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积累制社会养老保险缴费意愿研究
——基于智利1981年养老保险的改革效应

2017-12-27 01:05彭雪梅
社会保障评论 2017年4期
关键词:雇员失业率智利

彭雪梅

基金积累制社会养老保险缴费意愿研究
——基于智利1981年养老保险的改革效应

彭雪梅

基金积累制是否可以提升国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和缴费的积极性?本文以始于1981年的智利养老保险改革为研究对象,基于智利家庭调查(HLSS Survey)数据分析影响智利养老保险缴费意愿的个人因素,并基于宏观数据实证研究影响智利养老保险缴费意愿的经济因素,得出结论:基金积累制对国民参保和缴费意愿的提升并无强烈的激励效应。参加基金积累制养老保险并坚持缴费的参保人主要是有正式职业、收入较高、工作稳定的人群。相反,那些收入较低、工作不稳定、年轻的人群,即使个人账户投资收益率高,他们也不太愿意参加养老保险并且缴费的意愿较低。

基金积累制;养老保险;缴费意愿;智利

一些学者认为,如果退休之前养老保险缴费金额与退休之后可以领取的养老金之间具有对等或者紧密的联系,有利于激励人们参保并自觉缴纳养老保险费。按照这一观点,与现收现付制相比较,基金积累制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缴费意愿,减少养老保险逃费情况发生①参见 World Bank, Averting the Old Age Crisi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Clive Bailey, John Turner, Contribution Evasion and Social Security: Causes and Remedies, International Labour Office Paper, 1997; Clive Bailey, John Turner, "Strategies to Reduce Contribution Evasion in Social Security Financing," World Development, 2001, 29(2).。但目前这一观点仅存在于人们的逻辑推理之中。那么基金积累制是否因可以促使个人参加养老保险并足额缴费,而优于现收现付制呢?本文将就此对率先实行基金积累制的智利社会养老保险进行研究。本文第一部分简单回顾智利1981年养老保险改革举措及制度参保和缴费的情况;第二部分基于HLSS Survey 调查数据分析影响智利养老保险缴费的个人因素;第三部分基于宏观数据实证分析影响智利养老保险缴费意愿的经济因素;第四部分是结论。

一、智利1981年养老保险改革之后参保和缴费情况

智利是拉美国家中最早实施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其在进行养老金改革之前,实行给付确定的现收现付制,缴费率平均为工资的22.8%①郑秉文、房连泉:《社保改革“智利模式”25年的发展历程回眸》,《社会保障研究(北京)》2006年第5期。。1970年以来,智利社会保障制度面临严峻的财务危机,入不敷出,参保人数不断减少,缴费率不断攀升,1975年即使缴费率高达51%—59%,养老基金仍然需要高额财政补贴,养老保险支出金额中平均40%的资金来自于政府补贴②彼得·戴蒙德著,张占力译:《社会保障私有化:智利经验》,《拉丁美洲研究》2010年第6期。。在此背景下,1981年智利实施了举世瞩目的社会保险制度重大改革,在养老保险领域建立起全新的以个人账户为基础、以私营化经营管理为特征的模式。为了新旧制度顺利转轨,智利政府规定:1981年以后新就业的职工一律参加个人退休账户,而原有社会保障体制下的职工则采取自愿原则,选择是否建立个人账户或继续保留在原体制中。改革后的养老保险制度规定职工必须按其工资收入的10% 按月缴纳保险费并存入个人退休账户中,企业不缴费,只代扣代缴个人养老保险缴费。个人除强制存入外,还可以自愿在其工资10%的范围内多向个人账户缴存资金,缴费部分均免予征税③林义:《智利的社会保障模式》,《保险研究》1994年第3期。。参保人员还需支付多种额外的手续费或者管理费用,大约为缴费工资的2.5%—3%④Peter A. Diamond, ''Pension Reform in a Transition Economy: Notes on Poland and Chile,'' NBER Chapters, 1994, 18.。在个人账户制下,参保人员所缴纳的保险费除去必要费用后,全部存入个人账户,并由参保人员自由选择的养老基金管理公司(AFPs)进行投资管理,以实现其保值增值。在参保人员退休时,养老金水平是由缴费积累数额及其投资收益决定,其计算过程较为简单,具有较高的透明度。参保人员最初的缴费金额与退休时可以获得的给付额几乎达到对等的关系,易于获得社会公众的理解。

