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犹太文学发展与主题研究

2017-12-07 16:22杜红梅
青年时代 2017年31期
关键词:主题异化

杜红梅

摘 要:犹太文学在美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位置,它同华裔文学、非裔文学一样,是美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战以来,犹太文学飞速发展,犹太文学作家们在美国开始了一场文学革命。犹太民族是一个流亡的民族,2000多年的流浪并没有让他们忘记自己的民族、自己的文化,他们在异国他乡,用民族特有的文化传统,创作出了一部部令世人惊叹的美国犹太文学。本文对美国犹太文学发展历程及主题内涵进行探讨,以便于更为全面、深入地了解这一文学类别。

关键词:美国犹太文学;主题;异化

几千年来,犹太民族一直在流浪,他们在异族的统治下艰难地生存着。二战爆发后,饱受压迫的犹太人来到了美国——一个开放、自由、接受不同民族、不同人民的国度。他们惊喜地发现,这里简直就是传说中的伊甸园。犹太人民在这片土地上大放异彩,犹太文学也占据着美国文坛的大片江山,并从这里走向世界,影响着世界文学的发展。犹太文学是一种移民文学,它随着犹太民族的迁移、流浪、发展而发生变化,现代的犹太人同历史上的犹太人已经有了很大的差别,犹太民族同其他民族的文化、生活方式趋于统一。因此,现代意义上的犹太文学的定义,应该包含了犹太民族的文化、历史、哲学,以犹太人的生活为背景,展现犹太民族独有的精神世界。

一、美国犹太文学发展历程

(一)边缘期

犹太文学成为美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始于19世纪后期,即在美国发生内战之后。在当时,现实主义的表现方式开始出现在美国文坛并成为其文学发展的主流,现实主义的描写主要是指日常生活的闲事琐事,以反应人物的生活环境及生活态度为主题,与当时美国文坛流行的以情节和美著称的浪漫派相对。到了19世纪晚期,另一个现实主义文学流派——乡土文学开始在美国的土地上盛行,它主要是对言语、服饰、行为和思维习惯进行描写。在同一时段,美国的族裔文学也在蓬勃发展,族裔文学主要是以描写美国非主流族裔的文化、价值观等为创作素材,具有很强的故事性和民间的乡土气息及神秘色彩。

在美国的现实主义、乡土文学、族裔文学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在20世纪,美国的犹太文学开始产生并迅速发展。被称为20世纪美国第一部犹太文学作品的是亚伯拉罕·卡汉(Abraham Cahan,1860-1951)在1917年创作的《戴维·莱温斯基的发迹》(The Rise of Eevid Levinsky),这部小说讲述了莱温斯基移民到美国之后,经过奋斗成为百万富翁却丢失了情感上的依靠,背弃了“上帝的特选子民”这一身份,背叛了自己的宗教信仰,甚至背叛了自己的民族。这部小说的出现,开启了一扇犹太文学的新大门,即大规模犹太移民出现在美国之后,在被美国文化同化过程中对于自身身份的定位的问题。于是到了20世纪的20年代,犹太文学作品的大部分内容都表达着一个源于生活的人物形象:犹太人将自己当成了美国人,完全放弃了自己的民族和身份。在本·赫克特、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在这一时期发表的作品中,表现的尤为明显。尤其是在美国文学的萧条时期,许多犹太作家的创作热情趋向消极,将大多数的主人公刻画成贪婪的、坏心肠的、并且有着奇特外貌特征的人物形象。但奇妙的是,非犹太作家们却能够很客观地展示犹太人的风采面貌,他们将犹太人的形象刻画成因忠于宗教而在性格上产生了一些偏执。30年代,受经济萧条的影响,这一时期的犹太文学更注重对犹太人生活、语言、饮食等城市生活题材的描写,虽然大量的犹太作家涌入到对小说的创作中,但是并没有出现明显的代表人物,事实上,他们更倾向于无产阶级小说的创作。二战期间,由于纳粹对犹太人的迫害、原子弹的研发使用以及以色列政权的建立,都影响着这一时期的美国犹太文学创作,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有:索尔贝娄、诺曼梅勒、欧文肖等人,创作的主题都围绕着“二战”。综上所述,这个时期的美国犹太文学还是游离于美国主流文学的边缘地带,他们主要表现的是犹太人初到美国的同化和犹太人的“美国化”,以几千年的流浪经历为背景、初到美国的梦想、努力的奋斗为中心,表达了在梦想破灭、奋斗失败后的彷徨痛苦,精神上受到了极大的打击,物质上的极度匮乏、对自我心灵的放逐等方面,但遗憾的是,并没有更加深入地对人性进行挖掘。

