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初探

2018-01-01 11:24熊飞
科学与财富 2017年30期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模式艺术设计

熊飞

摘要:随着当代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程度的提高,设计已经深入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依据艺术设计学院设计专业开设的课程有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产品设计专业等,学生对上述专业的选择加宽,随之带来的就业渠道相应扩展。基于学生对设计的热情,我们来探索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研究这类模式的应用前景和预期能达到的目标。

关键词:艺术设计;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程度的提高,一门新兴产业——艺术设计产业便应运而生。艺术设计脱胎于艺术创作,缘起于工业生产,是一个紧跟时代潮流,最具创新活力,不断推陈出新的领域。如今与现代设计实践相比,艺术设计教育稍显落后。具体来说,在中国扎根的现代艺术设计,以较为成熟的理论和实践,与信息时代快节奏产业革命进行抗争,为中国的产业化提供着力不从心得服务,显然跟不上时代快速前进的步伐。另一方面,信息时代对现代设计人才需求的质量较高,这无疑在提高着中国的艺术设计教育,应该尽快为社会培养和提供必需的高质量的现代设计人才,这是当务之急。而中国现实的艺术设计教育狀况,令社会和市场难以满意。

一、当代艺术设计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专业设置比较随意

艺术设计是目前的热门专业。为了广揽生源和追求学科门类的齐全,许多本科院校在开设艺术设计专业的过程中,并没有对自身的办学能力进行严格把关,而是以经济效益为依据,匆匆上马,其造成的后果是高校专业趋同,缺乏特色。就现实情况来看,当前很多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在课堂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都大同小异,不仅未能根据社会发展需求以及自身的办学能力形成特色,而且不同程度存在学生就业层次低和办学后劲不足的问题。

2.人才培养目标不够清晰

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是高校教育与社会需求协调一致的关键环节。它要求教育者应直接根据市场需求定位专业教育目标,否则就会出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脱节的问题。当前国内高校艺术设计教育虽都提倡人才培养目标要依据社会需求定制,但执行情况并不理想,流于形式的做法普遍存在,由于对社会需求的真实状况缺少深入的调查研究,不少院校制定的人才培养目标都比较模糊,难以适应社会需求。

3.教学方法单一、落后

当前许多艺术设计教育仍在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来进行的,教学方式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不注意搜集学生的反馈信息,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组织形式上,主要以外在手段迫使学生学习,比如不知过多作业,安排频繁的考试等等。在实际效果上,这种教学方法不仅不能达到预期目标,而且严重制约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问题意识、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无法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二、艺术设计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艺术设计学院按照学校“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的办学定位,依托校企合作的良好基础,以市场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为导向,构建优势明显的“应用型”专业学科结构体系,同时积极响应教育部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号召,以培养具有终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强的社会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富有时代精神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为艺术设计学科建设和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了新思路。

1.以市场为导向,构建特色专业

艺术设计学科的发展要有一个准确的定位、科学的规划,同时也要根据社会的需求不断调整专业设置,发展自己的特色,为此,必须不断进行改革探索。着力培养发展艺术产业急需的设计人才,努力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2.教学模式的国际化改革

传统的“目的式教学”模式一般按照教师讲课——布置作业——学生制作——交作业——评定成绩的程序进行,教师与学生、教与学之间缺乏互动,更无法真正做到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艺术个性,显得单调,乏味,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目标相距甚远。针对上述情况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3.更新教学观念,强化实践教学

创新实践能力是应用型人才的灵魂。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在理论讲授基础上,通过课外实验、实习、社会实践等环节加以强化。为了改革传统艺术设计教学模式中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学院依据校企合作的办学经验,制定并执行了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该体系采用“常规的认知实习+非常规实习”模式进行。

三、艺术设计教育改革重点及方向

基于对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经验,结合当前教育部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要求,现将今后一个时期艺术设计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与方向总结如下:

1.强化市场意识,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艺术设计教育应坚持与时俱进,通过不断寻找其与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相结合的切入点,使艺术设计教育与社会需求紧密联系。要适时重构课程体系,通过改革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2.融入国际潮流,努力提升学生使用现代设计语言的能力。艺术设计教育必须在保持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同时,使用国际通用的设计语言,现代设计语言包括现代设计理论、现代设计观念、现代设计思维方法及现代设计形式表达等。现代设计语言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艺术设计教育者需要及时了解和掌握现代设计动态和趋势。

3.拓宽教育视野,全面提高学生借鉴、吸纳异域文化精华的能力。任何国家的民族文化,都是在异域文化的不断交流融合中发展起来的,几乎每一次文化的飞跃发展,都来至对异域文化的吸收。因此,艺术教育应注意从异域文化的吸收中形成自己的特征,使中华文化的内涵更加丰盈、成熟和壮大。

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预期目标的效果与意义

新的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实践中关键在于培养人才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恩能够离,在知识培养上应注重知识的系统化、全面化、多元化,使人才具有较宽的专业知识结构和较深的专业研究能力,成为社会需求的综合型人才。“通过知识教育、能力培养、综合素质塑造,达到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符合新世纪对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要求。另外,“学以致用,服务社会”,是我们艺术设计专业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众所周知,在中国每年从国内各高校毕业的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已超过十万,但真正能被用来服务社会的人才寥寥无几,用人单位已对那些司空见惯的纸上谈兵的所谓人才不感兴趣。究其根源,是我国艺术设计教育过程中出现的纰漏。学生要在掌握专业的学习方法和创意创新方式的同时,培养扎实,精湛的动手能力,做到举一反三,才会在创意上有重点突破,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尽管现有的艺术设计教育体制、现有的教育经费状况制约了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但作为从事艺术教育的工作者,还是要结合现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问题展开一番讨论。

五、结语

培养人才为社会服务是高校的根本任务,当代社会需要的是应用型人才,通过探索专业基础课程设置体系和课程创新模式,引用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和生产实践,形成科学合理的专业知识和生产实践,形成科学合理的基础知识结构体系,可以为学生今后的专业知识学习和就业基础,通过对课程教学模式和内容的改革,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学习知识和培养技能相互促进,为培养其成为优秀的设计师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袁磊,关于艺术设计若干问题的思考【J】.黄山学院学报,2001.11(4);117-120

2.张荔,综合类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践课教学改革初探【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6)

3.李勇,艺术设计教学方式的新体验【J】.东华大学,2005

4.谢海涛,从中德艺术设计教育的差异看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J】装饰,2009,(1)

5.黑川雅之,中西元男,渡边英夫,设计的未来考古学【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

注:本文用于研究武昌工学院2016年度教科研项目,课题名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色彩基础课程建设研究,课题编号:2017JY10。

猜你喜欢
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模式艺术设计
《星.云.海》
《花月夜》
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探索研究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