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人际关系研究
——基于河南省3所高校的调查分析

2017-12-20 06:18王国亮邓正龙
运动 2017年20期
关键词:师生关系体育教师师生

王国亮,邓正龙,王 芳

(河南理工大学体育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0)

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人际关系研究
——基于河南省3所高校的调查分析

王国亮,邓正龙,王 芳

(河南理工大学体育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0)

本文基于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基于河南省3所高校的调查分析,对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人际关系的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并提出改善策略。结果显示,高校公共体育学中的人际关系存在不和谐的现象,教师的教学水平、言谈举止、形象气质、处事水平以及学生的思想品德、个人习惯、个性心理等是影响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人际关系的主要因素;准确定位当代师生关系的内涵,提高体育教学水平,注重素质教育,拓展师生、生生课内外交流的时间、空间和路径等是改善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人际关系的基本策略。

高校;公共体育;体育教学;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的优劣会影响到人的能动性的发挥,从而影响到整个教育活动的成效。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联系,教育或教学活动是人与人时间的相互活动,也可以说是一种人际关系的活动。这种人际关系可以分为2种,即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师生关系和学生之间的生生关系。师生关系是高等教育过程中最重要、最核心、最活跃的人际关系,是影响教育生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良好的生生关系有助于推进教学活动以及课堂目标的达成 。美国学者 J.R.帕特里克的实验表明,大学生在正常的气氛下与在压抑的气氛下解决问题,其理智活动有显著差异。良好的人际关系将会带来教学环境的优化,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反之,冷漠、紧张的人际关系将会导致恶劣的教学环境,从而会制约教学的效率或出现不良的教学效果。高校公共体育具有教学目标多元化、组织形式多样化、身心活动的统一化等特点,教学过程中不断伴有体育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因此,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的优劣对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氛围及教学效果具有重要影响,研究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的人际关系现状和影响因素,积极改善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意义重大。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人际关系。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以“公共体育”“人际关系”“体育教学”等为关键词,查阅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共搜集论文46篇,经过筛选,选择了16篇作为重点文献来源;查阅了河南师范大学图书馆、河南理工大学图书馆,收集相关论著5部。通过现有文献查阅,初步掌握了有关体育教学人际关系的研究现状,同时也为本研究的开展拓展了思路。

1.2.2 问卷调查法 依据研究需要,对体育教师和学生分别设计调查问卷,问卷包括基本信息和基本问题两个部分,共12个题目。通过“问卷星”软件对河南师范大学、郑州大学、河南理工大学3所院校的67名体育教师和650名一二年级本科生进行调查,其中女生258人,男生374人,获得体育教师的有效问卷67份,学生的有效问卷632份。 问卷采用专家评价法进行效度检验,共有来自郑州大学、河南理工大学,6位专家,其中中小教授4人,副教授2人。采用5分制进行评价,平均得分4.5分,说明问卷的效度较高。采用重测法对问卷的信度进行检验,时间间隔为2周,抽取人数为20人,测得2次调查结果的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87,说明问卷的信度较高。

1.2.3 访谈法 对5位一线教龄在15年以上的高校体育教师进行访谈,主要了解他们在处理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时的通常做法、重点和难点,两种关系对体育教学效果的影响机制等,以便理清研究思路,明确研究内容。

1.2.4 数理统计法 采用Excel 2010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高校公共体育中师生关系的现状及影响因素

师生关系是在教育过程中以“传道、授业、解惑”为中介而形成的一种最基本和最主要的人际关系 ,是师生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相互认识、相互交往、相互影响、相互信息交流的基础上形成的。高校师生关系是学校中最基本、最主要的人际关系,在人才培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课堂上一切困惑和失败的根子……首先由师生之间的关系来决定。师生关系可以影响学生对教师所教课程的兴趣,同时还可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效率,影响到学生的思想行为、学习方法和道德人格的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在课堂上情绪安定、心情愉快、思想活跃、动作敏捷,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充分调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和学好体育的自信心,还能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为民主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主平等意识,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品质。

2.1.1 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师生关系的现状 调查显示,高校体育教师认为和学生关系密切的占11.94%,认为与学生关系较好的占70.15%,认为与学生关系一般、关系不好以及无所谓的共计占到17.32%。 由调查结果可知,大部分体育教师都认为和学生的关系比较好或者密切,但仍有一定比例的高校体育教师无法较好地处理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有些高校体育教师甚至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对待师生关系。

为了更为深入地了解师生关系现状,以“学生对体育教师的情感态度”为题对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约53.32%的学生对体育教师的态度是喜欢,0.63%的学生对体育教师表示畏惧,6.80%的学生对体育教师表示烦感,39.25%的学生认为无所谓。

