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控制类课程的教学改革

2018-01-01 11:14单玖祎张亦弛姜俊杰
科学与财富 2017年30期
关键词:课程改革教学改革

单玖祎+张亦弛+姜俊杰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的加深,各方面行业对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程度不断提高,国家也越来越重视对机械及自动化专业人才的培养程度,不断加大在教育中对机械专业的投入力度,以求培养出更多的专业性人才,为国家经济发展和深化改革开放作出贡献。本文就通过对机械制造业及自动化专业控制类课程的教学改革为切入点,探索了针对未来工作为导向的新型课程化体系教学研究和对专业教学、相关师资力量、实习环境为保障的体系建设。

关键词: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课程改革;教学改革

引言

现在工厂的机械化生产,已经将机器、电器、光电等高新技术融合在起来,这样就要求相关从事人要同时拥有机械生产、拆卸装配、远程操控、电脑网络控制等多种操作能力。而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就是在教授具有相关制造理论、生产技术、计算机软件操控技术和能从事工业产品制造、拆卸维修机器的综合实用性人才。针对本专业对计算机、数控、装卸维修的特点,要适应机械专业理论和机器、光电、计算机、数控的相关课程,来满足培养综合实用型人才的需求,在这种需求下,必须要建设以当前机械制造理论为基本的学生培养体系,在这种体系下培养学生机械理论、电气技术、计算机软件操控和装卸维修的能力。

一、机械及自动化专业控制类课程体系研究

以前的机械及自动化专业的构建研究,是突出不一样专业门类之间的独立性,注重一门专业的相对逻辑统一性。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各个专业之间联系并不紧密,彼此之间相互联系不紧密,与实地岗位生产要求脱节,课程的综合实用性、理论针对性不强,无法满足学生对日益更新的专业课程的需求。所以老师在实地培养过程中,应该把对学生以后工作素养的培养与运用作为教学的基本目标,应满足综合性的课程设立标准,把握处理好相对统一性和多元性,社会人才需求变化与课程设立相一致,学生工作素养和就业处理能力之间的对应,把传统理论知识教学门类按照课程改革的要求整合分为若干门类学科,做到删繁就简、突出重点、强化应用,达到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目标,提高学生在以后社会招聘中的优势。相比于传统的机械类专业,电气专业的设置较晚且课程类型并不全面,过去主要是在机械类课程学习中加入了电工电子技术、微电子原理等几门课程,教学内容不完善,教学目标不清晰,很难让学生将这些有限的电气专业的知识灵活运用到机械及自动化专业中,更不要说去解决机械行业内越来越多先进制造设备或制造系统所出现的问题,对此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也应该重视对学生电气专业知识的讲解,并推动学校重视对电气类课程的建设。

二、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控制类课程教学改革

按照以未来为导向的指导原则,本专业在以后的教学目标应突出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应尽早促进学生熟悉其教学内容,掌握以后再工作岗位的内容,使学生养成热爱观察、勇于探索、乐于学习、敢于创新的习惯。老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和引领者,依托校企合作的创新优势平台,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引领作用,着重培养其相关的知识,以实际教学目标为主,培养老师对课堂的主导能力和教学引领能力。教学模式应采用工厂化教学、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多媒体技术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为一体的教学模式,以以后的社会工作为导向,整合课堂知识和实践本领,将教学内容分为多个实践模块进行主题教学。每个模块就是将实际课堂教学的与实践内容紧密联合的内容采用不一样的方法将其具象化,每个例子就是一个应用实践板块,其中有着以后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实践模块可以在校内厂房或企业实习时完成,采取课堂和产地综合性教学,学生在实地工厂车间动手实践,老师在旁边讲解指导,规范其操作步骤。这种老师边教、边演示,学生边实习、边训练、边提问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实现了实际生产与课堂教学的零距离,不仅提升了教学效率,也提高了课堂学习质量。

三、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控制类教学的改革

1.制度建设与完善

学校要对校企合作、学生在校外实训的各个方面,对综合性人才培养的各个方面,对学校内的各种相应保护措施都要制定合理、有效的制度。树立起人才培育的检验标准和与之相对应的规范准则,建立由学校、企业、老师、学生为一体的综合评价体系和对应的工作管理制度,从而促进规范高效的的综合人才培养机制的建成。

2.环境的创建

本专业在学校中的教学知识与以后工作岗位所从事的工作具有高度吻合性,这类工作主要要求技术人员能凭借相应的机械装置来完成与之对应的工作,只要能熟练操控相对应的机械设备就行。为此,学校需要提高对学生实习场地环境的投入程度和加大与企业合作范围,建设校内实用性实习车间以及与企业共建的校外实训基地,让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能熟练掌握相应的机械设备和与之对应的装卸维修能力,实现学生与工作岗位的顺利对接。

3.师资储备力量建设

为了培养出有着基本理论知识和熟练操控技能的学生,必须要有专业理论知识丰富,实践教学本领强的师资队伍作保障,培养高水平師资队伍是提升教学质量完成相应教学任务的基本保障,学校要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建设能力,加强对专职教师的培养力度,吸纳和引进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来到学校兼任讲师,从而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同时,邀请本专业知名专家学者来学校举办讲座或定期进行现场教学指导。

4.改革考核

学校要定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查,不仅要注重对专业知识的考察,也要注重对实际操控能力的考核,学校要建立与之对应的考查准则和考查机制,考核的基本包括:理论知识题目、操作准则、装配维修的内容,实行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相一致的考核方式,同时也要把实践能力和实践项目纳入到考核范围中,采用笔试、实践考试、综合考试等多种考试内容相结合的考试模式,从而更好的培学生的综合学习实践能力。

总结: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本专业在以后的社会中会越来越受到重视,相对应的人才也会更受到欢迎,为培养综合人才,就要加强学习与企业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更好的培养出适应工厂需求的专业化人才。

参考文献:

[1]林洪贵.高职机械自动化专业教育改革中教学体系的构建[J].中国水运,2007,(6)

[2]陈光胜.高职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教改的几点思路[J].职业教育研究,2006,(8)

猜你喜欢
课程改革教学改革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