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史视野中的湘剧研究

2017-12-25 16:09杨和平吴远华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口述史传承现状

杨和平 吴远华

摘 要:湘剧是湖南境内历史悠久的大剧种,是底蕴深厚的一大文化价值体系。文章取口述史的研究视角,从口述湘剧典型人物、历史事件出发,将口述史料与史籍记载和相关研究进行印证分析,并以个案例证,探讨湘剧的历史渊源、分支流布、传剧传谱和发展路向等问题,力图反映湘剧背后的发展细节,为廓清湘剧的历史面貌提供资料基础。

关键词:湘剧;口述史;现状;传承

作者简介:杨和平,浙江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双龍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 金华 321004);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潇湘学者讲座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 长沙 410081)

吴远华,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博士研究生(湖南 长沙 410081)

戏曲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艺术形式,历史悠久、种类繁多,体现着人民的精神风貌;戏曲以唱念做打的程式、生旦净丑的角色,反映出人民的审美诉求。“近百年来,戏曲遭遇了两个伤害、一个挤压、一个变迁,即受民族虚无主义和政治实用主义的伤害,文化消费主义的挤压,时代和审美主体的变迁” [1 ]。我国戏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有的荒腔走板,有的已经消亡或正处于濒临灭绝的边缘。作为中华戏曲的组成部分,湘剧成了亟待抢救和保护的剧种,与之相关的研究是一个颇具价值的课题。从1992年《湘剧志》出版至今,已涌现出《湘剧史话》《湘剧剧目探微》《湘剧名伶录》等著作和散见于各大报刊杂志的系列论文,为我们深入研究湘剧提供了重要参考,而口述史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视角。所谓口述史,是“以录音访谈的方式搜集口传记忆以及具有历史意义的个人观点” [2 ],旨在“通过社会调查等手段,从民间社会的点点碎影中补充这历史的残缺,从社会下层发掘足以反映历史变动的轨迹,以最大限度地接近历史的真相” [3 ]。文章取口述史的研究视角,基于对湘剧亲历者口述史料的记录整理,从湘剧口述典型人物、历史事件出发,将口述史料与史籍记载和相关研究进行印证分析,并以个案例证,探讨湘剧的历史渊源、分支流派、传承现状诸问题,力图反映更为详细的历史细节,为深入推进湘剧史研究提供资料基础。

一、湘剧的历史渊源

范正明指出,湘剧“应当是对湖南戏(包括源起并流行于湖南省内的祁剧、辰河戏、衡阳湘剧、常德汉戏、荆河戏、巴陵戏等)的统称或泛指。但实际上经过约定俗成,湘剧已成为起源于长沙、湘潭地区,融合高腔、低牌子、昆腔、乱弹四种声腔,被旧时老百姓称之为‘大戏‘汉戏的专指” [4 ]。这一界定表明了湘剧的内涵与外延。桂阳县湘剧保护传承中心谢忠义①说:“湘剧这个概念,从字面来理解,应当是湖南境内所有戏曲的概称,这个理解没错,因为湖南简称‘湘嘛。但现在专门指一个特定剧种。换句话说,湘剧的内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作为狭义的湘剧,主要指弋阳腔传入湖南后,结合本地的杂曲、小调,又吸收昆腔、皮黄等戏曲声腔的特色,逐渐形成的一个兼具高腔、昆腔、低腔和弹腔特征的戏曲剧种。”②湘剧一词最早见于1920年在长沙印行的《湖南戏考》第一集西兴散文序,曰“闻之顾曲家,湘剧全盛于清同光间” [5 ]。约20世纪30年代,湘剧才被作为一个剧种的特指称谓得到广泛认同。尽管如此,但和我国其他多数地方戏曲一样,湘剧的渊源要较之久远得多。

湘剧是如何形成的?法国著名文艺理论家丹纳指出:“艺术的品种和流派只能在特殊的精神气候中产生” [6 ],湘剧是在湖南本土文化的基础上,接受其他戏曲剧种的影响而逐渐发展起来的。衡量一个剧种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声腔和剧本,湘剧是由高腔、昆腔、弹腔和低腔兼具的多声腔剧种。

