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几何画板,提升小学数学教学实效

2017-11-20 11:47袁春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几何画板小学数学应用

袁春

摘 要:《几何画板》与小学数学课堂的融合,有助于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及计算方法直观化、趣味化、实验化,降低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难度。从动态教学工具软件到构建新型开放教学环境,《几何画板》从具体的教学实例中来展示数学概念,揭示数学概念的内涵,化静态的抽象教学为动态的情境画面,从而优化了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激发了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关键词:几何画板;小学数学;应用

从《几何画板》在学校课堂教学的应用伊始,其以独特的交互性、便捷的操作方式、动态的展示效果,受到了师生的普遍欢迎。从软件功能上,《几何画板》可以提供涵盖点、线、圆等绘图工具,能够实现平移、旋转、反射、缩放等动态变形,还能根据用户需求,编制所需的教学课件,克服传统数学课堂枯燥、抽象的教学难题。小学阶段数学课堂中应用《几何画板》,通过对数量关系、结构关系的呈现,激发学生从观察中来发现问题、探究问题,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现结合小学数学具体教学实际,通过相关案例的实操来介绍《几何画板》的应用方法。

一、以形象化直观教学,展示数学内涵

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及认知成长来看,其思维模式正是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关键期,特别是在小学数学课堂,由于数学概念相对抽象、严谨,对小学生来说时常遇到理解上的困难。《几何画板》可以实现静态图形对象的动态化,可以通过辅助教学方式来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感性认识,进而内化到解题方法中。

比如对于“角的大小”一节,通常情况下,“角”的概念往往存在认知难度,特别是在“角”的比较中,很多学生无法给予正确的理解。有学生认为“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有关,事实上决定“角”的大小的是“角”的分叉大小。如此一来,我们可以通过《几何画板》的直观性优势,将一个“角”,通过对边的长短进行变化,留下角的变化轨迹,让学生从中理解“角”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同样,还可以通过将某一边向两边开叉,通过虚实线对照来完整呈现“角”的变化情况,并借助于“角”的标记符号来让小学生理解“角”是怎样变大的。也就是说,对于单纯的拖动“角”的某一边,使其长度发生改变,并未改变原来的“角”的大小。通过上述方法,《几何画板》对数学概念的展示,增强了学生对“角”的正确理解和认识。同样,利用《几何画板》还可以构造数学中的几何图形,帮助学生从中度量、计算、移动。比如对于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辨析,可以通过《几何画板》来展示不同类型三角形的性状,增进小学生对其的理解,吸引课堂注意力,增强教学趣味性。再如,对于“圆”的认识与理解,教师可以借助《几何画板》绘制一个正方形的房子,然后将一只小羊拴在正方形房子的一条边上,让小羊牵着绳子环绕房子一周,其行走的轨迹正好向同学们展示了一个“圆”的绘制过程。利用情境化的教学方式,学生们充满了学习积极性,教师还可以结合情境提出不同的问题,引导学生从中来思考和探究。

二、以已知来探索未知,领会数学思想

小学数学中的面积计算往往是重点,也是难点,对于不同的平面图形,其面积计算公式及方法也不同。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为例,其蕴藏着丰富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在引导学生理解和认知过程中,可以通过《几何画板》来逐渐构建已知到未知的转化。比如,首先在画板上绘制一个平行四边形,将其填充为红色;然后通过对平行四边形的顶边作垂直的连线,与平行四边形的底边相交,观察左边小的直角三角形和右边的直角三角形的大小关系,来引导学生探寻两者之间的本质联系。结合《几何画板》的操作与应用,很明显,平行四边形在操作过程中逐渐转变为长方形,我們可以从平行四边形的高出发,来确定两个小三角形是等面积的。因此,借助直角的翻转手法,可以将左边的直角三角形平移到右边的空缺处,由此获得长方形。也就是说,对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我们可以将之转换为长方形的计算。同理,在探析其他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长方形之间的关系时,都可以通过《几何画板》的辅助演示来直观呈现,帮助学生从中感受平面图形之间的内在关系。

