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贵州诸卫靖难新官考述
——以居中二卫、下六卫为例

2018-01-01 09:35
安顺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通志小旗宣德

(安顺学院贵州省屯堡文化研究中心,贵州 安顺561000 )

引言

永乐十五年(1417年)、宣德六年(1431年)、正统三年(1438年)贵州卫所陆续有靖难新官①之裔调入。入黔新官相对数量较少,但整体职级较高且多具“管事”实权,其地方影响不可小觑。在明代贵州史志中,尽管对永乐及以后陆续调入的靖难新官之裔有较多的记载,但具体针对卫所各氏武职而言,其靖难履历仍语焉不详,如原在卫所、靖难历功升授的职级及升授职级的时间,间有缺略、讹误。兹以万历《贵州通志》为中心,对贵州“居中二卫”“下六卫”等各卫新官予以初步的个案性考述。

一、贵州卫新官

靖难新官之裔调入贵州卫者不少,如白朵儿只、刘兴、苏寿、刘旺等,万历《贵州通志》皆有传。其《白朵儿只传》载:

白朵儿只,辽阳山后人,洪武年编充总旗。永乐八年三世孙玉以功历升指挥使,宣德十年调本卫。[1]卷3,贵州卫·指挥使,86

白玉祖父白朵儿只原充总旗,至玉历功升指挥使。据《明太宗实录》载,洪武三十五年(建文四年,1402年)十二月,有金吾左卫指挥佥事升授羽林左卫指挥同知者名白玉[2]卷15,洪武三十五年十二月丁巳。永乐十年(1412年)十二月,该羽林左卫指挥同知白玉以老疾致仕,子白福代职[2]卷135,永乐十年十二月壬申。若《明太宗实录》与万历《贵州通志》所载白玉为同一人,则其系靖难新官之裔无疑,因为靖难之役以后,原府军、金吾、羽林诸卫武职率皆他调,新编诸卫武职多系靖难新官。又永乐八年(1410年)征阿鲁台,其领兵武职多系朱棣旧部,亦皆靖难新官,通志载白氏永乐八年(1410年)功升指挥使,亦可推见其新官身份。该白氏为辽阳山后人,原充旗军之役,历功升指挥同知,又征阿鲁台有功升指挥使,其靖难新官身份殆无疑义。其《刘兴传》载:

刘兴:旧名□兴,河南固始县人。洪武五年,充银牌先锋,功升燕山左护卫都指挥。男旺功升绍兴卫指挥佥事。三世孙荣功升都指挥同知,留守贵州,赐姓为刘。四世孙刘铎调本卫,升指挥使。[1]卷3,贵州卫·指挥同知,86

据《明宣宗实录》载,宣德七年(1432年)十二月,“升……武成左卫指挥佥事刘荣俱署都指挥佥事事……刘荣贵州都司”[3]卷97,宣德七年十二月丁未。九年(1434年)十月,以讨平松潘功,“升……署都指挥佥事指挥刘荣实授贵州都司都指挥佥事”[3]卷113,宣德九年十月丙辰。正统八年(1443年)十二月,“命故……贵州都指挥同知刘荣子铎……袭为指挥佥事”[4]卷111,正统八年十二月癸巳。刘荣刘铎父子,明宣宗、英宗实录皆有记载,刘荣所任都指挥职级系流官,其世袭职级仍为指挥佥事,故其子刘铎袭职指挥佥事,又以其父任职贵州都司之故,定贵州卫。刘荣祖父兴原充银牌先锋,为旗军之类役,而所谓都指挥之职,盖为强调燕山左护卫针对朱棣的“亲军”性质,实当千户之类职级,刘兴、刘旺由旗军之役历升指挥佥事,又曾充役燕山左护卫,盖亦靖难新官之类。又《苏寿传》云:

苏寿,湖广武昌人,洪武十一年充小旗。三十五年三世孙保以功历升指挥同知,永乐二十二年升本省都指挥佥事。四世孙济袭指挥同知,调本卫。[1]卷3,贵州卫·指挥同知,86

苏保祖寿洪武十一年(1378年)尚充小旗,至保三十五年(1402年)已历功升指挥同知,当系靖难新官之属,保于永乐末年任贵州都指挥佥事,后其子济袭指挥同知,定贵州卫②。又《刘旺传》云:

刘旺,直隶上元人,洪武四年除百户,三十五年男福以功历升本卫指挥佥事。[1]卷3,贵州卫·指挥佥事,86

刘福洪武三十五年(1402年)历功升指挥佥事而未“革除”,盖亦靖难新官之属。又以其已属“本卫”武职,而非永乐以后调入者,或可凭此推测贵州卫曾奉调伐燕,刘福亦在某次战役中投顺朱棣,并得略升一二级武职③。