其中高腔是湘剧最早的也是最主要的声腔。目前学界普遍认为湘剧高腔源自江西弋阳腔,一方面,得益于明代初年“扯江西、填湖南”的开疆政策;另一方面,江西商帮的“对外贸易”也为弋阳腔传入湖南做出了重要贡献。弋阳腔进入湖南后,很快吸收长沙、湘潭当地的民间音乐,并与当地的语言、民俗相结合,成为湘剧早期的声腔,其代表剧目为《目连传》。

低腔,也称低牌子、低词。其渊源可上溯到元代的杂剧和南北曲。元代夏庭芝的《青楼集》(1356年)中记载有不少来湖南献艺的杂剧演员,如“张玉梅……七八岁已得名湖湘间”,“金兽头,湖广名妓也……流落湘、湖间”,“般般丑……驰名江、湘间”,“帘前秀……武昌、湖南等处,多敬爱之” [7 ]等。其剧目和声腔也自然留存下来。此外,明代礼部尚书李东阳的《燕长沙府席上作》中记载:“西阳影坠仍浮水,南曲声低屡变腔” [8 ]。这是南曲在长沙府演出的确切记载,而且句中“屡变腔”说明他多次看过。可以说,湘剧低腔是南曲的地方化遗存。

昆腔,源于昆山腔。昆山腔传入湖南的具体时间也没有确切的文献记载。“昆曲传入长沙时间稍晚。据‘长沙老郎庙班牌,清康熙三年(1664年)和六年,既唱高腔也唱昆曲的长沙福秀班和老仁和班先后成立” [9 ]。说明康熙以前,昆曲已经传入湖南。实际上,湖南的很多地方戏种都有昆曲。清代刘献廷的《广阳杂记》就有他在衡阳看昆曲的记载,说“亦舟以优觞款予,剧演玉连环。楚人强作吴歌,丑拙至不可忍。如唱红为横,公为庚,东为登,通为疼之类。又皆作北音收入开口鼻音中,非使余久滞衡阳。几乎不辨一字” [10 ]。据此推之,清康熙之前,昆曲已经传入湖南,并被一些地方戏曲吸收。

湘剧的另一大声腔——弹腔,也称乱弹,民间俗称“南北路”,属皮黄系统,其中南路为二黄,源自徽调;北路为西皮,源自西秦腔。乱弹始于清代,于“清乾隆时期,花部兴起之后,经由武汉、岳阳传入湖南” [11 ]。弹腔传入湖南的具体时间,据清人刘献廷 《广阳杂记》乾隆十七年(1752年)旅居衡阳时记述云:“秦优新声,有名乱弹者,其声甚散而哀。” [12 ]说明乱弹在乾隆之前已经传入湖南。

以上四种声腔与当地的语言表达、风俗习惯、民间音乐等相结合,形成了以长沙府地为活动中心,以“长沙官话”为舞台音韵,具有完整体系和独特风格的剧种,也称“长沙湘剧”。endprint

二、湘剧的分支流派

湘剧“主要分布在长沙、株洲、湘潭、益阳等城市以及湘、资两水流域之湘中、湘东地域和江西西部地区” [13 ]。今存长沙湘剧、衡阳湘剧、桂阳湘剧等便是其中的代表。“现在,人们已约定俗成地把流行在衡阳地域的湘剧称为‘衡阳湘剧,把流传在桂阳境内的湘剧称为‘桂阳湘剧,长沙方面的一支则可称‘湘剧或‘长沙湘剧”③。其中,衡阳湘剧指“自明初至嘉靖年间,由引进的昆腔和弋阳腔,融合了本地民间音乐,吸取了群众语言和生活习惯,发展成昆腔、高腔、弹腔及杂曲小调的多种声腔剧种。它以昆腔为主,高腔、弹腔及杂曲小调多声腔并重,具有‘昆曲艺术本土化、文戏与武戏并重的谭派表演艺术、多声腔共存的一戏三唱等独特的戏曲艺术”③。并强调“一戏三唱”,即一出戏中三种声腔并用,这在其他戏种中实属罕见。