智利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后,参保人数大幅度上升。1981年智利养老保险新制度实施后,人们逐步从旧制度中退出,参加新制度的人数比例日益增加。从表1可以看到,1982—1983年七成以上的参保人员加入新制度,到2000年93%的参保人整合进入新制度。

但是,我们也从表1发现,在1975年参保率指数1就显示超过了70%,从1975年连续下降,在1981年初下降到53%,然后从1981年掉头向上,在1987年达到61.6%,到2000年维持在63.6%。经过20多年的运行,新制度下的参保率没有超过70%。

表1 智利养老保险制度参保率情况(1975—2000)

续表

不仅如此,新制度并没有缓解养老保险逃费情况。在新的养老保险制度下,养老保险的缴费不再需要企业缴费,仅仅需要雇员将工资收入的部分存入个人账户中。同时,新的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了基金积累制的养老保险账户,使雇员缴费与其退休时领取的退休待遇建立直接的联系,对雇员参加养老保险理论上有较强的激励机制,但事实上此举是否会促进人们缴费积极性,从而减少欠费逃费的发生呢?从表2智利养老基金监管局公布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自新制度实施以来,参保人数成倍提升,但是缴费人数占参保人员的比例在逐年下降。从1983年至2007年,养老保险的缴费情况在不断恶化当中,截止到2007年,缴费人数只占到参保人数的一半左右,由此可见有50%左右的参保人员没有履行缴费的义务。

表2 智利养老保险参保人员和缴费人员数量变化

尽管人们认为雇主在养老保险改革之后只需承担按月从雇员工资薪金中代扣应缴纳的养老保险费责任,其本身并无缴费负担,理应不再逃避养老保险的缴费。但是仅1996年2月,智利养老保险金监督机构就收到了15万起投诉,内容都是关于雇主没有向其雇员的个人账户缴纳应缴的养老保险费①John A. Turner, Economic Analysis of Mandatory Defined Contribution Pension Systems, International Labour Office, 1997.。为什么雇主在不承担缴纳养老保险费义务情况下,仍然逃避代缴养老保险费的责任呢?有人认为在新制度下雇主虽然仅负有按月从员工工资和薪金中代扣养老保险费的责任,但仍然需要为此支付一定的管理运营费用。对于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这一点使得其选择逃避代扣代缴养老保险费责任。但是,仅为减少管理麻烦和少量的管理费用去解释雇主的逃费动机显然有些牵强,更主要的原因是雇员不愿意缴纳养老保险费。在企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企业对人力资源的渴求致使企业为了吸引员工,宁愿满足员工逃避缴纳养老保险费方面的需求。那么员工为什么不愿意缴纳养老保险费呢?下面我们以家庭调查数据和宏观经济数据为基础分别进行探析。

二、智利养老保险逃费的个人因素

2002年智利国家经济部宏观数据中心组织了新的家庭调查(HLSS Survey),调查的对象是在1981—2001年参加养老保险计划至少1个月以上的17246人,其抽样于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局810万参保人数据库。调查数据揭示了参保人缴费的情况,可根据缴费的月数和参保月数计算出缴费密度①缴费密度=参保人员缴费月数/参保人员参保月数。,此外还涉及了参保人丰富的个人信息,包括人口特征、收入、资产、就业情况等信息,可以据以分析影响参保人缴费意愿的个人因素。

调查显示所有参保人员缴费密度仅约为60%,且缴费密度呈双峰分布,15%的人群缴费密度接近于0%,还有15%的人群缴费密度接近100%。调查对就业参保人员进行了研究,其就业单位情况、职业类型、所在行业、所在企业规模、工作状态等信息见表3。

表3 就业人员缴费密度

续表

通过对上表分析,我们可以观察到以下状况:

(1)雇主和雇员缴费密度较高,个体户和家政服务员缴费密度较低。

(2)机器操作人员缴费密度最高,达到68.8%;其次专业人员和白领缴费密度较高;农业工人缴费密度最低,约为53%;管理人员缴费密度为58.8%,仅比农业工人和非技术工人缴费密度高,可能原因在于众多的小企业由于经营不稳定和监管力量匮乏,不参加或不积极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同时其管理者也较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这样导致管理者整体的缴费密度也较低。

