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切入点分析

2017-12-09 09:36夏芬
考试周刊 2017年23期
关键词:切入点有效提问小学语文

夏芬

摘 要:提问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诱发学生思维、检验教学成果的关键部分,属于课堂的“点睛之笔”,教师通过设疑、讨论、解答、总结等一系列过程,可有效调动学生的思考积极性,增加课堂的活力和知识的魅力,实现设定的教学目标。本文从当前的教学实际出发,分析了在小学语文课堂提问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并探讨了有效提问的切入点,希望能够为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提问;切入点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好奇心重、思维活跃,对知识有着极大的渴望,通过有效的提问,可进一步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加师生互动。小学语文课程是小学基础课程之一,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力、想象力,还能够为学习其他各门学科奠定良好的基础。为此,需要从小学生的特点出发,探讨出更加有效的教学手段,在提高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其语文素养,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一、 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

1. 问题无意义

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已经意识到了提问的重要性,因此会在实施教学之前或者教学内容完成后对学生进行提问。但是,很多教师并没有真正掌握提问的技巧,设计的问题非常浅显,无法起到引人深思的效果。部分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只需回答“是”或“不是”即可,无延展性的内容,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就会变得非常机械化,很难跟上教师的思路。另外,部分教师设计的内容太过宽泛,例如在学习《少年闰土》这一课时,很多教师没有给学生事先准备的时间,直接提问鲁迅的生平、作品和其在文学领域的地位等,很多学生无法回答出问题的答案,会对教学过程产生厌烦甚至反感的情绪。

2. 问题过多

提问虽然是語文课堂教学中的一个关键环节,但是教师仍然需要掌握一个“度”,设计的问题要恰到好处,不可“高高在上”,也不能过分简单。部分小学语文教师为了增加课堂的活力,营造活泼的教学气氛,常常会通过问题来与学生进行对话和交流,这些问题不仅毫无内涵,还严重浪费了学生的思考时间,收效甚微。例如,在学习《尊严》这一课时,很多教师会在学生阅读完第一段落后直接提问,如文章的主旨是什么?应用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技巧是什么?谈谈第一段和文章中心之间的关系等等,学生无法在短时间内消化这么多问题,因此配合度很低,教师常常在“自说自话”。

3. 过分注重对错

很多教师会在上课之前对学生进行提问,旨在检查上节课的学习情况,或者这节课的预习情况,这一想法并没有错。但是部分教师过于重视对错,将学生的回答结果当做考核学生的唯一指标,对于回答错误或不流畅的同学进行了直接批评,甚至罚站,久而久之,学生在课堂上就会产生一种紧张感,无法真正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总是担心教师提问,无法充分调动自己的积极性。当前,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使很多教师意识到了课堂教学气氛的重要性,但是仍有一部分教师坚持己见,认为需要通过提问来创设严肃的教学情境,这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

二、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切入点分析

1. 善于引导

语文教学有着较高的灵活性和生动性,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的任务在于引导学生走入课本内容,主动地思考和探索,以明确文章主旨和内涵,掌握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到文章中蕴含的丰富意味,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因此,在提问时应该善于引导学生的情绪,启发他们的思考。例如,在学习《爱迪生救妈妈》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在学生进行阅读之前进行提问,如“从题目中,你想知道什么?”学生会回答:“我想知道爱迪生的妈妈怎么了/爱迪生为什么救妈妈。”通过这些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明确文章的重点,起到启发思考的作用。再例如,学习《自然之道》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提问学生对题目的理解,讲一讲自然的“道”为何意。学生阅读后,教师应该将提问的重点放在“自然规律的客观性”这一点上,引导学生理解自然规律的重要性,以及违背自然规律所带来的后果。在此环节中,教师可以对阅读之前学生对“道”的理解进行点拨和评价,使学生从浅层次的理解转为深层次的理解,感受大自然的奥秘,从而学会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2. 找准关键点