湘剧流播到衡阳,其一,得益于衡阳的独特区位。衡阳是湘北、湘东毗邻各省入西或南下的交通要道,故而得南北东西文化交流、物质集散的风气之先。在衡阳经商的江西商帮邀约江西戏班来演戏,戏班从吉安、永新、界化垅进驻衡阳,对促进衡阳湘剧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我们采访到的桂阳县湘剧保护传承中心唐秋明④原籍就是江西丰城,他是随商帮请父辈演戏迁徙来到湖南的。明人徐渭《南词叙录》载:“合唱家称弋阳腔,出自江西;两京、湖南、闽、广用之。”而乾隆年间《衡州府志·食货卷四》中“无江西人不成口岸”的记载也恰好说明这一事实。其二,得益于与其他剧种的交流。衡阳地方戏曲历史悠久、种类丰富。衡阳湘剧的形成,除了“外籍”声腔传入外,与长沙湘剧、衡阳花鼓戏、祁剧等的交流都有紧密的联系。《湖南地方剧种志从书·湘剧卷》记载:“清光绪初期的湘剧名艺人黄福泰、黄长美来衡阳湘剧戏班搭班,给衡阳湘剧艺人传授了很多湘剧弹腔剧目,而且在表演艺术方面口传身授,当时的衡阳湘剧艺人尊称他们为‘省派先生。” [5 ]这里说的湘剧显然是长沙湘剧。通过我们的调查访谈获悉,长沙湘剧艺人李全荣、李顺生、陈丙生以及谭韶玖等把剧目、表演技艺传给了衡阳湘剧,培养了一批传人。

桂阳县湘剧保护与传承中心谢忠义回忆说,“衡阳的湘剧、祁剧、花鼓戏经常搭班一起演出,相互切磋技艺,相互学习剧目。比如现在衡阳湘剧的剧目《目连传》就是祁剧的传统剧目,祁剧中的《混元盒》则是衡阳湘剧的传统剧目,也经常看到花鼓戏演员表演衡阳湘剧”?譺?訛。与“民国初年时,衡州花鼓班戏荣华班主屈毛就请来湘剧艺人文祥教戏。” [14 ]可相互印证。

关于桂阳湘剧的由来,谢忠义说:“原来桂阳没有湘剧,只有祁剧。1950年,从衡阳、耒阳、永兴、资兴来了一批演员,在桂阳扎根演湘剧,成为桂阳湘剧发展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历史事件。据我所知,当年从耒阳来的演员有曾衍翠、曾衍芹、曾仕奎、刘才生、李凤白等,乐师有曾强有、曾强华,灯光师罗祈连;永兴来的有邝发田、邝结缘、邝上田等。”?譺?訛对桂阳湘剧的发展具有奠基性意义。

三、湘剧的传剧传谱

自明代形成的高腔算起,湘剧在六百多年的历史积累中,形成了丰富的剧目和曲牌,并历经衍变和消长。我们以在桂阳县湘剧保护传承中心和衡阳湘剧艺术有限责任公司调查掌握的材料为据,作如下叙述。

1. 桂阳县湘剧保护传承中心传剧与传谱

2016年11月28日,我们在桂阳县文化局王文金局长、桂阳县湘剧保护传承中心谢能娇团长的支持下,深入到桂阳县湘剧保护传承中心采访调查。

(1)该中心存留有1956年整理的“剧团剧目一览表”,经过统计,该一览表收录有《琵琶记》《探五阳》《聚子会》《二度梅》《黄金印》《四进士》《九莲灯》《出师表》《北天门》《凤仪亭》《醉打山门》《五台会兄》等478个传统剧目。

(2)该中心先后整理表演的剧目有《蝴蝶杯》《奇遇》《铁弓缘》《唐知县审诰命》《狸猫换太子》《二女争夫》《血手印》《置田庄》《女斩子》《十五贯》《皮秀英回告》《春秋配》《状元打更》《借女冲喜》《烂柯山》《大闹淮安》《九阳宫上寿》《三打平贵》《五子图》等大戏以及近七十部折子戏。

