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

2017-12-27 02:51蔡恩婷郭建军雷明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46期
关键词:义务教育语文核心素养阅读教学

蔡恩婷+郭建军+雷明

【摘要】当前“核心素养”成为教育学界热捧的主流话语,在其为基点的学术视域中,探究基础教育各个学科门类核心素养的相关成果业已初露锋芒;以此为契机,本文以阅读教学为例,试图厘清“语文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进一步思考语文阅读教学和语文核心素养的彼此关联,凸显前者在培养语文核心素养方面的重要地位;最后,提出如何通过阅读教学培养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几点策略建议,以期为深入探究语文核心素养做出实践研讨。

【关键词】义务教育 阅读教学 语文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5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6-0072-02

一、内涵审视与彼此关联

语文学科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主要学科之一,阅读教学作为语文课程的组成子域,在语文学科中的地位更是有目共睹;因此,要发挥语文学科的基础性作用,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乃至核心素养,不断提升阅读教学的品质至关重要。

(一)語文核心素养内涵审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基本理念”中首要提出了“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1]由此观之,我们认为“语文核心素养”是在教师主导下通过某种特定的语文阅读教学和课外的语文阅读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促进学生语文方面的知识积累,掌握语文学习方法并逐步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在此过程中,师生携手合作,共同达成学会阅读、学会学习、终身学习的目标。

(二)语文核心素养与语文阅读教学逻辑关联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新课标”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1]。在现代社会,无论是获取信息以增加知识、开拓眼界、活化思维,还是用辩证的眼光去认识世界,都有赖于阅读,有赖于学生在阅读教学中所学到的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和养成的学习习惯以及形成的正确价值观,而这些又实实在在关乎语文核心素养的养成。

因此,语文阅读教学理应摆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之首,并通过语文阅读教学推动写作教学、听说教学及综合性学习,借阅读教学之力以攻陷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坚实“堡垒”。

二、原因分析

(一)阅读教学对其他教学板块的引领

阅读教学相较于其他教学板块有它独特的功能,可以说阅读教学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养成中发挥着引领作用,我们可以说,没有阅读教学,学生所获得的识字写字能力将无用武之地;谈不上深入分析一篇文质兼美可作“范文”的文章的写作手法、思想感情、文章结构甚至语言文字,更谈不上即席而作时的“胸有成竹”而“下笔千言”;同样,在综合性学习中学生需要对阅读材料进行搜集、筛选、分析等,而这些,如果不通过阅读教学是难以成功进行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当成为培育语文核心素养的“养成所”,引领着其他教学板块更好地实现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养成。

(二)语文名家对阅读选文的偏爱

举凡语文教育界泰斗级人物钱梦龙的“三主四式”语文导读法及其他名家之“诗意”语文、“青春”语文、“板块式”阅读教学,等,众多前辈名师大都在语文阅读教学这块“自留地”潜心钻研,最终不仅使他们的学生通过阅读教学受益匪浅,打下了坚实的语文基础;而且“教学相长”,也使他们本人在语文教育界声名远播,影响深远。

三、策略探讨

(一)激发学生热爱语文的思想感情

1.改变观念,摆脱功利

应试教育驱使之下,语文阅读教学难以避免会成为“重灾区”。多年以来,阅读教学因其“少、慢、差、费”而饱受诟病,究其原因,“主要根源在于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和教学观念没有得到更新,许多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将关注重点停留在教授过程,对于教材中存在的难点和重点,主要采取填鸭式教学法,学生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其阅读兴趣没有得到培养”[2]。鉴于此,创新阅读教学教法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因此,首先需要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根除教师授课“一言堂”的顽疾,促使教师以培育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为教学诉求,归还学生在课堂上的话语权,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更具主动性,打消他们对语文课的偏见,进而逐渐激发其热爱语文的思想感情。

2.了解学生,灵活施教

除了改变教师陈旧的教学观念,教师还得在创新阅读教学教法上“思量甚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不仅要“把握好语文自身的真性精神之外,还应从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特点、认知结构入手来指导阅读教学”[3]。通过了解学生、深入文本精心设计教学。

语文教学不是枯燥的作者分析、字词解释、段落大意划分等中规中矩的套式,而是有助于学生真切感知语言文字的魅力,进而提高学生分析文本、整体感知文本人物和情境的能力,同时也能帮助学生学会阅读并分析同类型的文章,达到“闻一以知十”的阅读境界。

(二)开启学生徜徉书海的洞天视界

1.“好读书”——树立致敬经典意识

读为学之基,课堂教学必须立足于学生大量阅读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鼓励学生大量阅读古今中外的经典名著是一个帮助师生从应试教育的藩篱下脱身而出的妙方。有了读做基础,课堂教学会更有生成性,更加精彩;同时语文教学另一项需要培养的能力——写——也能通过阅读来实现。“读”与“写”本自同源一体,学生通过阅读,积累了充足的写作素材,掌握了相关体裁文章的写作手法并勤于思考,勤于练笔,自然就能写得精彩。endprint

2.“读好书”——学会选择书籍

朱永新说过,“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阅读,在人的生命中堪称精神食粮。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教给学生基本的课堂知识而且需要鼓励学生大量阅读除教科书、教学参考书之外的“闲书”。对于这种书,教师要鼓励学生“阅读”而不是单纯的“围剿”或“速食”。除了鼓励,教师还得教会学生如何选择适合他们终身发展的好书,而后者更加重要。选择合适的书,这种书是跟语文学习有关系,能拓展语文知识的并且有助于学生产生阅读兴趣的书。这种书可以是古代经典名著,还可以是被民众认可适合学生发展的现代经典著作。总之,一切适合一定年龄段学生阅读的书都可成为“推荐阅读”书籍。

3.“善读书”——读书习惯的养成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师能引导学生俾善于读书,则其功志伟。”由此可见,教师引导学生读书是多么重要。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课文的特点传授诸如默读、朗读、精读、略读等的阅读方法;同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诸如做批注,记笔记,圈点勾画,提要钩玄,等等。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养成绝非一日之功,而一旦养成将受益终身。

四、结语

义务教育阶段,语文阅读教学因其自身特有的功能遂成为语文核心素养的“养成所”,在培养语文核心素养方面显示出自身独有的优势。虽然阅读教学的功能强大,但也并不是说它可以彻底取代其他教学领域“独当一面”而“独树一帜”。语文教学的“春天”需要的是“百花齐放”的景象,而非“一枝独秀”,盲目夸大阅读教学而轻贱其他教学子域的做法也是不可取的。在新课程改革实践中,教师需要做的是扬阅读教学在培养语文核心素养方面之“长”,不断创新阅读教学教法,使学生学会读书进而学会学习,最终促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养成,使之具有适应未来社会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杨军.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语文建设,2015(5).

[3]馬进.论语文阅读教学的三重境界——以《明天不封阳台》为案例[J].语文建设,2013(2).

作者简介:

蔡恩婷,大连大学教育学院2016级教育硕士(学科语文方向)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学。

郭建军,大连格致中学校长,中学语文高级教师。

雷明,大连大学教育学院2016级教育硕士(学科语文方向)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义务教育语文核心素养阅读教学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从学情认知“思辨”教学内容
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
基于期待视域理论确定诗歌教学内容的研究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教师资源配置研究的三重解读
信息技术走进山区教育,揭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篇章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