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厢记》中的女性与爱情
——解读西厢记女性形象

2017-12-01 07:19刘天一
长江丛刊 2017年5期
关键词:封建礼教老夫张生

刘天一

《西厢记》中的女性与爱情
——解读西厢记女性形象

刘天一

王实甫的《西厢记》从唐代元稹的《莺莺传》到金元时期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不断丰富内容,细化人物,合理情节,深化主题,使故事更加完整充满真实。故事讲述了张生与莺莺曲折的爱情但最终二人终成眷属的爱情故事。在《西厢记》中,王实甫成功塑造了张生、崔莺莺等细腻真实的人物形象,更在整个故事中成功贯穿了三个具有个性的女性人物形象,即莺莺、红娘与老夫人三人。三人不同的性格特征和人生价值观使得故事的发展充满戏剧性。

封建社会 女性形象 意识觉醒

元剧元曲,作家如林,作品如海。“词山曲海”的元代,“一代之奇”的元杂剧,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元剧元曲爱好者,而其中的爱情之作,更是成为潮流尖端。

从关汉卿到王实甫,从白朴到郑光祖,几大家发展了元杂剧;而四大爱情剧的出现更是将元杂剧中的爱情戏推向高峰。其中备受推崇的《西厢记》不仅是一个具有创新性的大型戏剧,更是元代成就最高的爱情剧。贾仲名曾在《凌波仙》中就称赞道:“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

《西厢记》之所以能够成为元代成就最高的爱情剧,在于其将多本杂剧创新为一个整体故事,走出了以往爱情剧的圈子,以爱情美满团圆结局。更重要的是,塑造了具有丰富性格的立体人物,尤其是女性人物形象。

王实甫的《西厢记》从唐代元稹的《莺莺传》到金元时期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不断丰富内容,细化人物,合理情节,深化主题,使故事更加完整充满真实。王西厢讲述了主人公张君瑞在普救寺里偶遇已故相国之女崔莺莺,而后历经阻挠、他人相助、老夫人作梗、挣破封建牢笼后,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爱情故事。

在王西厢中,王实甫成功塑造了张生、崔莺莺等细腻真实的人物形象,在整个故事中,最具有个性的立体人物形象,就是莺莺、红娘与老夫人三个女性形象。

一、莺莺——冰山中的火焰

崔莺莺作为故事中的女主角,是一个从外貌到内心都优雅的相国之女,她美丽娴静。但是在封建社会大背景约束下,莺莺的性格又有两面性:一方面,相国之女的身份令她成为大家闺秀,保持端庄美丽矜持;另一方面,在身份和教养所压制下实则内心热烈诚挚。