(3)该中心现存月儿高、八阳、掉角儿序、雨衣第三叠、后庭花、锦缠道、刮鼓令、脱布衫、小凉州、锦后拍、脱布衫带叨叨令、凉州新郎、煞尾、罗鼓令、山坡羊、罗江怨、二郎神、步步娇、哭天皇、梅花酒、集贤宾、呜夜啼、访春、啄木儿、玉交枝、二凡二郎神、醉花阴、莺集御林啭、刮地风、黄莺花下啼、古轮台、小桃红、豆叶黄、七兄弟、太和佛、山桃紅、斗鹌鹑、锦中拍、渔灯儿、锁南枝、好事近、懒画眉、骂玉郎、念奴娇序、园林好、渔家傲、朝元令、挂玉钩、嘉庆子、沉醉东风、驻马听、锦堂月、武陵花、荷叶铺水面、越恁好等六十余支湘剧昆腔曲牌;有驻云飞、皂角儿、尾犯序、一江风、傍妆台、四朝元、华秋儿、江头金桂、醉翁子、三春锦、红衲袄、香罗带、解三醒、孝顺歌、一枝花、雁儿落、油葫芦、混江龙、香柳娘等六十多支湘剧高腔曲牌。

2. 衡阳湘剧艺术有限责任公司传剧与传谱

2016年11月30日,我们在衡阳湘剧艺术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阳小兵的支持下,对衡阳湘剧艺术有限责任公司湘剧传剧与传谱情况作了调查。

(1)在该公司调查掌握的数据显示,改革开放以来,衡阳湘剧上演的传统剧目有233个,新编剧目为85个;但是现在能演的34个剧目中有传统剧目30个,新编剧目4个,代表剧目是《李三娘》《王佐断臂》《龙舟会》《思凡》《佳期拷红》《醉打山门》《断桥相会》《花子拾金》《邓九公归周》《水漫金山》《林冲夜奔》《生死牌》《女斩子》《徐策跑城》《追鱼记》《双附马》《白蛇传》《妲妃乱宫》《赵氏孤儿》《打鼓骂曹》《佘赛花》《黄飞虎返五关》《野猪林》《逼上梁山》《血溅乌纱》《胭脂》《三岔口》《拦马》《牧童放牛》《拔火棍》《孟丽君》《恩仇记》《程咬金用计》《大闹淮安》《柜中缘》《白蛇后传》《薛平贵与王宝钏》《牛皋招亲》《马鞍情》《天子跪臣》《大破天门阵》《封王上寿》《天安会》《封神榜》《打金枝》《花田错》《罗成招亲》《金花降妖》《战金山》《宋江杀惜》《双下山》《秋江》《穆桂英打围》《描容上路》《活捉王魁》《将相和》《贵妃醉酒》《火判》《文王吐子》《劈山救母》等。endprint

(2)该公司整理的剧本有318本,其中有《李三娘》《书馆相逢》《八戒闹庄》《活捉王魁》《目连救母》等高腔31本;有《刺梁》《别母乱箭》《打碑杀庙》《断桥》《林冲夜奔》等昆腔25本;有《定军山》《三姐下凡》《三战吕布》《薛刚反唐》等弹腔245本。

(3)该公司整理传统剧目《思凡》《昭君和番》《佳期拷红》《水漫金山》《别母乱箭》《刺梁》《进城探亲》等16本昆腔曲谱;有《牛皋招亲》《置田庄》《李三娘》《八戒闹庄》等8本高腔曲谱;有《恩仇记》《下河东》《定军山》《生死牌》《马鞍情》等32本弹腔曲谱。另有现代戏高腔曲谱《沙家浜》《智取威虎山》曲谱2本。

四、湘剧传承人口述个案

传承人是指直接参与文化遗产传承、使文化遗产能够沿袭的个人或群体(团体)。他们“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者和传递者,他们以超人的才智、灵性,贮存着、掌握着、承载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类别的文化传统和精湛技艺,他们既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的宝库,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代相传的‘接力赛中处在当代起跑点上的‘执棒者和代表人物” [15 ]。我们以衡阳湘剧为个案,分别对桂阳县湘剧保护传承中心和衡阳湘剧艺术有限责任公司传承人展开了口述记录整理和研究。