(3)从行业来看,电力、天然气和水行业缴费密度最高,达到74%;最低的是农业部门。

(4)从是否签署用工合同来看,签了用工合同的雇员比不签用工合同的雇员缴费密度高近20%。

(5)从单位员工人数来看,规模越大,缴费密度越高。

(6)从每小时工资来看,工资越高,缴费密度越高,说明收入水平和缴费密度密切相关。

(7)从工作稳定性来看,工作越稳定,缴费密度越高。

为进一步挖掘与就业人员缴费密度相关的社会人口特征,设定解释变量: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婚姻状况、是否服兵役、是否童年贫困、是否代际进步、是否健康状况不佳、是否了解养老保险制度、是否具有消费倾向等进行回归分析,得出表4。

表4 就业人员缴费密度回归(因变量d=缴费密度)

表4 (续) 就业人员缴费密度回归(因变量d=缴费密度)

下面对主要变量解释如下:

(1)性别。设定1—3没有对工作期间内的就业模式进行控制,显示出男性具有更高的缴费密度,在设定4—6中具有相同就业经验的情况下,女性具有更高的缴费密度。

(2)教育程度。教育程度和教育程度的平方两个变量都与缴费密度相关。教育程度越高,缴费积极性越高;但教育程度与缴费密度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教育程度上升到一定高度后,缴费密度上升速度有一定下降。此外,在表4的所有设定下,教育程度与缴费密度间存在一个正向但递减的显著关系。然而,一旦在设定4中引入了劳务市场历史,该相关性就减少为原来的五分之二。这一结论与教育程度主要通过影响劳务市场选择结果来影响缴费密度一致。

(3)年龄。年龄和年龄的平方两个变量都与缴费密度相关。年龄越大,养老意识越强;但年龄与缴费密度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到一定年龄之后,缴费密度有一定幅度下降。从数据来看,45—54岁组参保人员的缴费密度最高,为66.8%。以此为界,年龄越大缴费密度也越低,这可能是因为随着年龄增长,缴费能力下降。此外,在表4的所有设定下,年龄与缴费密度间存在一个正向但递减的显著关系。然而,一旦在设定4中引入了劳务市场特征的控制变量——雇佣工人比重、个体户比重、劳动时间比重、加入工会时间比重,该相关性就减少为原来的七分之一。这一结论表明,在生命周期中影响缴费密度增加的重要因素可能包括就业率和就业类型的变化。

(4)户主与婚姻状况。在设定1—3中,户主拥有更高的密度比。然而,当被访者劳务市场特征的相关变量得到控制时,这一影响不显著(见设定4)。尽管在设定(7)中,已婚的参数估计为正,但是婚姻状况似乎与缴费密度间不存在一个显著的联系。

(5)残疾。在最简单的设定中,遭受残疾能够减少11%—12%的缴费密度。然而,一旦劳务市场特征的相关变量得到控制,这一相关性会变得不显著。

(6)童年贫困。童年时有被记录的贫困能够使缴费密度减少0.02—0.03,甚至当劳务市场特征的变量得到控制时,这一关系仍不变。该变量能够捕捉到影响缴费密度但未被注意的人力资本或其他个人特征。

(7)代际进步。表明个人现在是否比他/她在家庭中成长时拥有较好或更好的社会经济状况的二分变量在每种情况(代际进步=1)中都是显著的。因此,比童年时经济上有所进步的个人更倾向于为社保做贡献(当就业经验得到控制时,该影响仍不变)。

(8)兵役。在除了第七个设定之外的所有设定中,已经服过兵役的个人拥有更显著(0.02—0.03)的缴费密度。这与军事学习会教育和培养其参与正式制度习惯一致。

(9)更长的规划周期。对于他们的储蓄和家庭支出有更长规划周期的个人几乎在所有的设定中都拥有更高的缴费密度(如果个人将规划他们储蓄和家庭支出的周期设定为一年或是更长时间,变量“规划周期=1”取值1,如果规划周期小于一年则取值0)。

