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次贷危机中经济体的应对和政策调整

2017-12-26 12:03黄一诺青岛鸿瑞电力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土建设计部中国人民大学
新商务周刊 2017年20期
关键词:次贷金融机构危机

文/黄一诺,1.青岛鸿瑞电力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土建设计部;2.中国人民大学

1 美国次贷危机的背景、过程以及对美国本土的影响

1.1 背景

概括起来,引发美国次贷危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①激进的货币政策。为了刺激积极的快速发展,上个世纪九十年,美国政府采用低利率政策,有力地促进了国内经济的发展,经济市场一片繁荣景象;②住房市场的过度膨胀。经济的繁荣推动了房地产的发展,美国国内房价持续走高,逐渐出现了泡沫。到本世纪初,房价达到了顶峰;③大量购买能力低的民众进行贷款购房。房价的飙升,加重了民众对房价走高的预期,为了获得房价上涨的利润,大量民众涌入房地产市场;④金融机构的激进方式。银行为了获得高额的贷款利润,不惜降低借贷门槛,忽视对客户还贷能力的考量;⑤贷款率较高,埋下风险隐患。银行为了转移风险,将自身的贷款产品进行打包成为证券化产品进行出售,投资银行购入后进行再次组合,成为抵押债务产品出售,个人和公司投资者购得这些产品并持有待沽。这样,这些投资债务变成了二级市场上投资者的资产;⑥过低评估抵押债务产品的风险。从理论上看,这些抵押债务产品每一份中包含着多个贷款成分,违约风险不高,但较高的利率本身就是一个风险隐患。为了更加有效地规避产品的风险,投资银行还购买了信用违约掉期保险,为投资者提供收益保障。而对于这些产品风险的评估,美国的评级机构都给予了最高级投资评等,其理由是看好国内经济和房地产市场前景。[1]此外,美国政府调控手段适当也是引发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

从总体上看,可以发现危机的诱发有着多重因素,并且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其中涉及到的相关各方都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而忽视风险,盲目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民众为了获得具有极高增值收益的房屋,不顾自身的购买力而大肆贷款;为了从房地产的繁荣中获利,银行不断降低贷款门槛,业务员为了获得业务提成而积极推销贷款,忽视客户的还贷能力而盲目放贷;投资银行和评级机构依靠交易量而增加收入,希望始终保持着市场繁荣的景象;保险公司推出更加优惠的保费,为违约互换提供保险,进一步刺激了市场的发展。在多方共同促进下,风险逐步累积,最终在2007年达到了临界点。

1.2 次贷危机的爆发及损失

在危机爆发之前的两年,美国政府已经认识到房价处于不合理状态,为了控制房价的上涨,从2005年开始,美国政府开始收紧货币政策。到2006年6月这段时间内,中间采用多次加息的手段,房价停止了上涨。之后,货币政策的变化对房地产的负面效应逐渐显现。首先从购房者身上体现出来,贷款额度的增加,房价的下降加大了还贷者还贷的困难,从而引发了违约行为,抵押收回现象逐渐增多。在这样的情况下,各类金融机构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危机最终在投资银行贝尔斯通身上找到了突破口,2007年6月,该行旗下的两只对冲基金宣布破产。尽管这类基金都购买了保价保险,但保险的价值随着房价的下降而下降。同时,投资者纷纷抛售这类基金,加大了保险价格的下跌幅度。

贝尔斯通的倒闭就像推倒了多米诺骨牌,引发了一连串的倒闭风波,不断有贷款发放机构宣布破产。整个经济危机期间,倒闭的金融机构超过一百家。这些机构有的被实力较强的大金融机构收购,有的则永远在市场上消失了。在这些破产的金融机构中,不乏国际知名度很高的公司。还有一些大的金融机构由于获得了美国联邦储蓄银行的救助才生存了下来。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美国国内最大的两家房地产公司——房地美和房利美,最终以被美国政府接管而收尾。此外,为了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保护大量投资者的利益,美国政府还接管了美国国际集团(AIG),后者发售了大量信用违约掉期(CDS)而无力兑现。数据显示,在整个金融危机期间,美国政府共支付了一千亿救助美金,造成了严重的政府财政压力。