1. 桂阳县湘剧保护传承中心传承人口述

桂阳县湘剧保护传承中心始于1951年成立的桂阳县湘剧团,2012年文艺院团体制改革后更名。建团之初,演出的昆曲《藏舟刺梁》《打碑杀庙》《侠代刺梁》成为全省优秀获奖剧目,戏曲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给予高度评价。1964年创作演出现代湘剧《欧阳海》参加省戏剧调演获一类剧目奖,《解放军报》《新湖南报》发表剧评盛赞演出成功。1986年创作大型湘剧昆腔古装故事剧《一天太守》晋京演出,后由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改名《疯秀才断案》搬上银幕发行国内外。2008年,桂阳县“湘剧”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9年为打造非遗精品剧目,改编重排湘剧《一天太守》,该剧被湖南省委宣传部评为湖南省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戏剧类“五个一工程”奖,2010年获湖南省县级剧团优秀剧目展演金奖,同年11月晋京参加首届全国戏剧文化奖优秀剧目调演,获优秀剧目、优秀演出、集体伴奏、编剧、导演、作曲、舞美等多项大奖。2014年开始创作、排练大型湘剧《赵子龙计取桂阳》,2015年《赵子龙计取桂阳》参加第五届湖南艺术节优秀剧目展演,荣获田汉新创剧目奖、田汉导演(编导奖)、田汉舞美奖、田汉表演奖等六项大奖。2016年9月被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选送为“湘戏晋京”展演剧目之一。

桂阳县湘剧保护传承中心现有演员谢能姣、曹腾飞、肖风波、邓余利、罗建华、胡建雄、李谋香、廖春英、雷海兵、杨靖、谢曲海、彭满春、张萍、龚晓燕、廖春姣、刘军等16人;乐师唐秋明、曾静、谢阿玲、黄柏元、廖华伟、雷慧兰、王超、黄艳华、邱祖勇等10人;舞美廖政委、王硕平、欧阳丽、李四高、邓志毅、王勇俊、何旭东、魏虹剑、廖洪波、雷玺等10人。

(1)谢忠义的口述

我于1947年生在广东惠阳,现住桂阳县。母亲罗满凤出生于戏曲世家。1954年随母亲从衡阳湘剧团来到桂阳。1956年开始拜曾衍翠、陈兼炎为师学老生,拜蔡发连和陈金连为师学武功,学习了《定军山》《秦穷》《挡马》《打渔杀家》《坐楼杀媳》《打鼓骂曹》《薛平贵与王宝钏》《大战白园》等剧目。

从1956年加入桂阳县湘剧团以来,我先后主演古装戏《定军山》《野猪林》《双合印》等。1960年赴省汇演《六郎斩子》饰演八贤王,获全省优秀青年演员奖。1986年参加郴州地区第二届五岭戏剧节汇演,在《一天太守》剧中饰演主角高北斗,获表演一等奖。1982年参加全省现代戏调演,在剧目《还帐》中扮大哥,获演员奖,并被省电台来剧团录音在全国播放。1989年参加郴州地区第三届五岭艺术节汇演,在现代小戏《桂花鸡》中扮技术员,获最佳演员奖。1987年赴北京参加由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拍摄电影《疯秀才断案》,在剧中扮演书吏。先后于2008年、2012被评为衡阳湘剧湖南省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2)唐秋明的口述

我的祖籍是江西丰成,现住桂阳湘剧团。我父亲唐筱泉是戏曲票友,也是桂阳“南国社”主要演员,主演京剧花脸;母亲蒋玲梅,衡阳人,是祁剧演员。1972年12月随父母来到桂阳,住在湘剧团隔壁。剧团音乐对我影响很大,加之本身也受到父母的影响,从小就尝试演小折子戏。1976年7月高中毕业后下放到桂阳茶场,1978年参加全省嘉禾民歌调演。1979年5月破格招为县文化馆文化辅导员,同年7月参加郴州地区代表队,在《接亲亭》和《智撤传单》中饰演主角,9月参加了湖南省群众文艺活动调演,获演出三等奖。1981年元月调入桂阳县湘剧团搞乐队,师承刘松和、谭东波、邝发田等。三十多年来担任主奏、作曲《清风亭》等十余出大戏,参加郴州市第二、三、四届艺术节汇演,用昆、高、弹三种声腔作曲。我喜欢小品小戏和群众音乐创作,在《当代歌手喜爱的歌》等杂志发表歌曲三十余首,2003年获文化工作突出贡献奖;2006年与人合作的歌曲《走阳山》获郴州市2006至2007年度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第三届)优秀作品奖;2008年、2009年作曲的《永远的丰碑》和《多谢春天》,先后获作曲一等奖和金奖。

