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信任机制及医患信任评价研究综述

2017-12-14 05:03申思思王松林李佳月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7年9期
关键词:医患信任医疗

申思思,王松林 ,李佳月,赵 静*

(1北京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北京 100029,20150935065@bucm.edu.cn;2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北京 100191;3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北京 100020)

社会信任机制及医患信任评价研究综述

申思思1,王松林2,李佳月3,赵 静1*

(1北京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北京 100029,20150935065@bucm.edu.cn;2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北京 100191;3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北京 100020)

目的通过文献研究,了解国内外社会信任机制研究现状以及信任评价方法研究进展,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查阅法对国内外关于社会信任机制和信任评价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梳理分析,提炼、总结文献信息。结果国内社会信任机制研究主要分为两大部分,国外信任机制研究路径不同,研究对象主要涉及电子商务、政府部门、医疗行为等领域,医患信任评价方法主要有信任量表测评和信任模型等。结论社会信任机制及信任评价的研究有一定发展,但仍需完善;医患信任评价局限性突出;应加大完善医疗社会信任机制措施的研究力度。

社会信任机制;信任评价;医患信任;医患关系

所谓社会信任,又称普遍信任,是指对某个人或社会上大多数人的信任,它反映了个体对人性善的信赖[1],很多国家的政府和相关机构都将社会信任作为社会评价的重要指标[2]。《社会心态蓝皮书: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2016)》[3]指出,社会信任的总体状况而言,以熟人关系为代表的关系信任是当代中国社会信任的主要模式,还未建立起基于职业群体和陌生人的社会信任模式。社会信任研究是近些年众多学科及学者关注和探讨的热门课题,从不同角度剖析和循证不同层面的社会信任水平、社会信任机制及社会信任评价意义重大。在医疗行业领域,医疗社会信任的构建对于在医疗服务中化解医患矛盾、建立医患信任具有根本性的促进作用。

1 资料来源与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查阅法,通过Springer、PubMed、CBM、CNKI、万方等数据库查找国内外社会信任及其评价方面的研究文献和资料,重点突出梳理医疗领域社会信任研究,并从科学性、前沿性、权威性等角度,对收集的文献及资料进行筛选、归纳、分析和总结。

2 信任、社会信任及医患信任概念界定

2.1 信任的概念界定

《辞海》中对信任的定义为:“相信并加以任用;谓相信;任随,听凭。”《现代汉语词典》中信任是指“相信而敢于托付”,包含从观念到行为两方面的含义。人与人之间产生信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是彼此之间诚信的道德规范,也可能来自于以往的经历、共同的文化以及对卓越的才能所产生的信任,其本质是相互的信任感[4]。西方最早对信任进行的系统性、科学化研究来自于社会心理学,始于1958年,美国心理学家多依奇研究认为信任是对情境的反应,主体双方的信任程度会随着情境的不同而改变。

2.2 社会信任的概念界定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社会信任作了各种定义,但并未有明确统一的精确概念。

1995年,Fukuyama提出社会信任是社会资本的核心之一,是除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之外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5]。国内研究学者党秀云认为[6],社会信任是构建和维系良序持久社会关系的一种“心灵习惯”(habits of the heart),社会信任可以降低社会交易成本,是促进社会稳定的一种重要机制。本研究认为,社会信任是指对某个人或社会上大多数人的信任,是一种对社会各单元组成的依赖和信赖,是一种不可或缺的社会机制。

2.3 医患信任的概念界定

目前,国内不同研究学者对医患信任的学术定义也不尽相同。胡晓江,杨莉[7]提出医患信任是指在医疗服务过程中,由于对未来不确定的治疗结果充满期待,作出的对医疗行为的非理性的依从行为。周庆楠、杨佳[8]认为医患信任是一种医患关系结构,在医患关系中所形成的判断与行为。张琳、马晓婷等人[9]深入研究西美尔信任理论,提出医患信任不仅仅是个体层面的医患双方信任,还是跨越到社会制度层面的医疗系统信任。和谐医患关系不单单依靠医患个体,还要兼顾社会层面、制度层面的大信任。本研究认为医患信任与社会环境紧密关联,是医患双方互相依靠的心理情感,也是大健康、大卫生背景下社会各行各业对健康卫生的新需求。