此外,又有指挥使梁天麟,“以父勋与族人讦告事调本卫”。其曾祖梁昱“以功历升常德卫指挥使”,梁昱之父忠原充军役,洪武十七年(1384年)升小旗,至昱历功升指挥使[1]卷3,贵州卫·指挥使,86,亦疑似靖难新官之属。与其他靖难新官调贵州卫所者稍有不同的是,该梁氏系罪遣调入。

二、贵州前卫新官

调贵州卫所而确属或疑似靖难新官之裔者,贵州前卫尤多,如姚正二、洛成、王添兴、李旺、李成、张经、薛大等,万历《贵州通志》皆有传。《姚正二传》云:

姚正二,直隶高邮人,充小旗。洪武三十五年,男整功升指挥使。正统三年,三世孙贵问立功,复职,历升都督佥事,景泰四年降贵州都指挥佥事,成化元年升都指挥同知,沿绍唐袭。[1]卷3,贵州前卫·指挥使,89

姚整父姚正二原充小旗,至姚整时,于洪武三十五年(1402年)功升指挥使,当属靖难新官无疑。其子姚贵历升都督佥事,后降贵州都指挥佥事,因其谀事石亨之故。《明英宗实录》载,天顺四年(1460)三月,“都督佥事姚贵与石亨有连,其守备永宁、怀来之时,亨占耕官民田,贵发士卒为之耕,事觉,贵下刑部狱,论当赎徒还职,上特命降为都指挥佥事,调贵州都司带俸”[4]卷313,天顺四年三月己丑。从姚贵袭指挥使,历升都督佥事,受石亨牵连而仍能带俸贵州都司,不仅因其为靖难新官之裔,更系宗戚之属。姚贵之女曾于景泰元年(1450年)十一月被册封为代世子妃[4]卷198,景泰元年十一月丁卯。姚贵降职并于贵州都司带俸,其裔遂注贵州前卫并承袭指挥使之职。又指挥使洛氏,明代贵州史志皆有传,万历《贵州通志》亦然,其传云:

洛成,直隶武邑人,从军。洪武二十五年,男荣充小旗,永乐元年历升指挥使、贵州都指挥同知。正统六年,三世孙宣历升贵州都指挥同知。[1]卷3,贵州前卫·指挥使,89

洛荣在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尚充小旗,至永乐元年(1403年)已历升指挥使,系靖难新官无疑。永乐元年(1403年)三月,洛荣升职府军右卫指挥使[2]卷18,永乐元年三月丙午。洛荣男洛瑄,以征云南孟养战死得朝廷赐祭[4]卷191,景泰元年四月壬午。又《王添兴传》云:

王添兴,直隶丹徒人,洪武年从军,充小旗。三十五年,男贵功升指挥佥事。宣德八年,三世孙胜调本卫。正统六年,功升指挥使。[1]卷3,贵州前卫·指挥同知,89

王贵之父王添兴原充小旗,至王贵洪武三十五年(1402年)升指挥佥事,其为靖难新官无疑。洪熙元年(1425年)八月,明廷“命……通州卫指挥佥事王贵子胜俱袭职”[3]卷8,洪熙元年八月庚寅。此指挥佥事职级及王贵、王胜父子姓名皆同,或即宣德六年(1431年)调入贵州前卫的王胜,后征麓川有功,由指挥佥事升指挥使。又《李旺传》云:

李旺,山东济阳人,洪武年从军,以功历升指挥佥事。宣德五年,男忠升贵州都指挥佥事。[1]卷3,贵州前卫·指挥同知,90

李旺以军役历功升指挥佥事,又为山东济阳人,其为靖难新官的可能性极大。其男李忠升贵州都指挥佥事一事,《明宣宗实录》有载,宣德五年(1431年)正月,明廷以各都司缺官,经公侯伯、都督、都指挥公同推举京卫指挥职级武职充任,其羽林前卫指挥佥事李忠得以推升贵州都司署都指挥佥事[3]卷62,宣德五年正月丁卯。羽林前卫系由燕山中护卫升格而来,亦可证李忠为靖难新官之裔。又《李成传》云:

李成,湖广襄阳人,从军,洪武三十二年升小旗,永乐元年历升指挥同知。宣德六年,男荣调本卫。[1]卷3,贵州前卫·指挥同知,90

李成原充军役,靖难间历功升指挥同知,系靖难武官无疑。永乐十年(1412年)十一月,“命金吾左卫……指挥同知李成子荣……代职,以成等老病不任事也”[2]卷134,永乐十年十一月甲申,此李成、李荣父子,盖即通志所传李成、李荣者,金吾左卫系燕山左护卫升格而来,该卫武职,率皆靖难新官之属。又《张经传》载:

张经,直隶孝友人,洪武三十三年以功历升指挥佥事,宣德六年调本卫,沿云鹏袭。[1]卷3,贵州前卫·指挥佥事,90

尽管明代南、北直隶皆无州县名“孝友”者,然从张经洪武三十三年(1400年)以功历升指挥佥事,后又于宣德间调贵州前卫的履历看,其靖难新官身份基本可以确定。又有《薛大传》云:

薛大,山后车河川人,从军,洪武三十三年功升小旗,宣德六年升本卫副千户。[1]卷3,贵州前卫·指挥佥事,90

山后人薛大原充军役,靖难间升小旗,后升副千户,殆亦靖难新官之属,其调贵州前卫当即宣德六年(1432年)。诸如张经、薛大之类,从其充旗军之役到靖难间历功升职,至调入贵州卫所,前后或非一辈,传记中仅见一辈姓名,或系失名而笼统指代。卫所武职世袭,重世职而不重名氏,也是可以理解的。

此外,又有李得等,其先充军役,后历升千户,虽未载靖难期间升授职级,但并不能排除其为靖难新官之属的可能。传载李得云:

李得,直隶苗谷村人,洪武年从军,永乐十五年男才历升本卫正千户。[1]卷3,贵州前卫·指挥佥事,90

李得洪武间从军,男才永乐十五年(1417年)历升正千户,永乐间无殊勋殆难升授数阶职级,有功或袭升父辈职级一二阶者间或有之,而李得由军升正干户仍属骤升之类,相对于其他“旧官”传记或多或少都记载洪武间履历者而言,其为疑似靖难新官的判断大体不误。

三、龙里卫新官

靖难新官之裔调龙里卫者,据万历《贵州通志》有徐忠、庞伴儿、陈保、李原等。《徐忠传》云:

徐忠,直隶赣榆县人,洪武年间功升指挥使,历辽东都指挥佥事。宣德六年,子徽调本卫指挥使。[1]卷12,龙里卫·职官·指挥使,244

永乐元年(1403年)三月,朱棣以“平九门者其功最先且难”,与役者皆再升功一级,其功小不在升例者、升未及数与未升者“通升之”。于是,“升……徐忠、陈聚俱为辽东都指挥佥事”[2]卷18,永乐元年三月丁亥。永乐十五年(1417年)七月,该辽东都指挥佥事徐忠“以私忿杖杀军士,宥死,谪戍开平立功自效”[2]卷191,永乐十五年七月癸丑。宣德五年(1430年)四月,徐忠以老疾乞致仕,“以其子徽为金吾右卫指挥佥事”[3]卷65,宣德五年四月壬申。在靖难之役中,徐忠参与九门之变,属最先发难者,自属靖难新官无疑。他因平九门有功再升一级为都指挥佥事,其先为指挥使无疑。后其子徽代职,为金吾右卫指挥佥事,旋调龙里卫,仍为指挥使。又《庞伴儿传》云:

庞伴儿,河南新安县人,洪武元年从军,功升百户。永乐三年,三世孙弘旺功历升指挥同知。宣德六年,调本卫。[1]卷12,龙里卫·职官·指挥同知,244

据《明太宗实录》载,永乐十年(1412年)正月,“命……金吾右卫正千户庞经子弘旺俱袭升指挥同知”[2]卷124,永乐十年正月丁未。庞伴儿原充军役,升百户,子庞经升正千户,庞经子庞弘旺袭职,越升指挥同知。庞经所在金吾右卫系燕山右护卫升格而来,由庞弘旺越级袭升看,其父庞经当系靖难之役中燕山右护卫阵亡之正千户,阵亡时弘旺尚年幼,优给至此时方正式袭职。又《陈保传》云:

陈保,直隶当涂县人,洪武元年从军。三十三年,子义功升佥事,宣德六年调新添卫。成化六年,四世孙通功升指挥同知,调本卫。[1]卷12,龙里卫·职官·指挥佥事,244

该陈保原充军役,子陈义洪武三十三年(1400年)功升指挥佥事,陈义所升职级应主要发生在靖难之役期间,为靖难新官之属。

四、新添卫新官

靖难新官之裔调入新添卫者,万历《贵州通志》所载亦有王全、孙成甫、刘德、卫官受等数例。《王全传》云:

王全,直隶赣榆县人,从军。洪武三十二年,男黑斯升百户,二(三)十四年,三世孙回儿以父功升正千户。永乐元年,赟升指挥同知。十四年,四世孙纲调本卫。正统七年,六世孙玺升都指挥同知。[1]卷12,新添卫·职官·指挥使,253

据所载,该王氏系赣榆县人,原充军役,洪武三十二年(1399年)至永乐元年(1403年)约五年间,先后历黑斯、回儿、赟等三人,依次升百户、正千户与指挥同知,黑斯与回儿为父子,回儿与赟为兄弟,黑斯与回儿先后阵亡或失陷,回儿与赟因父、兄亡故袭升职级。此种履历,在靖难之役“北军”中较为典型,从王氏履历来看,该王氏属靖难新官之裔可无疑义。又《孙成甫传》云:

