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的外科整形修复治疗效果观察

2017-12-12 01:43樊树强
中国医疗美容 2017年11期
关键词:皮片手部皮瓣

樊树强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烧伤整形科,福建 厦门,361003)

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的外科整形修复治疗效果观察

樊树强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烧伤整形科,福建 厦门,361003)

目的 分析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的外科整形修复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自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患者30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外科整形修复,主要治疗方法以瘢痕切除、矫形后的固定和创面修复为主,最后对患者的修复效果进行判定。结果 通过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可知,30例患者经外科整形修复后,术后移植的皮瓣和皮片成活率为100%,未出现坏死症状。与此同时,患者受累的关节全部被矫正,功能恢复良好,其修复满意度和修复总有效率经统计后分别为100%、96.7%。结论 就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患者而言,需尽早接受整形治疗,在此期间需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修复方法合理选择,这样不仅可以提升修复效果,同时可以满足患者的需求,可在临床上进一步实践。

手部烧伤;瘢痕挛缩畸形;外科整形修复;效果分析

通常情况下,在烧伤部位中,手部烧伤有较高的发生率。手部被烧伤后会引发不同程度的手部瘢痕痉挛,另外,还会限制患者的手部功能,从而对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影响[1]。挛缩性疤痕是以肢体或器官的功能受到影响而划分的一类疤痕。其不仅伴有显著的功能障碍,外观也会发生显著变化,在深度烧伤愈合后较为多见。由于疤痕的收缩,常导致外形改变和功能障碍。若瘢痕挛缩时间较长会对组织的发育造成不利影响,如:骨骼、肌肉、血管和神经。从治疗方法来看,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应用较为广泛,但是均难以达到最佳成效,多数患者对其外观不是十分满意。鉴于此,此研究选择我院自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患者30例,对其实施外科整形修复治疗效果进行探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抽取的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患者30例,其入院时间为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其中男患者、女性患者分别为18例、12例,最大年龄为60岁,最小年龄为8岁,中位年龄为(38.94±10.21)岁,烧伤的病程均在1个月至2个月之间不等。另外,20例患者为手掌瘢痕,10例患者为手背瘢痕。

1.2 方 法

瘢痕切除并将患者的软组织进行松解:治疗人员需事先切除患者手术瘢痕,并对其软组织进行松解,这样可以恢复患者受累的关节,与正常活动范围相接近。要想避免患者关节囊出现撕裂或肌腱外漏,切除瘢痕后不得进行大幅度运动。松解远近端软组织后需实施轻柔的被动活动,并配合矫形治疗。若患者伴有手屈伸畸形,需事先游离固有动脉神经束,并配合松解,在此期间不得进行被动伸直,防止损伤神经和动脉[2]。

矫形后的固定:患者伴有手屈伸畸形,需对其实施固定操作,在背皮下利用克氏针进行固定,掌指关节固定方位需维持在90°。若患者的腕关节出现畸形,需事先接受石膏外固定,过伸畸形则选择屈伸位进行固定,屈曲畸形患者在背伸位进行固定。

创面修复:①皮片移植修复。该方法在未出现深部组织外漏和外漏面积较小中广泛应用,但是若患者的周围软组织被覆盖,治疗人员需事先清理创面,并配合止血操作,缝合后进行荷包加压包扎,荷包去除时间通常为术后10天,术后14天则拆线。②手部小皮瓣转移修复。该方法在手指部裸露肌腱和骨髂的创面较为适用,主要移植方法如下:掌背动脉皮瓣转移、指动脉岛状皮瓣转移,同时还包括指背皮瓣转移。③前臂皮瓣转移修复。腕部修复以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修复为主,手掌修复以桡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为主,手背修复以桡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为主,腕部修复以桡动脉鼻烟窝穿支皮瓣为主[3]。④足背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该方法在手掌、手背和虎口中较为适用。⑤腹股沟轴型皮瓣交叉移植修复,该方法的主要部位包括手背、虎口。⑥腹部随意皮瓣修复,该方法在手指修复中较为适用,如图1。

图1 腹部皮瓣修复后

1.3 效果评价依据[4]

经外科整形修复治疗后,手部瘢痕全部消失,手功能均恢复至正常,表示修复效果显效;经外科整形修复治疗后,手部瘢痕有明显好转,手功能基本恢复,表示修复效果有效,经外科整形修复治疗后,手部瘢痕未见改善,手功能仍伴有不同程度障碍,表示修复效果无效。修复总有效率为显效率、有效率之和。

2 结 果

通过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可知,30例患者经外科整形修复后,术后移植的皮瓣和皮片成活率为100%,未出现坏死症状。(如图2、图3)与此同时,患者受累的关节全部被矫正,功能恢复良好。显效患者18例,比例为60.0%,有效患者11例,比例为36.7%,无效患者1例,比例为3.3%,修复总有效率为96.7%。其中非常满意患者有20例,比例为66.7%,基本满意的患者有10例,比例为33.3%,其修复满意度经统计后为100%。

图2 手指瘢痕挛缩术前

图3 手指瘢痕挛缩术后

3 讨 论

在人体重要组织器官中手部占有重要地位,若其功能受到损伤会对其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造成不利影响。通常情况下,在日常生活中手部会长期暴漏在外,且在外伤高发部位中有较高的发生率,一旦出现烧伤后会提升瘢痕挛缩畸形发生率,由此可见,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至关重要[5]。

