[3131][s325]。

4)合音表明韵母的演变轨迹。

例6我家([u31k55])[ɑ325]。

在丹阳市辖域内,根据《丹阳方言词典》对其划片,笔者对其代表点调查来看,代表点“家”都是保留古音,合音中根据“反切”应该韵母也是u,或者元音舌位图中u所在位置(舌面,前,高,圆唇)附近的元音,但在这里是舌面后、低、不圆唇元音ɑ,与北京语音中“家”的主要元音一致,这显示了其韵母的演变轨迹(假摄开口二等麻韵演变为普通话中韵母ia)。

3.2成因

徐通锵认为:“结构格局是支配语言运转和演变的杠杆,汉语的音节是表义的语音单位,一个音节一个字,表达一个概念性的意义,使得汉语呈现出‘1个字·1个音节·1个概念’的结构基础和基本结构格局,这是汉语最简单、最基本的结构原则。”[3]如果说频繁使用、快说熟知是合音在语流中形成的外部环境,那么“一音一义”则是合音形成的内在动力。

丹阳方言的合音词并不多,合音现象表面上看是体现的语音层面,实际上涉及到语音、词汇与语法这三个方面。从丹阳方言的音系系统上看,其方言的语音系统与江淮官话—南京话没有太大区别(浊声母消失,同样有入声喉塞),结合词汇角度来看合音词,在否定词+中心词形成的动词性短语来看,“弗”这个否定词是典型的吴语词汇特征,“覅”也是苏州吴语的代表词,与“甭”地位相同,因此这也是丹阳方言底层是吴语这个结论的一个证明。

[1] 许巧枝.论汉语方言合音的类型: 兼论洛阳方言合音现象[J].新疆大学学报,2016(3):146-150.

[2] 蔡国璐.丹阳方言词典[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

[3] 徐通锵.音节的音义关联和汉语的变音[J].语文研究,2003(3):1-8.

〔责任编辑: 刘 蓓〕

Studiesonthecombined-syllablewordsofDanyangDialect

YANG Yiqun

(College of Arts,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Shijiazhuang 050091, China)

In the process of language development, there are two principles to follow: one is labor saving and the other is meaning discriminating. Combining two or more words in language flow into one syllable word is called combined-syllable word, which reflects labor saving. Meanwhile, most of the combined-syllable words are those which have pronunciation but no characters. Therefore, they have the function of discriminating meanings. The thesis analyses the combined-syllable words of Danyang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rule of how they formed, and explore the phonetic level of Danyang Dialect. It is found that Danyang Dialect obviously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u Dialect and this result provides an example for the following studies on the combined-syllable words.

Danyang Dialect; combined-syllable words; combination rules

H173

A

1008-8148(2017)04-0011-04

2017-05-06

杨轶群(1991—),女,江苏丹阳人,硕士生,主要从事汉语音韵与方言研究。

猜你喜欢
丹阳元音韵母
声母韵母
孔门十二时辰
李丹阳雕塑作品
李丹阳
元音字母和元音字母组合的拼读规则
丹阳眼镜,改变世界的“目光”
元音字母和元音字母组合的拼读规则
单韵母扛声调
《湘水韵》及其编撰原理要点
Playing with “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