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自主课堂 奠基学生一生

2017-12-08 00:44李磊张彦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7年11期
关键词:环节师生生活

李磊++张彦

当丰台五小把幸福作为学校价值追求以后,就不断在追问自己、追问学生:学生、教师在学校是否真的幸福?是什么让他们最有幸福感?循着这个思路,我们不断地构建、调整“幸福教育”的行动体系。通过学生、教师的问卷调查,我们发现让师生产生幸福感最多的地方是课堂。特别是学生,一天的学习生活有80%是在课堂中度过的,从效能的角度上来说,课堂才是学校有效落实“幸福教育”的主渠道,是“幸福文化”的缩影,更是检验“幸福教育”的试炼场,只有幸福的课堂才能成就学生的幸福。

幸福课堂与自主课堂

什么样的课堂才是幸福课堂?在实践与反思中,我们总结出幸福课堂应该具有的五个特征。

幸福课堂是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师要始终铭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本体,要善于把课堂还给学生,变教为学,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建构和发展的推进者,教师则是课堂发展和学生发展的引路人。

幸福课堂是孕育健康生命的课堂。健康的生命是人类生活的根基,更是追寻幸福的保障,它不仅包括健康的体魄,还包括自由、乐观、充满爱的健康心灵。因此,幸福的课堂教学要始终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让每个学生养成健康生活的习惯,让身心健康成为幸福课堂的底色。

幸福课堂是自主学习的课堂。自主是学生发展的需要,幸福课堂要善于营造学生自主学习、善于学习、学会学习的氛围,培养学生乐于学习的情感、持续学习的动力和终生学习的能力。

幸福课堂是高效的课堂。因为收获是幸福的需要,让学生在愉悦中收获是幸福课堂的追求,没有收获或低效收获的课堂,师生都不会感受到幸福。

幸福課堂是实践创新的课堂。实践创新就是人类不断探索与自我实现的过程,它是人类追求幸福的有效途径,也是幸福课堂的实施路径,教师要善于创设学生实践探究的环节,保护学生好奇创新的勇气,为学生一生实践和创新奠定基础。

可见,幸福课堂超越知识教育,着眼学生的未来,为学生的一生幸福奠基。其中,以学生为本、自主学习是幸福课堂的核心。因为课堂的本质是让学生产生对世界、对他人、对自我的正确认识,从而不断地完善自我、发展自我。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只有当他的自主性和差异性得到充分肯定和发展,他才会有幸福的体验。因此,成就幸福课堂,让学生学会自主是关键。自主来源于两个基础,一个是对自我的了解,一个是对外在世界包括学生学习知识的本质的追问。因此,自主学习需要具备三个要件:一是强烈的学习动机,即课堂上,学生有参与的冲动、高涨的情绪、集中的精力;二是明确的学习思考路径,针对要学习的内容,知道需要经历的思考步骤和使用的方法;三是良好的心理体验,即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愉悦地学习,有自我成就感。基于对幸福课堂及自主学习的认识,学校开展了幸福自主课堂的研究。

分段式研究让“自主”不断深入

在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构建幸福自主课堂的实践中,我们也在不断探索研究的模式。我们把“让课堂有意义”作为检验幸福自主课堂的标准与阶段性的目标,以发现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导向,进行目标驱动式的阶段研究,每年向前探索,逐步深入,目前研究经历了五个阶段。

阶段一(2011-2012年):研究“核心概念”,就是让教师明明白白进课堂,牢牢抓住学科本质。学校以改革备课为起点,让教师在明确学科“核心概念”的基础上研究教与学。

阶段二(2012-2013年):聚焦“研学方式”,研究“怎么教、怎么学”,指明自主的路径。

阶段三(2013-2014年):落实“倾听”培养,提高师生的倾听能力,带来真参与、深思维、真成长。学习听什么、怎么听,不断夯实自主学习中沟通交流的基础。

阶段四(2014-2015年):探索“整合”与“穿越”,打开师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各学科之间的联系更加立体,各学科和生活的联系更加密切,促使课堂紧密联系学生生活,由生活进入,向生活延伸,解决生活问题,帮助学生体验到知识的价值、意义和力量。

