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流中寻找灵魂
——谈夏文成诗歌中“河流”意象的运用

2017-11-15 02:37尹宗义
边疆文学(文艺评论) 2017年10期
关键词:文成疗伤河流

尹宗义

在河流中寻找灵魂

——谈夏文成诗歌中“河流”意象的运用

尹宗义

阅读夏文成的诗歌,犹如徜徉在一条清澈的河流里,品沿岸风光,看水中游鱼,留连忘返。离开诗歌的河流,怀里揣着几枚五彩的石子,心里喜滋滋的。那些石子,就是诗人精心打造的意象。夏文成在《浅谈如何写出自己的诗歌特色》一文中指出,诗人要“重视意象经营,增强诗歌的独创性”,但他又不走极端,“将一首诗变成意象的无序堆砌,使得诗作晦涩难懂,不知所云,让读者难以亲近,反而得不偿失”。他写了许多河流诗歌,善于经营“河流”意象,使得他的诗歌具有独创性。

诗人说,送你一般的东西,太世俗太轻飘;送一座山,太沉重;送一条路,太奔波。相比之下,还是“送你一条河,恰到好处。没有大海的深沉和凶险/也没有小溪的浅白和沉寂,但足以润泽/你心里那片,肥美的土地”。河流流淌不停,生机勃勃,是青春不谢的象征,是美丽绽放的标志。浪花是迷人的笑靥,漩涡是醉人的酒窝,声响是水淋淋的笑声。河流在诗人眼里,就是一位婀娜多姿、美丽迷人、青春靓丽的伊人。由此可见,诗人对河流的喜爱之情与赞美之意是显而易见的。

“送你一条河,就相当于送给你一个完整的人生/有波折。有激流险滩。有泥沙俱下的生活/也有鱼虾奔窜时的浪漫与幸福”(《送你一条河》)可见,河流还象征一个完整的人生,有波澜起伏,有柳暗花明,有良莠不齐,有艰难欢欣,有浪漫幸福。河流的意蕴相当丰富,有自然河流的本义,有时间的象征,有生命的表达,有思想的深邃。正如《世界文化象征辞典》中所说:“河流从山上流来,穿越山谷,同湖泊和海洋汇合,它象征充满欲望、感情、意愿的人生,以及人生道路的坎坷。”

“水是无处不在的精灵,他以变化莫测的韵律与万物对语,阐释着生命的规律和真谛。一条小溪通往大海的艰难旅程在某种形式上似乎可以透视出人生的旅程。”夏文成诗歌中的“河流”,是如何阐释生命的规律和真谛,透视人生的旅程?

一、背道而驰地疑虑

绝大多数河流,都是由西向东流淌,循规蹈矩。但是,水的本性是自由奔放,无拘无束。夏文成始终对一条河心存疑虑。他说:“一条河当然也不例外。一条自由自在的河/有多种流向,完全取决于其自身的需要/大自然则规定所有的河流,都必须东流入海/许多河流都循规蹈矩,尽管也有曲折/毕竟一路向东。但也有极少数河流/不甘束缚,偏要扭头向西。”作为叛逆者,尽管要付出代价,吃尽苦头,但依然要保持不肯安分的心。哪怕最终都要被劫掠,被污染,被改道、被干涸,“不得不屈从于命运的安排/重新折身向东,被大海用无边的苦涩收编眼里”,但作为一条自由自在的河,就应该保持自由奔放的姿态,怀着不屈服的心。诗人在《我始终对一条河心存疑虑》中,以“心存疑虑”表达对河流的不理解,以此表达寿终正寝的人生追求的不屑之情。长期地不出意外地正常生活下去,就无法用“极端的手段和做法,给世界反戈一击”。

读《我始终对一条河心存疑虑》,让人感受到诗人的不顺从。诗歌创作是天才的灵感火花在闪烁,是独特的想象在飞翔,是深邃的思想在沉积,是文字带着镣铐在起舞。诗人就是一条自由奔放的不安份的河流。如果每一位诗人都是一种风格,一路向东,那么诗歌就在苦涩的大海里溺毙了。读夏文成的诗歌,光从意象运用看,就能感受到他的叛逆。“河流”不再是时间、生命、母亲等等之类的象征,而赋予它新的意蕴。正如著名诗歌理论家、批评家李元洛先生所说:“没有新鲜、独特而意蕴深厚的意象。就像没有草长莺飞就不成其为江南春湖,如同没有白马秋风就不成其为塞北秋日。”夏文成正是一位对生活、对艺术、对语言文字有敏锐的感觉而又不甘平庸的诗人,铸炼出新颖独创令人耳目一新的意蕴。