孙成甫,直隶蔡家村人。洪武三十二年,男政功升正千户。永乐三年,孙彬功升指挥佥事。宣德六年,三世孙礼调本卫指挥使,升贵州都指挥佥事。[1]卷12,新添卫·职官·指挥使,253

直隶蔡家村在清苑县,属北直隶保定府,孙政洪武三十二年(1399年)升正千户,彬功升指挥佥事,综合这些信息判断,该孙氏当系靖难新官之裔。据载,洪熙元年(1425年)九月,“命……府军右卫故指挥使孙彬子礼……俱袭职”[5]卷9下,洪熙元年九月癸亥,则孙彬永乐初为指挥佥事,后又历升指挥使,其府军右卫指挥使的身份也从侧面表明其为新官之裔的可能性。又《刘德传》云:

刘德,直隶山阳县人,从军。洪武三十三年,男功升指挥佥事,调本卫。[1]卷12,新添卫·职官·指挥同知,253

刘德原充军役,其男洪武三十三年(1400年)功升指挥佥事,由旗军之役于革除年间骤升指挥佥事,该刘氏应为靖难新官之类。

新添卫又有名卫官受者,原充军役,男卫诚同在洪武三十三年(1400年)升副千户,宣德六年(1431年)调本卫[1]卷12,新添卫·职官·指挥佥事,253,同样应是靖难新官之属。

五、平越卫新官

万历《贵州通志》载平越卫新官传记而与选簿相印证者,有指挥使郭仕中、张聚、王成及指挥同知王胜等4例④。《郭仕中传》云:

郭仕中,山后人,洪武三年从军。二十三年男斌功升副千户,永乐十五年调本卫正千户。[1]卷12,平越卫·职官·指挥使,264

据平越卫“郭怀恩”选簿,郭仕中又作“郭士中”,系洪武三年(1370年)军,其子郭斌原补军役,“三十三年白沟河功升小旗,三十四年藁城升试百户,三十五年渡江功升正千户,注平越卫前所”,靖难历功升正千户,于永乐十六年六月注平越卫前所[6]“郭怀恩”,9。通志概言郭斌洪武三十三年(1400年)功升副千户则可,但作“二十三年”(1390年)实误。又《张聚传》载:

张聚,长葛人,洪武元年功升小旗,二十五年男振功升指挥佥事,宣德六年三世孙林调本卫。[1]卷12,平越卫·职官·指挥使,264

据选簿记载,张聚洪武元年(1368年)从军,选充小旗,后张振代役,仍充小旗,“三十二年郑村坝大战全胜升充总旗,三十三年白沟河大战全胜升实授百户,三十四年夹河、藁城大战全胜升副千户,三十五年淝河、灵璧县大战全胜,平定京师,钦升府军卫指挥佥事”[6]“张衍宗”,6,张振亦靖难历功升指挥佥事者,通志概言张振三十五年(1402年)功升指挥佥事则可,作“二十五年”(1392年)则与史事不符。又《王成传》云:

王成,齐东县人,洪武二年从军。三十二年,三世孙雄功升小旗,历升指挥使。宣德六年,四世孙俊调本卫。[1]卷12,平越卫·职官·指挥使,264

该《王成传》所述承袭世系,与平越卫“王国用”选簿一致,而该选簿并无贴黄,一辈王雄选条也缺载[6]“王国用”,8。两相参照,可见王雄原充军役,洪武三十二年(1399)后历功升指挥使,由其升迁之速可见其为靖难新官之属,可补选簿记载之缺。除以上三指挥使以外,又有指挥同知王胜,传载:

王胜,滁州人,洪武元年从军,升百户。二十二年,男善功升指挥佥事。永乐五年,三世孙骥以父功升指挥同知,调本卫,沿之臣袭。[1]卷12,平越卫·职官·指挥同知,264

通志所谓“王胜”,平越卫“王都”选簿作“王鹍”,王胜之裔王善、王骥、王之臣等,选簿记载与之相同。王善原系富峪卫指挥佥事,“白沟河伤故”,子王骥永乐十二年(1414年)底出幼,袭授指挥同知[6]“王都”,12。王骥以父指挥佥事王善“白沟河伤故”之功升指挥同知,则王善亦当归入靖难新官之列。新官之裔16岁出幼袭职,王骥1414年袭职,而白沟河之战发生在建文二年(洪武三十三年,1400年),可见其父王善伤故之时,王骥年甫二岁。明富峪卫系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升富峪千户所而置,属北平行都司属卫,王善原袭百户,从靖难,于白沟河伤故,王善功升指挥佥事当在靖难事起之后,可系于洪武三十二年(1399年),系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实误。

