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多元化教学应用

2017-12-06 19:54肖岳
课外语文·下 2017年10期
关键词:多元化教学新课改小学语文

【摘要】小学语文属于语文学习的最初过程,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发展均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扩大学生知识面、增强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因此探索多元化教学方法,对学生的系统化培养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小学语文;新课改;多元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多元化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与发展,传统的教学方法已远远不能满足当今时代学生的需求,大部分教师还停留在单一的教学模式中,采用传统的“五环节”方法,即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知识、布置作业,只求完成教学进度,灌输式方法教学,不讲求教学质量,严重阻碍了现代教育的发展。

俗话说“教书育人”,部分教师只管教书,不管育人,很少关心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不懂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忽视了学生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同时,部分教师以分数论,忽略了学生听、说、读、写等实际能力的培养,只重点讲解课本基础知识,死记硬背,却忽略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学生看似学到了很多知识,却不能在实际生活学习中应用。

(二)多元化教学的必要性

小学是学生系统性学习语文的开始,是培养学生兴趣、思维、人格素养的关键时期,影响学生未来的综合素质,它突破了读写教育的束缚,需要组建包括知识、情感、能力等多方面的内容。单一的教学模式已远远不能满足时代的发展,因而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取其精华,去其糟怕”,采取多元化教学方式,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和实践的积极性,才能摆脱落后的教育模式,培养多元化思维的人才,实现“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

二、多元化教学的策略及实施

(一)创设课文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由于缺乏一定的语文基础,对于课本讲解的内容领悟不足,使得课堂略显枯燥,因此可以设定一定的情景,让学生入情入境,在学生进入情境的基础上,教师与学生“潜心会文本”,精读感悟,让学生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以三年级下册的《女娲补天》一课为例,在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前,从生动形象的动画片《女娲造人》入手,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女娲这个人物的神奇之处,通过小学生感兴趣的动画片入情入境,带入文章,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课堂教学得以有效开展。

(二)开展有声课堂,引导学生深入解读

对于有不同主人公对话的课文,教师单一的讲解,很难让学生深入到不同主人公的內心世界,不能深刻领悟课文深意。因此,可以让学生饰演不同主人公,以自己对主人公内心活动的理解,通过气息、音调、节奏、音长等技巧有感情地朗读出来。以三年级上册的《陶罐和铁罐》为例,课文内容简单易懂、生动有趣,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自读,在自读感悟的基础上分角色朗读,以绘声绘色的朗读使学生感受到铁罐的傲慢、狂妄和陶罐的谦虚、善良,然后通过教师点评,再一次深入课文。有声课堂的开展,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感受语言、语音的巧妙结合,从而更好地解读课文。

(三)加强首因效应,营造良好课堂气氛

俗话说“先入为主”,人们看事情,第一印象很重要,小学生年龄尚小,对事情分析缺乏理性认识,大部分停留在感性认识中。教师利用这一特点,在教学开始时通过时尚、新颖、有趣的导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例如在二年级上册《保护有益的动物》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先用小朋友常见的有益动物青蛙为例,介绍它的生活习性,生动地讲解青蛙吃虫的过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讲述身边有哪些有益的小动物,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他们的求知欲,奏好了这堂课的“序 曲”,敲响了动人心弦的第一槌。

(四)组织小组辩论,树立学生主体意识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作为课堂主导者,使小学生被动接受语文知识,严重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组织小组辩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发挥自我认知水平,提高主体意识。以一年级上册的《阳光》一课为例,教师以“阳光与金子谁更宝贵”为辩题,学生自愿分成正、反两方,激发学生大胆想象。辩论前,小组内部讨论,总结观点及支持论据;辩论后,教师深入浅出地点评,选出最佳辩手。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课堂注入了活力,不仅训练了学生发散性思维,而且训练了口头表达能力。

(五)锻炼动手能力,培育良好师生关系

语文作为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课程,加强实践是必不可少的,语文教学更多的是依赖教师和学生的双向交流。通过课程,增加一些简单的动手活动,切身体验制作的过程,作为教师,加以引导,参与其中,让学生深刻领悟作者的感想与课文的主体大意,从而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以四年级下册的《燕子》一课为例,文章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燕子在动、静两种状态下的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拿起剪 刀,以自己对美的感悟,裁剪出燕子的模样,这样就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学生乐在其中,事半功倍。

三、结语

多元化教学是新课改大环境下的必然趋势,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组织者、引领者,教学方式由传统的灌输式、机械式转变为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多元化教学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意义深远,不仅激发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逻辑思维,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而有效提升了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周元武.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多元化教学方法[J].课外语文,2014(24).

[2]万蕙芝.小学语文教学中多元化教学方法应用的探究[J].散文百家,2015(6).

作者简介:肖岳,女,1987年生,山东德州人,现任教于天衢中心小学,研究方向:语文教学。

(编辑:龙贤东)endprint

猜你喜欢
多元化教学新课改小学语文
刍议初中物理概念的多元化教学策略
浅谈中专语文教学中的多元化教学方法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