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电影中的世俗文化

2017-11-16 06:02李春晓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郑州450008
电影文学 2017年8期
关键词:世俗现代性大众

李春晓(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8)

论者普遍认为,电影的世俗文化属性及其表现,在美国电影的生产乃至观念结构中体现的最为充分。费瑟斯通指出,由美国大众文化审美形态占据文化样式舞台中心,并因此形成具有最典型代表意义的独特景观,作为一种影像文化,其在传播上的优势也被日益改造成为世俗文化在意识形态领域寻求自身的发言权或代理人的“理性工具”。而从电影发生史的谱系考察,也不难发现,美国影片发轫之初,诸如《一个美国消防员的生活》(1903)、《火车大劫案》(1903)等,几乎都不约而同地将世俗文化纳入其传播接受范围,不断打造具有一定独立性的符号化的世俗影像空间,并迎合大众趣味,将此上升到现代电影表现形态的主导位置。美国电影对世俗文化的“决定性意义的大延伸”,也为现代电影开创了经典范式。

一、审美系统的娱乐化和话语形态的消费主义

在现代社会,电影更多地以一种产业活动的面目出现,强调世俗大众的主流意识形态,在话语和系统生产上组织美学,走通俗化路线。美国这样一个高度经济化和全面市场体制的社会,其电影的制作、传播和输导必然是符合世俗大众主流的审美趣味和文化话语的表现格调,主题、风格和运作方式也完全受控于市场需要或世俗观者这只“无形的手”。同时有意识地以此为导向,形成一个以影像为核心的,在高科技基础上兴起的艺术新样式或新型的文化样态。从好莱坞降生之际的《寻子遇仙记》(1921),到眼下的《X战警:天启》(2016),都展现出其一以贯之的行为标签。这种“美国范式的现代文化转型”,首先表现在镜语上的娱乐化和消费化,并且超越艺术的领域,逐渐覆盖或渗透到了美国乃至全世界的社会生活和文化,深切而广泛地影响到世俗大众的生活方式、价值塑造和思维逻辑。

美国电影展现审美系统的全面娱乐化,成为大众情绪宣泄的工具。通常“世俗化”几乎等同于“娱乐化”,由于语境的转化而产生的社会结构变异,世俗文化是现代性的内在特质,是传统影像投射现代社会的必然呈现,而以好莱坞为代表的美国电影是这种文化形态最直观的反映。这些影像的审美观念直接诉诸大众的感官和感性经验,极端抬升视听感官的震撼与刺激,消解严肃主题和宏大叙事的精神性和深度表达,展现为娱乐化的独特景观。美国大片实质就是视觉性的娱乐。《速度与激情》系列,充斥着赛车、冒险、游戏、暴力、死亡、惊险等主题,及美女、肌肉男、罪犯等最大化吸引视觉的人物元素,几乎成为一种“开放的世俗大众文化游戏”;《侏罗纪公园》(1993)系列借助科学家、人类与自然界、恐龙生物引发冲突的叙事,极致化地运用各类技术手段,用精致的画面和流畅的叙事打造一个个前所未见的影像奇观,给予观者强烈的视听快感,甚至使得银幕前的大众沉迷其中无法自拔。可以说,美国电影不但指涉着一种现代化的风格和主题,同时也在指涉着一种新的市场格局和世俗文化构建进程,正是这些因素共同造就了好莱坞电影。

消费主义的泛滥使电影成为“美国式后现代世俗文化的狂欢场域”。美国电影是“世俗化艺术转型”的模式隐含,它呼应着美国世俗化社会的发展需求和以世俗都市为中心的文化生态,是在非确定的日常消费人生中找寻确定性所指的实践,是艺术商品归属之后的平面化,且将越来越凸显其商品价值而非“膜拜价值”。《拜金一族》(1992)讲述了电话推销员绞尽脑汁和辛苦奋斗之后获得成功的故事。但在其对以消费文化为中心的美国社会的如实表现中,运用了创意性的消费时尚娱乐的视觉影像,建构出一个纷繁复杂的世俗生活空间,纽约这座钢铁玻璃造就的城市角落里的混乱、黯淡、庸常和乏味的世俗人生都被消费城市的特性所覆盖和屏蔽。《华尔街之狼》(2013)更直接以华尔街大亨乔丹·贝尔福特的真实经历为原型,讲述名不见经转的小人物在商业运作中运用诡计获取成功,并开始穷奢极欲的富人生活的故事。其完善的色彩元素、精致的视觉设计、新奇的创意,打造了世俗文化笼罩的时代物质呈现,构建出美国都市生活的浮华、空虚和个体想象,使得观者伴随着剧情一起抽离现实世界,进入电影制造的层层世俗文化生活梦境。总结而言,美国电影生产本身是消费文化的商品,而其呈现的中心也是世俗时代的一系列消费假设的体验过程和意象感知。