以上万历《贵州通志》载平越卫郭仕中、张聚、王胜诸传,载靖难历功事时皆将时间提前约十年,且并无“靖难”及相关字样,仅凭通志自身的记载,实难判定为靖难新官之属。惟《王成传》载洪武三十二年(1399年)功升小旗,历升指挥使,大体可凭其升小旗之年及原籍之地、历功之速推定为靖难新官之属。

此外,又有曾任平越卫指挥使,旋又调出者毛胜。弘治《贵州图经新志》、嘉靖与万历《贵州通志》等皆以《平越卫·名宦》传之,云:

毛胜,宣德间指挥使,智勇超迈,边方以宁,天顺间功进爵南宁伯。[1]卷12,平越卫·名宦,267

毛胜,又名毛福寿,据《明功臣袭封底簿》载:

毛福寿,原籍顺天府人氏。祖毛那海,洪武二十一年归附,授燕山中护卫闲良官,三十二年随驾征取九门、克怀来有功升副千户,克雄县、真定有功升指挥佥事……克应天府升都指挥同知,病故,无嗣,弟毛安泰告袭羽林前卫世袭指挥使……永乐九年病故,男毛济承袭……二十一年病故,无嗣,亲弟毛福寿宣德六年七月内奏奉钦依准袭都指挥使,宣德九年随驾迤北征哨,正统六年征进麓川克破贼寨有功,七年回京,升左府都督佥事,充右参将,复征麓川有功……景泰五年六月初五日,封……南宁伯……改名毛胜,奉敕镇守金齿等处,天顺二年八月内病故,追封南宁侯,谥忠壮。[7]卷3,559-562

从前引《贵州通志》载毛胜为顺天府大兴人、宣德间任职贵州卫所等信息,即可推断其属靖难新官的可能性较大,《明功臣袭封底簿》则明确记载其为靖难新官之裔。又《黔记》之《公侯伯总兵参将都司守备表》中亦于景泰三年(1452)下列“毛胜,南宁伯,有传”,天顺二年(1458年)下列“毛荣,平越卫人”[8]卷27,公侯伯总兵参将都司守备表,608,毛荣即毛胜之子,盖毛荣以父曾任职贵州之故注籍平越卫,其世袭职级为指挥使,毛胜以此入平越卫“名宦”。

六、清平卫新官

据万历《贵州通志》石玉、金三、李荣、曹成、杨荣等传记载,该各氏武职为靖难新官的可能性较大。《石玉传》云:

石玉,山东寿光县人,洪武二年功升百户。三十三年,子荣升指挥使,永乐元年调本卫。[1]卷13,清平卫·职官·指挥使,274

从通志载石荣洪武三十三年(1400年)升指挥使的记载看,其当为靖难新官之属。该石玉即清平卫名宦石邦宪之始祖,《国朝献征录》载《前军都督府右都督赠左都督石公邦宪墓志铭》云“公姓石,字希尹。其先山东寿光人石玉,仕元为行院同佥,洪武四年归附,授辽东卫百户,调平越卫所镇抚,从靖难兵阵亡,永乐初升清平卫指挥使”[9]卷106,478。如此,则石玉原系平越卫所镇抚,后调征伐燕,阵前降附朱棣,阵亡,子石荣因之升指挥使。

该平越卫有指挥佥事王先,“白沟河阵亡”,嫡长男王武仍袭本卫指挥佥事[6]18;世袭百户刘寿,亦“三十三年白沟河阵亡”,而嫡长男刘杰仍袭本卫所世袭百户[6]33。百户陈忠亦“白沟河阵亡”,嫡长男陈瑄洪武三十四年(1401年)四月仍袭百户[6]46。该平越卫指挥佥事王先、百户刘寿、陈忠等,皆“白沟河阵亡”,表明该卫曾奉调伐燕,并在白沟河一役中有较大伤亡。若石邦宪《墓志铭》所载为实,其始祖石玉同样为平越卫武职而在靖难期间阵亡,王先等未得升授职级,而石玉得以升授职级并以之世袭,则该石玉为阵前降附者无疑,可将之划入靖难新官之列。又《金三传》载云:

金三,直隶桐城县人,洪武三十二年功升正千户。永乐元年,子恪升指挥同知。宣德六年,三世孙义调本卫。[1]卷13,清平卫·职官·指挥使,275

金三洪武三十二年(1399年)升正千户,旋亡故,子恪升指挥同知,恪袭升二级,当因靖难阵亡之故。又《李荣传》云:

李荣,直隶徐州人,从军。洪武三十四年,三世孙成以先世功升正千户,永乐五年调本卫。[1]卷13,清平卫·职官·署指挥使,275

该李氏原充军役,洪武三十四年(1401年)功升正千户,其原籍徐州亦属靖难战事发生地,大体可断定其为靖难新官之属。又《曹成传》云:

曹成,直隶武邑县人,洪武三十二年功升指挥同知。宣德六年,子贤调本卫。[1]卷13,清平卫·职官·指挥同知,275

武邑为北直隶大名府属县,曹成洪武三十二年(1399年)功升指挥同知,当亦靖难新官之属。又《杨荣传》云:

