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背景下学生健康素养研究进展

2017-11-27 19:56武文静李海伟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7年12期
关键词:卫生因素水平

武文静,李海伟,郑 旗

健康中国背景下学生健康素养研究进展

武文静,李海伟,郑 旗

健康素养是指个体有能力获取和理解健康信息,然后运用这些信息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目的:通过回顾对学生健康素养研究的相关文献,了解我国学生健康素养发展状况,并分析影响其健康素养的各个因素。方法: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获取的数据资料进行分类整理,通过比较、分析、推理等方法对相关反馈信息进行分析。结论:当前的研究仅停留在对学生健康素养现状和影响因素的研究上,单纯的从学生的角度来研究,而没有从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健康素养影响上来研究,本文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健康素养;学生;发展状况

1 前言

最近几年来,健康问题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人们对健康也有了新的认识,除了生理上的病痛,社会环境,生活条件,医疗卫生条件以及心理因素也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1]。国家卫生计生委提出到2020年全国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要达到20%[2]。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要提高全民健康素养,国民教育体系也加入了健康教育,把健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以中小学为重点,建立学校健康教育推进机制,将健康教育纳入体育教师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内容[3]。健康素养从一开始的提出就是基于对学校教育和学生人群的关注[4],从这一观点出发,为健康中国背景下学生健康素养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意义。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根据本文所需要的相关材料,通过有关书籍、文献以及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的相关法规文件,查阅有关学生健康素养研究现状的信息资料,并且对信息加以分析、研究和整理,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依据。

2.2 逻辑分析法

运用归纳法对获取的数据资料进行分类整理,通过比较、分析、推理等方法对相关反馈信息进行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论证有关结论和建议。

3 结果与分析

3.1 健康素养的概念

健康素养概念从1974年由Simond首次提出距今已有43年[5],但是关于健康素养的定义世界上有很多种不同的说法,世界卫生组织将健康素养定义为个体通过其认知和社会技能去获得,理解和利用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促进和维持个人健康[6]。而美国国家图书馆将健康素养定义为个体获得,理解和处理基本健康信息并作出正确决策的能力[7]。

郭欣[8]等在2005年把健康素养一词引入我国,文中还提到美国2010年健康国民的目标将健康素养定义为个体获得,理解和处理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以做出适当健康决策的能力。

我国卫生部将健康素养定义为人能够通过一定的能力获取和理解基本的健康信息和服务,并以此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定,以维持并促进自己的健康。

国外关于健康素养概念的认识侧重于个体获得,理解和处理健康信息的能力,而国内则是注重个体获得和理解健康信息后,是否能用来维持和促进自身健康。

3.2 我国学生健康素养相关研究

3.2.1 学生健康素养研究现状

国内外针对儿童青少年健康素养概念以及健康素养的评定还没有一个确切的标准[9]。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学生健康素养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研究表明,小学生的健康素养水平相对较低,健康理念与基本知识和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水平不高,而健康技能素养水平相对较高[10]。但是,关于健康素养对小学生的研究还比较少。

根据文献结果分析,要提高小学生健康素养水平,必须加强其健康教育。例如:杨蕊等[11]人对武汉市小学生的健康素养调查显示仅有39.08%的小学生具备健康素养。干预性的研究也普遍较少,林玲[12]等人通过对南通市小学生健康教育干预后,其健康素养水平达到了58.7%,干预前的健康素养仅为3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就目前来讲,我国全国性的健康素养调查主要针对15~69岁的人群,对小学生人群的重视度不高,导致该人群的研究缺少大样本数据的支持,不能及时掌握总体的健康素养现状。

2008年,卫生部委托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实施了《首次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13],其中15-24岁青少年群体健康素养的比例仅有6.3%,这是国内第一次有关青少年健康素养的研究。调查显示,高中生的健康素养普遍高于初中生,且随着年级增长,健康素养水平也有所提高[14]。健康素养水平与文化程度成正比,这与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结果基本一致[15]。许雅[16]等对广东省高中生的调查结果显示健康素养比例仅12.3%,其中健康技能素养占56.4%,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占6.9%,基本知识与理念占22.4%,户籍地在农村的占9.3%,城市的占15.4%,与李静娟等[17]的研究结果一致。

关于大学生健康素养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健康素养总体水平为15.3%,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基本健康技能、基本健康知识和理念3个维度中知晓率最低的是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知识,与周薇薇等[18]和郭静等[19]的研究结果一致。

任丽平等[20]的研究结果显示,医学类学生健康素养和基本知识与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的知晓率高于其他专业院系的学生,分别为21.3%,20.6%,24.4%,59.0%。答英娟[21]在对上海市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研究中得出,上海市在校大学生健康素养比例为66.7%,其中健康技能占74.4%,具备健康知识的年龄方面,18岁及以下占71.2%,19到21岁的为66.9%,22岁及以上的为55.2%,18岁及以下的学生健康知识高于其他两个年龄段,一本、二本、三本、专科类院校学生的健康素养水平分别为73.7%,67.9%,66.8%,59.6%,学校水平越高,健康素养水平越高,与欧阳江等[22]的研究结果一致。

