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视阈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改革探索

2017-11-07 22:13周丽妲
科教导刊 2017年26期
关键词:高等教育互联网+互联网

周丽妲

摘 要 通过分析目前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开展的现状,指出“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改革带来了契机,从“互联网+教学平台建设”、“互联网+授课方式革新”、“互联网+课程实践教学”、“互联网+考核方式革新”四个方面探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构建策略。

关键词 互联网+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 高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7.09.082

On the Reform of Occupation Career Planning Curriculum of

College Stud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net plus"

ZHOU Lida

(College of Law,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ibo, Shandong 255049)

Abstract By analy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occupation career planning curriculum development, pointed out that "Internet plus" era, the reform of university student occupation career planning curriculum has brought an opportunity from the "Internet plus teaching platform", "Internet plus teaching reform" and "Internet plus curriculum practice teaching", "Internet plus assessment ways reform" four aspects of college students' occupation career planning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strategy.

Keywords Internet plus; college students' career planning course; higher education

“互聯网+”这一概念最早是由易观国际董事长于扬在2012年第五届移动互联网博览会上提出的。2015年两会期间,马化腾提交了《关于以“互联网+”为驱动,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建议》的议案,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同年7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社会经济各领域深度融合,构筑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其中包括要探索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新型教育服务供给方式。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特别是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高速发展,给教育领域带来革命性的冲击和挑战,技术手段的革新带来了教育资源的共享、教育规模的扩大、学习认知方式的改变,同时也引发了传统教育模式、教育理念的深刻变革。慕课(MOOC)、微课、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形式不断涌现,教学主客体关系逐渐转化,传统课堂模式发生改变,全新的教育理念开始渗透传播。

1 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开展现状

1.1 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门多学科融合的课程,涉及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多门学科,同时,还是一门极具时效性和应用性的课程,这就要求课程既要有知识的传授,更要有能力的培养、观念及态度的转变,教学内容必须要实时更新,与社会及职业的发展需求相契合,教学过程中还要通过实践任务、互动交流等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是集理论传授、实践培养、经验传输为一体的综合性课程。然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学内容大多集中在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和理论、如何认识自我、如何认识外部世界、职业素养和职业准备等方面,课程的理论色彩过于浓厚,教学方式单一,缺乏实践交流环节,教材陈旧或缺少教材,不少学生表示对自身提升和未来职业规划作用不大,是名副其实的“太空课”。

1.2 多集中共性教育,缺全程个性化指导

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长时间的、循序渐进的、贯穿整个生涯阶段的过程。作为感悟性课程,生涯规划课程已经经历了近百年的发展,在英美等西方国家,小学及中学阶段普遍开设此课程,大学阶段主要的任务是针对学生不同特点及需求开展个性化的咨询服务。在我国,由于考试招生制度的限制,大部分学生到大学阶段才接触到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下发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教高厅【2007】7号),提倡所有普通高校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总学时不少于38学时。但笔者调查部分高校,大部分课程总数都远小于教育部指导学时,课程多采用特定阶段集中大课堂教学模式授课,在大一阶段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在大三或大四开设就业指导课程,授课内容多为普适性、标准化、统一化内容,缺乏延续性、个性化、全程化的有效指导。

1.3 师资队伍参差不齐

担任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师的多为负责学生教育管理的辅导员,年龄集中在27~35岁,工作年限大多较短,多为从校园进入校园,普遍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对授课专业的行业发展知之甚少;教师职称多为初级或中级,多数为兼职授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学经验较欠缺,人员流动性大;从事职业生涯规划研究的专业教师非常稀缺,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导致课程的可信性、实际指导作用大打折扣,制约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进一步建设和发展。endprint

2 “互联网+”视阈下的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面临的机遇

传统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是以课堂为主阵地组织起来的,教师在固定的时间、场所向学生讲授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知识。“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传统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带来了诸多变化。

首先,知识来源的多渠道。移动互联网极大地扩展了知识来源的广度和深度,知识的来源不再拘泥于教材及教师的讲授,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大量的与课程相关的资源,如通过网上教学平台获取课程学习的教学辅助资料,也可以通过在线课程获取国内外知名高校、教授的授课视频。

其次,教学方式的多元化。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为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教学方式的创新提供了技术支持,教学方式不再局限于教师的单一传授,慕课、翻转课堂、微课等新型教学方式迅速流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授课模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再次,师生角色、关系的转变。传统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师主导型模式,教师和学生存在着明显的信息不对称,学生处于被动接收的地位。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使得师生之间教学信息获取量的不对称迅速减少,而这种变化也导致了师生角色的变化,教师由课堂的主导者、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教学的服务者、引导者,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课堂的参与者、反馈者,师生关系向“师生互动、教学相长”转变。

3 “互联网+”视阈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构建策略

(1)“互联网+教学平台建设”,建立集教学资源共享、学习监测评估、师生互动交流于一体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云平台,加强在线教学平台的建设升级和配套应用的引进研发,充分发挥平台的知识学习、监测反馈、互动交流的作用。

结合学生关注的热点及社会发展状况,深入挖掘、筛选、整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相关教育资源和素材,如名师的讲座授课视频、职业倾向测评、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视频、经典案例、相关书目等,通过教学平台予以共享,建立课程资源库。教师依据课程要求、教学计划安排及学生特点引导学生搜索所需信息、学习资源库內容、布置学习后的任务。

建立完善的在线学习监测评估系统,即时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实时反馈学生学习效果,还可以尝试将大数据技术引入云平台,全面记录、跟踪、掌握学生的动态学习状况,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特点、学习需求,打造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学习模型,从而提供定制化的培养方案。