计算出d(Ei,Ej)后,再计算两证据之间的相似度Sij=1-d(Ei,Ej)(i,j=0,1,2,…,k),得到相似度矩阵S。

3 社会信任形成及机制研究进展

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医患之间的互相信任是良好医患沟通和最佳治疗结果的前提和基础。医疗社会信任评价采用的方法主要有信任量表测评法和信任模型构建法。

表1 2015-2017年社会信任文献数量分布

社会信任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极为重要和突出的角色,国内外很多研究者对其在经济、政治、文化、法律、历史、科学、人类学等各个领域中的意义和运行机制进行了研究。本研究将社会信任评价研究较热的领域主要涵盖电子商务、政府部门、医疗行为等进行总结对比分析,其中,信任度测评是社会信任研究最广泛的研究内容。

(七)左太冲、陶渊明皆有荆轲之咏,太冲则曰:“虽无壮士节,与世亦殊伦。”渊明则曰:“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是皆以成败论人者也。余谓荆轲功之不成,不在荆轲,而在秦舞阳;不在秦舞阳,而在燕太子。舞阳之行,轲固心疑其人,不欲与之共事,欲待它客与俱,而太子督之不已,轲不得已遂去,故羽歌悲怆,自知功之不成。已而果膏刃秦庭,当时固已惜之。然概之于义,虽得秦王之首,于燕亦未能保终吉也。故扬子云:“荆轲为丹奉于期之首、燕督亢之图,入不测之秦,实刺客之靡也,焉可谓之义也!”可谓善论轲者。[15]

国外学界就政治信任及相关问题研究的成果较多,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问题,研究主要聚焦于公民文化论、自由宪政论、社会资本论、社会交换论等理论主题[17]。国内对政府信任的研究主要有:政府信任源的研究、政府信任影响的研究、政府信任对策研究等。如陈永国、钟杨[18]通过32个城市电话调查建立公共服务、政府管理与政府公信力三者之间的关联,建议:一是改善公共服务来提升城市地方政府公信力;二是加强政府管理措施来提升政府公信力;三是采取内外双重措施。

表2 2015-2017年社会信任评价文献数量分布

目前,国内对于社会信任机制研究主要有两大方向:一是从国家或社会层面探讨社会信任的宏观差异,如将社会文化、价值规范与政治制度视为社会信任机制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中,如为进一步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并不断提高政府信任,开展通过人们的真实感知来解决政府信任问题的研究,对影响政府信任的因素进行归因分析等,有着较强的实践意义[10]。

3.1 国内社会信任机制研究

从数据库检索结果(表1和表2)可知,国内社会信任及相关理论研究较丰富,但社会信任评价研究较匮乏,实证研究成果较少,该方面研究缺乏大量的数据支撑。

另一类是在个体层面探讨社会信任微观差异存在的原因,侧重考察个体客观因素与生活经历对社会信任的影响,例如人口特性、经济状况、个体的流动性以及受教育程度等因素的作用。申广军,张川川[11]利用了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研究收入差距、社会分化与社会信任之间的关系,研究得出收入差距造成社会分化。高虹,陆铭[12]基于农村调查数据的研究发现:农村当地的社会信任对劳动力流动产生了负向影响,在市场化程度达到一定水平之后,反而会起到促进劳动力流动的作用。

3.2 国外社会信任机制研究

与国内学者社会信任研究路径有所不同,国外社会信任研究始于心理学,且取向对人际信任的探讨,但很快转向从宏观社会关系结构角度进行研究。新功能主义社会学家卢曼指出信任是人类和世界的自明事态的“本性”,是对付不确定性的一种策略, 是简化社会复杂性的机制[13]。作为社会学“结构化理论”的提出者,吉登斯[14]另辟蹊径从现代性的角度出发对信任的本质、类型、作用及信任产生的基础和机制等问题进行了深入阐述和探讨。