杨荣,洪武三十五年至应天府功升浙江金乡卫左所正千户,永乐十五年调本卫后所正千户。[1]卷13,清平卫·职官·指挥佥事,275

洪武三十五年(1402年)至应天府有功,显属靖难过程中随朱棣南下或途中降附者,将之归入靖难新官之列是妥当的。

七、兴隆卫新官

靖难新官之裔调入兴隆卫者,因嘉庆《黄平州志》附传该卫武职甚详,可与万历《贵州通志》相参证,如权禄、常佛保、赵成、白兴、田胜等,皆可证为靖难新官之属。《权禄传》云:

权禄,直隶任丘县人,吴元年充小旗。洪武十八年,男信功升都指挥佥事。宣德四年,三世孙安袭指挥使,调本卫。[1]卷13,兴隆卫·职官·指挥使,286

权信、权安履历,嘉庆《黄平州志》云:

权安,直隶河间府任丘县人。祖禄,官金吾左卫小旗。父信从征有功,历授金吾左卫都指挥佥事,病故,赐祭。安于宣德六年授贵州都司,世袭兴隆卫指挥使。[10]卷3,世职附·指挥,113

检阅《明太祖实录》,并无名权信者为都指挥佥事,而《明太宗实录》则载,永乐元年(1403年)三月,加升靖难起事之始平九门之功,升“权信为金吾右卫指挥使”[2]卷18,永乐元年三月丁亥。永乐九年(1411)十月,“录征剿胡寇功升……金吾左卫权信……俱任山西行都司”都指挥佥事。[2]卷120,永乐九年十月乙卯永乐以后的金吾左、右卫皆燕山左、右护卫升格而来,权禄原充小旗,权信补役,从征历功升指挥同知,且以平九门功加升指挥使,为靖难新官无疑。权信以指挥使永乐八年(1410年)前后征剿胡寇升都指挥佥事,万历《贵州通志》载洪武十八年(1385)升都指挥佥事,时间有误。又据《明宣宗实录》载:宣德四年(1429)四月,“命故……山西都指挥佥事权信侄安……俱袭为金吾右卫指挥使”[3]卷53,宣德四年四月癸卯,权安袭职,又次年调贵州兴隆卫指挥使。又《常佛保传》云:

常佛保,直隶寿州人,洪武初从军。十六年,男驴子升小旗。永乐三年,三世孙得功升指挥同知。宣德六年,四世孙智调本卫,升都指挥同知。[1]卷13,兴隆卫·职官·指挥使,286

该常氏履历,嘉庆《黄平州志》亦有传,云:

常智,江南寿州人。曾祖佛宝,洪武初从军。祖胪梓授小旗。父得,屡立战功,授金吾左卫指挥同知。智以宣德四年调兴隆卫,升贵州都司。[10]卷3,世职附·指挥,112-113

通志与州志常氏传记的记载相仿,惟驴子名不雅,州志改作胪梓。常佛保、常驴子父子经二辈仅由充充小旗,至常得时屡立战功升指挥同知,当属靖难新官之类。又《赵成传》云:

赵成,直隶滁州人,洪武三十五年功升正千户。子庸功升指挥佥事,调本卫。[1]卷13,兴隆卫·职官·指挥佥事,286

又嘉庆《黄平州志》亦载《赵成传》,云:

赵成,徐州人,洪武中从军征南,以百户留守本卫,建文中升千户,卒,子庸袭,以功升指挥佥事。[10]卷3,世职附·指挥,115

赵成原籍与调兴隆卫时间,通志与州志互有分岐,然该赵成建文间升千户,子庸袭升指挥佥事,为靖难新官大体不误。结合二志来看,赵成为滁州人,洪武间征南有功,留守兴隆卫为百户。后奉调伐燕于阵前降附,升正千户。子赵庸袭升指挥佥事,仍回兴隆卫任职,与前述平越卫百户石玉履历颇类似。

据嘉庆《黄平州志》,兴隆卫为靖难新官者,又有白兴、田胜。《白兴传》云:

白兴,陕西宁夏卫人。父成,当武三年从军,守蔚州卫。兴于三十三年从征,屡立战功,授济卫世袭指挥佥事。宣德五年,调兴隆卫。[10]卷3,世职附·指挥,114

《田胜传》载:

田胜,顺天大兴县人。祖天喜,洪武初从军,授大宁左卫百户。天喜卒,子顽童嗣,从征,调营州左卫,出师白沟河阵亡。弟广袭,升本所千户,屡立战功,升本所指挥。三十五年,定京师,争功不逊,降海门卫百户。广卒,子胜袭。正统四年,调兴隆卫前所百户。[10]卷3,世职附·指挥,118