曾為桂阳湘剧团演出的古装大戏《清风亭》《二女争夫》《五子图》《割肝救母》《官府藏姣》《闯幽州》《春草闯堂》《三女拜寿》等谱曲。谱曲的湘剧昆腔《壶底乾坤》,1999年参加郴州市第四届艺术节获作曲二等奖;湘剧昆腔《挂职村官》,参加郴州市第四届艺术节获作曲银奖;湘剧高腔《接妻》,1999年参加郴州市第二届艺术节获作曲二等奖;湘剧弹腔《抉择》,2002年参加郴州市第三届艺术节获作曲奖;2008年起参与新版《一天太守》的音乐创作、排练演出活动,并获作曲金奖。2009年主创的宣传“桂阳湘剧”演唱作品《湘兰别韵》,成为桂阳湘剧保护传承中心的保留节目。endprint

我为剧团创作、上演各类剧(节)目作品一百八十余件;已整理湘剧《珍珠塔》《血手印》《三请梨花》《打碑杀庙》等五十余出;培养了黄艳华、王超、雷慧兰等多名乐队骨干;潜心传承教学和湘剧声腔音乐研究,发表论文多篇;为剧种成功申报省、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做了大量工作。

2. 衡阳湘剧艺术有限责任公司传承人口述

衡阳湘剧艺术有限责任公司,其前身为1951年成立的衡阳统一湘剧团,于2012年转体改制为衡阳湘剧艺术有限责任公司。现有演员龙丽萍、黎桂香、燕慧、刘红卫、旷丽秀、何思思、江青青、罗佳玲、刘娜、江野萍、刘玲、陆林林、肖莉、谢丰艳、刘向荣、许俊、龙承章、刘赛虎、谭运祥、唐雄、董斌、李坤、唐仕发、刘斌、祝清、肖钦文、谭庆亚、唐梦君、谭颉、张奕、夏传进31人;乐师刘孟雄、刘建波、陈梦媛、刘亚伟、叶翔、杨霞慧、董奇、王利民、许静、肖余锋、徐涛、蒋鹏12人;舞美王一贵、李翠娥、祝斌、袁强、汤妮、曾辉云、颜赛、冯翔8人,还有行政人员7人。

(1)夏传进的口述

我于1969年出生在衡阳市。1975年在衡阳市永红小学就读时就加入学校乐队,开始学习竹笛、小号、中号等;中学在衡阳第十中学随万川老师学习音乐。在念中学时,班上来了几位老师说选演员,我被选中到衡阳市文化宫面试,顺利进入衡阳市文艺学校湘剧班学习,开始系统接受湘剧表演艺术和文化学习,拜湘剧表演艺术大师谭保成为师,学习湘剧昆曲《醉打山门》;拜邓塑源老师学习净行。

1985年8月毕业后正式录取到衡阳市湘剧团担任演员。1987年参加衡阳市青年演员业务考核荣获表演一等奖;1988年获全市专业剧团优秀青年演员“飞雁奖”;1993年参加湖南省青年戏曲演员电视大奖赛演出《醉打山门》饰鲁智深,荣获最佳演员奖,被评为全省“十佳青年戏曲演员”称号;1995年参加衡阳市春节“衡房杯”戏剧小品大赛,荣获表演奖;1996年衡阳市96新剧目巡回观摩评比《马鞍情》中荣获优秀表演奖;2012年在“中华颂·天鹅湖杯”第四届全国小戏小品曲艺大展中作品《班长的婚礼》荣获小品一等奖;2006年至2010年,我与同事们收集整理衡阳湘剧剧本210个,曲谱二百七十余个,出版了《衡阳湘剧音乐集成》《衡阳湘剧剧本大全》《衡阳湘剧脸谱大全》等书籍,及录像光盘19个。

2008年被命名为国家非遗项目湘剧代表性传承人以来,我手把手为学生们传授技艺,毫不保留。指导剧目《醉打山门》《拨火棍》《芦花荡》《五台会兄》《置田庄》《双驸马》《黄飞虎反五关》《柜中缘》等几十出湘剧传统戏。2010年9月,衡阳市专业剧团青年演员折子戏戏曲比赛中湘剧参赛17人表演14个剧目,全部由刚从学校毕业回团的学员参加。2010年荣获湖南省艺术类院校毕业生实践成果优秀指导奖、衡阳市专业剧团青年演员折子戏大赛优秀“育花奖”;2013年学生祝清参加湖南省中青年戏曲演员折子戏大奖赛指导参赛剧目《醉打山门》获铜奖。