(10)吸烟者。在许多设定但不是所有的设定中,吸烟与缴费密度负相关。这可能因为吸烟者预期寿命较短,故缴费意愿较低。

(11)健康状况不佳。在设定3中,健康状况不佳与缴费密度负相关,可能与更短的预期寿命因而从养老保险制度中获得更少利益的预期有关。但是一旦劳务市场特征的变量包含在内,这一关系就不再显著。

(12)劳动培训。从1980年起参加过至少一次劳动培训课程的被访者拥有更高的缴费密度。这与人力资本投资和缴费密度间的正相关关系一致。这一关系随着对劳务市场特征变量的控制大幅减弱。

(13)劳务市场特征的相关变量。如前所述,一旦劳务市场特征变量得到控制,许多核心变量与缴费密度之间的关联会减弱或消失。作为雇佣工人工作的时间比例越大且作为独立个体工作的时间比例越小,缴费密度就越大。新制度运行的20年里,缴费密度同样随着被访者们更高的就业率而大幅增加(变量工作时间的比重)。

(14)学校留级。留级与缴费密度负相关。该变量可能观测到低能力者来控制教育程度。

(15)对社会保障制度的了解。对智利社会保障制度一些基本方面的了解能够提高缴费密度。

(16)家庭人均收入。设定6—7表明缴费密度不受家庭人均收入影响。表3数据显示个人收入水平高,缴费密度也高,而这里说明个人因其赡养人口多等因素使得家庭平均收入下降时,如果不威胁到家庭生计,并不影响其个人或单位参保的决定。

(17)风险规避。正如预期的那样,社保储蓄同样随风险规避而增加。在对喜欢从事固定且终身制工作的个体与喜欢更好待遇但收入不稳定类型工作的个体比较的情况下,一个取值为1的二分变量被用来测量风险规避这个指标。

(18)消费倾向。假设参与者可以不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如果他们将本来用来缴纳养老保险费的金额计划更多用于消费支出,变量“消费倾向=1”取值1;如果他们将本来用来缴纳养老保险费的金额计划更多用于储蓄和投资,则取值0。数据表明消费倾向越高,缴费密度越低。

可见,在基金积累制下参保人是否持续向养老保险缴费主要受其收入水平、就业的稳定性、教育程度和劳动培训、工作单位规模大小、代际进步、了解社保制度以及个人的习惯和性格(是否有计划性、遵从规则意识、规避风险倾向和消费倾向)等因素的影响。另外,从性别来看,女性缴费密度整体低于男性,但是如果妇女就业的时间和稳定性与男性一致的前提下,女性缴费密度高于男性,说明女性的缴费密度主要受缴费能力的影响。

三、影响智利养老保险缴费的经济因素

(一)影响智利养老保险缴费经济因素的定性分析

经济运行和养老金投资管理状况是影响缴费率的重要因素,其中影响雇员缴费积极性的因素众多,但最为重要的为以下五种:实际工资收入、失业率、养老基金投资收益率、通货膨胀率以及基金的管理费用。下面我们将分析上述因素对智利养老保险缴费积极性的影响。

1.实际工资收入

智利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之后,采用基金积累制,个人账户缴费按规定完全由参保者个人负担,按工资10%缴纳。只有当参保人工资收入充足且稳定时,才能保证按期缴纳养老保险费。为了更好地分析工资收入对缴费积极性的影响,本文选用实际工资收入增长率作为研究指标,通货膨胀率用CPI进行反映,运用“年平均工资增长率-CPI”对实际收入的增长进行衡量。根据图1所示,从1982—2009年,工资增长率在大多数年份能“跑赢”通货膨胀。具体来分析,在1982—2000年,年平均工资增长率曲线均在通胀率曲线上方,表现为实际工资收入的提高;但2000年之后,二者差距逐渐缩小,甚至有个别年份平均工资增长率不及通胀率,表现为实际工资收入的降低。在整体上看,年平均工资增长率在绝大多数年份均能超过通胀率,不过超过的幅度在逐渐减小。

图1 智利平均工资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的趋势图

根据上述分析,智利实际工资增长率在逐步下降,甚至个别年份负增长,可能会影响参保人缴费的积极性,从而加剧养老保险的逃费现象。

2.失业率

失业率是影响参保者缴费的另一重要因素,其对逃欠缴费的影响较为复杂,总结起来有以下两个不同方向:

第一,失业会直接导致失业人群的可支配收入降低,从而使其缴费能力下降,并导致缴费密度下降。

第二,失业率的上升导致生活不稳定,反而可能激发参保人养老保障风险意识,提升现有就业人员的缴费积极性,从而使缴费密度上升。

我们可以将智利的就业人员划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正式部门雇员,第二类是自雇人员。正式部门雇员收入稳定,参保养老保险及缴费意识较强;而自雇人员工作不稳定,参保及缴费积极性较弱,且政府对正式部门雇员参保具有强制力,而对于自雇人员则没有。有研究表明自雇人员对危机的抵御能力较弱,当经济危机来临,自雇人员首当其冲,造成纷纷失业的状况,而正式部门雇员则受危机影响较小,因此伴随经济周期,失业率的大幅波动主要受自雇人员就业情况的影响①Gonzalo Castex, Miguel Ricaurte, Self-employment, Labor Market Rigidities and Unemployment over the Business Cycle,Central Bank of Chile, 2011.。

从图3中可以看出正式部门雇员的参保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然而自雇人员参保率经历短暂的上升后,呈现下降的趋势。从图2来看,剔除1985年之前畸高的失业率,从1986年起,智利失业率呈现先短暂下降又逐渐上升的态势。结合图2和图3可以分析出,正式部门雇员由于收入稳定且收入较高,基本不受失业率高低的影响,参保率逐年上升;自雇人员工作不稳定,失业率的高低主要受自雇人员就业情况的影响,失业率从1986年之后短暂降低,此时自雇人员的整体收入增加,因此自雇人员的参保率也有了短暂的上升,但之后伴随着失业率的升高,自雇人员的参保率呈现下降的态势。

正式部门就业人员工作相对稳定,缴费意愿基本不受失业率波动的影响②由于自雇人员参保率低且缴费率更低,缴费人员主要由正式部门雇员组成。失业率上升,收入下降“挤出”养老保险计划的绝大部分人员是自雇人员。。而从自雇人员来看,一方面,失业率的上升导致一些自雇人员选择不参加智利养老保险,使参保人员数量减少,即造成缴费密度计算公式中分母减小;另一方面,失业率的提高,部分缴费的自雇人员由于收入降低,不再缴费,即造成缴费密度计算公式中分子的减小。此外,还有部分自雇人员,没有失业因此收入没有降低,同时增加了风险意识,缴费积极性提升。

用公式表达为:缴费密度=(Pself+Pdep)/(Iself+Idep),Pself、Pdep分别表示自雇人员缴费月数和正式部门人员缴费月数,Iself、Idep分别表示自雇人员参保月数和正式部门人员参保月数。正式部门人员工作稳定,受经济波动、失业率影响较小,Idep、Pdep基本保持稳定。失业率的变化主要来自于自雇人员的就业情况,对于自雇人员而言,失业率的上升,有三个因素影响缴费密度:(1)根据上文,由于一些自雇人员不再参加养老保险,因此Iself会减少,(2)由于失业率上升,收入下降,有部分前期缴费的自雇人员不再缴费,此时,Pself会下降;(3)失业率上升,部分自雇人员由于风险意识提高,缴费意愿加强,Pself会上升。综上所述,因素(1)(3)对缴费密度具有正向影响;因素(2)对缴费密度具有负向影响。最终缴费密度如何变化,主要看这两类因素作用力的强弱。

图2 1981—2008年智利失业率

图3 1986—2003年智利不同人群的参保率

3.养老基金投资收益率

在新的养老保险制度下,参保人未来养老保险待遇取决于缴费额和个人账户资金投资收益率,这就对个人账户中资金的保值增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从理论上分析,假如投资收益率较低,参保缴费人员感到自己利益没有得到很好的保障,会降低缴费的积极性;如果基金投资收益率较高,便会提高参保人员的缴费积极性。在1981—2007年的26年间,养老基金真实投资收益率达10%(UF单位衡量)①智利是世界上第一个引入指数化货币政策的国家,其货币指数化计量单位是UF,即每日通过消费价格指数(CPI)调节的真实货币价值指数。在智利国内,房屋租赁、担保抵押以及大宗商品交易都采用UF定价方式,它的存在使长期资产能以本国货币计价,免受通货膨胀的影响。,具有较高的收益率。政府对养老基金管理公司(AFPs)的投资回报率强制规定:养老基金在过去36个月的真实收益率不能低于该类基金平均收益率2个百分点或低于市场平均收益率的50%(采用两者中的较低者)。