二、善恶分明的对立和精神迷失的折射

现代社会与世俗文明的建立意味着社会语境的悄然转换。伴随着社会语境的变化和消费主义文化的强势来袭,以《寻子遇仙记》等影片为开端,美国电影顺应而为,对世俗文化及其景观符号化、简单化的展演,和背景化、类型化的方式处理,把对世俗世界、文化、人物的呈现表达为一部部构图完善、色彩鲜明、节奏畅快、剪辑流畅的标准化影像空间。所以,在对世俗文化的阐释上,有着明显的结构性的符号化和形式倾向。

首先,其结构性倾向表现为善恶分明的二元视域模式。美国电影里的世俗世界/世俗文化充斥着欲望/升华、焦虑/狂欢、梦魇/宣泄、冲突/平和的现代性想象,构建起多元化、无序化,同时又充满对立化和差异化的流行符号代码,从而打造一种善恶分明、对垒明确的世俗文化形象和外观传递格局及表征系统。詹姆斯·卡梅隆导演的系列影片就是这个世俗趣味阐释角度的绝佳例证。他借助科幻类型片的形式外壳,开展对现代世俗世界及其文化形态的共生、对立、互动的生存体验的思考,聚焦于隐喻化的正邪对立、善恶冲突的现代性表达,及分裂状态的二元世界与极度类型化的人物谱系的书写,诉诸世俗大众的群体性言说话语特征。《终结者》(1984)弥漫着浓厚的世俗文化的道德意义承载:一边是劫后余生的人类伟大领袖约翰·康纳,一边是嗜血成性的“天网”;《异形2》(1986)则明显是“世俗大众的恐惧叙事”,女主角蕾普莉成为拯救世界的唯一使者,骁勇、正义、机警,而和她对立的不仅是来自陌生世界的群类,还有与之形成反差的同类……类似这样的阐释方式几乎成为美国主流电影叙事体系内的共同叙事策略。正如罗兰·巴特所论断的,它不仅表征着“美国世俗文化流行的写作风格”,同时也是美国世俗文化集体无意识的流露。

其次,电影成为大众精神迷失的折射。电影作为建构大众与影片之间认同与互生关系的影像系统,其所反映的是一个族群普遍的生存体验。而美国电影,最为注重的就是对现实社会总体征象的重组与投射,并且伴随着世俗个体的视角与境况直面当下,纪实性地展现现代世俗语境中人类集体深切的精神迷失和无可逃匿之感。美国当代世俗大众各种思想的冲突、生存的困顿、意识形态的危机、信仰生活的失落、普遍化的内心的曲折隐痛,统统被折射到美国电影传导的动态的相互关系过程之中。好莱坞大导演马丁·斯科塞斯几乎穷其一生都在表现这种世俗文化的真实状态、危机与命运。如,《纽约黑帮》(2002)将背景设置在美国世俗化程度最深的城市纽约,以“死兔党”首领瓦龙之子和“屠夫比尔”的对抗为主题,展开对美国式世俗社会的俯瞰式扫描。影片以“从一个人看世界”的方式,表述现代世俗人间集体性的欲望诉求无处安置又无处不在,始终搁浅在无序漂泊状态的新景观。