西方社会信任研究在肯定信任的交往性特征的基础上,将信任置于宏观的社会空间之中,突出了社会结构、制度变迁等因素对信任的迫切需要,特别是“信任结构 ”“系统信任”“制度信任”等概念的提出以及对社会信任的类型、运作方式及其社会功能方面的关注,实现了信任研究学科视野的拓展,为信任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英国社会学家帕特南[15]在已有的关于公民文化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意大利的不同地区的历史发展特点及现状,指出信任是一种“道德资源”,社会信任是个人所寄身其间的社会结构的特性,是伦理道德的核心组成部分。

4 社会信任评价对象研究分类

通过CNKI数据库或万方数据库,检索“社会信任评价”主题词,得到2015-2017年文献和报道共约34篇,在Springer电子期刊数据库,检索“Social trustevaluation”主题词,得到文献和报道共764篇文献,具体文献分布情况如表2所示。

支持打好三大攻坚战是财政部门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任务。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基本特征是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打好三大攻坚战,是破解发展难题、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财政部门要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坚持标本兼治、疏堵结合、循序渐进,完善制度和强化管理并重,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充分发挥政府投入的主体和主导作用,完善财政脱贫攻坚政策体系,集中发力补齐短板;围绕环境整治和生态建设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做好资金保障,落实和完善促进绿色发展的各项财税政策,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

4.1 电子商务社会信任研究

随着电子支付产业的蓬勃兴起,电子商务在全球占据有利市场,公众逐渐认可B2C电子商务的交易模式。然而,由于电子商务的虚拟化和时空分离化等因素,导致了网民对电子商务的信任度不高,网民缺乏安全感等问题。蔡夏芬[16]研究建立包括信任的前因、信任以及信任结果三部分的评价体系,构建B2C电子商务信任评价体系应用模型,以及对信任模型数据采取剔除、因子分析、通径分析、信度分析和回归分析等处理。综合国内商务社会信任研究发现,国内电子商务信任研究涵盖面较浅,多以定性研究为主,缺乏数据的支持。

4.2 政府公信力研究

近些年因为我国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以及数字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与进步,医疗领域中也开始逐渐渗入信息技术[1]。数字化医学影像学信息系统是当前利用数字化技术处理图像储存于传输的一项数字化系统,有着传输高效、让影像获得数字化的传输与重现等特征,将该系统应用到放射科室CT与MRI等医疗设备中,能够明显提升医院放射科室的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2]。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放射科质量管理中应用数字化医学影像学信息系统的作用,特将其和我院传统的医学影像信息管理系统予以对比,详细对比情况见下文。

4.3 医疗领域社会信任研究

因受到国外研究热潮的影响,国内对医患关系和医患信任的研究近十年来逐渐兴起并发展起来。通过CNKI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检索“医疗社会信任”“医患信任”主题词,得到近三年文献和报道共575篇,在Springer电子期刊数据库,检索“Social trust in the medical field”“Doctor-patient trust”主题词,得到近三年文献和报道共491篇文献,具体文献分布情况如表3所示。

表3 2015-2017年医疗社会信任文献数量分布

由表3检索结果分布可以看出,近三年内,国内外医患信任研究文献论文产出数量2015年最多,2016年和2017年有减少趋势。国内对医疗领域的信任研究有一定的发展,但仍较单薄,纯粹地以“信任”字眼进行研究的更少,较多的是对医患关系的研究,对于医患信任的定量实证研究非常有限。

5 医疗社会信任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通过CNKI数据库或万方数据库,检索“社会信任”主题词,得到2015-2017年文献和报道共5507篇,在Springer电子期刊数据库,检索“Social trust”主题词,得到文献和报道共1940篇文献,具体文献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

5.1 信任量表测评研究

信任量表多运用于医疗服务医患信任研究中,1990年,Anderson等人[19]提出的“医生信任量表”以其优秀的心理测量学特征,成为以后发展此类测量工具的参照标准之一。之后Hall等[20]人对量表进行了修订,进一步完善信度、效度科学性,增加忠诚性、能力、保守秘密、整体感信任等方面维度,更加全面地评价患者对医生信任的影响因素。国内研究尚处于初始探索阶段,董恩宏、鲍勇[21]首先引入维克森林信任医师量表,并进行了中文修订,构建了基于医疗质量管理的患者信任度评价指标体系,主要是研究医患信任关系中的影响因素。目前,国内并没有一套适用于医患信任度测评的通用量表,该方面研究较为缺乏。

