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命意识”引领生物课堂教学

2017-12-27 12:31陈京疆
考试周刊 2017年47期
关键词:生命意识生物课堂

陈京疆

摘要:生物课堂教学在变革中,部分老师未能完全理解新课程理念,过于追求课堂教学的创新,无视学生这个生命的基本体系,缺乏生命意识,逐渐暴露出的新问题,阻碍了课改的深化。

关键词:生物;课堂;教学

这些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 虚

目前许多课堂最严重的是教学目标虚。教师教学应有明确的目标意识,也要注意教学中的隐性因素。教学目标的确定要从课程标准、教材要求和学生实际出发,不可大而无当,虚不可及。例如某教师在执教《酶的作用和本质》时,出示的教学目标涵盖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但在教学中,教师在黑板上做实验演示,学生在笔记本上做实验记录,无视教材对实验要求,忽视对学生技能培训,不能使学生得到切实的利益。

二、 板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模式是“创设情景-提出问题-问题探究-归纳总结-知识迁移”。可是,许多老师每一节课都要选一个录像、一段文字材料创设情景,甚至有些老师选用的情景与教学内容关系不大,教学模式呆板。是否每一节课都需要录像和文字材料来创设情景?我看不尽然。选用何种情景关键是必须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基石,根据教学内容,选用贴近学生生活,在学生原有知识基础上的情景创设,对提高教学效益非常有效,良好的教学情景有助于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激发求知欲,使学生在“乐”学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

三、 散

课程改革强调新的学习方式,要求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人,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但这并不意味着淡化教师的作用。有些教师让学生阅读教材后,虽然注意到了让学生提出问题,但未能归拢总结、概括升华,而是“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教师未能注意在哪个地方“收”,哪个地方“放”,哪個地方“推”,哪个地方“扶”,随着全班学生散乱的思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或者不分轻重主次,蜻蜓点水,平均用力。一堂课下来,只留给学生一片的散乱印象和茫然感受,未能构建生物科学系统的知识框架。现在的生物课堂教学,很多老师都采用了合作学习的组织方式。合作学习确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但如果不分时机、不顾效果的合作则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有时听课会见到这样的景象:只要一有问题,教师就让学生合作讨论,不管问题有没有讨论的价值和必要;而真正碰到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时,往往学生还没有讨论起来或没有讨论充分,教师就宣布时间到,终止讨论。这样做的结果是课堂气氛表面上热闹,实际上没有核心,缺乏实效,表现出“热闹课堂,低效率”的症状。

以上是新课改中出现的问题,究其根源其实只是一种追求形式、追求噱头的浮躁情绪在作怪,违背了生物教学一贯的探究性和生物学科实验性的特点,因此,生物课堂的教学内容理应具有生命性的特征,要把生物教学改革继续推向深入,须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工夫:

一、 实

课堂教学的“实”重点体现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程改革以来,教师在教学中比较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这是好事。但也不能太过“虚”,应务实些,教学过程是一种生命活动。首先,教师应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学情,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应以课程标准为基准,以生物教材为蓝本,以学案为学习指导,使学生每一节课都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和学科感悟。其次,要把生成和预设和谐统一起来,既要注重高水平的预设,又要注重动态的生成,从而提升知识教学的效率和能力培养的效果。教学不能用太多的过于具体和固定的目标来规定和约束学生,应当重视学生在生活中的生命状态,重视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的不同的生命体验。第三,在教学中仍不能削弱或放弃原先双基教学的优势,还是要强调学生基本功的扎实,没有翅膀的鸟是永远飞不起来的。

二、 活

所谓活,首先要联系生活、联系生产、联系科学发展,生物新课程教材中就增加了“STS”的教育。“联系生活则生动活泼,脱离生活则死气沉沉。”其次要把探究活动引入课堂教学,生物是一门探究性课程,应尝试把各种形式的活动引入课堂教学,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验证和探究活动来学习生物。如一位老师执教《细胞呼吸》,她利用酿制米洒的过程,抓住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这两个教学要点,让学生讨论在什么情况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什么情况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由于学生平时对酿制米酒的过程比较熟悉,学生们七嘴八舌,气氛十分活跃。通过讨论,学生们不但掌握了酿制米酒的全部过程,同时,加深了对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理解,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 新

创新是一种对自我的超越。教师不能一味只要求学生去创新,教师教学也应有所创新、突破,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有力引导。首先,新课程、新教材、新理念推动着教师教学的创新。生物界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层出不穷,新人辈出,对于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学经验,教师应积极学习和借鉴,不必跟风,不要迷信。要取精华为我所用,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进行更新。其次要认真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教师对教材钻研不够,挖掘不深,必然无法驾驭课堂,更谈不上得心应手,因此在教学中应发挥自己的创造性,不要满足于做教书匠和教参的传声筒。如在听一些优质课或公开课时,一些教师刻意模仿名家名师的风格,造成授课者找不到自我,听课者更觉别扭。上这种课是对自己没有信心的表现,对教师,尤其是对年轻教师的自我发展尤其不利。

教育是生命成长的需要,促进学生生命成长是教育的根本使命。叶澜曾指出:“教育是一项直面生命和提高生命价值的事业。”因此,生物教学只有从生命成长的视角去观照课堂教学,才会感爱到教学过程也是生命成长的历程,才会有焕发课堂教学生命活力的欲望。endprint

猜你喜欢
生命意识生物课堂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第12话 完美生物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沈从文笔下底层人物的生命意识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