据统计,本次次贷危机给美国经济造成了严重的打击,主要表现为:①经济增速急剧下滑,直到2010年3月下滑速度才有所放缓;②失业率高企。危机爆发前,美国的失业率为5%,危机爆发一年多后达到了10%;③私人住房投资急剧下降。2006年,该项投资总额为8千亿美元,危机爆发一年半后,投资量只有前者的50%,并处于继续下滑通道中;④二级市场大幅度下跌。根据标普500指数的走势情况,2009年第一季度的股票市场价格和危机爆发初期相比下降了57%。

1.3 美国金融系统的应对和相应的政策调整

为了阻止经济的进一步恶化,2008年1月,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宣布了美联储将从两方面展开工作:

(1)加大市场流动性支持,确保市场的正常运行。主要有两点措施:①与其他国家央行联手实行公开市场业务;②建立多种借贷机构,便于政府进行借款,以援助面临资金困难的金融机构。

(2)调整货币政策,充分利用宏观调控手段。在存款利率方面,从2007年9月开始,联邦储蓄银行开始调整货币利率,到2008年底,联邦基金利率降至2%,折现率降至2.25%;在贷款利率方面,2008年11月,美联储支付6千亿购买抵押贷款支持债券,进一步降低按揭利率。

次贷危机的爆发除了市场因素之外,无疑和美国政府过度依赖市场调控,从而放松对市场的监管有关。危机过后,美国政府意识到自身工作的缺失,积极进行工作思路的调整。因此,危机后的第一任新总统奥巴马就非常重视金融市场的管理工作。他指出,要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严格金融缓冲与资本准入制度,将影子银行与金融衍生产品作为监管的重点对象,关注金融高管薪酬动向,以加大对消费者的保护。同时,要加强联邦储备局调控系统性风险的实力。

2009年10月,新政府财政部长提摩西•盖特纳提出了以下的改革措施:

其一,扩展联邦储蓄保险机构的银行管理职能,将非银金融机构纳入其中;

其二,确保机构以传统形式破产,政府将不采用解救的形式;

其三,将纳税人和金融机构投资人设立资金池的风险投资隔离开来,避免两者发生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其四,考察联邦储备保险公司和联邦储备基金,主要关注它们在银行处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制定新的平衡机制;

其五,对金融机构和相关监管部门的资金进行严格要求,提升流动资金量标准。

多德-佛兰克法案有着和上述一致的观点,核心都是要将更多的业务从银行巨头中拆分出来,削弱各项金融业务之间的关联性。但在实际当中,法案的精神却无法得到落实。经过次贷危机后,多家银行机构通过收购行动,规模得到进一步的壮大。直到2013年,两名参议院议员提出了将银行巨头的投资业务和储蓄业务分开的建议,才使得储蓄银行和高风险投资剥离开来。

2 国际社会在次贷危机中的应对以及相应的政策调整

2.1 欧洲

由于全球金融系统已经建立,形成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局面,各国金融市场之间存在着程度不等的关系,尤其是和美国市场关系密切的欧洲市场受到本次危机的冲击最大。危机爆发后,一些欧洲银行和保险企业遭受了严重的损失,股市大幅度下跌,市场一片低迷,一些大金融机构宣布破产,被政府或其他金融机构收购。为了确保金融系统的稳定,不少欧洲国家开始采用限制交易的措施,收紧市场流动性。

为了维持市场的流动性,欧洲央行开始为欧洲国家提供救助资金,不少欧洲国家借债救助国内的金融机构,造成了国家负债额度大幅飙升的现象。其中,希腊的公共债务问题在借债中得以暴露,引起了国内社会对政府的不满,从而导致政局动荡。

在背负大量财政赤字的情况下,欧洲国家只好“节衣缩食”,以节省财政开支,减少财政负债,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数据显示,2011年度,希腊、冰岛、爱尔兰、法国等国家的财政赤字都有着明显的下降。