由于莺莺是相国之女,身份地位令她每天只能在墙垣之内,她要做的就是按照父母之言,受封建的教育,做女子该做的事情。她甚至知道她的命运,早已被安排好。她无力反抗,也不得反抗。然而当她已经认定自己的命运会被安排的时候,张生出现在了她的生命中。张生为寻老友杜确,去到普救寺,也正是在那,莺莺与张生相遇,两人一见钟情。然而封建教育的禁锢使莺莺不敢大胆表明自己的感情,两人只得眉目传情。此时莺莺心中是混乱且矛盾的。她知道自己的命运被安排,但是由于喜欢张生,渐渐出现了反抗心理,于是陷入深深的矛盾与苦闷之中。而此时孙飞虎听闻莺莺美丽,便兵围普救寺,娶莺莺做压寨夫人。情急之下,老夫人答应“但有退得贼兵的,将小姐与他为妻”。听闻此言,张生立即写信给杜确,请他派兵解围。杜确接信,率兵打败了孙飞虎,解救了崔氏一家和全寺僧侣。然而,当事情结束,张生和莺莺等待老夫人的消息时,老夫人却绝口不提,反而让两人以兄妹相称。张生内心是惶恐的、失落的,然而在当时情况下,他也是无法反抗的。同样的,莺莺更无法反抗,他们能做的只有相互思念。 但是,此时莺莺发现自己已深深爱上了张生,所以她性格中隐性的诚挚热烈的一面开始显现。当莺莺知道张生也在思念她时,她便想尽办法与他相遇。从此刻开始,拥有自主的爱情和可掌控的人生成为莺莺生活的梦想,也成为其忤逆封建束缚的原动力。其实,在书中我们可以看出,莺莺在还没有遇到张生之前,就已经“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了,她骨子里是要冲破这种封建礼教束缚的,但是却又没有一个明确的点让她可以这样做。于是她也一直沉默与接受。张生的出现,让莺莺心中隐性的热烈找到一个点。她开始明白,自己的幸福是要追寻的,被困囿住的命运并不是她想拥有的。所以她瞒着老夫人开始和张生幽会,并且私订了终身。这里的莺莺开始瞒着老夫人进行一系列事情,表面上是对家长的隐瞒,实质是对封建礼教束缚的一种反抗。莺莺与张生见面困难重重,但她没有退缩,这也体现了莺莺对爱情的坚定、执着。然而此刻,老夫人开始发现莺莺的恍惚异常。其实,莺莺在追求爱情时,内心也是惶恐的,因此她与以往有了不同的表现,这也体现了莺莺犹豫、怯弱的一面。但是,在经历了一系列事情之后,莺莺肯定了自己是深爱张生,于是坚定地走上反抗道路。在莺莺生活的被封建礼教束缚的时代中,在她内心矛盾的斗争后,她大胆冲破封建束缚,向往“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爱情,这就是莺莺这一人物塑造最成功的典型之处。更为重要的是,莺莺身为相国之女,而张生仅为一介书生,但莺莺并不在意是否合乎所谓的“门当户对”,她的爱情已经超越功名,超越了金钱,甚至超越了时代。从暗恋到明恋,从幽会到恋情公之于众,莺莺克服了对封建礼教和自我的斗争,用实际行动挣脱了封建礼教对爱情的禁锢。莺莺人物性格的发展,典型的概括了在封建礼教和大家庭的束缚下,觉醒并勇于挣脱、走向叛逆并追寻自我生活的、具有时代特点的一类年轻女子形象。

二、红娘——石缝中的野草

在莺莺与张生恋情发生的那一时起,莺莺就处于一个矛盾地位。而莺莺在冲破礼教的束缚和内心压力前,有一个人始终在帮助莺莺追寻属于她的爱情,那就是丫鬟红娘。

红娘在《西厢记》中只是一个丫鬟,但是对红娘的描写却十分立体,并在莺莺与张生的爱情中“是具有关键性作用的人物”。红娘热情、善良、正直勇敢,最可贵的是作为封建阶级最底层人民,她却有着属于自己的想法与观点,有着鲜明的是非判断标准,敢于大胆帮助莺莺和张生追寻爱情。第一次,在红娘得知老夫人让张生与莺莺兄妹相称时,红娘就悄悄与张生说:“今晚小姐后花园烧香,先生可用琴音拨动她的心弦。”晚上,张生听到红娘一声咳嗽,弹了一曲“凤求凰”。莺莺闻之,不觉泪下,遂命红娘传话“不管母亲从中间阻,我们俩一定要好歹相随。”红娘在张生与莺莺的爱情中始终保持支持的态度,她对两人的爱情报以最诚挚的祝福,希望莺莺可以找到自己真正的幸福。她身上体现的是劳动人民的善良、热情,虽然知识文化水平不高,却有着正义、善良的内心。在这个过程中,她也知道自己背负着风险与责任,因为莺莺内心还不够坚定,她惶恐、恍惚的表现很快就被老夫人发现了。当老夫人进行询问时,红娘作为一个丫鬟虽没有顶住老夫人的压力将事情全盘突出,但是,红娘却肯于将事情层层剖析、晓以利害,对质老夫人道:“非是张生、小姐、红娘之罪,乃夫人之过也。”红娘接着细数老夫人失信于人,没有将莺莺许配给张生,反而让两人兄妹相称:“目下老夫人若不成全,一来辱没相国家谱。二来张生久后得官,惊动官司,还要落个治家不严之罪。”层层逼近,直击老夫人内心,老夫人陷入被审判地位,无奈对这桩婚事屈服,答应了莺莺与张生的婚事。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红娘在莺莺和张生的婚姻中起到了一个重要推动作用,她的正义、从容甚至使老夫人不得不对自己反思,从而最终答应了这门婚事。更为重要的是,老夫人对这桩婚事的答应,并不仅仅只代表一个家庭的屈服,她代表的更是封建礼教的一次低头。但是,红娘作为一个丫鬟,为什么她敢于如此大胆的帮助莺莺与张生呢,究其原因,我认为红娘其实也深爱着张生:“据相貌才性,我从来心硬,一见了也留情。”但是红娘也知道,自己只是夹缝中生存的野草,始终看清自己的位置,因此成全莺莺便好。红娘这个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使得故事的发展更具有戏剧性,也最终使得莺莺与张生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红娘就是封建礼教束缚下最富有民主色彩的人物代表。