阶段五(2015-2017年):邂逅“共同体”,让自主学习真正发生。随着阶段研究的深入,我们发现以学科本质为核心,构建以倾听关系为基础的协同学习,才能让学生实现真思考、真学习,因此,走向了自主课堂的“学习共同体”时代。改变座位形式,细致划分交流小组,打造静悄悄的课堂,进一步促进了学生间自主学习、互帮互助、合作共进的发生,让教室里的学习成为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尊重、每个学生都能放心打开心扉、每个学生的差异都得到关注的学习。

“三个环节、四个强调”

让自主课堂有效落地

通过五个阶段的深入研究,我们形成了“聚焦核心概念—立足协同学习—分享实际获得”的自主课堂学习模式,初步形成三大自主环节——自主发现并提出真问题,自主体验探究解决问题,自主梳理延伸学以致用。在自主课堂的三个大环节中,我们努力实现教与学的翻转,让学生更自主不等于教师什么都不做,为了让每个学生实现真自主,我们在分环节实施时提出了四个“强调”。

第一环节:教师要创设唤起学生学习需要的问题情境(提出真问题),强调研究的问题要来自学生的生活,是以学生为本的体现。研究的问题是学生的真正需要,从生活中来才能回到生活中去,因为生活最终才是学生人生的大课堂,一切都要在生活中进行检验,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学习的价值。

第二个环节:创设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强调让学生获得自主发现的体验,强调让学生自主梳理解决问题的思路。自主的探索空间需要教师退一退,让学生有更充分的交流;需要教师等一等,让学生思考的时间更多一些。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巧妙进退之中,就在学生思维的提升点、困惑点的串联与反刍中得以展现。教师要设置学生自主探究的活动环节(真合作、真探究),要在关键处进行点拨提升(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要激发学生的深刻思考和核心提问(回归生活、回归本质)。

第三个环节:在体验与实践中自主获得学习的方法,再回归到生活中去解决问题,做到学以致用,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强调课堂要有和谐人际环境做保障,因为大胆的质疑、思辨,将知识学以致用就需要不断地分享、沟通,会有冲突但也要去反思接受。因此,自主课堂需要一个平等、和谐、尊重、安全的课堂环境做保障,促使学生不断体验个人的价值和成功的喜悦,在获得他人的肯定和欣赏的同时学会交往,形成支持、包容、思辨的课堂文化。

“自主课堂”成为落实“幸福教育”的纽带

1.教师体验自我价值,感受真课堂

以前教师上课特别期盼一切顺利,现在则期盼课上有质疑,有不同意见,更感谢那些出错的学生。教师由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学习到更关注学生的生命状态(情绪、思维、创新发现、安全心理等),更加关注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关注培养“人”。如果说以前的课堂上学生是被动“自主”,今天的课堂就有了主动“自主”;以前是我们一厢情愿地“给学生幸福”,今天的课堂,教师、学生自己感受到了个人的价值和生命的成长。

2.学生发生主动学习,体验真学习

学生从研究老师提出的问题,走向研究自己遇到的、提出的问题;从会听讲,走向会发问、会思考(会学习);从学会知识,走向学会方法、运用方法;从师生单向交流,走向师生、生生、与文本、与生活多向交流,这让我们感到学习真正发生在学生身上。

幸福自主课堂的研究不仅让我们的课堂、我们的师生发生着潜移默化的改变,还形成了干部学习、交流、培训一体化的管理机制,打造了一支肯钻研、有智慧、有凝聚力的教师团队,更凝聚了学校发展的力量。幸福自主课堂就像一条主线贯穿起学校的各项工作,带动“幸福教育”全面、有效落实。

编辑 _ 王雪莉endprint

猜你喜欢
环节师生生活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生活感悟
麻辣师生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
论评标环节的优化与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