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在牙周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及伦理学意义

2017-12-14 05:03李芳萍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7年9期
关键词:口腔卫生牙周病伦理学

李芳萍 ,张 珑

(1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部,陕西 西安 710061,15002934832@163.com;2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陕西 西安 710061)

智能手机在牙周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及伦理学意义

李芳萍1,张 珑2

(1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部,陕西 西安 710061,15002934832@163.com;2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陕西 西安 710061)

目的探讨智能手机应用程序在牙周病患者健康教育的应用及效果,并分析其伦理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来某医院口腔科就诊的160例牙周病患者作为健康教育对象,随机分为两组,80例(实验组)利用智能手机应用程序,80例(对照组)未使用智能手机应用程序,分析两组患者口腔健康教育的效果。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口腔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口腔卫生维护依从性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结论智能手机应用程序可以提高患者牙周病健康知识知晓率、口腔卫生维护依存性,满足了牙周病患者健康教育的需求,彰显了在临床工作中,尊重患者,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护理伦理精神。

智能手机;牙周病患者;健康教育;健康伦理

牙周病指发生在牙齿支持组织(牙周组织)的疾病,病程为持续性、进行性、慢性破坏性。牙周病不但影响人们的美观、咀嚼功能,而且可引发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呼吸系统、肥胖、胃肠道疾病、糖尿病、肾炎、风湿病等,严重者导致全身感染危及生命[1-3]。为提高患者就诊、复诊及口腔自我保健的依存性,根据《护士伦理学国际法》:护士护理病人,担负着建立有助于健康的、物理的、社会的和精神的环境,并着重用教授示范的方法预防疾病、促进健康[4]的要求,健康教育在牙周病的整个治疗过程中尤为重要,因其投入少、效益大,会给患者带来与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同样的或更好的治疗效果。基于智能手机的发展和普及[5],本研究利用智能手机应用程序,对牙周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率、口腔卫生维护的依从性,帮助患者建立口腔健康行为,是医学伦理学中有利原则的具体体现,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择2015年6月-2016年6月,就诊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门诊的160例牙周病患者,纳入标准:年龄40~55岁,其中:男90例,女70例,所有患者检查显示:牙齿呈不同程度的松动和移位、牙龈充血水肿、牙周袋可探及, 经X线检查显示:牙槽骨不同程度吸收,均符合牙周病的诊断标准[1],确认为牙周病患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治疗方法、沟通能力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排除标准为:不配合护理研究的患者、患有全身性疾病的患者。

1.2 方法

所有入选患者,由同一名口腔主治医生进行牙周相关检查,根据患者的病情表现和进展情况,制定明确的具有针对性、多样化、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实验组(拥有智能手机的80例患者)患者,在专科医护人员的指导下,用智能手机微信扫描二维码,按页面提示,提交手机号码注册,向主治医师的网站报到,按要求与医生联系。医师网站包含主治医生擅长、简介、门诊时间;患者服务区、文章等内容。患者服务区的内容包含有:牙周病的病因学、主要症状、检查和诊断、预后及治疗计划、疗效维护、复诊提醒、网上问答、牙周病知识知晓度调查问卷及口腔保健行为调查问卷等,以图文及动画的形式呈现,便于患者理解与接受,并根据患者上传信息的情况,了解对病情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指导,解答患者及家属的疑问,不断征求患者对应用程序的意见及建议,及时更新健康教育内容,以达到全方位、多时段患者自我口腔健康保健的目的。对照组(无智能手机的80例患者)患者,只在治疗前、治疗中由专科护士对其口头讲解牙周病的病因、预后和治疗计划、预防和疗效维护等,并向患者及其家属发放口腔保健资料,告知复诊时间,嘱其按时复诊等。

2 结果

治疗后6个月,实验组80例患者通过应用程序填写《口腔保健行为调查问卷》和《牙周病知识知晓度调查问卷》80份,对照组患者复诊时由专科护士现场发放以上问卷80份,应调查项目填写齐全,有效率及回收率均为100%,评价健康教育效果。对调查数据整理后录入计算机建立数据库,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卡方检验。实验组在牙周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口腔卫生维护依存性两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结果见表1、表2。

表1 两组患者对牙周病健康知识知晓率的比较

依从性是指患者的行为与医务人员的要求相符合的程度,它往往对疗效和疾病的转归起着决定性的作用[6],患者口腔卫生维护依从性的提高,成为牙周病治疗的重要环节。

表2 两组患者口腔卫生维护依存性的比较

3 结论

本文通过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的调查,从表1、表2可见: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中对牙周病健康知识的知晓,以医护人员的讲授为主,处于被动接受学习有关知识,多数患者并未真正认识到口腔健康的重要性,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率低、口腔卫生维护依从性差;研究组患者通过智能手机应用程序,能主动选择学习自己所需要的口腔保健知识,调动了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牙周病患者对口腔健康知识的知晓率,收到较好的健康教育的效果,进而提高了患者对定期口腔检查重要性的认识,正确刷牙(每次刷牙时间在3分钟左右)、饭后正确使用牙签、牙线、牙间隙刷,遵医嘱复诊、不吸烟、不饮酒。对两组患者对牙周病健康知识认知率及对口腔卫生维护性的比较发现,研究组患者通过智能手机应用程序进行口腔健康教育的效果优于对照组。应用智能手机应用程序进行牙周病患者健康教育,能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健康教育,是现代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值得在患者健康教育应用中推广。