三、现代性的理想追寻和意象诉求的超越

福柯曾说:“重要的并非话语陈述的年代,而是叙说话语的年代。”而这也正是美国电影自《谋生》《一个国家的诞生》等片身份意识定型化后极力讲述、挖掘世俗文化思想和生活空间的一种重要手段和凭借。因为“世俗”本身就是重要的文化言语,而穿梭不息在这言语之中的具有内在共通性的现代性景观,正是镜头表达和讲述的“可写性文本”的背景和叙事的核心要素。因此,贯穿其中的影像逻辑、形式内置和叙事结构,自始至终表征为大众文化最普遍性的“世俗神话书写”:现代性的理想探寻与超越的意象的渴望。这也是美国电影一以贯之的影像叙事内涵和世俗文化景观的透视策略。

首先,电影是世俗现代性追求中的有机一元,在“世俗文化合法化工程”中指示理想寻求。现代性叙事是好莱坞电影的一个强势知识话语,是一项有关世俗文化/大众文化建构的宏大工程,在其象征性影像系统中,呈现这种现代未来图景、传达世俗神话理想成为其首要任务。对此,美国电影在展现世俗文化生活景况时,立意运用巴赞纪实美学的艺术手法,倾情讲述美国普通大众普遍经历和可能经历的生活,缩短银幕与世俗生活的距离,打破世俗题材影片和大众的隔阂,指示一种能够克服与遮蔽现代性社会的“异化与精神分裂”,建构现代性的健康人性和理想生活的完善世界。美国特有的类型电影西部片,诸如《淘金记》(1925)、《西部往事》(1968)、《老无所依》(2007)等经典作品,虽然情节的发生地都设置在辽远荒凉的西部,但其恒定的叙事中心几乎都是面对现代社会的反思和美好人性的期待,是有关世俗社会光明渐逝“前夜”的故事。这些电影都择取了象征的手法,把事件和人物都封闭和圈定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美国世俗地域时空,从而展开现代性叙事缅怀和畅想的叙事。可以说,美国电影在展现世俗文化状态时,都存在着一种“反现代”的集体倾向,对过度化的都市生活、世俗文明都有一种隐秘的抗拒表达,或者说实施一种道德化的批判,同时透露出强烈的对于“健康的现代性世俗文明”的期待。

其次,叙事内涵普遍呈现世俗超越意象的诉求,于凡庸空虚的生活中寻求精神寄托和自我救赎的渴望。好莱坞电影在当代世俗文化语境中已经取代了宗教超验关怀的位置,成为展现世俗大众“暧昧心路历程”的记录。电影作为“最大的世俗神话制造者”,负性文明的世俗文明旋涡中,彰显其超越色彩和意象诉求,便成为惯常逻辑和题中应有之义。卓别林的喜剧系列被誉为表现世俗文化的精粹之作。影片立意都是展现美国成长期间的世俗文化的光怪陆离与世俗大众的喜怒哀乐,虽然题材都是搞笑性的呈现,但却以其深沉、锐利,尤其是超越性的思想力量给予观者超拔的震撼。《城市之光》(1931)的城市流浪汉无私地帮助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卖花盲女,不惜一切,这些世俗人情、人性发掘、文化反思是世俗文明和电影本体不断地实施超越的意向的体现;《摩登时代》(1936)表面上只是城市萧条时期带有猎奇色彩的底层工人查理和孤女守望相助的故事,但在表层的情节设置框架下,蕴含的其实是关于爱的寻求、关于人性的高贵、关于世界的美好想象、关于平静的精神追求、关于世俗超越等十分丰富深切的主题内涵。

美国电影的世俗文化展示及其展现方式是全球化市场格局与现代性文化景观最立体、最广泛的呈现。一直以来,它作为世俗文化话语陈述的载体和通道,占据了主流表达和疏灌的机会,以其独特的镜语方式运用大众语态将真实的世俗文化状况给予表达,展现现代化变革与发展所带来的阵痛和焦虑,解构和反叛宏大叙事,同时立意引发社会的感知,为当下的世俗大众群体“呐喊”,从而造就了一种特征明显的“类型模式”,其自身也成为不可替代的社会体验物、文化认知工具和群体记忆的储存器,具有非常珍贵的研究价值。

猜你喜欢
世俗现代性大众
一汽-大众ID.6CROZZ
上汽大众ID.3
复杂现代性与中国发展之道
大众ID.4
上汽大众
浅空间的现代性
不愿向世俗投降
由现代性与未来性再思考博物馆的定义
浅谈梦窗词之现代性
一件新出于闐語世俗文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