总的来说,教师在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需要充分注重对学生声音的训练,引导学生把握正确的站姿,给呼吸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同时也要注意呼吸的训练,让学生掌握三种基本呼吸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对气息的运用效果;最后,还要注意灵活的声音控制,不断提高学生的合唱水平。

5.2 信任模型法研究

在数字化媒体时代的今天,互联网技术应用于医疗健康,一直被认为是互联网发展的重要方向和应用领域,有效地推动了“互联网+医疗”改革进程。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医疗信任MT(Medical Trust)模型结合是近年来研究学者积极探索的领域,为我国“互联网+医疗”研究提供新参考。黄巧华、黄穗[22]研究采用Swarm仿真平台实验,模拟医疗信任模型的交互过程,建立了基于多Agent医疗信任模拟模型,使用置信因子来度量医生Agent的信任度,避免了计算机运算过程中患者直接交互的盲目性。

由此可见,要想获得满足沸腾氯化条件要求的PUS产品还是得从改变钛渣的物相组成着手,通过选矿工艺调整将原料钛精矿中硅酸盐相选别分离除去。

6 研究的不足与局限

针对社会信任及其评价方面的研究,国内学者起步较晚,更倾向于对我国本土化的理论进行探索,而基于定量分析的实证研究比较缺乏。研究领域和研究对象还可以进一步拓展,社会信任评价方法研究还比较薄弱,比较单一。其中,医学领域社会信任研究,尤其医患信任研究局限性突出,具体表现如下:

6.1 医患信任研究角度过窄

在医患信任研究领域方面,研究主要集中于测评患者对医生能力、职业道德的信任两大维度,而在患者对医疗机构、医疗行业的信任,以及医生对患者的信任度测评等方面,则较少涉及。

6.2 医患信任研究手段局限

在国内,医患信任理论研究较多,信任评价研究也较多为理论研究,实证研究较匮乏。只有少量研究用数据说话,且信任评价手段较少。医患信任研究途径及手段具有较大的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经皮椎间孔镜下行腰椎间盘摘除术并发症的相关分析及其预防处理…………………… 闫志刚 施建锋刘壮 等(1)120

6.3 医患信任测量工具欠科学性

在方法学方面,相当一部分医患信任的测量工具缺乏严格的测量学检验,缺乏科学性。研究所使用的评价体系及量表等信任度评价工具也缺乏针对性和实践指导性,应积极探索更加科学、合理的评价工具。

此外,医患信任建议体系还有待丰富和完善。应加强具有较强实际指导意义的系统化、多样化的政策和建议研究,为今后国内医疗领域社会信任的研究方向和政策制定提供指导和借鉴。

7 思考与展望

信任问题是伦理学和社会学研究的重要问题,社会信任水平提升以及信任体系的构建,仍是一个长期且艰巨的过程。医疗社会信任体系结构的不断完善奠定了全面推进医药卫生和计划生育领域信用建设的良好基础。可将社会信任多多结合医疗行为主体领域研究,如尚未成熟的医患“不信任”领域研究,对于理解动态医患信任关系、拓宽社会信任在医疗行为领域的研究空间提供了更好、更宽的视角,也为新一轮医改的大力推进、营造医患和谐的氛围略尽绵薄之力。

[1] Delhey J, Newton K. Predicting Cross-National Levels of Social Trust: Global Pattern or Nordic Exceptionalism?[J]. European Sociological Review, 2005, 21(4):769-771.

[2] Stephen Knack. Social Capital and the Quality of Government: Evidence from the States [J].America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2002, 46(4):772-785.

[3]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心态蓝皮书: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2016)[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4] 范晓屏, 吴中伦. 诚信、信任、信用的概念及关系辨析[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5(1):98-99.

[5] Quigley K F F. Trust: The social virtues and the creation of prosperity: By Francis Fukuyama[J]. Foreign Affairs, 1997, 60(2):333.

[6] 党秀云. 重建社会信任:中国社会建设的心灵之旅[J]. 中国行政管理, 2013(7):60-65.