在烧伤类型疾病中,手部烧伤较为常见,与此同时,该类患者会伴有不同程度的瘢痕痉挛,关节屈曲,甚至有部分患者出现过伸畸形,在一定程度上会致使患者手部功能出现异常,严重影响手部外形和功能[6]。因此,在治疗前需对患者的瘢痕挛缩畸形和手部功能进行修复,从而提升治疗效果。

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患者常选择手术整形,通常在烧伤完愈合且未出现感染的情况下进行,且在烧伤后3个月实施手术效果最佳。在治疗期间,医务人员需事先对患者的受伤位置和伤口进行了解,并结合实际情况将手术修复治疗方法予以明确,从而使治疗效果和目的得以实现[7]。另外,还可以将患者的手部功能恢复,从而使其生活质量显著提升,对其更好的康复起到促进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在修复期间需对以下几项严加关注,①在对瘢痕进行切除时,需沿着瘢痕边缘进行,在此期间需彻底清除瘢痕组织内的坏死部分。与此同时,切开和分离手术需利用轻柔的手术方法进行,这样可以防止对患者手部肌腱和重要血管造成损伤[8]。②手部创面的修复。若患者的掌面存在瘢痕,其面积不是很大,主治医师需利用全厚皮片实施修复,若手指处存在瘢痕,且具有较大的面积,修复需以中厚皮片为主。其中,皮片的选择与患者瘢痕面积需确保雷同[9]。

从本次研究结果可以看出,通过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可知,30例患者经外科整形修复后,术后移植的皮瓣和皮片成活率为100%,未出现坏死症状。与此同时,患者受累的关节全部被矫正,功能恢复良好。其修复总有效率和修复满意度经统计后分别为96.7%、100%。这一研究结果充分体现了尽早实施整形修复的必要性,其临床可行性也得到了进一步的证实。

综上研究可知,就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患者而言,需尽早接受整形治疗,在此期间需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修复方法合理选择,这样不仅可以提升修复效果,同时可以满足患者的需求,可在临床上进一步实践。

[1] 胡检,黄宇斌,黄志斌,等.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的术后康复治疗52例临床研究[J].医学综述,2012,18(14):2321-2322.

[2] 于尧,孙丹彤,李昂,等.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的整形治疗[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2):71-72.

[3] 给古勒其.80例手部烧伤后的疤痕修复[J].医药前沿,2011,01(16):38.

[4] 卫东.邻近扩张皮瓣修复手部烫伤后瘢痕挛缩畸形的临床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9):108-110.

[5] 桂国庆,姚玉婷,付建华,等.小儿手烧伤后瘢痕畸形的综合治疗经验[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6):887-889.

[6] 刘洋,张可超,张丽燕,等.局部皮瓣修复指蹼瘢痕粘连畸形78例效果观察[J].感染、炎症、修复,2010,11(4):234-235.

[7] 于晓波,赵延勇,庄洪兴,等.双蒂额部扩张皮瓣修复颈部瘢痕挛缩畸形[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11,27(1):19-22.

[8] 眭怀清,梁拥军,郭新,等.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的临床治疗[J].基层医学论坛,2015,19(36):5097-5098.

[9] 吕东.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的整形治疗[J].中国医疗美容,2016,6(8):25-27.

Therapeutic effect of surgical plastic surgery on scar contracture after hand burns

FAN Shu-qiang
(Department of burn and plastic surgery,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amen University,Fujian Province, 361003, China)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 f ect of surgical plastic surgery on scar contracture after hand burns.Methods Thirty patients with scar contracture after hand burn in our hospital from July 2015 to June 2016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 All patients

surgical plastic surgery after admission. The main methods of treatment were scar excision and orthopedic fi xation And wound repair-based, the fi nal determination of the patient's repair e ff ect.ResultsAfter a one-year follow-up of the patients, the survival rate of the fl ap and skin graft after surgery was 100% after surgical reconstructive surgery in 30 patients. No necrosis symptoms were found.At the same time, the a ff ected joints of the patients were all corrected and their functions recovered well. The satisfaction of their repair and the total e ff ective rate of repair were 100% and 96.7% respectively.ConclusionFor patients with post-burn scar contracture deformity, plastic surgery should be carried out as early as possible. During this period, the method of repair should be properly selected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patient, which not only improves the repair e ff ect but also meets the needs of patients. Further clinical practice.

Hand burns Scar contracture Deformity Surgical orthopedic repair E ff ect analysis

10.19593/j.issn.2095-0721.2017.11.012

樊树强(1974-)男,福建厦门人,博士,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先天性畸形、脂肪移植及各类瘢痕的防治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猜你喜欢
皮片手部皮瓣
MEEK 微型皮片移植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儿科领域的应用
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的皮瓣选择
三种皮瓣移植修复足跟区损伤或足跟部肿瘤切除术后皮肤缺损的疗效对比
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尺动脉腕上皮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封闭负压吸引技术联合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手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
髂腹股沟接力皮瓣修复股前外侧皮瓣供区
疼痛护理管理在VSD联合自体游离皮片植皮治疗糖尿病足感染创面中的应用
一种3L双面胶纸法手工制备网状皮方法介绍
Meek微型皮片移植术治疗Ⅲ度烧伤超过80%TBSA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