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双元制”模式对高职院校中外合作专业的教学影响

2017-12-26 12:03张烨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新商务周刊 2017年20期
关键词:双元制德国技能

文/张烨,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结构完善,形式多样,效率高,在世界上享誉盛名,以助德国位列世界职业教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当今德国经济与科技的飞速发展,职业教育为其提供了极为重要的智力支持,其中“双元制”的职教模式,作为德国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并以其成功的实践为社会输送了众多高素质高技能型劳动者。因此被美誉为推动德国科学技术与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

1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培养理念

1948年双元制模式由德国教育委员会在《对历史和现今的职业培训和职业学校教育的鉴定》正式使用。此后,德国政府在各职业教育法律中对其作了进一步的规定使得这一制度得到了更快地发展和完善。70年代末,双元制职业教育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出现了职业学院和专科大学,实现了双元制职业教育向高等教育领域的延伸。其教学模式具有非常独特的特征。

1.1 教学主体双元化

德国“双元制”培养模式中,教学主体一元为职业院校,一元为企业。简单来说就是由两个不同的教学主体在学校和企业两个不同的地点对学生进行教学和实践。例如,学生的培训课程在企业和学校之间按照比例,分时间进行。学生一周内在学校接受2天的专业理论,其余3天在不同的企业内进行实践。在一个企业的实践时间不得超过3年。

1.2 教学对象双重性

学生即是在校学生又是企业员工。其优点是有些学生毕业后就留在该企业,由于工作和学习的连贯性,又有3年时间公司对其的培训与观察,使得公司的人才培养针对性、适用性变得更加有效。

1.3 教学内容双元化

职业学校与企业培训分别教授理论知识和技术培训,前者从文化理论出发,从基础知识到专业理论为学生做好知识储备。后者主要传授职业技术,技能以及工作经验。通过实训帮助对理论的理解,而理论又在实践中得到强化。两者的有效结合,相互辅助。

1.4 教学地点双元性

分别是在学校学习和在企业实践,它们是分离的又是协调的。学生不仅能在学校学专业知识在企业学企业组织管理,又由于熟悉工作环境,缩短了进入企业的磨合期和适应期,提高职业竞争力,同时学生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升学继续深造。

1.5 考核体系双元化

学生每学期的课程都要进行考试。在学校内的考试由任课教师决定,企业内的实践考试有企业培训老师决定。成绩合格者可以获得相关的技能证书和资格证书。学生的毕业设计则实行校企双导师制,即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答辩时,考官由学校和企业双方人员组成,只有获得两者的通过才可获得香型的学位证书或是文凭。

2 我院中德合作专业“双元制”模式应用现状

当前中国高职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处于比较薄弱的环节,职业教育面临着许多困难。首先,实践环节的脱节。在职业教育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在实践。当下的教学模式,学生接受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时间差。

其次,理论知识的教育停留在基础的课程教学层面上。根据美国劳工部公布的最受雇主欢迎的技能是:解决问题的能力,专业技能,沟通能力,计算机编程技能,培训技能,理财能力,信息管理能力,商业管理能力。[1]而中国高职学生的与人交流,团队合作,解决问题,创新提高等能力普遍来说比较弱。再者,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认可度低。虽然我国存在严重缺乏高技能型人才的残酷事实,但是长期以来,学科本位的思想根深蒂固,不管是学生,学生家长还是用人企业盲目追求高学位,高文凭。接受高职教育似乎是无奈的选择。最后,师资力量有限。在高职教育中,双师型教师是保证高职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而我国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缺乏双师型教师的现象,教师数量严重不足,任课教师对生产实践,社会实践了解少,缺乏实践经验,这些都成为了制约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问题和障碍。

德国对学生进行关键能力的培养,通过对职业教育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课程模式等进行深入的改革。为满足企业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双元制学校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专业基础知识,也要掌握方法技巧,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同时采用以项目为导向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从承接到完成实际项目的过程来掌握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能。

3 中德合作专业“双元制”教学借鉴

目前,借鉴德国职业教育模式,我院中德合作专业已实行以下的方法和途径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

3.1 小班化教学

小班化班级人数少是其教育模式的一个比较显著的特点,而非本质特征。它指的是学生人数少,开展教育活动的组织方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手段可以进行全新的变化与改革。在中德班,小班化教学不仅仅只运用在德语语言课上,企业管理专业课程也采用小班化教学的模式。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自身特性,水平高低开展个性教育。

3.2 企业课堂

企业课堂是中德合作专业实践教学的创新点。中德班学生经历2个月的在校学习之后,会被安排到企业中进行实训。实训过程中,学生从看,到听,到最后实际操作,均由企业相关负责人进行指导。与一般顶岗实习不同的是,企业课堂教学中,学生除了进行实训同时还要接受包括企业负责人和外教在内的课堂教学过程。实现实践与内容相衔接,语言与职能结合并递进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快理解教学内容,并能充分认识该企业的文化与制度环境。

3.3 中外企业专家融入校企合作

中德班的老师不仅仅只有专业课教师,还包括企业专家与德国外教。中方专业课教师教专业基础课,帮助学生打好专业理论基础。德方教师强化学生的语言技能,同时在小班化的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传递德国严谨的做事态度和职业素养。德国外教在教授过程中,案例分析的比例大于理论教学。德国教育专家胡勃先生认为:“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与其称它为一种教育制度,不如称它为一种‘思想’,是一种注重实践、技能为未来工作而学习的思想”。[2]中国有句谚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才是持续发展的关键。学生只有在思想上清楚地意识到现在的学习是为了今后更好的工作,定会事倍功半。

4 启示

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在中德合作专业的应用因地制宜,结合国内高职教育的宏观政策和学院教学的客观条件,作出了一些本土化的改革,但基本保留了“双元制”教育理念精髓,即小班化、分层教学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创新、独立、与人交往并挖掘自己的潜能,在不畏惧犯错的实践中发现问题、讨论总结并探索解决的合理途径。中德合作专业注重学生校内和校外实践模式的交替和结合,无论是外方转让课程还是中方专业课程,都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项目化教学和企业课堂是理论和实践教学的重要教学方式之一。

简而言之,目前中国高职院校虽然都在积极借鉴“双元制”教学模式,也开创了属于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但距离完全实现德式的双元制教育还存在较大差距。首先,目前学生学习比重大比例还是在学校中进行,相对于德国60%~70%的课程在企业中进行的学习模式望成莫及。其次,德国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培养目标等均由当地实际需要,在职业分析的基础上来进行设置和完成,当下我们未能实现此设置。再次,大家对职业教育的认识未能达到一个新的层次,缺少系统地传输实践技能的重要性。为能更好地向社会输送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我们会继续借鉴,吸收,改革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摸索出适合高职学生,拥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培养方法。

[1]鲁飞飞.求职:最受欢迎的八大技能.N.生活报,2005-10-23.

[2]宋春燕,钟前明.德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浅析.N.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报.2005年03期.

猜你喜欢
双元制德国技能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我们在德国怎么扔垃圾
在德国喝啤酒
劳动技能up up!
“梦梦”“娇庆”德国行
拼技能,享丰收
德国高等教育的“双元制”理念及对高校转型发展的启示
德国工匠精神的文化基因分析
“双元制”模式在导游专业学生顶岗实习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我对德国篮球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