通过2项调查结果对比可知,虽然有87.02%的体育教师认为和学生的关系较好或密切,但喜欢体育教师的学生却只占到了53.32%,两者之间差了33.68个百分点。在实际工作中,为了提高课堂效果,让学生更好的学习体育知识和技能,大多数体育教师都做了扎实的教学准备工作,并注重处理好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由此,他们对自己体育教学工作的情况较为满意,并主管认为学生会对自己的工作努力较为满意,从而对自己产生好感。但是,体育教师所做的要比学生所期望的低的多,特别是在班级规模普遍较大的情况下,体育教师难以深入细致地关心到每一个学生,无法较好满足部分学生的体育学习和锻炼需求,故而导致这些学生难以认可体育教师,继而影响到了学生对体育教师的情感,最终影响了师生关系和教学效果。

2.1.2 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影响因素分析 (1)影响师生关系的教师因素。调查显示,体育教师教学水平、言谈举止、形象气质、处事水平等是影响师生关系的重要因素,性别、年龄等也会对师生关系产生一定的影响。认为教学水平和个人形象会影响师生关系学生超过了90%,还有超过80%的学生认为体育教师的处事水平和言谈举止会师生关系产生影响,认为体育教师的性别、年龄会对师生关系产生影响的比例分别占到了26.74%和39.72%,见图1所示。

图1 高校学生对影响师生关系因素所持的观点

图2 高校体育教师对影响师生关系因素所持的观点

从对学生的调查结果可知,主观因素对师生关系的影响最大,如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形象气质、言谈举止、处事水平等,而客观因素如年龄、性别等对师生关系产生的影响较小。高校体育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会对师生关系产生重要影响,学生更愿意和教学水平高的体育教师保持良好关系。通过对现任高校体育教师教学水平的调查可知,认为体育教师教学水平较高的约占45.89%,认为教学水平一般约占32.43%,认为教学水平较差的占8.86%,选择无所谓的占9.97%, 2.85%的学生表示不清楚。

(2)影响师生关系的学生因素。高校体育教师认为,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态度、学习积极性、纪律性、交流的主动性等是影响师生关系的主要因素,而学生的性别、个人形象等对师生关系的影响较小,如图2所示。由此可见,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上课的纪律性以及课内外师生交流的主动性等,是促进师生关系和谐的主要途径。

2.2 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生生关系的现状及影响因素

2.2.1 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生生关系的现状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个体之间也产生着相互作用。学生个体间的互动大多常见于课堂练习、课堂讨论过程等过程之中。学生的练习和示范观察、小组内的合作练习等都离不开学生个体之间的交往。学生之间良好的合作与交往,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拓宽思路,还可以发展学生言语了解和表达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因此,学生之间的互动在体育教学中是非常必要的。事实上,教师的一切课堂行为都是发生在学生与学生群体关系的环境之中,课堂中人际关系的对立,会反映到教学过程之中,学生的行为不仅是对教师教学要求的反映,也是学生之间相互影响的结果。

调查表明,约52.47%的高校学生认为体育课堂中同学关系处理的很好,认为同学关系一般的约占45.68%,认为同学关系不好的约占1.85%。良好的生生关系是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互相帮助的前提,特别是对体育教学来说,学生之间相互交往、相互作用更能促进动作技能的掌握,学生之间的技能交流更有助于培养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以及集体主义精神等。良好的同学关系,有助于更好地显示他们各自的优点或缺点,并能起到相互督促的作用。学生间的相互交往,不仅可以密切同学之间的关系,发挥每个人的体育特长和动作技能,还能发挥有体育特长学生所产生积极影响作用。

2.2.2 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生生关系的影响因素 教育生态学理论认为,环境直接影响到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总和,周围事物的存在和变化,会影响到生物体发展。作为生活在大学校园内的学生,他本身既是一个生物体,同时也是一个生态系统,这个生态系统由其民族、性别、年龄、习惯、认知能力、以及个性心理、家庭状况等一切与其有关的因素所构成,每一个因素都会给这一生态系统带来影响,比如学生家庭的经济状况是否良好,家庭是否和睦,有可能给学生性格的形成带来影响,而性格的形成又会影响到学生的交往习惯和其它方面,从而影响到此学生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可知,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影响生生关系的因素主要有思想品德、个人习惯、个性心理等,民族、性别、家庭状况、年龄差异、认知能力、体育水平、学习态度、学习积极性、纪律性等并不是影响生生关系的主要因素,如图3所示。

由此可见,在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为了促进生生关系的发展,继而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和融洽的交流环境,体育教师除了注重体育理论和技能的教学之外,还应该注重对学生开展思想品德教育和个性心理教育,并积极倡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等。

2.3 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人际关系改善的基本策略

2.3.1 准确定位当代师生关系的内涵传统教育中,教师处于至高的地位,因而具有绝对的权威,“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以及“天、地、君、亲、师”这样的理念更是将教师置于师生关系中极高的地位 ,学生反驳教师会被视为大逆不道。受传统思想的影响,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现象依然普遍,体育教师独霸课堂,师生之间缺乏交流,以至于师生关系冷漠乃至紧张的情况屡见不鲜。