(二)入主称雄期

这一时期主要是在20世纪的50到70年代,犹太人经过几十年的奋斗,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尤其是在经济、政治等方面能够与主流社会以及其他族群平分秋色;在思想、文化方面积极地参与互动,成为社会主流思想和文化的一部分。这些都表明了犹太文化在美国的多元文化体系中地位的提升,而这也促使了犹太人开始重新正视自己的文化、认识自己的历史,从种族、政治、社会等多个角度分析犹太的传统文化。于是,50年代犹太文学进入到美国主流文坛,在60年代以后称霸美国文坛,成为美国文坛的领头羊。在1976年和1978年分别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索尔贝娄和艾萨克巴舍维斯辛格,荣获美国国家图书奖的被称为“本世纪最优秀的短篇小说家之一”的伯纳德马拉默德,获得普利策奖的菲利普罗斯,以及诺曼梅勒、约瑟夫海勒等文学作家,都活跃于这个时期。根据当时的一项统计数据表明,在当时的美国文坛,犹裔作家达到了60%以上,这一现象被约翰厄普代克称为“犹太作家统治着的美国文坛”。

在这一时期,50年代的犹太小说家将家描绘成充满爱的环境,在一些小说中,都能够看到对犹太家庭温馨和谐生活的描写,比如在马拉默德的《店员》中,将犹太家庭描写成最理想的家庭,主人公因为对这种家庭环境的向往,甚至在不了解犹太教的情况下皈依了犹太教。当然,50年代小说中的犹太主人公与其他小说最大的不同仅仅在于他们特殊的种族背景中,而其他方面已经被美国文化所同化。虽然犹太小说被大多数人所赞誉,但是它并没有接受美国主流文学的创作方向,使得他们形成了一种既疏远美国文化又疏远犹太文化的矛盾境地。这一时期还有一个特殊的作家群体——讽刺作家群,他们的组成包括犹太人和非犹太人,但其共同点是对一些现实社会问题进行辛辣的讽刺,甚至包括犹太社群。例如,被視为“犹太逆子”的菲利普罗斯,他写的一部描绘犹太社区、揭露犹太人好坏特性的《再见吧,哥伦布》,打破了旧有的创作犹太人生活模式的写作方式,采用讽刺的手法描绘了犹太家庭生活的另一面。endprint

在犹太文学入主称雄于美国文坛的这个时期,美国犹太文学作品主要对自我的迷失的寻找而引起心理病变和“受难”为主题。而在1976年和1978年犹太作家两次夺得诺贝尔文学奖,更是将美国文学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三)平稳发展时期

美国的著名文学批评家欧文豪在1977年说“美国犹太文学的高潮期已经过去了”,这是基于出生、成长与美国的新一代犹太作家的现状而言的。但是,不服输的新一代犹太作家,用充满着传统文化和丰富内涵的大量作品有力地反驳了欧文豪的批判。80年代的美国文坛,不仅属于老将菲利普罗斯,更是属于新生代的辛西娅奥兹克、休尼森桑、霍华德施瓦茨等人。新生代的犹太作家,虽然不再像祖辈或父辈一样流浪,从小接受美国文化长大,但是他们并没有抛弃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反而在创作中,完美地将大量的犹太民族历史、宗教、艺术等融入到文学作品中。沃本迈克尔斯在自己的作品中曾说“犹太人可以放弃对犹太血统的信仰,放弃对犹太上帝的信仰;他们无法放弃的是犹太文化。”与老一代的犹太作家相比,新生代的犹太作家更注重对深层次本源的挖掘和探求,他们在当今社会问题中对历史、文化进行追溯,将其作为创作的素材,他们更注重对现实题材的表现,从现实中回顾历史、展现传统文化。他们以“上帝的特选子民”的身份,对犹太民族的生存遭遇、生活环境、思想文化、民族宗教等方面,同美国文化进行比较、融合、冲突,在作品中展现出同化、反抗、追寻等创作主题,从而在美国的多元文化中占据一席之地。

