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对穴治疗肩周炎的疗效观察

2017-12-18 01:03冉鹏飞王艳敏
中国民间疗法 2017年11期
关键词:阳陵泉肩部肩周炎

冉鹏飞 王艳敏

(1.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河南 平顶山 4670002.河南省平顶山市中医院)

针刺对穴治疗肩周炎的疗效观察

冉鹏飞1王艳敏2

(1.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河南 平顶山 4670002.河南省平顶山市中医院)

针刺疗法;对穴;经验穴;肩周炎;疼痛

肩周炎又称为肩关节周围炎,是肩关节囊及其周围肌腱、韧带及关节滑膜囊的慢性劳损和退变导致的无菌性炎症。该病属于中医学“痹证”范畴。究其原因多是由于感受风寒,肩部经脉阻滞不通引起疼痛,甚至肩关节功能受限,影响正常的活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且近年来发病的年龄日趋年轻化。笔者在临床上采用针刺对穴治疗肩周炎,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0月—2015年4月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针灸康复科门诊收治的78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年龄39~75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3年;其中以肩部疼痛为主的患者40例,以肩部功能障碍为主的患者38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有关肩周炎诊疗的内容。

纳入标准:①符合肩周炎诊断标准的患者;②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

排除标准:①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②精神病患者或伴有皮肤病、糖尿病、肿瘤、血液性疾病等危及生命的原发性疾病患者;③孕妇及哺乳期患者;④畏惧针刺疗法,不能坚持配合的患者。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取穴法,结合普通电针治疗法,取患侧肩部的肩三针(肩髃、肩髎、肩贞),肘部取曲池、外关及手部取合谷。将所选穴位消毒,术者双手用快速消毒液消毒,夹住针身快速刺入,采用平补平泻法,得气后接电针治疗仪,选择连续波,留针15 min,频率以患者局部无疼痛不适为度。7次为1个疗程。

治疗组。取患侧对穴中渚穴和陵下穴。中渚穴,位置在手背部,于第四、五掌指关节间后方凹陷处,属手少阳三焦经。陵下穴,经验效穴,在阳陵泉穴直下2寸处。操作方法:中渚穴取穴时以握拳少虚为度,采用皇龄牌一次性针灸针(0.35 mm×40 mm或0.35 mm×25 mm),左手定位,右手持针,针尖朝上(指向肩关节方向)与皮肤呈30°角,快速进针,左右捻转行针,强刺激,得气后嘱患者活动肩部或者医生帮助患者活动肩部。陵下穴常规消毒后,垂直进针刺入,行泻法,强刺激,有针感后令患者活动肩部,做内外旋转及前伸后背等活动5 min,动作幅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如此反复3个循环后,在留针10 min后出针为1次治疗。每日1次或隔日1次,7次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治疗结果

1.观察指标和疗效标准:治疗前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法[2]评价肩关节疼痛情况。参照《肩周炎康复体疗功能评定方案》[3]中的有关标准判定临床疗效。治愈:肩关节功能恢复正常,疼痛消失。显效:肩关节疼痛基本消失。好转:肩关节疼痛稍有减轻。无效:治疗前后症状及体征无明显变化。

2.结果

(1)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后治愈率、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疗效比较(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止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P<0.05

讨论

人过中年,营卫虚弱,气血开始衰竭,筋骨衰颓,复因局部感受风寒,或习惯偏侧卧,或劳累闪挫,局部筋脉长期受压,遂致气血阻滞,经络不通,不通则痛[4]。肩痛日久,局部气血运行不畅,血瘀痰凝,痹阻经脉,则患处肿胀;经脉失养,则关节僵直,活动失利、受限,肘臂不能抬举[5]。本病的病位主要在经筋,反应在皮部。《素问·痿论》曰:“宗气主束骨而利机关也。”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结聚散络于筋肉的部分,同肌肉系统的关系十分密切,又结于人体各关节处,从而起到约束骨骼、滑利关节屈伸活动之功。肩部是手三阴三阳经筋结聚之处,经筋病则使肩部疼痛、活动不利。该病的治疗原则应该是祛风散寒,疏经活络。

对穴是由山西中医学院吕景山教授在师门药对经验启迪下所创,是指两个穴位的配伍应用,有开阖相济、动静相随、升降相承等作用。用穴的基本原则是“精疏”,就是要根据证候,选穴要精练,才能达到效专力宏的目的[6]。中渚穴与陵下穴组成对穴即受此启发。《席弘赋》曰:“久患伤寒肩背痛,但针中渚得其宜。”张显臣在《杂病辨治》中总结治疗疼痛的特效穴“手足三针”,中渚穴为手三针取穴其中之一[7],可见该穴治疗疼痛时有奇效。笔者所取陵下穴与阳陵泉穴在同一经络循行线上,陵下穴与阳陵泉穴功用相同,阳陵泉为八会穴之筋会,主治经筋病,且陵下穴比阳陵泉穴针刺时针感更强,针刺陵下穴治疗此病,疗效更佳,为经验穴方[8]。运用此穴治疗肩周炎,在得气后患者肩部疼痛及活动范围得到较大程度的改善,屡试不爽。

临床中常取肩部周围的穴位治疗肩周炎,效果往往较差。粘连期肩周炎的疼痛主要是慢性软组织损伤性疼痛,也是引起或加重关节功能活动障碍的主要原因,主要由缺血、炎症、劳损、痉挛所致[9]。若在治疗中直接采取局部治疗,很可能加重肩关节周围水肿程度,引起更加剧烈的疼痛。诸如局部推拿手法治疗,局部艾灸等疗法,加重疼痛症状的可能性都较大。笔者在临床中采取远端取穴,取同侧中渚、陵下穴作为对穴,在行针及留针期间患者肩部做运动时不受影响,同时结合主动或被动活动关节,共同起到疏通经络之功,促进肩关节局部血液循环,使患者肩关节疼痛及因疼痛引起的关节活动受限等症状得到快速缓解。

综上所述,针刺对穴治疗肩周炎具有操作简便、痛苦小、起效迅速、疗效确切的特点,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

[2]Melzack R.The short-form 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J].Pain,1987,30(2):191-197.

[3]杨树萱.肩周炎康复体疗功能评定方案[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3,8(1):8-10.

[4]方君辉,宋丰军,刘海飞.腕三针治疗粘连前期肩关节周围炎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5,34(6):562-564.

[5]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6]吕玉娥,吕运权,吕运东.吕景山对穴[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7-8.

[7]张显臣.杂病辨治[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81.

[8]毕福高.针灸治验[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0:145.

[9]宣蛰人.宣蛰人软组织外科学[M].上海:文汇出版社,2002:252.

2016-12-31)

猜你喜欢
阳陵泉肩部肩周炎
肩痛≠肩周炎!一起来正确认识肩周炎
不是所有的肩痛都是肩周炎
活动颈部时有响声是怎么回事?
浅析“肝胆阳陵泉”的理论依据及临床应用
解你难言之隐按摩妙穴少女痛经不痛
8个动作缓解肩周炎
四个小窍门轻松缓解肩部疲劳
四个小窍门轻松缓解肩部疲劳
“满血复活”常按三穴位
你的肩膀担着你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