比如在推导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可以借助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来进行转换。在画板上绘制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将其中一个三角形的边与另一个三角形的边进行拼接,使其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底转换为平行四边形的底,三角形的高与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由此来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即S=ah,而对于每一个三角形来说,其面积正好是平行四边形的一半,即底乘高除以2,记作S=ah÷2。同理,对于计算梯形的面积方法,也可以利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来推导。比如,在画板上绘制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将其中一个梯形进行旋转,并与第一个梯形组合形成平行四边形或者长方形,对于拼接好的平行四边形,其底的长度与梯形的上底、下底之和相等,平行四边形的高与梯形的高相等。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底乘高,由此可得出两个梯形的面积和等于“上底+下底再乘以高”,即S=(a+b)×h,而要计算单个梯形的面积,则需要除以2,即S=(a+b)×h÷2。

三、以抽象知识为具象,构建动态教学

小学数学中的抽象知识相对较多,以常见的图形旋转为例,可以是顺时针、逆时针旋转,也可以是90度、180度、270度、360度旋转。由于不同图形在旋转后所得到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可能会有所不同,因此就需要从中归纳和梳理旋转后的图形。图形的旋转总体上可以从中心点、方向、角度等方面来进行描述。我们利用《几何画板》构造一个圆。在圆上任意取两个点,标记为“1”“2”,我们可以拖动“1”来进行逆时针旋转,还可以拖动“2”来进行顺时针旋转。此类旋转通常是以某一点为定点,以另一点为动点进行的,其每个点距离中心的距离都是相等的。了解了旋转的三要素,即中心点、方向、角度之后,就突破了该类题的解题方法。再如小学数学中的“相遇问题”,这些题在教材设置中是重点,也是多数学生感到困难的地方。针对“相遇问题”,需要从“相向、同时”上来理解,还需要从“路程、时间、速度”等关系上来领会,以便正确解题。在解决该类问题时,借助画板的动态性演示过程,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从中构建学习情境,化抽象为具象。

以某例题来讲:A、B两点相距205 km,甲、乙两车同时从A点出发,向B点行驶,甲车每小时行48 km,乙车每小时行52 km,乙车到达B点后立即沿原路返回,两车从出发到相遇经过了几小时?在对该题进行画板图形化呈现时,可以制作动态示意图,帮助学生从中理解甲、乙的运动轨迹和速度变化。我们从“度量”菜单选择“点的值”来构造出线段CD,并在CD线段上选择中间某一点E,将E进行度量后,假定E点位于总路程CD的3/10处;其次,由于甲、乙相遇后沿原路返回,可以构造出封闭的行走路径△ABM,需要说明的是,△ABM的构造是按照路径的起点、站点及运动方向来完成的。我们假设甲的速度为1,由此计算乙的速度为52÷48≈1.08。然后,根据E点位于CD的3/10处,我们可以从“绘图”菜单中选择三角形进行绘制点的操作,得到一个点,标记为“甲”;同理,可以由点E在CD上的位置构造出另一个绘制点,标记为“乙”。最后,对点M和线段AB进行编辑,合并到线段CD中,可以将该题的路径过程进行动态化处理,展现给学生。根据题意,从出发到相遇,所走的路程为两个AB线段之和,即205×2=410 km,再根据甲、乙的速度和52+48=100 km/h,得出相遇时间t=410÷100=4.1 h。

总的来说,对于小学阶段数学课堂教学,《几何画板》从搭建动态、可视、直观的教学情境中顺应了小学生心智发展需要,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也吸引了学生注意力,增强了学生空间想象力,在促进学生数学逻辑思维的形成上发挥了积极作用。endprint

猜你喜欢
几何画板小学数学应用
几何画板辅助初中数学教学调查
浅析几何画板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几何画板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