三、老夫人——火苗中求生的冰

如果说红娘是民主色彩的代表,那么剧中老夫人则是一名较为古板的封建家长女性形象。老夫人虽然着笔描述不多,但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真实可信的人物形象。和莺莺、红娘不同,老夫人是一个较为反面的人物。作为封建礼教家长,难以从封建礼教中挣脱,因此也无法理解莺莺与张生的爱情,甚至出尔反尔,将二人以兄妹相称。而实质上,在老夫人自己看来,这是对莺莺的一种爱护。她认为,这是她为孩子着想,因此在这个人物塑造上同样体现着女性的慈爱与人情人性。但是另一方面,她又坚信着封建礼教,相信礼教的力量,希望以此带给莺莺平和宁静的生活。最终当红娘的层层递进让老夫人答应二人婚事时,这是老夫人的一次低头和妥协,也象征着封建礼教的一次屈服。然而至此封建礼教并没有崩塌,虽然老夫人答应了这桩婚事,但是仍不免以“门当户对”来束缚张生,要求张生考取功名,直至张生金榜题名,二人门当户对实现,故事才终得团圆。而这也正是老夫人形象刻画最为成功的一点——封建思想以渗入骨子里并从不允许它的消失。而这,也的确体现了封建礼教对人束缚至深,新生新鲜力量仍不能抵过封建礼教的旧势力。

《西厢记》中,莺莺、红娘、老夫人以及张生等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价值观,而这也正是封建礼教对人们思想束缚产生的影响:有人一直被束缚,有人想要挣脱却不得。莺莺在对爱情的追逐中表现出的与外部世界即家庭和社会以及自身的思想的抗争,红娘在莺莺爱情中的帮助,老夫人的妥协,都让我们感受到女性在意识觉醒过程中的痛苦与困难。

《西厢记》作为一部现实主义剧作,具有强烈的真实性和细节清晰性,王实甫在前人的西厢记中不断修正,力求表现出最现实的可能性和合理性。用现实主义手法,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个有血有肉的立体女性人物形象:莺莺有大胆追求爱情的勇气,又有初识情滋味的羞涩与矜持;既有不满门当户对的封建婚姻、无视封建礼教的一面,又有与封建束缚和压迫妥协的一面。红娘善良诚挚热烈,为了莺莺的幸福而努力。老夫人一方面想要儿女幸福,一方面又困囿于封建礼教。这都是在当时社会现实中的矛盾,是真实而热烈的。好在最终爱情战胜了封建制度,最终圆满,“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

《西厢记》最大的题眼就是“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通过莺莺与张生的爱情,经过三个女性人物的环环相扣,最终终成眷属的结局,体现了冲破封建礼教、向往团圆美满的美好愿望。而莺莺与张生的爱情,更是流传至今,让人歆羡不已。

[1]王实甫.西厢记[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

[2]张燕瑾.西厢记·前言[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

[3]袁行霈.中国文学史:三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4]蔡雪岚.〈西厢记〉莺莺形象分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

[5]王万庄.王实甫及其西厢记[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1990.

[6][元]王实甫著,[清]金圣叹(批评).西厢记——金圣叹批注本[M].南京:凤凰出版社,2011.

[7]张建均.读西厢记[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9.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刘天一(1995-),女,汉族,山东德州人,大学本科在读,现就读于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师范)方向。

猜你喜欢
封建礼教老夫张生
坦然面对别人的挑剔
坦然面对别人的挑剔
雷打冬
雷打冬
张生题字喻客
《家》中的两种文化冲突
《西厢记》和《牡丹亭》之爱情比较
谁是封建礼教的忠实信徒
祥林嫂形象之悲剧性探幽
坦然面对挑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