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教学工作中的现状及改进措施

2017-11-24 00:50李海霞,贾然然,谢久凤,邢国珍,王爱武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45期
关键词:考核体系实验课程师资队伍

李海霞,贾然然,谢久凤,邢国珍,王爱武

摘要:实验教学是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也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教学过程。本文針对本科生实验教学在教学内容、师资队伍、实验室的开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的具体措施,为让实验室真正成为学生思维、创新等各方面能力培养的摇篮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实验课程;考核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45-0276-03

本世纪是生物科技迅猛发展的时期,也是生物技术得以应用的关键时期[1]。随着当今形势的要求以及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对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科学技术高级专业人才势在必行,更突出了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重要性。而在生物科技高级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生物化学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也显得尤为重要[2]。

实验教学是大学生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纽带,是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培养动手能力、树立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3]。在实践性教学中实验教学又是重中之重。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对独立,又具有有机结合,实验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存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出问题,培养探索求知精神,这就要求实验课程的选取、要求及形式要结合实际,以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实践动手、思考能力为主。本文就生物化学实验课在农业院校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以及现在实验存在的存在问题,对生物化学实验课的改革提出了一些见解。

一、本科生物化学课实验教学的现状

1.实验教学的内容。长期以来,实验课程都是针对理论教学的内容设置一些验证性的实验,存在实验课程形式不新颖,实验内容陈旧等问题。实验课就是在按部就班的情况下得出唯一确定的结果,很多学生做实验就是在“走”过程。少有的几个设计性、综合性实验,也还是按照验证性实验的程式实施,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得不到发挥,实验过程中缺乏成就感,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逃课现象以及玩手机现象严重。

2.实验课程的考核体系及学生的专业素养。实验课程在很多学校基本上就是处于从属地位,在高等院校实验课程体系中,实践课程的从属地位没有得到有效改变[4]。没有严格考核体系,对学生的评定也就是交一份实验报造而已,而且全班都做同样的实验,实验作业抄袭居多。只是形式上对学生上实验课的一个评定,无法真正考评一个学生的具体动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也不能拉开学生评定的档次,从而造成学生对实验课的不重视、不认真,严重影响了其上实验课的初衷。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得不能发挥,更无所谓培养专业技能高的人才。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不够,认识不到实验课的重要性以及动手、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也是导致上课积极性不高、不认真写实验总结与实验报告,还会出现实验报告抄袭现象,从而导致学生出现上实验课就是保出勤、写报告、混学分的现象。

3.实验队伍建设方面。这里所说的实验队伍包括专业实验教学师资和实验室管理人员。首先是实验师资的问题,现在的大多数的实验课程是由理论课程教师兼带下来的,由于基础理论课的学生上的多,师资紧张,教师也是身心疲惫,而实验课相对自由,从而也就导致教师从心理上放松了对实验课的要求,严重影响了实验课的教学质量,达不到上实验课的目的。其次是实验管理人员的培养以及实验考核体系的问题,没有给实验人员创造培训以及学习的条件,在职称评定与评选优秀上存在不合理的因素,对实验工作量没有考核或考核制度不完善,体现不出实验工作的价值。随着学校不断扩招,学生的人数越来越多,任课教师也不断增加,而实验室人员不但没有增加,反而有下降的现象,实验人员的配备显得严重不足,直接导致实验课的开出质量的下降,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实验人员不归属于任何科研团队,整天忙于实验,没有时间进行学习与提高,更没有时间也没有条件去做一些课题的研究,而在职称评定上没有政策的倾斜,造成实验系列高级职称少,很多教师只能一直是中级职称离开工作岗位。这些都导致实验人员积极性不高,以不出安全问题为最终目标。

4.实验室的硬件的配套。随着扩招,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大,实验室仪器的使用频率也随着明显增加,又由于学生上实验课都是学习使用仪器的过程,对仪器不熟悉的反复操作加快了仪器的损耗,实验室仪器的配套就显得严重不足了。实验仪器的台套数不够,怕学生弄坏仪器,实验课上往往是由教师调试好后不让学生再动仪器,限制了学生的创新与动手能力。实验仪器是实验的硬件设施,不在用,而在于维护,由于各实验中心没有专职的实验仪器维护人员,实验人员工作量又大,会造成实验仪器维护保养不及时,导致实验仪器的损毁,最终造成浪费。

5.实验室开放不到位,利用低。实验室全面开放,是高等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客观要求。实验室开放不仅对学生的技能训练,而且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都具有重要作用。现在由于实验场地、实验人员、实验仪器设备等限制,对于开放的项目、开放的方式、开放的时间等都没有进行实际意义上的规范,而且由于实验室人员的紧张也没有设专职的管理人员,造成实验室开放力度不够,有其名无其实的现象严重,没有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满足不了现代大学生的实际的需求,从而也约束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运用能力与创新能力,不利于创新人格的塑造,限制了学生具备创新精神的创新人才的培养。

