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词at的意象图式研究

2017-12-21 04:37牛萌颖陈洪宇管彬尧
校园英语·上旬 2017年14期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

牛萌颖+陈洪宇+管彬尧

【摘要】介词at的意象图式具有表示“精准”的含义。它的含义与所修饰词语的变化,究其原因是在不同的语境中,意象图式的各个组成部分发生相应的变化,产生了不同的域。

【关键词】意象图式 at 原型意象图式 英语介词 认知语言学

一、意象图式的概念

意象图式是外界事物在人脑中形成的抽象和概括的概念,更是一种心理图式,它不等同于一幅具体的画或图表。在Lakoff & Johnson (1980) 首次将“意象”和“图式”这两个概念合成“意象图式”使用之后,Lakoff (1987)又论述了7类常见的意象图式,并反复强调意象图式是来自身体的经验,是基于感觉知觉和互动体验之上形成的。然而,有些词的意象图式往往只有一个,而该词语其他的图式及意义都是其意象图式在不同语境中的变体。Langacker (1987) 采用了简洁的意象图式描述方法:意象图式由路标(lm)、射体 (tr) 和路径 (path) 三部分构成,表现tr与lm的关系,其中path是tr到lm的路径。

二、at的意象图式

人们对空间概念的认识及习得要先于时间概念的规律,at的空间意义先于时间意义,为“缩小”、“交叉点”、“连接点”,也就是表示“精准”的含义。根据意象图式,介词at描述了从tr到lm及它们的path的关系。这种关系是从观察者的心理上看,lm不断缩小,由lm1的大小成为lm2大小,tr通过path投射到lm2上,path为零。在观察者的心理上,tr可能覆盖并接触到了lm上,tr体积小于等于lm,但是二者的实际体积大小并非如此。如图1所示:

同时,介词at的意象图式也表示了tr与lm的路径是从上往下的,并且是覆盖、甚至吻合关系,而这种tr与lm的关系经常被描述或翻译成“在······点上”。也就是说,在进行精确的表达的时候,这种情况都常常被命名为点。“at源于古英语,具有to的意思,但不含有移动的意味,只表示一个有方向的动作所取得的位置”。由此可见at原本有与to相交叉的含义,在漫长的英语演变过程中,at的某些用法和意义会与其原型意象图式有所偏移,所以本文仅从以下几个常见域来探讨其意象图式的具体表现。

1.空间域。空间域比其他的域更加具体,而且也常为语言习得者最先理解和接受。在空间域上,介词at 表现的就是观察者在心理上把lm缩小,然后把tr投射到lm上,最后形成对点的描述,path为零。

(1) You must arrive at your UK departure airport at least 1 1/2 hours before take off.(本文所有例句均来源于BNC,下同)。

lm (airport)其实是个很大的三维空间,也可以用介词in来修饰,凸显其内部空间,但是在同arrive搭配后,lm已经不被观察者看作是容器了,却被缩小到了一个点,此时没有凸显其内部的空间的意思,却对其整体进行了强调。所以tr (You) 投射到lm上,最终投射精准,没有偏离位置,path为零。与此类似的还有at home, at a table, at a street corner等。另外,at在修饰表示边缘的空间(edges, ends & extremities)时要比其它介词(near, by, close to, on)距离更近(Lindstromberg,2010:175-176),这也是因为被修饰词位置已经精准到点的原因。

(2) He stood in the garden, at the edge of the pool, and looked up at Dads window.

在例(2)中,at the edge的位置是tr正在lm的折角的点上,而near 等介词则与edge还多少有段距离。因此,at所形容的lm的意象图式中其位置更加精确。

2.时间域。时间是空间的隐喻,也就是说,时间更加抽象,而空间相对具体。在用at形容lm的意象图式时,lm所表示的时间原本既可以当作时间点,也可以当作时间段,但是因为at的缘故,在观察者心理上,lm被不断缩小,变成了一闪即逝的时间点。不论是表示一天中有标志性的时间点,如at night, at dawn, at noon, at daybreak, at lunch, at breakfast, at dinner,还是能用钟表表示的任意时间点at 9 oclock,亦或表示时间顺序的起点终点at first,at last,at the beginning,乃至表示年龄的at the age of five等都具有这一特征。

(3) She inherited a half share of her fathers shipping business at the age of five, and has British nationality.