智利政府对养老基金制度采取私有化运营模式,设立多家AFPs,采取市场化运行的方式,而且管理公司之间存在竞争,投资策略相对自由,在保持高收益率的同时也存在诸多潜在风险,且由于公司分散化经营,单一公司养老金规模并不太大,抵御风险的能力不强。智利从1981—1994年养老金的运作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回报率,年平均利率达到 11.7%,但是随着1995年国内股票市场的低迷,运营首次出现亏损,收益率为-2.5%(见图4)。1997年,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世界金融市场发生了极大的动荡,股票价格大幅下跌,智利养老保险也在危急中遭受重创,1997年10月到1998 年9月投资收益为-12.9%②参见胡安·阿里斯蒂亚:《AFP 三个字的革命——智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虽然从整体上看真实投资收益率较高,但波动非常大,且近些年存在收益率下降的趋势,这些都可能会影响雇员的缴费积极性,加大不缴费的风险。

图4 1982—2007年智利养老金投资真实收益率

4.通货膨胀率

在新的养老保险制度下,政府规定养老基金的资产价值和投资交易都要以UF单位计价衡量①郑秉文、房连泉:《社保改革“智利模式”25年的发展历程回眸》,《社会保障研究(北京)》2006年第5期。,虽然从表面上看新的养老保险制度没有明确规定养老金的给付跟随物价水平随时调整,但采用UF计价赋予其天然抗通胀的特征。在20世纪80年代,智利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如图5),此时参保人的财务负担加重,影响雇员的参保意愿。而养老基金的资产价值和投资收益均以UF计价,且养老基金的投资产品多为UF计价,比个体单独投资抗通胀能力更强。此外,有的养老金领取方式(如:计划提款方式),资金给付可以随物价变动进行调整。因此虽然从表面上看,通货膨胀会加重国民的生活负担,降低养老金待遇,但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后发现,通货膨胀很可能会激发国民的参保意愿。

图5 1982—2007年智利通货膨胀率

5.基金管理费用

智利最初有12家养老基金管理公司,到1994年增加到21家,随后经不断的并购近年仅剩余6家。每个公司从风险最高到风险最低的投资组合有A—E五种可供选择。这种分散化经营无法形成规模优势,使得智利养老金管理费高企。养老保险的参与人要缴纳固定佣金和变动佣金给基金公司。固定佣金是一个固定金额,不随账户余额变动;变动佣金按照应纳税收入计算,大约为2.26%—3.58%②Mukul G. Asher, Deepa Vasudevan, Rethinking Pension Reforms in Chile: Implications for Developing Asia, Lee Kuan Yew School of Public Policy,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2008.。这一数字普遍高于现收现付制下的管理费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实际投资回报,降低了人们缴费的积极性。

本文为了剔除养老金规模的影响,选择可变的管理费用作为研究指标,可以更好地反映管理水平的高低。从图6中可以得出,养老基金可变管理费用整体上呈现快速上涨趋势,虽然在2004年有了小幅度的下降,但随后以更快的速度上涨。较高的管理费降低了养老保险基金的实际投资回报,打击了缴费的积极性,促使逃费现象进一步恶化。

图6 智利养老基金可变管理费用金额

(二)智利养老保险逃欠费经济因素的实证检验

结合前文的理论分析,从雇员及雇主参与的层面,到经济运行指标和养老基金管理水平的层面进行研究,得出影响智利养老保险缴费意愿的具体经济因素表现在:一是实际工资收入,二是失业率,三是养老基金实际投资收益,四是养老基金管理费用。现对四种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1.指标选取和数据来源说明

缴费意愿采用智利缴费密度(即缴费人数/参保人数)这一比例来反映。缴费密度越高,参保人缴费意愿越高,逃欠费现象越少;这一比例越低,参保人缴费意愿越低,逃欠费越严重。缴费密度在方程中用Payratio表示。