“河流”不应该只是顺从,人生也需要背道而驰。即使先哲说,人不可能两次踏进一条河,但夏文成在《河岸边》中还是要说:“河水未动。是我在动/是我内心的浪花在翻滚。我常常/会产生这样的错觉。很多时候/流动,只是一种表象。那个哲人说的是梦话/谁都可以无数次,进入同一条河流。”在《和一条江背道而驰》中,诗人大肆赞美了背道而驰的河流:“一般的江河,都是向东而去/而被我截取的这一段,则反其道而行之/扭头向西。这有些违反常规/仿佛出于逆反心理的人/干出有悖常理的事。”

但是,诗人不能掉转车头,与它相向而行,一起背道而驰,因为”一个人再怎么逆反,也不可能/像一条江那么任性。”尽管一个人的路比一条江更加曲折,更加泥沙俱下,但最终的去处是早已确定:“流向一个,早已命定的去处。”相对于河流,人似乎更加顺从,更受约束,更不自在。

“进入河流,就等于灵魂进入一个身体之内,河流意味着身体,干涸的灵魂被火所吸引,而湿的灵魂藏在身体之内。”当河流进入夏文成的诗歌视野,背道而驰的灵魂找到了河床。尽管艺术都是殊途同归,但在他的意象河流里,总有那么一节是背道而驰的,是独特深刻的。正如他在《在河边》中所写:“我喜欢来到河边。但我不是/那个湿脚的人。也不是那个试图第二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的人。”不做第二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的诗人,需要的就是创新,就是寻找到自己的灵魂,无论是被火点燃,还是被水贮藏在潮湿中。

二、百折千回的感动

每一条河流,都不可能像高速公路那样笔直。因为百折千回,所以她才那样灵动飘逸,才那样柳暗花明,才那样坚强执着。夏文成在《一条河的拐弯处》中就这样赞美河流的百折千回:“河的走向注定了,她的命运/必须是曲折的。没有一条河可以/一根肠子通到底,就像那种口无遮拦的人/一张嘴就泄露满腹机密//一条河有无数的拐弯处。黄河有九曲十八弯/荡气回肠,也给人无限遐想和诗意/在一条河的拐弯处,鱼虾聚集/当然也泥沙囤积/摸鱼的人总爱往河的拐弯处跑/漩涡在拐弯处,暗礁也总是在拐弯处/就像歹人喜欢躲在暗处,突然发动袭击/令人防不胜防//河的拐弯处就是河的胳膊肘,既不会往外拐/也不会给人可乘之机。如若你想把一条河的拐弯处/强行拉直,河首先就将你/收编,成为河底的一粒细沙。”

每一条河流,都像人生。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注定要曲曲折折。做人要耿直,但也不能一根肠子通屁眼,不能口无遮拦。欲言还羞,才有韵味;柳暗花明,才有惊喜。经历波折,人更成熟。拐弯处有失败,也有收获,更可以在弯道处超越。诗人一直在赞美河流的曲折。在《雅鲁藏布江》中,他高度肯定了曲折对河流的意志磨炼:“无论多高的绝壁,多深的峡谷/还是多么曲折的河床,都留不住她奔涌的意志。当然/她既不抹杀历史,也不否定现实。在每一个拐弯处/金色的细沙在此囤积,远道而来的水禽也在此繁衍爱情。”是啊,千万别想着拒绝曲折,拒绝曲折,就是拒绝成长,最终结果可能是一事无成,颗粒无收,甚至变得渺小卑微,如同一粒沉入河底的沙子。

夏文成喜欢站在在河边,看河流“如何绕过脚下的暗礁、急弯和险滩的层层阻挠/一路向东,百折不回”(《在河边》)。他常常为此感动不已,同时也很感慨自己始终不能像河流那样百折不回,只能守在河边,沦落为河床上的一枚卵石,被光阴抹掉了所有的棱角,懒散而无望。或者四处奔忙,但所获不多,犹如一只碌碌无为的蚂蚁。但河流凭借百折不回的精神,可以浊了又清,清了又浊;可以自行疗伤。

“谁能保证一条河,永远不受伤/譬如地震、滑坡、泥石流/都可能将一条河腰斩,或被迫改变流向。”虽然心怀大爱的人们伸出援助之手,但爱心退潮,眼泪擦干,重创只能自己疗伤。诗人在《一条自己疗伤的河》中,通过一条可以自我疗伤的河流,形象地告诉灾民们,面对满地废墟,面对挫折,要艰难地自我疗伤,心中的堰塞湖,要自我疏浚,生活才能回归平静。