二、美国犹太文学特性

20世纪的美国文学是属于犹太作家的,美国犹太文学包括文学史、犹太移民史、文学理论以及大屠杀等,描写的内容涉及到政治、宗教种族、意识形态等多方面,其手法运用的多样性,使得犹太文学呈现出特有的风采。本文从犹太文学中常見的两大主题对美国犹太文学的特性做一些探讨分析。首先,从作品的主题来看,犹太文学的作品主题大多以“同化”为中心,犹太民族几千年来一直是一个流浪着的民族,他们对美国这片土地表现出不同的态度,不同的态度带来了不同的同化反应,但是无论他们对移民持何种态度,他们共同的历史文化、宗教信仰、文化传统都让他们在与美国文化的相互碰撞发展中产生迷茫和痛苦,在这种同化过程中,犹太人对自我的探索更加的强烈,犹太作家们竭力地表达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种族宗教信仰,既有积极向上的一面,也有消极堕落的一面,但是犹太民族的文化并不是美国主流意识形态,因此犹太文学就必须用艺术化的表现手法,来展示犹太人民这个种族在美国的生存现状,来向世人阐述犹太人的价值观。作品的第二个主题是“受难”,犹太人的历史是一部流亡史也是一部受难史,这使得犹太人比其他任何一个种族、一个国家的人民对受难有着更深刻的认识,他们认为人类是为了赎罪而出现在这个世上的,将苦难看作是上帝对他们的考验,是获得真理的最佳途径,上帝将在他们经受苦难的时候陪伴在他们身边,苦难是最接近上帝的时候。这一思想融入到了他们的骨血中,以血为纽带世代相传。这个主题最具代表性的是马拉默德的小说,从《天生的运动员》到《伙计》,再到《基辅怨》,主人公都是以受难者的形象出现的,马拉默德将主人公塑造成一个老实、傻气、常被捉弄的普通小人物形象,通过生活中的琐碎小事,反映犹太人的苦难经历和受到的不公正待遇。虽然他们无时无刻不在经受着苦难,经受他人的嘲笑和自我嘲笑,但是没有一个主人公放弃对生活的希望,他们坚信终有一天弥赛亚会降临,上帝永远不会放弃他的子民。

三、美国犹太文学中的异化主题与社会功能

犹太民族由于特殊的民族历史和文化传统,美国犹太文学也呈现出了不同的品性特征,当代美国犹太文学中的异化主题其实质表现是犹太性与世界性的结合,即一个事物的两个组成部分。美国是由多民族组成的国家,但是犹太民族对于美国的各个民族来说,是个特殊的存在,不同于其他民族的历史和宗教信仰,在现代的犹太作家的作品中表现为各式各样的异化类型:人与自我、人与人、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异化。二战时期,犹太民族遭受到了残酷的大屠杀,他们的世界一片荒凉,到处潜伏着危机,人性在这里也变得不可捉摸,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降低到最冰点。所以,虽然在犹太作家的作品中展示的是犹太人的心理活动和生活环境,但是还是反映的是那个时代的世界环境。他们之所以用犹太人来展示现实社会,是源于犹太人当时的生存现状,当时的他们集合了世界上所有的不幸。因此,犹太文学作品中的异化现象反映的是西方民众的一种共性,是西方社会精神世界的艺术表现。二战后,犹太人积极地想要改变自身,从传统中解放自我,接受新思潮的洗礼,但是却又不能完全地抛弃传统,在探索中,使得传统与新世界达到了一个微妙的平衡,这种表现也是异化现象的一种,同样也反映了西方世界处于新旧交替的阶段,既要接受新的文化、新的变革,又受到传统文化的制约,处于两难境地。因此,犹太文学作品中的异化现象不仅仅是犹太人的生存现状,同样也是当代西方世界的普遍现象。

四、结语

犹太文学对美国文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随着美国社会的不断发展,犹太作品的出现,正好弥补了人们在精神方面的危机,也使得犹太作家的作品备受美国社会的关注和喜爱,犹太文学作品长期霸占着美国文坛且经久不衰。

参考文献:

[1]乔国强.美国犹太文学[M].背景:商务印书馆,2008.

[2]王恩铭.当代美国社会与文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3]乔国强.后异化:菲利普斯罗斯创作的新视阈[J].外国文学研究,2003(5).

[4]朱振武等.美国小说本土化的多元因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endprint

猜你喜欢
主题异化
农村聘礼的异化与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视角
商品交换中的所有权正义及其异化
异化图像的人文回归
分裂、异化与虚无——解读《上来透口气》的主题思想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
武术异化研究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