“实际工资收入”反映真实的工资收入情况。本文为衡量工资的实际增长情况,剔除了通货膨胀的影响,采用“名义工资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反映实际工资增长情况,该指标在方程中用Wagereal表示。

“失业率”可以判断一定时期内,全部劳动力就业的情况,采用智利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失业率数据,该指标在方程中用Unemployment表示。

“养老基金实际投资收益率”反映剔除通货膨胀后真实的投资收益,体现基金的投资水平。本文采用“养老金真实收益率”①数据来源:智利养老基金监督局,http://www.safp.cl/。反映,该指标在方程中用Yieldreal表示。

“养老基金管理费用”反映基金的运营及管理水平。为剔除养老金规模对管理费用的影响,本文采用养老金可变管理费用,该指标在方程中用Management表示。

“通货膨胀率”反映物价的上涨水平。本文选取消费价格指数(CPI)来衡量,该指标在方程中用Inflation表示。

从智利养老基金监管局、智利国家统计局以及OECD数据库,我们可得到上述五种指标1982—2007年数据。

2.实证及分析

根据前文理论分析,为研究逃欠缴费的影响因素,本文建立回归方程:

(1)描述性统计

对于所有变量而言,均值>中位数,表明样本变量呈现右偏分布。缴费密度(Payratio)均值为59.37%,具有较小的变异系数,说明该样本数据较稳定,起伏不大。其余样本变量起伏较大,在比率指标中,除了“工资实际增长率”均值为2.7%外,“失业率、真实收益率、通货膨胀率”的均值都在10%左右。“可变管理费用”由于随养老金规模的增大而明显增加,因此变异系数的数值较大,高达1.08%,最小值与最大值之间差距非常大,体现出管理费用上涨较为迅速。

表5 描述性统计

(2)回归分析

表6 对缴费密度的回归结果

续表

针对方程DW检验结果落入无法判断的区间,本文再进行Box and Pierce' s Q检验,检验结果P值为0.1409,因此与前述观点一致,不存在序列自相关。同时White异方差检验显示,接受原假设不存在异方差问题。本文运用方差膨胀因子(VIF)法对方程进行多重共线性检验,检验结果如表7,VIF值均小于10,因此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

表7 方差膨胀因子法检验结果

表6回归结果显示,Wagereal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说明实际工资增长率的提高,有助于提高缴费密度,从而降低逃欠费率。Unemployment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根据前文分析失业率对缴费密度的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对该比率的影响是反向的,即失业率提高导致缴费密度降低,第二个方面的影响是正向的,即失业率的提高导致参保人数的降低(分母减小),而缴费人数基本不变,缴费意愿上升,从而导致缴费密度的升高。从实证结果看,第二个方面的作用强于第一方面,最终结果导致失业率与缴费密度同方向变动。Yieldreal的回归系数为负但不显著,与我们前文分析有些出入,考虑是否存在滞后性,下文将其滞后一期和两期进行回归分析。Management的回归系数显著为负,表明管理费用与缴费密度负向相关,因此管理费用越高,缴费意愿越低,引起逃欠缴费现象的加剧。Inflation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刚好印证了前文的论述。由于新的养老保险制度下,以UF单位计价,具有了天然的抗通胀特征,同时部分养老金领取计划,也将物价水平考虑在内,因此通货膨胀率越高越能激发人们的参保意愿。

考虑到养老基金实际投资收益及基金管理费用在传导上具有时滞性,因此对Yieldreal和Management进行滞后一期和两期,再一次进行回归分析。

表8 对缴费密度的回归结果(滞后)

表8回归结果显示,回归方程没有显示出更强的解释力,没有发现养老金实际投资收益和管理费用对“缴费/参保比率”的滞后影响。从回归结果看,投资收益(剔除通货膨胀后)的提高对逃费率的降低并无显著影响。养老金真实收益率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具有重要影响力。可能的原因在于:对于正式部门雇员,政府的强制力仍然是最主要的因素,无论投资收益率高低均会参保缴费;对于大部分自雇人员,当生活水平低下,甚至温饱都难以解决时,投资收益率的提高对他们并无太大吸引力,因此可支配收入的提高,才是影响他们参保缴费的重要因素。