正是因为每一条河都必须面对百折不回,才磨炼了意志,能屈能伸,自我疗伤。遭遇曲折时,可以有所凭借,但主要还是靠自己。只要流淌的脚步不停止,进入大海,就能找到生活的答案。

三、站在河岸的感伤

一条河流,就是生活的脚注。诗人时常站在岸边,联想到生活的不如意,写了许多感伤的诗歌。《河岸边》以河岸边寄居着众多的动植物让河堤日夜忧心不已,联想到“同样寄居于河岸边那些人们,比那些植物/好不了多少。他们的生活/破绽百出。他们吃泥土用泥土玩泥土/最终成为河岸边,一堆隆起的泥土。”在伟大的河流面前,岸边不仅是静止不动,而且是命运悲惨。河流,自顾滚滚向前,似乎是无情的,不会顾及岸边的动植物,更不眷恋岸边的一堆堆隆起的泥土(坟)。

站在岸边,面对一条被熬干的河,即使晴空万里,诗人好感觉寒冷透骨,心中还在发炎的疮疤被无情的朔风揭开。一条被熬干的河,就像更年期的中老年妇女,正在绝经,正在饱受日趋干涸的煎熬。即使是腐肉也找不到一块,“只有相濡以沫的鱼,坚守着最后的绝望”。(《一条被熬干的河》)

行走在岸堤上,看到一条被人实施大手术的河流。虽然被修葺一新,没有一根杂草,但涛声腥臭,浪花泛着泡沫,感觉就像行走在一条僵死的蚯蚓脊背上,说不清是什么滋味。这场大手术,是“截流。分流。将弯曲的肠道强行拉直/将坍塌的主义清除,将两岸的杨柳依依和离愁/逐一砍伐;将初春的草色/严冬的枯黄,连同河底/郁积日久的伤痛,彻底清理掉”(《对一条河实施大手术》)。河流被统一了制服,被罩上一张张铁丝网,戴上脚镣,自由的欲望被消灭了,奔腾的脚被缠紧了布,曲折的人生被改成一帆风顺。河流不再是河流,生活不再有滋味,人生不再真实完整。

站在岸边,不仅有此岸此岸的抉择,还有不能同时选择两条河流的痛苦。人生正是如此,在选择时,下不了决心,只能如一棵挪不动步的树,“无助地站在逝者如斯,不舍昼夜的河岸边/眼睁睁看着,曾经亲密无间的河/一条往东,一条向西,与你擦肩而过”(《人不能同时选择两条河流》)。古人感慨逝者如斯夫,或许就是感伤人不能跟上河流的脚步,更不能在此河彼岸中作出抉择。

即使是一条穿过春天的河流,“内心依然装满了绊脚石/以及纠缠不休的杂草。还有一座/蹩脚的独木桥,不由分说地连接着前世今生”。即便“腰身细瘦,心思一眼见底/即便阳光洒下一河碎金,她依旧深陷于/即将干涸的旧事,步履维艰”。面对一条历经严冬的小河,春天的生机并没有消褪心中的忧伤。

踏不进河流,只能在岸边观看、行走。做不成一尾相濡以沫的鱼,也成不了可以挽留脚步的水草,只可以站成一棵挪不动步的树,只有让心如河流一样澎湃,最终不禁感伤万分。

夏文成写了这么关于河流的诗歌,表现他对“河流”意象情有独钟。他的每一条“河流”,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有自己灵魂的。进入他的河流诗歌,就找到了身体里的灵魂,并且让灵魂随之飘逸灵动。那些被火所吸引的干涸灵魂,回到身体,变得潮湿,深藏身体之内。这或许就是读这些河流诗歌的艺术效果和精神追求。

吕 印 国画 古城系列·老桥

【注释】

[1] 夏文成.浅谈如何写出自己的诗歌特色.《长城诗选刊》诗坛论鉴(第十二期 )[EB/OL],2014-06-23,http://blog.sina.com.cn/s/blog_bc242b320101n4rw.html

[2] 《世界文化象征辞典》编写组.世界文化象征辞典[M],湖南文艺出版社,1994,417.

[3] 刘瑞.水与人生[J].陕西水利,2007(3):49-49.

[4] 李元洛.写给缪斯的情书——台港与海外新诗欣赏[M].北岳文艺出版社,1992,89.

[5] 《世界文化象征辞典》编写组.世界文化象征辞典[M],湖南文艺出版社,1994,417.

(作者单位:昭通市教育局)

责任编辑:杨林

猜你喜欢
文成疗伤河流
背诗学写话
假 如
河流的走向
河流
古代刮骨疗伤的那些人
三千世界
七夕
三千世界
三千世界
当河流遇见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