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三维标测技术Ripple Mapping治疗心房扑动伴心房颤动1例

2017-12-03 03:34潘非非张楠曲丽娟韩涌王睿
中华心脏与心律电子杂志 2017年4期
关键词:标测房性右心房

潘非非 张楠 曲丽娟 韩涌 王睿

房性心律失常是一种起源于房室结瓣环以上心房组织的心律失常,若持续发作可引起心脏扩大,心功能减低,导致血流动力学改变,从而出现循环血量不足的症状如:头晕、胸闷、心悸等临床表现[1],是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房扑房颤是房性心律失常中常见疾病,近年来发病率有着增高趋势。房扑与房颤有着紧密的联系,其共存且有着同等的卒中风险[2- 3]。房扑伴房颤的治疗包括药物和射频消融术。药物治疗易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而射频消融术是一种较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在我国已成为治疗房扑房颤的常规方法[4],但临床上关于新型三维标测系统的报道较少,现报道1例新型三维标测技术Ripple Mapping治疗心房扑动伴心房颤动并获得成功的病例。

一、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74岁,反复发作房扑、房颤2年,药物治疗效果差,严重影响生命质量,超声心动图显示心房增大(左房43 mm,右房40 mm×52 mm),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后,为患者进行射频消融治疗。患者上台时心电图提示房扑(见图1)。穿刺右侧股静脉,放入冠状窦电极、右室电极、希氏束电极、高位右心房电极等标测电极,心内电生理检查提示右心房房扑(见图2)。Carto 3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送入Pentaray电极建立右心房模型,稳定采点1 079个,利用最新的Ripple技术进行激动标测,软件自动分析得出该患者房扑为围绕三尖瓣环折返的典型房扑(见图3),共耗时15 min。送入压力消融导管,30 W,放电350 s时房扑终止,继续巩固放电60秒。消融后验证该消融线达双向传导阻滞,经10 min观察期传导无恢复。穿刺房间隔,送入Pentaray电极建立左心房及肺静脉模型,送入压力消融导管进行双侧环肺静脉前庭电隔离,共放电2 400 s,经验证双侧肺静脉电隔离。心电图示窦性心律,遂结束手术,患者安返病房。术后常规给予胺碘酮、华法林等口服。

图1 常规心电图

图2 激动标测图

图3 术前体表及腔内心电图

图4 术后体表及腔内心电图

二、讨论

三维电解剖标测的出现极大程度地提高了标测和消融复杂心律失常的成功率[5],现已逐渐成为介入治疗心律失常的重要手段。传统激动标测技术必须设置合理的兴趣窗、逐点采集解剖位置和电图信息,经人工反复校正才能获得较为准确的激动顺序。传统激动标测技术无疑耗时、人为误差大[6-8]。新型激动标测技术——Ripple Mapping可以保留每个采集点的全部信息、无需设置兴趣窗、无需校点,可有效减少传统激动标测技术的人为误差,Ripple Mapping同时整合了激动与电压信息,既可以显示激动的整体扩布方式,还能重点关注关键兴趣区域的电位情况,帮助临床更为清晰、直观地理解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明显提高标测效率、缩短手术时间。此外,Ripple Mapping对于疤痕相关房速等复杂的房性心律失常有其特殊标测优势。

猜你喜欢
标测房性右心房
应变成像技术评估阵发性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前后右心房功能
超声心动图诊断先天性右心房憩室1例
房性期前收缩与心房颤动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房性期前收缩与缺血性脑卒中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邻近左心室穹顶部起源的特发性室性早搏的标测及消融策略评估
房性自主心律连续夺获窦性心律的散点图特征分析
联合运用3种心电散点图快速解析特殊复杂心律失常
“心房”“心室”考
三维超声及组织速度向量技术对肺动脉高压右心衰竭患者的右心房收缩同步性的评估
高精密度标测技术在导管消融治疗心律失常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