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学生差异成因及对策初探

2017-12-27 11:29王金彬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48期
关键词:学生差异项目教学任务驱动

王金彬

【摘要】普通高中的信息技术课程,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目的,不仅要掌握基本的技能,还要使学生学会运用信息技术来促进交流与合作,拓展视野,进行创新,提高思考与决策水平,形成解决实际问题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但是目前普通高中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差异显著,是信息技术教学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学生差异 因材施教 分层导学法 任务驱动 项目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8-0124-01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的学习在学校与学校之间、班级与班级之间、学生与学生存在着明显差距。学生之间的水平差异给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带来了很大麻烦,给正常的教学实施带来了很大麻烦。

高中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差异很大程度上是学生起点差异问题。有的初中学校为了提高中考成绩,根本就没有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或者把它作为学生的休闲娱乐课,导致升入高中后面对学业水平测试和社团、校本课程等具体的要求就显得差异明显。另外在高中学段具体的教学实施中,学生还存在着学习能力差异、智力差异、学习态度差异、学习兴趣差异等问题。

作为教师,对于以上学生的差异性问题,我认为既无可能也非必要去完全消除。我们需要的是如何从这些差异中找到教学平衡点,使每位学生都能顺利通过学业水平测试并能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学习。所以这就需要我们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开展教学,发挥学生的特长,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获,学有所长,学有所成。通过实际的教学实践总结出课堂上可以采用以下的分层导学组织教学。

1.教学目标的分层导学:设置多元级的学习目标

分层导学不应该将班级分层打散,而应该面向全体施展教学。具体可以把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区分为合格、中级、高级等不同发展水平层次的目标维度,同时针对不同认知智能领域也适当提出一些发展要求。例如作品创作中不同学生在艺术表现、技术应用、表达与交流等方面可能会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表现。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发展方向和水平要求,充分发挥学习主体的作用,体现了学习行为和学习目标的可选择性。在确保每位学生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课堂上的分层导学应当鼓励学生有个性、有创意地发展自己。

2.教学过程的分层导学:组织有差异的教学活动

分层导学要学会驾驭和创新使用教材。从总体教学过程最优化角度考虑,重新组合安排知识信息,把教材的文字系统转化成符合学生实际情况,适合于各层次学生发挥最大主体作用。

3.教学技能的分层导学:开展有层次的小组合作

构建基于任务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改革学习过程,创建一种新型的以教师引导下的、交互式、自激励的学习为特征的信息技术体系,着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信息素养。

根据学生技能水平层次的不同,采用异质分组(如水平不同的学生结成小组,“强弱搭配”:水平高的学生与水平一般的同学组合在一起)、同质分组(水平接近或相当的学生组成小组,“强强联合”:让水平高的学生在一个小组内)等分组方法,使学习小组在问题或任务的驱动之下,为达成共同学习目标而进行协作式的小组学习。

例如:在做将一个文件从C盘复制到E盘题目时,针对小组不同层次的学生确立不同的要求,对于低层次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利用“編辑”菜单中的“复制、粘贴”命令进行复制,而对于高层次的学生,要求掌握3种以上的复制方法,中层次的学生要求掌握2到3种方法。凡是提前完成操作任务的同学,可以让其担任小组的辅导员,为有需要的同学提供帮助,这样既减轻了老师的负担,又调动了组员合作的积极性。

4.教学评价的分层导学:实施多元化的考核体系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教给不同水平层次的知识,必然要对学生进行不同的多元化的评价。以前,我们一直是以教师单一评价为主,现在如果再以一张试卷或是统一的操作来评价学生实际掌握的水平。因此,对学生进行分层次的多元化评价,以其在原有知识水平上的进步和提高大小作为评价学生是否完成教学目标的一个基准,这是进行分层导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衡量分层导学法是否有效的一个重要手段。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十分注重课堂多元化的评价手段,如:教师点评、学生互评、学生示范、作品相互欣赏、比赛等等,都融入了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和比较,在这些反馈信息中,我们学生的学习已不再是一个个体的学习,而是在潜意识中渗透了信息来源的多元化。

综上所述,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根据普通高中学生的差异成因,应用分层导学的教学方法,将有效的克服教学内容与学生兴趣爱好之间的矛盾,克服学生掌握知识水平两极分化的矛盾。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出发点,适应不同层次学生对不同内容的学习需要,将有效地解决班级授课制的固有缺陷和因材施教之间的突出矛盾,为学校的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孙建国.《课堂差异分层教学策略》中国教育报,2002.9.20第4版

[2]钟和军.《中学信息技术课分层导学模式的构建和实现》,2001.6

猜你喜欢
学生差异项目教学任务驱动
“基础+自助”的“自助餐”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在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高职项目教学分组学习探讨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网络应用服务管理》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项目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小学语文教学中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尝试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