每一篇语文课文,都有其精彩和关键之处,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文章,使学生在精彩语句中体会文章的写作技巧和魅力,理解“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内涵。例如,在《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这一课中,教师应该抓住“变化”这一词,引导学生理解黄河从中华民族的摇篮变为“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这一过程。学生初读后,教师可以列出几个问题,如“黄河发生了哪些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这一变化与人类有着怎样的联系”,通过思考这些问题,使学生梳理出黄河变化的过程和主线。找准关键词能够方便学生理解文章的结构,将不同段落联系起来,理解文章的内涵和意义,从而明确文章的写作意图。此外,该篇文章条理清晰,字里行间有着十分强烈的环保意识和忧患意识,是一篇优秀的说明文,因此教师还应该指导学生理解说明文的写作手段和技巧,指导学生利用关键词来表达出自己的写作目的,增强自身写作的能力。

3. 创设教学情境

利用问题创设教学情境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是因为小学生思维活跃,注意力常常不集中,容易被无关的事物吸引,在教学活动中投入的精力不足。创设教学情境能够提高学生的思考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跟上教师的思路,并在深度阅读中提出自己对问题的见解。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语文教师并没有按照这个步骤进行教学,讲课的速度过快,学生缺乏深入思考,且积极性不高,只是被动地接受理论知识的教导,导致教学效果不佳。例如,在学习《咏柳》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首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呈现出一副春天来了、杨柳婀娜多姿的画面,然后提问学生:“你从这幅画中感受到了什么?”学生会回答:“春天到了,杨柳发芽了,这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学生踊跃回答后,教师开始引导学生阅读《咏柳》这首诗,并配合多媒体上的图画,使学生能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更好地投入到课本内容中。endprint

4. 抓住矛盾

任何事物都是对立的,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语文学习也是如此,只要抓住了文章的矛盾所在,就能理解上下文结构,理解文章的内涵和主旨。很多语文课文中,作者都安排了很多耐人寻味的关键点,这些点是文章的点睛之笔,也是进行理解的重点区域。教师应该抓住这些地方进行提问,激发学生深入思考,同时教学也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學习丰子恺《白鹅》这一课时,文中出现了这样一段话:“鹅的吃饭,常常让我们发笑。……它需要三样东西下饭,一样是泥,一样是水、一样是草。”这段话中,“一样”共出现了三次。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我们平常认为文章用词尽量不要重复,而在这段文章中,却连续使用了三次‘一样,这是否是一种失误呢?”很多学生会回答:“如果去掉一样呢,是否就不矛盾了?”教师可以抓住这个时机,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最后得出结论:“鹅虽然吃的东西很简单,但是它却那么架子十足,真是个高傲的动物。”通过这段话的分析,学生会理解到前文中提到的“鹅的吃饭,常常让我们发笑”的原因,体会到作者对鹅这种动物的喜爱。

5. 面向全体学生

根据上文提到的,很多教师过于重视提问的对错,导致学生在课堂中十分紧张,无法放飞思维,真正投入到文章内容中。为此,教师应该营造出一个轻松地氛围,弱化对错这一概念,使学生随心所欲地回答自己的见解,增加课堂的活泼性。另外,为了照顾到不同性格的学生,教师应该将问题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只参考优等生的见解,更多的应该照顾到不太爱举手或者胆子小的同学的意见,这样才能真正反映出教学成果。教师应该在师生活动中多鼓励学生,给他们更多的支持和帮助,这样才能起到“拨开云雾见青天”的效果。

三、 结束语

教师本身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其责任在于指导学生学习和思考,从而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这个过程中,课堂提问和师生互动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当革新自己的教学理念,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选择适当的问题进行提问,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晓芳.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策略探索分析[J].科技展望,2016,(01):174-175.

[2]宋明英.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思考与探究[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5,(09):72-74.

[3]宋旭辉.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5,(10):181-182.

[4]肖世英.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七个维度[J].科教导刊(下旬),2015,(03):128-129.

[5]陈慧.小学语文有效的课堂提问的切入点探讨[J].文学教育(中),2013,(06):128-129.endprint

猜你喜欢
切入点有效提问小学语文
关于初中物理课堂的提问策略研究
慢病防控是深化医改的切入点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找准切入点 扎实推进改革
新闻记者践行“走转改”的三个切入点
“见怪要怪”:舆论监督报道的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