当代社会,教育理念高度发展,人们对教育的认识更加深刻,传统的师生关系被重新审视,社会各界开始反对“师高生卑”的传统观念,民主平等、互相尊重的师生地位正在被广泛提倡,新型的师生关系也随之向着自由平等、和谐共处的方向发展。高校体育教师应该认识到新型师生关系的内涵,本着“教学相长”的理念,在做好“传道、授业、解惑”的基础上,加强师生平等对话,尊重学生的观点和看法,与学生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努力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2.3.2 提高体育教学水平,注重素质教育

事实证明,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师生的思想品德对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产生重要影响。马斯洛指出,人的需要有层次之分,不仅有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还有社会需要、自尊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当满足较低层次物质需要后,还要在精神需要方面有所追求 ,作为体育教师,教学水平越高,课堂安排就会越合理,学生的相关需求也会更好的得到满足。对大学生来说,他们对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有着自身的判断,如果学生对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满,就很难从心里接受他,因而也谈不上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因此,教学水平会对师生关系形成重要影响,在日常工作中,体育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在体育课上的多元需求,还要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设计、知识能力等许多方面不断努力提高自己,在体育教学领域不断开拓创新,提高自身的体育教学水平。

图3 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影响生生关系的因素

对教师来说,学富五车、一专多长只是知识能力的体现,教师不仅要具备较高的知识能力,还要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和综合素养,特别是在注重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的师德师风和综合素养会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产生重要影响。因此,体育教师在提高知识能力的同时,还要注重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和综合素养,这样才更容易得到学生的认可,良好的师生关系才会形成。另外,同学之间的友情历来被认为是最纯洁的 ,但良好生生关系的建立也有赖于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这是避免生生关系异化的基础。面对具有独立思想的大学生,体育教师要注重素质教育,包括品德教育、交流与沟通能力教育等,并教育学生学会理解、尊重和宽容他人,这对于促进生生关系和师生关系,形成融洽的课堂学习氛围大有裨益。

2.3.3 拓展师生、生生课内外交流的时间、空间和路径 沟通与交流是形成良好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的基础,传统体育教学中,师生和生生的沟通交流多局限于课堂,加之体育教师独霸课堂的现象较为普遍,使得师生和生生的课堂交流更加有限。由于缺乏交流,师生、生生之间相互缺乏深入了解,情感很难拉近,这不仅对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的发展非常不利,还会影响学生体育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终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低下。随着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高度发展,高校体育教师应该主动摈弃旧的教育教学观念,灵活选用体育教学方法,通过各种启发式的学习讨论和活动,增加课堂中师生、生生交流的机会和时间,努力形成互相关系、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团结合作的课堂学习氛围。同时,高校体育教师还要充分利用信息化社会的便利条件,积极拓展课外交流的时间、空间和路径,增进师生、生生之间相互了解和情感交流,以此促使良好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的形成。

3 结论与建议

在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是潜在而直接的,高校体育教师需要深刻的认识到这一点。当前来看,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还需要进一步改善,在日常工作中,高校体育教师不能只将精力放在如何提高教学水平上,为了促进和谐课堂的形成,高校体育教师还应该注重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的培养。在体育教学中,高校体育教师要厘清影响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的关键因素,并根据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实际情况做出针对性的努力,避免盲目性,只有这样,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与和谐融洽的生生关系才会建立,良好的体育教学氛围才会形成。

[1] 娄淑华,马超.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和谐师生关系的生成路径[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54(4):89-96.

[2] 段君.当前课堂教学互动行为的障碍及优化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37(8):48-50.

[3] 赵颖.构建高校师生和谐关系的新思考[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7(2):139-140.

[4] 王燕,谷秀娟.对高校师生关系现状的调查研究——以太原科技大学为例[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2,20(3):21-23.

[5]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的艺术[M].肖勇,译.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

[6] 石中英.教育哲学导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7] 第三思潮——马斯洛心理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8] 杨云平.论校园生生关系的异化[J].湖南社会科学,2010(3):179-181.

G807.4

A

1674-151X(2017)20-001-04

10.3969/j.issn.1674-151x.2017.20.001

投稿日期:2017-08-16

河南理工大学博士基金项目(672103/001/202); 河南理工大学青年骨干教师资助项目(672105/239)。

王国亮(1978—),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师生关系体育教师师生
将政策的优势落到实处——“双减”政策下师生关系的现实重构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中国传统书院师生关系的构建、特征及价值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双向奔赴
师生讨论改病句
师生过招,你敢接吗
中小学体育教师创新行为的现状与促进策略*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
余清臣:建构现代师生关系的公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