二、实验教学改进的措施

1.改善实验结构。改善实验结构首先要做的是减少基础验证性实验的数量,增大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课开设的比例.设计性实验是指给定实验目的和实验条件[5],并在设计实验内容的时候要考虑实验室条件和学生的知识水平,注意实验的可操作性[6]。增加研究型创新型实验,让学生从只会按部就班做实验中解放出来,去思考实验的每一步处理所起的作用及原理。学生亲自去设计、去准备实验,能使他们了解和认识各种药品的配置及特性,以及实验样品及材料处理过程需要注意的问题,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使实验室真正成为巩固学生理论知识、提高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阵地[7]。endprint

2.实验课应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进行严格的实验考核。提高对实验课的重视程度,实验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能使实验灵活安排,内容环环相扣,不浪费时间、财力和物力,保证实验的连续性,从而达到预期的实验结果[7]。实验考核是检验学生实验技能的有效方法,也是督督促学生学习的一种手段。没有有效的考核机制,就不能达到的教学的预期效果[8]。实验课多数没有实行单独的考核制度或者考核制度过于简单,有些只是理论考试中涉及几分的填空和选择题。要严格实验考核制度,实验课不仅要进行笔试,而且要重在操作技能,还要有平时成绩。平时成绩以实验报告评定占10%,笔试占40%。笔试内容涵盖应掌握的原理和相关知识,以及实验操作过程中应特别注意的事项和仪器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操作性实验占的50%的比重,可以指定实验,评定学生实际的熟练程度以及仪器的实际操作规范性。另外,如果条件允许让学生来试讲一次实验课也是不错的选择,这样不但可以了解学生的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同时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试讲其间也可以接受教师和同学们的提问[9],真正意义上理解和掌握了实验的各项技能。

3.建设专门的实验师资队伍,培养一批专门从事实验教学的师资力量,同时鼓励教授进实验室。随着各高校进人层次的不断提高,现在专门从事实验系列的人员越来越多是硕士研究生,如何关心这些人成长是一个必然的问题。这些实验室的主力军不应该只是准备实验和仪器管理,应该更好地发挥他们的长处,增加他们的成就感,应该让这些人员承担一些实验教学以及科研的课题。这些人员由于熟习从材料、试剂、仪器的准备,又具有较高水平素质和实验操作能力,会以一个全新的状态来进行实验教学。他们也可以带领学生进行一些创新的实验研究。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的成长,而且也有利于实验人员的成长。另外,也可以设置专职实验教学博士岗位,鼓励教授从事实验教学。

实验室人员长期在实验室,工作辛苦,要充分对实验人员的工作给予肯定,在职称评定上和评先评优上有政策上的支持,才能提高这部分人的积极性,从而才能真正去做好实验室的相关工作。此外,还可以给实验人员创造一些出去学习新技能的机会,进一步提高实验人员的能力,培养一批经验丰富、结构合理的实验队伍。

4.实验室的开放要讲求实效,根据不同级次学生的要求,确定开放的实验内容。實验内容要多样化,可以分为基础性、设计性、综合性和以学生为主体自主研究探索性实验。鼓励学生自主的发明和创新,积极参与教师的实验性课题,在实验和探索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培养敢于创新的精神。对于研究探索性实验应该加大实验室的投资力度,增加相应的配套设备,增加实验的开放时间。

开放实验室要设置专职人员管理,这些专职人员可以在学生的实验过程中,及时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专业性的指导,加强对学生实验能力、创造性的思维方法和严谨的治学态度的培养。学生实验结束后应提交实验报告或实验论文等,对学生得到的一些实验结果认真批阅,相关论文可以推荐发表。开放必须考虑到不同学生的要求,针对各学科的研究水平购置一些先进的仪器,供本科生创新性实验的使用。制定相关的开放实施制度,使开放实验室真正高效地运转起来,满足学生的需求,让开放实验室成为本科生发挥专长,培养其技能、创新品格及创新能力的舞台。

实验教学问题一直是提的最多,注重的最少的环节,但不可否认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和进步,也越来越成为最重要的教育教学环节。这就需要各方面的共同的努力来改善现存的状况,使实验教学真正成为学生思维、创新等各方面能力提升的摇篮。

参考文献:

[1]张永明.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改革初探[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3):136-138.

[2]曹云英.论如何提高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质量[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5(2):81-82,86.

[3]樊庆德.高校生物实验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2,(7):39-40.

[4]杨帆.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实验教学体系优化研究[J].商业会计,2013,(24):126-127.

[5]赵善民.设计性实验教学模式实施和教学效果分析[J].医学教育探索,2007,(11):1021-1023.

[6]吴明江,郑蔚红,廖志勇,等.寓基础于综合改革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内容体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12):104-107.

[7]王北艳,韩毅强,殷奎德.生物化学实验课改革的几点思考[J].黑龙江教育,2012,(08):78-79.

[8]张建波.新课程化学教学中应处理好的三个关系[J].课程教育研究,2014,(4):167.

[9]郝峰,许会静,马睿泽,等.《生物化学检验》实验课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12,(19):143.endprint

猜你喜欢
考核体系实验课程师资队伍
关于加强铁路职工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翻译硕士师资队伍建设的反思
以会计学为例建设财经类实验课程体系
高校教学质量考核体系的研究与构建
以创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考核体系分析
基于过程方法的工科专业本科毕业实习考核体系的建立与实践
师资队伍建设
地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