就the age of five 这个lm而言,从其常理上看,年龄绝对可以被看成是时间段,但是在此处却被缩成了一个时间点,因为那个段时间里面发生的事情并没有凸显的必要。此外,at只修饰到年龄这个单位的层次,再对上下层次的修饰则另当别论了。

(4) The sun hides behind the cloud at night.

(5) There had been heavy rain in the night, and some of the fields were flooded.

再如例句(4)和(5)中,用at修饰lm是表达在夜晚一般人们睡觉的时刻,而in所修饰的lm则想表达在整个夜晚人们睡觉的段时间里。在沒有钟表的年代里,人们只能依靠太阳和人类的日常活动来标记或计算时间。同样的情况也适用于at breakfast等,在当时,人们的一日三餐的时间基本都是统一的,所以被当作时间点来看。如果来形容用餐的时间段的话,那就不能用介词at了。

3.数值域。关于数值域,at更能表现出其意象图式具有的精确含义,因为数值是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差错的,差一位数或小数点都不能准确了。因此,常有at the speed of, at the cost of, at the level of, at the price of 等等。

(6) I stayed for two nights and paid for dinner and breakfast at a cost of $33.20 each per day.

在(6)中,at 所修饰的lm就是以具体的数字形式出现的,没有一点差错。当然,这也有别于时间域中的lm,因为时间域中的lm有的就是模糊中的精确。如(4)中的night在当今社会就没有一个固定的时间点,然而在没有电灯的年代,只要天完全黑下来了,基本就可以算作这个时间了。当然,这又有可能因为地域和季节的差异的关系而导致用钟表计算也会有差异的现象。

4.对象域。at的用法中常有把lm当作攻击目标的,也因此被认为at用法常有贬义词的含义。其实at本身没有褒贬意思之分,只是恰好与一些动词形成词组搭配而已。由于在at的意象图式中观察者(即语言描述者)有把lm不断缩小的心理暗示,在缩小的过程中,出现了渺小的时刻,进而导致出现了轻视的感觉。动词+at的结构有come at, shout at, laugh at, scream at, stare at, throw at, look at, smile at等。

(7) And then they just smile at each other and look away and talk about the weather et cetera.

在(7)中,tr 投射smile到 lm,path 为零,因为tr精准地瞄在lm (lm不断缩小)上,而后投射的十分到位,正中目标。可是这原本并没有褒贬意思之分。(8)中的look at 就是没有感情色彩的,但是二者的投射动作和路径是一样的。

(8) She never stopped chattering through the entire performance and of course that made everybody look at her.

(9) He throws a coin at her.

(10) And the characters are so stupid you can laugh at them.

(9)和(10)中的投射tr到lm的方式,即描述动作的动词,在与句子意思搭配时,本身也有自己的意义及一定的感情色彩,加之lm在观察者心理也被不断缩小,共同合力造成了这种at的动词短语常具有贬义的错觉。

三、总结

介词at的意象图式是tr对lm的投射,在投射的过程中,观察者在心理上把lm不断缩小,path最后为零。作为at的意象图式,它在空间域、时间域、数值域以及对象域上都表现为同样的形式,只是因为tr、lm乃至投射方式的不同,才出现了各种不同的意义。

参考文献:

[1]Lakoff,G.& M.Johnson.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2]Lakoff,G.Women,Fire,and Dangerous Things:What Categories Reveal about Mind[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7.

[3]Langacker,R.W.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Theoretical Prerequisites[M].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87.

[4]Lindstromberg,Seth.English Prepositions Explained(Revised Edition)[M].Philadelphia:John Be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2010,51-71.

[5]陈祥明.海德格尔的艺术哲学[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6(5):23-25.

作者简介:

牛萌颖(1981-),女,吉林通化人,讲师,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中英文化对比研究。

管彬尧(1985-),女,吉林遼源人,硕士,小教一级,研究方向:语篇分析和英语教学。

陈洪宇(1980-),男,吉林公主岭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中英文化对比研究。

猜你喜欢
认知语言学
隐喻认知的双维理论整合研究
基于认知语言学视角的网络英语新词构词特征和发展研究
认知语言学翻译观及其对英语翻译教学的启示探索
基于图形一背景理论的英语简单句的认知分析
基于认知语言学“事态把握”的视角分析日语学习者授受表达的使用
认知语言学在日语惯用语教学中的应用
论现代汉语“为”字句感情色彩义
英语虚拟语气的认知研究综述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英语一词多义现象分析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英语一词多义现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