大学生是获得健康知识和技能的优秀人群,对其的健康素养培养具有重要意义[23]。通过文献对我国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三个不同阶段的人进行健康素养了解,我国关于学生健康素养这一领域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较大成就,但仍然存在不足,需要进行深入探讨。

3.2.2 学生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

在研究健康素养现状的同时,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也是各个学者研究分析的重点,研究者分别从学生的性别、年级、专业、家庭所在地、父母学历、学习成绩等方面进行的了调查研究。

众多研究表明,中学生的健康素养认知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家庭所处地区发展程度,家庭收入状况,家长学历,家长职业等多种因素。林玲等[12]的研究结果显示,女生的健康素养水平均高于男生,因为女生比男生更注重健康的生活方式与行为,这与郭帅军等[24]的研究结果一致。

杨伟康等[25]的研究表明父母的文化程度,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是其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与许雅等[26]对广东省高中生,庄润森等[27]对深圳市中学生的研究结果一致。李曦[28]在对贵阳市中学生健康素养影响因素研究中认为,从地区上来说,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文化教育水平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城区教育资源充足,而郊区交通不方便,医疗水平也有一定限制,学生健康生活方式与习惯的养成和基本技能等方面存在不足,健康素养水平相比城区较低,这与孙傲伊[29]的研究结果相似。刘志浩等[30]的研究指出家庭经济收入也是学生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

景文展等[31]的研究表明大学生所学专业对健康素养有一定的影响,医学类专业的大学生健康素养的总体水平高于其他专业学生,与郭静等[32]对北京大学生健康素养调查结果一致,这说明医学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有机会接触到大量与健康有关的知识。

欧阳江等[22]在对长沙市大学生健康素养研究过程中发现,女大学生的健康素养比男大学生高,大学生的健康素养水平与学校的等级有关,等级越高的学校学生健康素养水平越高,大二学生健康素养低于大一学生,他认为低年级学生具有较高的健康意识和可塑性,与牟劲松等[33]和李晓宁等[34]的研究结果基本相同。

而陈观凤等[35]认为,相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高年级学生具有更高的健康素养知晓率,因为随着年级的增高,学生的健康意识增强,健康知识也得到了拓展,与罗春花[36]的研究结果一致。

大学生健康素养的总体知晓率高于中小学生,这充分说明受教育程度也是影响健康素养的重要因素。

3.3 结论与建议

我国对健康素养的研究相对于欧美国家起步较晚,随着研究的深入,对健康素养不再局限于其含义的研究[7],而是更加注重健康体系的研究,我国对健康素养的研究多集中在对居民健康素养和特殊群体健康素养的研究上,最近几年才开始将研究对象从整个社会群体逐步转向细分群体,针对学生的研究相对较少,而且大多研究也处于对健康素养现状的调查研究,对健康素养的评估与检测,健康素养的干预研究等方面都非常少。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注重对交叉学科的研究,我们要拓展研究视角,对健康素养的研究也要与其他学科相结合,例如医学与教育学,教育学与心理学等[7]。

[1] 肖瓅, 陶茂萱. 健康素养研究进展与展望[J]. 中国健康教育, 2008, (5):361-364.

[2] 吴少杰. 到2020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20%[N]. 中国人口报. 001.

[3]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全国中医药治未病养生康复学术交流大会暨期刊图书编辑与信息专业委员会2016年年会[R]. 中国海南三亚,2016. 17.

[4] 余小鸣. 学生健康素养的提升及对策[J]. 中国学校卫生, 2015, (7):965-967.

[5] 吴瑞龙, 史慧静. 国内外有关健康素养的研究进展[J].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2014, (2):119-123.

[6] 卓晟珺, 付伟. 国外健康素养研究进展[J]. 健康研究, 2014, (5):501-503.

[7] 卓晟珺, 付伟. 美国健康素养研究进展[J]. 中国健康教育, 2014, (10):925-927.

[8] 郭欣, 王克安. 健康素养研究进展[J]. 中国健康教育, 2005, (8):590-593.

[9] 程丽楠, 李娟, 崔文香. 青少年健康素养研究现状与进展[J]. 中国学校卫生, 2015, (6):954-958.

[10] 任大扬, 程传苗, 孙金海.小学生健康素养的研究进展[J]. 职业与健康, 2017, (1):141-144.

[11] 杨蕊, 狄娟, 倪紫菱.武汉市小学生健康素养调查分析[J].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12, (5):45-48.