在三十多年的湘剧艺术舞台中,我主演了三十余出大型剧目,在《薛刚反唐》中饰薛刚,《穆桂英大破天门阵》中饰焦赞、孟良、木瓜,《双驸马》中饰薛葵,《薛平贵与王宝钏》中饰魏虎等。在湘剧折子戏《醉打山门》饰鲁智深,《芦花荡》饰张飞,《撥火棍》饰孟良,《柜中缘》饰淘气等。我主演、主配的角色有一百多个,塑造了众多性格迥异的艺术形象。我随剧团下乡演出四千多场,深受专家同行和广大观众的喜爱,为剧团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作为一个艺术工作者,能为社会多做一份贡献深感欣慰。

(2)谭东波的口述

1961年我考入衡阳市文艺学校,师从李育全学习湘剧传统声腔音乐。1967年师从张华湘学习音乐理论、二胡。1969年试行对样板戏进行创作、作曲、配器。1977年向谭保成全面系统地学习衡阳湘剧声腔音乐。1978年对衡阳湘剧声腔、音乐进行系统发掘、整理。1979年参加衡阳地区音乐创作学习班,由杜光、康惠林老师讲授配器和声学,后于1982年由贾古、石生潮老师讲授戏剧规律,聂春吾老师讲授和声基础课。

1980年调到衡阳市文艺学校任教,兼任音乐教研组长。1983年参加国家艺术科学重点科研项目《中国戏剧志·湖南卷》《中国戏曲音乐集成·湖南卷》《湖南地方剧种志丛书》《湖南戏曲音乐集成》编写工作。1993年参加全国汇演获奖剧目,祁剧《甲申祭》中担任“主胡”。2005年,为纪念夏明翰诞辰105周年文艺晚会上演的湘剧小段《江城浩歌》作曲。2005年为中国、日本友好文化交流湘剧公演会担任主胡。2007—2008年参加衡阳艺术学校“湘剧艺术表演班”教学,教授湘剧班学员音乐基本乐理,传授弟子陈梦媛、叶翔“京胡、高胡”等。2006—2010年,收集整理衡阳湘剧曲谱《衡阳湘剧音乐集成》高腔和昆腔。

1970年为现代戏《红色娘子军》昆腔作曲;1978年为改编传统戏《胡迪闹钗》高腔编曲,在市汇演中获编曲奖;1981年为现代戏《贺龙军长》音乐、作曲、配器;1982年为《贺府斩曹》音乐设计、配器、主奏,获湖南省演出二等奖;1983年参加《中国戏曲志·湖南卷》的条目编写。

2005年为衡阳湘剧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提供资料;在2010年衡阳市青年演员折子戏戏曲比赛中担任湘剧声腔演唱及器乐指导。

(3)阳小兵的口述

我是衡阳县人,生于1968年。父亲阳功达是花鼓戏演员,曾在衡阳花鼓戏剧团当主要领导;母亲冯佳桂是花鼓戏演员,文革后分配到乐平公园工作;舅舅冯朴明是衡阳花鼓戏剧团导演,编剧。我从小看戏长大,逐渐对戏曲有所了解。1975年起在红旗小学、衡阳第十四中学就读。1986年高中毕业后到石家庄参军,1991年退伍,分配到衡阳湘剧团任行政职务,2010年开始担任团长。2012年,剧团改制后担任董事长。

如法国史学家莫里斯·埃玛尔说:“历史就是个人经历与集体记忆的构建。”湘剧包含着丰富的历史内容,就应当回归到真真切切的亲历者、传承人个体。以上是我们运用口述史方法捕获的湘剧活态记忆,虽为一个个的“个人经历”,但却能构建出一个“集体记忆”。endprint