与此同时,欧洲国家对该次危机进行了讨论和反思,2008年10月,英国金融监管局局长Adair Turner提出了以下几点改革措施:

其一,从根本上进行财政和资本的改革。主要包括提升银行机构的综合实力,增加交易账户资本及其交易检查力度;严控交易杠杆比例;提升整个金融系统流动资金量的标准等。

其二,改革应确保从经济实质上进行,重点关注制度和地理的覆盖范围。

其三,推出存款保护政策,制定有效的金融解决方案。

其四,改革监管政策。主要包括采用中央管控的方式,加强对金融衍生产品的结算和清算行为的监管;加大对征信机构及其评级的管理等等。

其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工具深入分析本国以及全球经济形势,采取更加谨慎的监管政策,加大金融交易行为的管理。[2]

2.2 亚洲

和欧洲相比,金融危机对亚洲的冲击力度总体较小,主要集中在经济相对比较发达的东南亚地区,以“亚洲四小龙”最甚,表现为国际资本的快速撤资。据统计,2007年,亚洲股市呈现资本净流入状态,总额高达160亿美元;而2008年,则为净流出状态,流出总额达到150亿美元。

其中,影响最为明显的国家为新加坡和日本,前者的金融业比较发达,并在国民经济总值中占据较高的比例,在危机的影响下,经济增速逐渐下滑,2008年度只有1.5%,到了2009年增速为负;而后者股市也受到美国股市下跌的影响很大,市场呈现出逐步下行的态势。

鉴于此,东南亚地区的国家都积极调整财政政策,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并积极展开对国内金融机构的援助。日本积极以出口为主,为了最大程度地避免出口下降带来的负面影响,日本政府采用增加内需比重,减轻出口依赖的经济策略,严防经济衰退;新加坡则采用稳定本国货币汇率的方式,确保新币的坚挺;同时宣布政府将对金融机构进行援助,通过担保的方式促进后者积极为实体积极提供贷款服务,以提振就业市场。这些措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使得新加波率先摆脱了危机的影响。2010年,新加坡经济达到了14.5%增长率。

3 次贷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及中国金融系统的政策调整

这次危机同样带给我国经济以较大的冲击,主要分为两类:一是短期的、直接的损失。一些国内机构由于持有美国破产金融机构的债券而产生的损失。二是长期的间接的损失。主要是美元贬值引发的进口需求减少,给我国的出口行业带来了重大影响。

2008年4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IMFC会议上提出,危机带给我们的教训值得各国政府的深思,这就是要加强金融监管,一方面要重点做好金融创新的管理工作,做好风险评估;另一方面要积极监管金融交易活动。[3]

2009年4月,周小川行长再次强调,本次危机对全球经济的杀伤力极大,对于我国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出口减少方面,由此造成国内失业人数的增加。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国政府将努力寻求应对的策略,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实行宽松的财政政策,积极引导国内消费市场的发展,以助力实体经济的恢复。另外,他还认为,应重点关注国际资本流动的动向,做好和观测和监督工作。[4]

2017年,正是次贷危机爆发的第十年。在这十年当中,世界各国都不同程度地加强了对金融领域的监管,尤其是我国,金融监管有了很大的创新,并逐步建立起了一个较为完善的金融监管体系。监管部门一方面以审慎的态度,积极关注市场风险,以最大程度地保护民众的资本。另一方面,加大国际合作,提升监管的效力,最终实现金融监管与市场自由的有机结合。

[1]Zandi,Mark (2010).Finacial Shock.FT Press.ISBN 978-0-12-701663-1.

[2]FSA,The Turner Review:a Regulatory Response to the Global BankingCrisis,2009.

[3]周小川行长出席2008年国际货币与金融委员会第十七届部长级会议.

[4]周小川行长出席2009年国际货币与金融委员会第十九届部长级会议.

猜你喜欢
次贷金融机构危机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资金结算中心:集团公司的金融机构
一季度境内金融机构对外直接投资17.79亿美元
“危机”中的自信
美国次贷危机的产生、蔓延和教训
透过金融危机看衍生品发展与监管
危机来袭/等
次贷骨牌祸及全球 中国如何再避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