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职业教育方法途径与对策

2017-12-27 02:36王诤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48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职业院校职业

【摘要】教育的本质是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 职业发展教育是广泛的教育实践活动。它是以学生个体发展为基础的人生教育,在职业教育过程中适时的进行职业发展指导具有积极的“人生引航”作用。

【关键词】方法途径 成效分析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8-0013-01

职业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往往存在忽视学生主体作用的问题,如何认识职业教育,引导学生对自身未来职业发展方向的正确定位,将职业教育融入学生工作,提升职业教育工作业绩和人才培养质量,是目前职业教育工作中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

一、在学生工作中开展职业发展教育的主要方法、途径

(一)个人指导与一般教育相结合、综合教育和过程指导相结合、日常教育与专门指导相结合、学校教育与校外实践相结合是开展职業教育的主要方法。

(二)课程教学、学科渗透、主题活动、社会实践是开展职业教育的主要途。

二、目前职业发展教育成效分析

根据以往经验表明,职业发展教育融入学生工作,即满足了职业学校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又提升了学工管理理念,符合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要求。

(一)学工管理内涵的提升。将“开放型”学生服务理念替代传统“行政型”学工管理方式,丰富了学工管理的内涵,凸显了人本特质。初步形成了职业院校学工与教工相融合的教育模式,使学生个人发展所面临的人生问题在职业发展过程中逐一化解。

1.通过全过程学业引导活动,实时掌握学生学习状态与学习效果,从个人定位、主观意识、学业态度、职业素养、工作能力等全方位引导学生成长、成才。

2.以职业导师制形式,促进职业指导在“第二课堂”中发挥积极作用。

(二)职业发展教育模式的形成。以“合作育人”思想为指导,运用案例分析、理论讲解、任务布置、职业训练、事后检验等循环教育方法构建职业学习情境,在职教过程中提高学生职业适配性和工作稳定性。摆脱理论学习与应用操作“不协调”的局面,推动校企文化融合,学生个人能力与职业素养对接。

(三)全过程引导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发展。在学工管理中,开展全过程职业引导教学活动,促进了学生良好职业行为的养成,改进了班风、学风与校风。帮助学生职业定位、定向培养、把握个体差异性、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

三、职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一)全员参与的运行操作模式受到体制的约束。校院(系)多级管理制度是目前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管理的主要模式。校级设立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部分学校为了加强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工作又设立了就业指导教学研究部门,设立了以院、校长为组长的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由教学主管副院长和副书记共同负责本院、校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工作。这种重毕业生职业安排、轻学生终身职业发展的多头管理模式严重制约教育效果的提升。

(二)就业指导人员配备不足,参与职业发展教育成效不显著。 职业发展教育是一项综合性的教育工作,除了对指导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心要求较高外,还必须具备与职业发展方向相符的职业经验和职业素养。经统计显示,在学生调研中,十分认可就业指导课的学生占90.4%,但其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 ①教育与实践联系不紧密、形式过于单一。②缺少经验分享、题材个案提供不充分。③职业培训的组织指导缺乏有效性。④职业发展教育课程缺乏有效的反馈机制。

(三)职业教育理论体系不够完善,学生思想认识不明确。把就业指导与职教育混为一谈是当前许多学校开展职业发展教育的误区。忽略职教发展的根本,单纯以提高签约率为目标,盲目追求“短期效应”,对大学生的品质、专业技能、身心素养、综合与创新能力等方面培养动力不足,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

(四)课程教育在职业发展教育中缺乏系统性。目前我国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一般以课堂教学为主,教学手段与方法缺乏互动交流、场景模拟、实践验证环节,教育理论和专业体系还不够科学性,教学趣味性和多元化有待创新;同时课程引导、教材设置等难以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多样化、个性化需求,教学目标有待加强,就业指导很大程度上只为毕业生开展,普及率不高,针对个体特征的指导与咨询资源匮乏。

(五)职教过程中学生个人主体意识不强。根据对某职业院校学生职业规划调研数据显示:约占11.8%的学生对自己的个性、爱好有所了解;17.3% 的学生基本认识到自己职业发展的优劣势所在;对自身职业发展方向有明确目标的学生仅占14%左右。由此说明,当前职业院校学生对自身职业取向和职业发展仍处于迷茫的状态。学生自我职业发展规划意识的缺乏导致其承受就业压力的时间变长。

四、改进措施与方法研讨

(一)集中优势资源,科学管理、提倡全员参与的运行操作模式。

(二)探索职业发展过程中全员参与的“新动力”。

(三)提升整体职业引导能力、积极开展职业培训活动。

(四)利用校企平台、合作教育基地、专业研发团体等形式,组织引导一线教师及教育管理者开展职业发展教育教学研究,提升职业院校就业指导教师职业素养。

(五)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构建发展式的学生职业教育模式。

(六)构建分层次、全程化的职业发展课程体系,实现教育的系统化与科学化是提升学生职教实绩的主要途径。

(七)打造职业化、专家化的学生职业发展导师队伍。

(八)有效利用社会资源,为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创造有利环境。

参考文献:

[1]李会先,李松林.“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探析[J].教育与职业 2011.

[2]刘远.基于提升大学生就业水平的对策研究[J].江苏高教 2013.

作者简介:

王诤,生于1978年6月,男,汉族,浙江海宁人,讲师,大学本科,工程硕士,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政教育。endprint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职业院校职业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优化策略探析
职业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现状及对策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创新与优化分析
我爱的职业
如何给高职学生上好就业指导课
五花八门的职业
关于马术职业
盯紧!这些将是5年内最赚钱的平民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