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钴鉧潭西小丘记》看柳宗元山水散文的特点

2017-12-26 12:03王宗明冉显礼铜仁学院人文学院
新商务周刊 2017年20期
关键词:湖南永州小丘永州

文/王宗明 冉显礼,铜仁学院 人文学院

柳宗元字子厚,山西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哲学家及散文家,世人称之为“柳河东”“河东先生”,晚年被贬柳州,最终病老于柳州,因此又称“柳柳州”。柳宗元死后留下诗歌及其它文学作品共600多篇,他的散文成就成为我国散文史上的一块里程碑,因其卓越的贡献,柳宗元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文坛上享有盛名,与韩愈并称“韩柳”,与好朋友刘禹锡并称“刘柳”,更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柳宗元的散文数量很多,有近百篇,他的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其中很多是山水游记类散文,这些散文,写景状物,寓物言志。柳宗元今传有《河东先生集》,《钴鉧潭西小丘记》是其山水散文的经典之作。

《钴鉧潭西小丘记》是柳宗元散文系列《永州八记》中的一篇,写于柳宗元被贬湖南永州时期。公元805年,由于作者参加的唐宋古文运动的失败,柳宗元遭到了政敌的陷害,被贬官至湖南永州。当时的永州非常偏僻荒凉,而柳宗元在这里一贬就是十年。在此期间,他没有沉沦,而是寄情山水,随遇感怀,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给后人留下了脍炙人口的篇章,给我国的散文史添上了浓抹重彩的一笔。《永州八记》运用“入乎其内”的景物描写手法,使景物描写变得形象生动、富有生机,运用“出乎其外”的景物描写手法表达使景物描写变得意蕴深厚、耐人寻味。《钴鉧潭西小丘记》是《永州八记》中的第三篇,是典型的山水游记,也是其山水散文的典范。

钴鉧潭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一个小潭,属潇水的支流冉溪,“潭”即“渊”,是南方方言的称谓。钴鉧就是熨斗之意,钴鉧潭的形状是圆的,像一个钴(圆形的熨斗),故取名为“钴鉧潭”。西山在今湖南零陵县西,是一座山。小丘,就是一个小山包。这个小山包没有名字,所以只用临近地区的名字或者方位来说明它的存在(钴鉧潭西面的那个小丘)。后来柳宗元在《愚溪诗序》中,给这个小丘起了一个名字叫“愚丘”。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小的甚至连名字都没有的地方,在作者的笔下却已生花,可见作者散文写作之功力。

《钴鉧潭西小丘记》全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写小丘的基本情况。“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两句介绍发现小丘的时间及小丘的方位。“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句后的第一段内容,写小丘的景物。钴鉧潭的形势主体是水,小丘的形势主体则是石。作者仅用“生竹树”三字概括其一般景物,而把重点放在写山石的奇特上。着重描写石的“奇”,主要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突怒偃蹇”,不仅写出了石的形状,更写出了石的神态;“负土而出”的“出”字,又写出了石的动作;“争为奇状者”的“争”字突出了山石不甘心被埋在泥土中、顽强地抗争逆境的品格:不甘心被埋在泥土中,也可看作是作者自身品格的写照。石的奇状既多到殆不可数,作者无法写尽,于是举出其中的两组作为代表,“其然相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一句,既是对偶又运用比拟的方法,形象地将一堆堆静止的无生命的石头描绘成了一群群虎虎有生气的牛马和猛兽,生动细致,联想奇妙,下笔传神,可谓“词出意表,而刻画无上”。

猜你喜欢
湖南永州小丘永州
“学教评”一体化:把握评价导向,把脉阅读教学
永州的雪
零陵区:“两考”工作平稳顺利
永州滨江新城营销中心
乐志婷作品
退化
李晖赴东航对接航线迎来突破性进展
守得云开望月圆
加速度降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