建立互动交流专区,利用互联网实时交互的功能,加强与学生多维度、多方面的沟通交流,针对诉求不同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与帮助。学生可以针对自主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问向老师提问,也可以围绕学生关注度比较高的社会热点问题展开讨论,互动交流专区还可以邀请优秀的校友、学长加入,与学生进行交流讨论。

(2)“互联网+授课方式革新”,实现授课方式由灌输式向参与式、由结论型向问题型、由封闭式向发散式、由重理论知识向重实践应用的转变。

本杰明·布鲁姆的认知理论认为,认知活动按照层级高低从低到高可以分为识记、理解、应用、分析、评估、创造六个层次。其中,识记和理解属于简单、低层次的认知活动,应用、分析、评估、创造属于复杂、高层次的认知活动。传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课堂授课环节中大部分时间都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大部分课堂资源分配给识记和理解等低层次的认知活动,而更有价值的高层次的认知活动难以在课堂时间完成,学生很难将所学理论应用于指导自身实践,导致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在互联网时代,学生可以通过课程网上平台中的教学资源库完成记忆、理解等认知环节,在课堂中可采用翻转课堂、对分课堂、微课等形式,强化答疑解惑、评估鉴定、讨论交流、实践操作等环节,提升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指导自身生涯规划的能力,完成应用、分析、评估等高层次认知活动,实现知识的传递与创新。教师由“知识的传播者、教学的主导者”向“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转变,学生由“知识的接受者”向“教学的参与者、反馈者”转变。

笔者认为,可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课堂时间分为三环节,第一环节为教师讲授环节,该环节不同于传统课堂中满堂灌、填鸭式的讲授,而是在学生自学平台教学资源的基础上按照课程框架讲解、重点难点分析、课堂任务布置三个步骤进行。第二环节为学生讨论交流环节,教师结合课程要求规定讨论交流的内容,如在学习职业认知这一章节内容时,学生在课前通过教学平台进行艾森克人格、霍兰德职业兴趣等相关测试对自身人格特征、职业兴趣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在课堂中通过“我的岛屿计划”、“假如我有一百万”等小组活动继续进行职业自我综合分析。第三环节为课堂小结环节,小组进行总结发言,对已解决问题及未解决问题进行梳理,教师对本次授课的知识要点、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途径进行总结,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3)“互联网+课程实践教学”,通过社会调查、企业体验、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校外职业导师指导等方式,切实发挥课程的实践指导作用。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其教学目的不仅在于掌握职业生涯理论知识及实施步骤,更在于启发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帮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确定职业路径,科学规划职业生涯方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指导性。如果仅停留在理论、原理、方法讲授的层次,与极具个体独特性的的课程目标相差甚远,而课程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用以指导自身职业生涯规划实践的有效途径。

课程实践教学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第一,社会调查。通过实地走访、人物访谈、网上调查等方式,了解所学专业的发展现状、发展前景及专业相关工作链,调查结束后以成果汇报的形式在课堂上分享对相关职业的认知,并对自身职业目标进行调整。第二,企业体验。依托学校就业创业实习基地,组织学生进入目标职业相关企业进行实践,深入了解目标职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亲身体验职场和岗位的真实情况,对于企业的人才聘用标准及目标职业要求进行全方位的解析,发现个人专业技能、职业素养与目标职业要求的差距,促进专业知识学习、个人能力提升的主动性。第三,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在学生中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比赛,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自身特性、职业特性以及社会环境,掌握职业生涯设计的原则、要点及影响因素,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施及调整等,强化学生职业规划意识、竞争意识、危机意识,引导明确未来发展的目标和方向,进而从观念心态、知识技能等各方面做好职业准备。第四,校外职业导师指导。结合学生专业,从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科研机构、对口企业等聘请具有丰富职场经验的职业导师,将社会资源引进学校,采用一对一指导、主题交流会、职业技能培训等形式对学生进行专业实践、职业素养等方面的指导,搭建“用人单位一学校一学生”三者之间的沟通桥梁,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培养学生职业素养。endprint

(4)“互联网+考核方式革新”,建立多维度综合评价体系。课程考核是检验教师教学质量及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包含对授课教师的考核及对学生的考核两方面的内容。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对教师的考核基本依据学生的教学评分情况,对学生的考核评价更多的是关注学生考勤情况和学生课程作业提交情况,这种侧重教学结果的考核办法已经不能满足互联网教学创新的需求。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考核应逐步从单纯重视结果评价向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并重转变。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师教学的评价,除了关注课时量是否完成、学生评价的高低外,还应关注在授课过程中网络教学平台是否得到有效的运用,课堂教学采用的教学方式是否有效,是否能够掌握与职业生涯规划密切相关的前沿知识、最新动态,是否与学生开展有效的互动,是否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指导,是否能够培养学生运用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指导自身生涯规划问题的能力等。

同时授课教师对学生的考核评价应采用学习过程、学习效果两位一体的考核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创新实践能力等多项因素进行综合考量。可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考核分为三个部分:平时成绩(占40%)、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占30%)、实践活动(占30%)。平时成绩主要考察两个方面,一是学生考勤及课堂纪律情况,二是运用网上教学平台情况,包括能否按照教学计划自主学习平台课程、是否积极参与班级讨论、是否按时提交网上作业等方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主要考察学生在经过课程学习后,综合运用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知识学以致用的能力,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思考、设计、撰写职业生涯规划书;实践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分,主要依据学生参与课堂讨论、调查研究、主题游戏等小组实践活动的主动性、贡献力及小组作业提交的质量来决定。

参考文献

[1] 谢海光.互联网与思想政治工作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2] 鲍宗豪.网络与当代社会文化[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1.

[3] 刘刚,李佳,梁晗.“互联网+”时代高校教学创新的思考与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17.2.

[4] 卢晓,何东云.“互聯网+”模式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改革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6.27(7).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等教育互联网+互联网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