(三)小结

根据上述影响因素的分析,实际工资收入、失业率、基金管理费用、通货膨胀率均可能对养老保险缴费意愿产生影响,而我们过去认为投资收益率是影响人们参保的重要因素可能存在误区。从理论分析及实证结果看,逃欠费现象主要集中在自雇人员的人群中,提高“实际工资收入”水平,尤其是提高社会底层人员的可支配收入,是提高参保缴费意愿、减少逃欠费现象的有效途径。“失业率”的上升导致缴费密度上升,但这是以“挤出”参保人员为代价的,会造成参保率更大幅度的降低。“基金管理费用”的降低有利于个人账户资金的积累以及养老保险基金管理运营的优化,有助于提升参保及缴费愿望。通货膨胀率的上升引起缴费密度的上升,这是由于养老基金缴费和给付金额特殊的计价方式具有抗通胀特征,刺激了雇员的参保意愿,但通货膨胀率上升会影响经济的平稳发展且增加参保人的财务负担。因此,适当降低通货膨胀率,有助于降低养老金管理的难度,进而促进养老保险的良性发展。虽然“养老金收益率”的上升并没有体现出对“缴费/参保比率”提升的影响,但收益率的稳定有利于个人账户养老金的积累,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有利于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因此应积极提升养老金的真实收益率。

四、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过去的认识存在两个误区:第一个误区是基金积累制由于多缴多得,缴费的积累额和未来养老金水平存在紧密的联系,因此有着很强的激励机制,促使人们参加养老保险并缴费;第二个误区是基金积累制下个人账户资金的投资收益越高,人们参加养老保险并缴费的积极性就越高。我们发现,坚持参加基金积累制养老保险并坚持缴费的参保人更多是有良好的教育背景、正式职业、收入较高、工作稳定的人群,基金积累制牢牢地吸引着他们。相反,那些收入较低、工作不稳定、年轻的人群,即使个人账户投资收益率高,他们也不太愿意参加养老保险并且缴费的意愿较低,因为他们更多地会考虑眼下的生存问题,而不是长远的养老问题。为吸引这部分人群参保并积极缴费,智利在2008年新一轮养老保险改革中采用新措施:(1)强制自雇人员必须加入养老保险;(2)对18—35岁雇员的雇主进行特别补贴,雇员在这期间的工资低于最低工资1.5倍,雇主就可获得相当于最低工资工人50%养老金支出的补贴①赵青:《智利养老金制度再改革:制度内容与效果评价》,《拉丁美洲研究》2014年第3期。。对智利养老金制度缴费意愿及改革的分析,值得引起各国对基金个人账户制的反思。

Contribution Willingness of Fully-funded Public Pension:Based on the Consequence of Chilean Pension Reform in 1981

Peng Xuemei
(School of Insurance, Southwester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Chengdu 610036, China)

Does fully-funded pension system increase the incentive for people to participate in and contribute to public pension scheme? This paper uses Chilean reform of pension systems introduced in 1981 as a typical example, analyzing micro factors to influence individual contribution willingness based on the data from HLSS Survey and doing empirical research on macroeconomic factors to influence contribution willingness. The conclusions are: fully-funded mechanism provides no evident incentive for participation and contribution. Participants who keep contributing to fully-funded pension plans are those with formal employment, high income and stable jobs. On the contrary, those who are young and with low income and unstable jobs are not willing to participate in and contribute to fully-funded pension plans despite the rates of return on individual accounts are high.

fully-funded system; pension; willingness to contribute; Chile

仇雨临)

彭雪梅,西南财经大学保险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社会保障基金管理。西南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黄鑫参与了本文研究。

西南财经大学一流学科建设“老龄金融学科特色发展”项目。

猜你喜欢
雇员失业率智利
浅谈海外项目当地雇员管理和风险处理
欢迎回家
SQM拟在智利投资5.25亿美元提高锂产能
基于三次指数平滑的失业率预测
香港破产机制中的雇员权利及其保障
浅谈中亚地区EPC项目当地雇员HSE管理
2014年智利外海东部海域智利竹筴鱼CPUE的时空分布
台媒:美企CEO薪酬是雇员300倍 迪士尼差距最大等4则
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