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ICU在感染性休克患者院前安全转运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2017-11-10 05:24姚成洲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59期
关键词:感染性清除率乳酸

姚成洲,吴 超,孙 明

(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市人民医院急诊中心,江苏 宿迁 223800)

移动ICU在感染性休克患者院前安全转运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姚成洲,吴 超,孙 明

(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市人民医院急诊中心,江苏 宿迁 223800)

目的探讨应用移动ICU模式提高感染性休克院前患者救治效率的临床分析。方法将我院2014年6月~2017年6月急诊收治的60例严重感染性休克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及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模式转运,观察组采用移动ICU模式转运。分别记录患者一般情况、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 II)、循环稳定时间、6小时乳酸清除率、6小时△SOFA评分、病死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时间及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6小时乳酸清除率、6小时△SOF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移动ICU在感染性休克患者院前急救中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可以提高医护人员转运工作效率,提高了救治严重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救治水平,极大程度挽救患者的生命。

移动ICU;院前;感染性休克;安全转运

感染性休克为临床工作中常见的急危重症,控制感染是感染性休克治疗关键,但此类患者院前已出现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并且可能同时合并其他危及生命的危险因素,在转运途中极易出现循环难以维持,甚至出现呼吸心跳骤停、死亡等风险,因此在转运途中需要的精准的监测手段和积极有效治疗措施来提高患者的转运安全及抢救成功率[1]。现将2014年6月~2017年6月我院急诊转运的6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救治效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市人民医院2014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60例严重感染性休克患者。其中男性34例,女性28例;平均年龄53.61±9.21岁,纳入标准:各种原因感染导致患者休克表现,符合2001年美国胸科医师协会/危重病医学会感染性休克诊断标准。排除标准:①慢性疾病终末状态;24小时内死亡患者;②监测操作未得到患者本人及家属同意。

1.2 方法

将6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在基础生命支持条件下,予常规补液抗休克等综合处理。观察组在补液抗休克治疗基础上,在移动ICU全程监护下,血管活性药物持续泵入以及精准的液体复苏,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取个体化针对性治疗。

1.3 监测指标

记录患者一般情况、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 II)、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循环稳定时间、6小时乳酸清除率、6小时△SOFA评分、病死率等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对上述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进行处理分析,所有的计量资料采取平均值±标准差(±s)表示,使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一般资料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感染部位、循环指标、乳酸、APACHE II评分、SOFA评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及基础特征比较

2.2 监测指标

两组患者在积极治疗条件下,观察组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时间及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6 h乳酸清除率、6h△SOF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监测指标改善情况及预后(±s)

表2 两组监测指标改善情况及预后(±s)

对照组观察组P值循环稳定时间(h)21.25±0.6513.45±1.230.012 6h乳酸清除率%2.41±1.343.46±2.520.034 6h△SOFA1.57±0.243.81±1.250.007病死率(%)30.15%21.22%0.028

3 讨 论

感染性休克病理生理过程为机体感染后,病原微生物及其毒素诱发全身炎症反应,大量炎症介质释放,导致组织缺血缺氧及血流动力学紊乱。虽然控制感染是治疗感染性休克的根本,但在抗感染治疗早期通常不能马上见效,而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组织器官低灌注及缺血缺氧在很短的时间内可以是致命的。在转运途中,极易出现循环难以维持,甚至呼吸、心跳停止,因此早期精确的血流动力学及氧代谢监测,合理、精准的液体复苏来改善器官低灌注及组织缺氧显得尤为重要[2]。

移动ICU是将临床快速诊断系统、器官功能监测系统、基础及高级生命支持系统、转移固定系统和信息化传输系统等相关配置于集中在一个局部单元[3-4],其主要危重症患者的院前及院内安全转运。国内有研究报道重症患者使用移动ICU转运死亡率较普通转运明显下降(7.7%VS3.0%)[5]。

目前院前移动ICU主要是负责危重症患者的转运,感染性休克患者,生命体征极不稳定,常常涉及多器官、多系统功能障碍,因此对院前急救医生提出更全面的要求[4]。移动ICU具备[6]:(1)备训练有素的院前急救转运团队,需要熟练掌握国内外先进急救技能及相关重症医学知识,具有高度团队协作和应变能力;(2)具有先进的监测及治疗设备,能够精确的血流动力学及氧代谢监测,可以进行定量、动态的监测患者的各项指标;(3)能够转运途中对患者进行采取及时精准的治疗措施以及合理有效的护理;在转运途中在院前移动ICU支持下,能够使得更高级的治疗措施得以较好实施[7-9],将最高级综合抢救措施前沿至院前,保证患者抢救治疗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最大限度的提高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救治水平,提高救治成功率,挽救重症患者的生命。移动ICU的设立和完善将为感染性休克等危重症患者提供了更好抢救平台,在未来必将会有更广阔的应用空间。

[1] 刘大为.循环系统功能改变与治疗.实用重症医学,2010.3:401-410

[2] 赵伟英,Brendan G,陈三妹,等.危重患者安全转运的研究现状和展望[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3,22(2):219-221.

[3] 刘谦民,崔示德,刘欣丽.移动ICU在重症患者转运中的应用[J].医院管理论坛,2012,29(5):39-40.

[4] 赵伟英,Brendan G,陈三妹,等.危重患者安全转运的研究现状和展望[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3,22(2):219-221.

[5] 钟 娟,梁金清,袁丽秀.EICU病人院内转运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7):1616-1618.

[6] 沈开金,吉善和,吴顺久,等.移动ICU在危重伤员院外急救中应用研究[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0,5(8):742-744.

[7] 钟 娟,梁金清,袁丽秀.EICU病人院内转运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7): 1616-1618.

[8] Day D. Keeping patients safe during intrahospital transport[J]. Crit Care Nurs,2010,30(4):18-31.

[9] 刘大为.症患者转运的专业化:一个移动ICU[J].中国危重病急救学,2010,22(6):321-322.

R459.7

B

ISSN.2095-8242.2017.059.11566.02

本文编辑:吴玲丽

猜你喜欢
感染性清除率乳酸
伤寒杆菌致感染性腹主动脉瘤合并腹腔脓肿1例
膀胱镜对泌尿系结石患者结石清除率和VAS评分的影响
《思考心电图之177》
昆明市女性宫颈高危型HPV清除率相关因素分析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BNP及乳酸水平与心功能的相关性
腹腔镜手术相关的高乳酸血症或乳酸性酸中毒
服二甲双胍别喝酸奶
早期乳酸清除率对重症创伤患者的预后评估
血清Cys C、β2-MG在感染性休克早期集束化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血乳酸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