[7] 胡晓江,杨莉.从一般人际信任到医患信任的理论辨析[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6, 30(9):641-642.

[8] 周庆楠,杨佳.医患信任度评价体系研究[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6,29(4):580-581.

[9] 张琳,马晓婷,施雁.西美尔信任理论对建立医患信任的启示[J].医学与哲学,2016,37(8A):57-58.

[10] 李佳. 信息公开影响政府信任的实证研究[D]. 苏州:苏州大学, 2013.

[11] 申广军, 张川川. 收入差距、社会分化与社会信任[J].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16(1):121-136.

[12] 高虹, 陆铭. 社会信任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中国农村整合型社会资本的作用及其地区差异[J]. 中国农村经济, 2010(3):12-24.

[13] 尼古拉斯·卢曼.信任——一个社会复杂性的简化机制[M].瞿铁鹏,李强,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2005:1,103.

[14] 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M].田禾,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 30.

[15] 罗伯特·帕特南.使民主运转起来——现代意大利的公民传统[M],王列,赖海榕,译.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1:200,119.

[16] 蔡夏芬. B2C电子商务信任评价体系及其应用分析[J]. 商, 2013(4):208.

[17] 阮荣平, 王兵. 差序格局下的宗教信仰和信任 基于中国十城市的经验数据[J]. 社会, 2011, 31(4):195-217.

[18] 陈永国, 钟杨. 公共服务、政府管理对政府公信力的影响——中国城市政府公信力问题的调查研究[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 20(3):18-25.

[19] Anderson L A, Dedrick R F. Development of the Trust in Physician scale: a measure to assess interpersonal trust in patient-physician relationships [J]. Psychological Reports, 1991, 67(3 Pt 2):1091-1100.

[20] Hall M A, Camacho F, Lawlor J S, et al. Measuring trust in medical researchers [J]. Medical Care, 2006, 44(11):1048-1053.

[21] 董恩宏, 鲍勇. 维克森林医师信任量表中文修订版的信效度[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2, 26(3):171-175.

[22] 黄巧华,黄穗.基于多Agent的医疗信任模型的模拟[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1,28(5):129-131.

2017-04-24〕

〔修回日期2017-06-15〕

〔编 辑 吉鹏程〕

ReviewofSocialTrustMechanismandDoctor-patientTrustEvaluation

SHENSisi1,WANGSonglin2,LIJiayue3,ZHAOJing1

(1SchoolofManagement,BeijingUniversityofChineseMedicine,Beijing100029,China,E-mail: 20150935065@bucm.edu.cn; 2ChinaNationalPharmaceuticalGroupCorporation,Beijing100191,China;3InstituteofMedicalInformation,ChineseAcademyofMedicalSciences,Beijing100020,China)

Objective:Through literature search, this paper aims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ocial trust mechanism and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trust evaluation methods, and thus to provide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further researches.MethodsUsing the literature search method, this paper sorted out, analyzed and concluded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literatures and information about social trust mechanism and trust evaluation.ResultsThe domestic research on social trust mechanism could be mainly divided into two parts, while the foreign research path was different and mainly related to the field of electronic commerce, government departments, medical behavior, and so on. Evaluation methods in doctor-patient trust mainly included trust scale evaluation and trust model.ConclusionThere is a certain development of the domestic researches on social trust mechanism and evaluation, but still need further improvement. The limitation of doctor-patient trust evaluation is prominent and efforts should be made to research on the improvement measures of medical social trust mechanism.

Social Trust Mechanism; Trust Evaluation; Doctor-patient Trust;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通信作者,E-mail:zhaojteacher@163.com

R-052

A

1001-8565(2017)09-1098-05

10.12026/j.issn.1001-8565.2017.09.09

猜你喜欢
医患信任医疗
汉末魏晋时期的医患关系考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高校医患关系研究反思
新型医疗废弃物焚化舱
“构建医患命运共同体 共享美好医患关系”颁奖暨学术论坛剪影(二)
“构建医患命运共同体 共享美好医患关系”颁奖暨学术论坛剪影(一)
嘤嘤嘤,人与人的信任在哪里……
遇到疾病,如何医疗
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