4 智能手机应用程序进行牙周病患者健康教育的伦理学意义

4.1 符合生命伦理学公正原则的合理差等原则

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口腔疾病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仅次于心脑血管病和癌症。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牙周病在我国的患病率较高,据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中显示,35~44岁年龄组牙周健康率为14.5%,65~74岁年龄组牙周健康率为14.1%[7],针对目前口腔科门诊大量就诊的患者,受限于时间、空间的传统健康教育模式不能为年龄、经济状况、文化程度、家庭背景、健康知识需求等存在差异的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健康教育,采取符合生命伦理学中的合理差等对待的原则,利用智能手机应用程序将牙周病的临床表现及危害、相关检查、治疗方案、患病后如何配合医生治疗、定期口腔检查的重要性等有关信息接入患者,对其进行健康教育,使患者通过获取知识、产生信念及形成行为,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不断提高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率[8]。

4.2 体现了对患者尊重、有利、不伤害的医学伦理原则

牙周病不仅危害口腔健康,而且与全身健康或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国牙周病患病率高,但就诊率不高,究其原因在于大多数人对牙周病的危害缺乏认识、牙周疾病医疗人力资源的匮乏。[9]随着传统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针对中国的经济状况及社会现状及患者的年龄、心理需求、经济状况、文化程度、家庭背景等, 应用智能手机进行牙周病患者健康教育,具有个体性、及时性的特点,增强了患者参与意识,使其易于理解、接受健康教育的内容,让患者充分感受到医务工作者对其的尊重,是一项简便、易行的健康教育方式,同时也是现代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国家教育机构应投入更多的资金以培养更多的口腔专业人员,特别是口腔专业护士的培养,对整个人群进行口腔保健知识的健康教育,满足其对口腔疾病防治知识的渴求,以消除医患信息不对称现象,更多关注患者的感受、需求,融洽医患关系。拉近医患之间的情感距离。使用智能手机程序辅助管理慢性病的研究在国外开展较多,国内移动健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治疗和护理移动系统的开发,随着智能手机的发展和普及,手机作为移动健康技术的一种重要载体,在疾病预防、健康促进、提高治疗依从性等卫生保健方面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10]。关于应用智能手机程序进行健康教育管理的研究还相对较少 ,智能手机应用程序进行口腔健康教育,体现了对患者的尊重、有利、不伤害,符合生命伦理学原则;体现了生命伦理学公正原则中的合理差等原则。

[1] 孟焕新.牙周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2] 张震康.加强口腔疾病与全身系统性疾病关系的研究[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0,32(3):245-248.

[3] 张鹏涛,钟良军.慢性牙周炎和慢性肾脏病与微炎症状态相关性研究进展[J].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2010, 4(3):303-306.

[4] 张涛,顾艳荭.新编护理伦理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5.

[5] 底瑞青,赵玉林,李星丹,等.智能手机应用程序在鼻内镜术后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6,51(11):1364-1365.

[6] 王婧婷,王园园,刘砚燕,等.智能手机应用程序在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及展望[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8):994-996.

[7] 王勤涛.牙周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

[8] 吴彦伟,袁东辉,李立国.“知信行”模式在口腔正畸卫生宣教中的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15,24(16):73-75.

[9] 汪一江,林晖.新医学伦理学[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8.

[10] 张春辉. 口腔黏膜白斑的诊治与预防[J]. 中国实用乡村医学杂志,2013,20(11):6-7.

2017-04-18〕

〔修回日期2017-06-29〕

〔编 辑 李丹霞〕

ApplicationandEthicalSignificanceofSmartPhonesinHealthEducationforPatientswithPeriodontalDisease

LIFangping1,ZHANGLong2

(1DepartmentofOutpatient,TheFirstAffiliatedHospitalofXi’anJiaotongUniversity,Xi’an710061,China,E-mail: 15002934832@163.com; 2DepartmentofStomatology,TheFirstAffiliatedHospitalofXi’anJiaotongUniversity,Xi’an710061,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smart phone’s application on health education in patients with periodontal disease, and to analyze its ethical significance.MethodsA sample of 160 patients with periodontal disease was selected from the 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5 to June 2016.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 group (n=80) were

health education using smart phone’s application, while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n=80) were not. The effects of oral health education in both groups were analyzed.Results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 group had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oral health knowledge and higher compliance of oral health maintenance,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lt;0.05).ConclusionThe smart phone’s application can improve the awareness rate of health knowledge of periodontal disease and the compliance of oral health maintenance, meet the demands of patients with periodontal disease, and highlight the nursing ethical spirit of respecting for patients and wholeheartedly serve for patients in clinic.

Smart Phone; Periodontal Disease Patients; Health Education; Health Ethics

R-052

A

1001-8565(2017)09-1118-04

10.12026/j.issn.1001-8565.2017.09.13

猜你喜欢
口腔卫生牙周病伦理学
实践音乐教育哲学中的伦理学意蕴探析
口腔卫生师的职业与职责
肇事肇祸强制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口腔卫生认知水平分析
“纪念中国伦理学会成立40周年暨2020中国伦理学大会”在无锡召开
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疗效
牙齿移动对静止期牙周病动物模型牙槽骨的影响
论马克思伦理学革命的三重意蕴
口腔卫生宣教应用于社区老年人牙周病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牙周病及伴系统疾病相关牙周病的临床诊治
口腔卫生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