[12] 林玲, 尹仕伟, 蔡波.南通市中小学生健康素养现状[J]. 中国学校卫生, 2014, (11):1625-1627.

[13] 卫生部公布首次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结果[J]. 中国健康教育, 2010, (1):85.

[14] 周倩, 李尔立, 吕红亮,等.某地中学生健康素养现状调查[J]. 现代预防医学, 2015, (24):4442-4445.

[15] 李莉, 李英华, 聂雪琼,等.2012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健康教育, 2015, (2):104-107.

[16] 许雅, 叶小华, 曾转萍. 广东省高中生健康素养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J]. 中国公共卫生, 2013, (8):1195-1198.

[17] 李静娟, 王艳, 谢洪映,等.贵阳市高中生健康素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学校卫生, 2016, (9):1399-1402.

[18] 周薇薇, 罗春花, 范存欣,等.广州市大学生健康素养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14, (7):654-658.

[19] 郭静, 杜正芳, 马莎. 北京市大学生健康素养调查[J]. 中国健康教育, 2011, (6):442-444,450.

[20] 任丽平, 王杨杨, 王柳行. 吉林市高校大学生健康素养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学校卫生, 2016, (10):1467-1468,1472.

[21] 答英娟, 张婷, 徐苗,等.上海市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及相关因素分析[J]. 中国学校卫生, 2015, (10):1543-1545.

[22] 欧阳江, 牟劲松, 赵淑英,等.长沙市大学生健康素养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J]. 中国学校卫生, 2014, (12):1800-1802,1805.

[23] 刘华青, 夏光兰, 张坤,等.蚌埠市大学生健康素养调查分析[J]. 中国卫生统计, 2015, (4):658-660.

[24] 郭帅军, 余小鸣, 潘勇平,等. 北京市高中生健康素养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学校卫生, 2016, (10):1480-1482,1486.

[25] 杨伟康, 薛志强, 林丰,等.深圳市龙华新区小学生健康素养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学校卫生, 2015, (11):1627-1629.

[26] 许雅, 叶小华, 曾转萍. 广东高中生健康素养水平及相关分析[J]. 中国学校卫生, 2011, (12):1432-1434.

[27] 庄润森, 曹黎, 朱敏贞,等.深圳市中学生健康素养状况及影响因素调查[J]. 中国公共卫生, 2013, (1):130-132.

[28] 李曦, 罗鹏, 王艳,等.贵阳市中学生健康素养水平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学校卫生, 2017, (1):48-49.

[29] 孙傲伊, 武轶群, 胡永华. 云南省楚雄市中学生健康素养影响因素分析[J]. 现代预防医学, 2015, (16):2964-2968.

[30] 刘志浩, 黄明豪, 卫平民,等.江苏省青少年健康素养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学校卫生, 2013, (6):683-685.

[31] 景文展, 黄紫玥, 刘清悦,等.大学生健康素养相关知识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学校卫生, 2016, (6):859-862.

[32] 郭静, 王秀彬. 北京大学生健康素养现状及健康教育需求分析[J]. 中国学校卫生, 2014, (1):85-87.

[33] 牟劲松, 赵淑英, 欧阳江,等.长沙市高校在校大学生健康素养影响因素多水平模型分析[J]. 中国卫生统计, 2015, (6):945-947.

[34] 李晓宁, 简敏婷, 叶小华,等.广州大学生健康素养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学校卫生, 2014, (9):1309-1311.

[35] 陈观凤, 朱虹, 赵海瑛,等.赣州市大学生健康素养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学校卫生, 2015, (9):1390-1392.

[36] 罗春花. 广州市部分高校学生健康素养现况及影响因素研究[D].暨南大学; 2013.

ResearchProgressonHealthyLiteracyofStudentsundertheHealthyChinaBackground

Wu Wenjing, Li Haiwei, Zheng Qi

Health literacy means that individuals have the ability to acquire and understand health information and use that information to maintain and promote their own health. Objective: To review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health literacy by reviewing relevant literatures on students' health literacy research, and to analyze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ir health literacy. Method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ata obtained by means of literature and logic analysis, and analyzes the relevant feedback information through comparison, analysis and reasoning. Conclusion: The current study only stays in the study of the statu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tudents' health literacy. It is studi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udents rather then from the influence of school education on student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above problem.

health literacy; students; development status

G804

A

1005-0256(2017)12-0174-3

10.19379/j.cnki.issn.1005-0256.2017.12.070

武文静(1993-),女,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山西 临汾 041000

Sport College of Shanxi Normal University, Linfen 041000, Shanxi, China.

猜你喜欢
卫生因素水平
腹部胀气的饮食因素
张水平作品
智取红领巾
作家葛水平
加强上下联动 提升人大履职水平
卫生歌
讲卫生
《流星花园》的流行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