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创新课程”在设计学素描课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2017-11-24 15:24
海外文摘·艺术 2017年12期
关键词:基础课素描基础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青岛 266580)

“交互创新课程”在设计学素描课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孙峰 宋金 付寒娇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青岛 266580)

在以数字化为主导的新媒体教学背景下,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专业基础表达技法也逐步与国际接轨。在数字技术的支撑下,建筑设计方案呈现出专业性、技术性、多样性等特点。培养具有国际创新视野的设计师凸显了现有培养模式的局限性。本文以“素描交互创新课程”为例,详细探讨在专业教学过程中,交互创新素描课程对建筑学专业学生的重要性,并简述了中国当下艺术设计基础课程的创新形式及其社会意义。

交互课程;交互课堂;专业基础课

1 设计素描基础课程的定义

素描从表现技法上可分为明暗素描和设计素描(也称之为结构素描)。传统明暗素描注重空间造型和材质表象等方面的训练;而设计素描则注重比例尺度、透视规律、三维空间以及形体内部结构等方面,重在提高学生设计理念表达的能力。[1]设计素描是设计专业培养设计理念表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2 交互创新课程模式

交互创新课程以课程连贯性和课程专业性为根本理念。从本质上讲,交互课程是以学生和专业为核心、以交互为纽带、在教与学的互动中开展的教学方法。这种模式下的设计素描课程彰显了交互创新教学理念,提高了学生课堂的实效性。在艺术设计学专业化与技术性不断变化的背景下,伴随设计基础美术理论的发展以及人们对素描支撑基础认知的不断深入,素描课程的教学目的和教学方式也在悄然地改变。结合目前新型的教学模式——“交互创新课堂”,[2]笔者提出在设计素描的教学中,将现代信息交互技术与专业基础教学相结合,将以课程为主导的单轴教学模式变革为课程与专业交互的教学模式。

3 交互创新课程在图形设计课程中的现状

我国普通高校艺术教育的现状是,无论是艺术学院还是综合性大学的艺术设计系,其基础课程的设置趋同性较高,且不同专业的设计素描课程几乎相同,缺乏与专业的交互融合,达不到课堂专业化的教学效果。综合性大学的艺术教育往往沦为边缘学科,体验式教学和交互式教学少之又少,而学生与专业的交互互动机会更少。学生缺乏专业预知和设计认知,这源于艺术基础课程中专业交互的缺失。同时国内高校和国外高校在艺术教育的教育观念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国内多数高校的艺术教育侧重于“教的形式”而忽略“教的过程”。[2]设计素描专业化教学的难点在于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美术老师不懂专业,而专业老师又很难提升学生的美术基础。在进行实训时,教师很难兼顾两个方面,这增加了课程的操作难度,也降低了现行课程的效果。因此,课程设计的每个环节都离不开交互,课程间的交互是教学变革的基石,而教师的授课形式则是变革的初始原点。将基础课程专业化,既能满足基本专业需求,也能够提升专业技能。

4 交互课堂在设计素描课程中的实践模式

4.1 设计素描的实践目标

设计素描是具有专业特性的基础课程,其设置初衷是服务专业,因此要想改善设计素描课程的课堂实效性,就必须要了解设计素描的专业服务特点,并在课程设置过程中充分考虑各专业对其需求的差异。不同的设计类专业对设计素描的初始要求存在雷同,但同时又不能忽略趋同背景下的专业差异。这就要求我们在授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专业差异性,将设计素描基础与具体专业相交互,并在教学过程中因势利导。

4.2 设计素描的实践形式

在设计素描课程的初始阶段,其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的专业思维,培养专业创新能力。该阶段的训练强调设计的专业性、技术性、多样性,并提高学生创新思维的活跃度。从专业角度看,绘画的过程比图版的效果更重要。设计素描以表达设计意图为目的,重点是理解和领会设计对象的内在结构和外在形式。设计专业的差异导致绘画的客观物体存在很大的差异,理解不同客观物体的结构才能科学地分析、理解并表达作品。在进行实训时,教师可以安排具有专业特性的案例,增加设计的限制条件,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又能提高课堂效果值。

例如工业设计专业的设计素描,应考虑产品外形设计的发展趋势,将产品的外观曲线作为主要的训练内容,而产品的内在结构线仅作为造型的辅助手段,还应发挥辅助线的界定作用,保证产品设计效果图的精确性。而平面设计专业,应该将设计素描的表现内容也趋向平面化,课程的重点应放在平面图形之间的解构和重构上。课程应结合专业,侧重训练学生对图形关系和图形视觉效果的操作能力。建筑学的设计素描结合专业自身特点,倾向于空间体量的组织和穿插,充分利用建筑体、线、面间的透视关系,训练学生的空间构成表达能力。因此设计素描的课程设置上,要充分考虑各专业的差异,在差异间寻找授课方式的变化,力争做到基础课程护航好专业课程,最终实现专业基础课的专业特点化。

4.3 交互课程的实践分析

传统课程与交互式课程的实践对照分析主要从课程安排和课程目标两个方面进行。在传统课程的安排过程中,往往只重视课程的讲授效果,学生是被动适应,忽视了学生的专业性特点。而交互课程建立在学生与教师之间相互尊重与信任的基础上,在课程设置上更多地注重专业修正基础、基础护航专业的原则。其次从课程目标进行比较,传统的教学目标是上好一门课,交互课程则要求教师上一门强化专业特色的好课。这就需要教师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增加师生间的专业互动。交互课程上的互动不仅仅表现在技术层面,更着力于设计理念上的互动。打造适应不同专业的设计素描课程,首先需要树立与专业互动的理念,然后逐步组建专业的教师团队,最终完善具有互动特点的设计素描课程体系。

5 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学方法、课程设置也在不断变化,但基础课程服务于专业的基本要求不会随之转变。基础课程设置专业化的趋势已然形成,这对设计素描这门专业基础课有着很大的影响。在基础与专业相辅相成的框架下,笔者希望设计素描课程可以从一门基础课变成一门具有专业属性的基础课,教师能够实现从上好课到上好专业的设计素描课的转变。

[1]孙峰,任迎春.期刊封面设计:图形语言与社会发展的互动性研究——以《自然》为例[J].中国出版,2017,(09):40-42.

[2]孙峰.交互创新课堂在图形创新设计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青年记者,2017,(11).

G640

A

1003-2177(2017)12-0039-02

山东省艺术教育重点项目(基金编号:15CX04065B);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教学改革基金(基金编号:JY-B201640)

孙峰(1978—),男,汉族,山东泰安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猜你喜欢
基础课素描基础
渗透式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中的开展及探讨
武汉素描
素描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跟踪导练(一)4
拨乱反正 夯实基础
凡·高的早期素描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原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