该田氏顺天大兴人,由大宁左卫调营州左卫,此皆靖难部队的主要来源地区和卫所,传载其靖难履历甚详,属靖难新官无疑。该田广虽屡立战功,然因“争功不逊”降职,其后裔调兴隆卫,仍为百户职级。

八、都匀卫新官

新官之裔调入都匀卫者不少,如司景、周俊、丁绶、张德林、齐安、徐顺、樊华诸传,皆靖难新官之属,其裔后皆调都匀卫任职。

司景,直隶通州人,洪武三十三年功升副千户。景泰元年,三世祖(孙)整升都指挥同知。成化十五年,四世孙继先调本卫,升署指挥使。[1]卷14,都匀卫·职官·指挥使,312

司景洪武三十三年(1400年)功升副千户,当为靖难新官之属,从其孙司整袭升金吾右卫指挥使逆推,也可以间接表明这一点。天顺三年(1459年)正月,“升金吾右卫指挥使司整为都指挥佥事,于本卫带俸”[4]卷299,天顺三年正月庚戌,司整初为三千营把总都指挥,后升都指挥同知,任事陕西都司,续掌司事。[11]卷37,成化二年十二月庚戌成化四年(1468年)二月,镇守陕西左少监黄泌讦其“侵欺官物,敛取军钱”,查多属实,令司整“赎罪还职,调贵州属卫差操”[11]卷51,成化四年二月庚子。成化十五年(1479年)七月,“命……贵州都指挥同知司整子继先代父原职,为安庄卫指挥使”[11]卷192,成化十五年七月丙子。从前述《明英宗实录》《宪宗实录》的记载看,通志所载司整升都指挥同知的时间并不准确,成化十五年(1479年)司整子司继先代父职,原为安庄卫指挥使,后改都匀卫任职。又《周俊传》载:

周俊,直隶江都人,乙未年功升济州卫正千户,洪武三十五年齐眉山阵亡,永乐元年以阵亡功升男都指挥同知,宣德六年(1431年)调都匀卫原职。[1]卷14,都匀卫·职官·指挥使,312

周俊齐眉山阵亡,其子以此功升授职级,宣德六年(1431年)调都匀卫,为靖难新官之裔。又《丁绶传》载:

丁绶,直隶六安州人,洪武十六年授横海卫百户,二十一年征云南龙海,调兴州卫百户,二十三年升本卫副千户,三十三年升本卫指挥佥事,又升密云卫指挥同知、指挥使。孙英袭,故,无子,弟让袭,永乐二十年,调都匀卫。次男寔袭本卫指挥佥事。[1]卷14,都匀卫·职官·指挥使,312

丁绶原授百户,征云南,后调兴州卫,仍百户,洪武三十三等年历升至指挥使,以兴州卫武职与役靖难,后任职密云卫,孙让调都匀卫。让次男丁寔,弘治《贵州图经新志》丁寔传云其“合肥[人],任都匀卫指挥使,以武功升都指挥同知。成化初,征落卜茹,死于锋镝。朝廷嘉之,以孙晖为都指挥佥事”[12]卷8,都匀府·名宦,p99。《明宪宗实录》载,成化二年(1466年)七月,“命故贵州都指挥同知丁寔子辅袭父原职都匀卫指挥使”[11]卷32,成化二年七月辛巳。丁让调都匀卫,后丁寔袭职,仍为指挥使,万历《贵州通志》作指挥佥事误。又《张德林传》云:

张德林,直隶泗州人,从军。洪武三年,男□功升指挥同知。宣德三年,三世孙忠调本卫。[1]卷14,都匀卫·职官·指挥使,312

据万历《贵州通志》载,张德林男某原充军役,历升指挥同知,后张某子忠调都匀卫,张氏虽由军役升指挥佥事,然不载升职履历,其靖难新官身份仍在两可之间。民国《都匀县志稿》载张德林履历稍详,云:

张德林,洪武时,由江西赣州卫征金山及哈喇哈有功,升指挥百户,又征蔚州、沧州、大河等处有功升遵化卫世袭指挥同知,调都匀卫。德林传麟,麟袭年无考。[13]卷14,官师表·明都匀卫世职表,p141

张德林(或其子某)洪武间北征金山等处升百户,后征蔚州、沧州、大河等处,蔚州三地系靖难之役诸战事发生地,历升指挥同知,则张氏亦系靖难新官之裔无疑。通志张德林传所载洪武三年升指挥同知并不可据,该张氏原充军役,此时骤升至此难以理解,而将时间推后三十年,置于靖难之役的语境中则为正常。又《齐安传》云:

齐安,直隶寿州人,洪武年间节征有功升永平卫指挥使。男贤袭,故绝。沿至应科袭。[1]卷14,都匀卫·职官·指挥使,312

该“传”只云齐安节征有功升永平卫指挥使,此类未明载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之前的表现,而骤云节征有功升辽东、北平诸卫所指挥职级武职,大多情况下属于靖难新官。据《明太宗实录》,洪武三十五年(1402年)九月,朱棣“升……马羽、齐安、吕得俱为辽东都指挥同知”,并云“诸将从朕举义,多历艰危,今内难肃清,论功行赏,富贵方自此始”[2]卷12上,洪武三十五年九月戊子。洪熙元年(1425年),齐安卒,《明仁宗实录》略载其传:

安,直隶寿州人,洪武中为府军右卫百户,调燕山右卫,三十二年升副千户,从太宗皇帝举义,以功升本卫指挥佥事,三十五年至京,累升辽东都指挥同知,永乐六年升都指挥使,后镇守开平。安年八十余,上即位,悯其老,命致仕还京,未行而卒。[5]卷9下,洪熙元年四月辛酉

辽东重地,朱棣登基后,委任都司及卫指挥使诸职者,率皆靖难新官及其他归顺勋旧亲信之人。齐安功升永平卫指挥使,历升辽东都司都指挥同知、都指挥使,久膺其任,其裔调都匀卫,袭指挥使。又《徐顺传》云:

徐顺,直隶宛平县人,洪武三十二年功升燕山卫小旗,历升六安卫实授指挥佥事。宣德六年,调都匀卫,原职。[1]卷14,都匀卫·职官·指挥同知,313

徐顺洪武三十二年(1399年)功升燕山卫小旗,宛平县人,由小旗骤升指挥佥事等,皆直接或间接地表明其靖难新官身份。其宣德六年(1432年)调都匀卫者,或系其子,故仍袭原职指挥佥事。又《樊华传》云:

樊华,直隶临淮县人,吴元年归顺,洪武二年征进迤[北]金山益梅河功升正千户。男昱袭,永乐元年征进北沟河功升指挥佥事。男寿袭,调湖广荆州。三世渊袭,升湖广支江巴顺守备。调都匀卫,前职。[1]卷14,都匀卫·职官·指挥佥事,313

该“传”中,“金山益梅河”当作“金山亦迷河”,为洪武二十年(1387年)冯胜等征进金山所经之处,“北沟河”当即“白河沟”。又“湖广支江巴顺守备”查无其职,湖广守备,前后所设者,有武冈、永道、清镇、郴桂、九永、靖州、荆瞿、郧襄、镇筸及巡视洞庭湖等地方守备,或樊寿曾调湖广荆州卫,后渊袭职,升荆瞿地方守备,其统领地方有施州、枝江等卫所及巴东等地者。该传记载固多讹误,然大体而言,樊华洪武二十年(1387年)征进金山,后与役靖难,白沟河等处有功,陷没,其子昱永乐元年袭升指挥佥事应大体符合史实,其为靖难新官之属亦可判定。

小结

以上对明代贵州都司“居中二卫”与“下六卫”武职中的靖难新官进行了个案性考述,相近的情形还在“上六卫”和“西四卫”中存在。显然,前述各卫靖难新官之裔并非只有本文考述所及者,由于文献缺略之故,尚有不少疑似者并未罗列于文中。随着史志、谱牒及碑志等文献的进一步发现,当有进一步的补充、修正。然大体而言,卫所武职传记中,其于洪武间(指洪武三十一年以前)无所表见,或仍旗军之役者,而后骤升至千户、指挥诸职级,“革除”年间升授职级而未“革除”者,属靖难新官的可能性较大;又若其籍贯为北直隶、山后、山东及南直隶,或卫所在永乐后为京卫,为后军都督府属各都司卫所者,尽管记载缺略,也可以大致判定为靖难新官之属。

注释:

①编者按:关于“靖难新官”指参与“靖难之役”的武职群体,详情可参阅本刊本期刊发的包志怀、孟凡松的文章《明代靖难新官入黔考述——以武职选簿为中心》文末的注释。

②万历《贵州通志》所谓“调”贵州诸卫者,若其父祖辈曾任贵州都司都指挥诸职,子孙袭职而后“调”卫,实其卫籍“定”或“注”于该卫。

③贵州卫所奉调伐燕,为“南军”与役靖难者,待另撰文阐释之,此不作展开。

④在万历《贵州通志》中,各卫所武职传记的传主皆以始祖名,并非以其后裔所任武职称,以郭仕中为例,传主郭仕中原充军役,子斌靖难功升正千户,至其四世孙郭璘历功升指挥使,并非郭仕中即指挥使者。

猜你喜欢
通志小旗宣德
和王安石一起过年
孔雀绿地青花鱼藻纹瓷器的演变与工艺特征
宣德炉探究
炉中岁月长
试析《通志·校雠略》的文献学思想
从《通志·校雠略》看郑樵的档案文献编纂思想
抄作业大王
邋遢博士的奇妙发明.美妙时光床
黑龙江方志考略
说不尽的明宣德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