五、结 语

湘剧历史悠久、特色鲜明,是湖湘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曾照亮了湖南湘文化之旅。然时过境迁,昔日辉煌的湘剧,而今却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傅谨指出:“中国戏剧确实存在危机,一方面是悠久深厚的戏剧传统只有很微不足道的一部分得到了较好的传承,另一方面是经过‘文化大革命前后十多年的断层,演艺人员的表演艺术水准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这些历史造成的原因,加上戏剧长期处于非市场化的体制之中,很难吸引一流人才(优秀编导人才的流失也是出于同样的原因)都决定了目前中国戏剧的艺术水平很难达到一个比较理想的高度。” [16 ]湘剧出现生存危机,有多重原因。(1)当今社会科技发达,信息快捷,文化多元,人民生活水平及审美需求日益提高,文化娱乐活动方式出现多样化,人们有了选择的自由,观众在悄悄地分流。特别是电视、电脑、家庭影院的出现,把大批量的观众从剧场里拉到了家庭娱乐室里来,观众渐与湘剧疏远。(2)政府扶持的力度不够。衡阳湘剧艺术有限责任公司阳小兵说:“现在就衡阳湘剧艺术有限公司的传承现状而言,虽然政府在扶持,但力度远远不够。我们团不像桂阳湘剧团也不像湖南省湘剧院,他们的人员是有固定收入的。而我们团没有编制,成员都是凭着对湘剧艺术的热爱在传承,有很多时候连基本生活都保障不了。”?譻?訛(3)缺乏后备传承人才。桂阳县湘剧保护传承中心唐秋明表示,“制约湘剧发展的因素很多,有个关键在于招不到后备人员,包括剧本创作、音乐创作、编导导演、舞美等。现在剧团的人员基本上是身兼多职,有的演员兼乐师、有的演员兼舞美,他自己出了作曲、乐器演奏,很多时候都要上台当演员。”?譽?訛其实,这种现象是地方剧团普遍存在的困境。

在当前国家大力复兴传统文化的时代背景下,国家政府部门出台的系列政策措施,无疑为地方戏曲剧种的传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湘剧的传承不仅需要经费,需要方法,而且需要滋养它的文化沃土和一群懂得并爱护它的人。目前,湘剧要树立危机意识,积极争取政府的扶持,加强人才培养,组织一支忠诚于湘剧艺术的编、导、演、作曲、舞美、理论研究与管理的人才团队,继续挖掘出更多的传统剧目,并结合时代精神赋予其新的内涵和创造出新的作品。湘剧人要有绝对的信心,只有用具有丰厚历史文化精神的特色作品去开拓市场、提高湘剧艺术的影响力;同时,努力做好湘剧宣传与普及工作,为培养后备传承人打下基础;积极做好湘剧教育传承工作,除了剧团的“一帮一”、外出交流学习外,倡导将湘剧传承纳入到本土学校教育体制中去,让更多人投入到湘剧传承队伍中来。如此,湘剧传承有望矣。

注 释:

① 谢忠义,1947年9月生人,原籍广东惠阳,现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湘劇代表性传承人。

② 根据2016年11月28日采访谢忠义资料辑录。

③ 根据2016年11月30日采访阳小兵资料辑录。

④ 唐秋明,1958年5月生,祖籍江西丰成。现为桂阳县湘剧保护传承中心党支部书记、县级传承人、国家一级作曲。

参考文献:

[1]龚和德.政策·策略·理论[N].中国文化报.2015-08-17(007).

[2]唐纳德·里奇.大家来做口述历史[M].王芝芝,姚力,译.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2.

[3]陈支平.历史学的困惑[M].北京:中华书局,2004:104-105.

[4]范正明.湘剧史话[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1.

[5]中国戏曲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戏曲志(湖南卷)[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0:71,82.

[6]丹纳.艺术哲学[M].傅雷,译.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5:33.

[7]夏庭芝,著.孙崇涛,徐宏图,笺注.青楼集笺注·5[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0:132,144,211,221.

[8]湖南省戏曲研究所.湖南地方剧种志丛书·5(湘剧志)[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2:5.

[9]《中国戏曲剧种大辞典》编辑委员会.中国戏曲剧种大辞典[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5:1213.

[10]刘献廷.广阳杂记[M].北京:中华书局,2007:147.

[11]范正明.湘剧史话[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20.

[12]齐森华.中国曲学大辞典[Z].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22.

[13]黎鑫.湘剧,还能走多远[N].中国文化报,2012-01-11(01).

[14]湖南省戏曲研究所.湖南地方剧种志从书·3(衡州花鼓戏志)[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89:339.

[15]刘锡诚.传承与传承人论[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社版),2006(5):30.

[16]傅瑾.二十一世纪中国戏剧导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158.endprint

猜你喜欢
口述史传承现状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黄梅香自苦寒来
论口述史研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赣剧口述史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