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互联网+”业态创新物流金融服务

2018-01-01 23:09杨立文
科学与财富 2017年30期
关键词:物流金融互联网+互联网

杨立文

摘要:在经济增速放缓的新常态下,发展物流金融具有重要意义。按照李克强总理“互联网+”行动计划的要求,物流行业在创新和推广物流金融服务业务的过程中,创新“互联网+”业态,跨界融合“互联网+金融”,将有效地控制国内物流金融在发展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和风险,形成物流金融服务新模式。

关键词:互联网+;物流金融

一、前言

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提出“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ITFIN)健康发展”。同年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及《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2016年7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互联网+”高效物流实施意见》中提出要“推进物流与金融等产业互动融合和协同发展、探索建立全国物流金融网上服务平台、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物流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和个体运输户的信贷支持力度”。这从国家政策的高度,指出了必须要将物流业的发展与金融业及互联网+紧密结合。

二、物流金融是对传统物流行业服务业态的创新

物流金融是基于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创新型融资模式,它為金融机构、供应链企业以及第三方物流企业之间的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它是指在物流业的运作过程中,通过开发应用各类金融产品,有效地组织物流领域中资金的流动,包括发生在物流过程中的各种存款、贷款、投资、信托、租赁、抵押、贴现、保险、有价证券发行与交易,以及金融机构所办理的各类涉及物流业的中间业务等。

三、当前我国物流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物流金融服务起步较晚,相比国外以金融机构为主体,推动物流金融业务发展的模式,国内通常是以第三方物流企业为主导。由于物流企业先天素质问题,以及缺乏必要制度约束机制,物流金融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影响到创新业态的推广。

1、动产重复质押问题。目前我国对质押的动产没有统一的登记记录,银行之间质押数据互不共享,一些企业就利用这个缺陷,把某一项质押产品在不同的金融机构进行二次或者多次质押,严重损害了动产质押的信用度。

2、物流企业被动盈利问题。物流金融业务操作环节非常复杂,涉及金融领域中的专业知识。而国内物流企业在规模、资金、人才方面都存在许多不足,在开展物流金融业务时,只是作为代管方存在,处于相对被动的位置,并且在代收款中也只是赚取了部分手续费,最终收益较低,处于被动的盈利状态。

3、银行和企业间信息化沟通低的问题。在物流金融业务中,借款方的金融机构和监管方的物流企业一般都需要对质押物的信息进行沟通交流,并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完整信息系统。但这两者之间通常还是通过人工进行沟通,并没有完全实现信息系统自动化对接,导致较低的监管效率。

四、互联网环境下物流金融的新特点

1、结算在线化。当前在线支付在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2016年我国B2B交易额16.7万亿元,2017年上半年网络零售交易额3.1万亿元。物流企业在进行物流配送的过程中,直接对接买卖双方,为他们提供了代收款和垫付款等物流结算服务,鉴于第三方支付方式的安全性、快捷性等特点,不少物流企业已经逐步取消了传统支付方式,物流结算呈现了结算在线化特点。

2、质押物虚拟化。在互联网环境下,不同形式的电子货币已经融入到商贸流通的各环节,物流金融中的仓库单据、应收货款、应付账款等质押单据也逐渐由纸张变为虚拟化和电子化,物流企业通过EDI进行确认,银行可远程实时监管,并且确认质押效率更高,监管的成本也更低。物流企业与银行之间的信息也更加透明。质押物虚拟化趋势拓展了物流金融的业务。

3、服务平台多样化。“互联网+”促进了网络与实体经济的融合,颠覆了由银行等为主的传统金融服务。物流企业在仓储、运输、配送等环节中直接连接着交易双方,具有客户资源、信息资源等优势,可以利用这些优势来开展物流金融增值业务。企业通过建立跨行业的的物流服务平台推广金融增值服务,将有利于形成一站式的物流整体解决方案。同样物流金融可以生存于银行、保险等金融平台、商贸流通平台、电商平台,具有服务平台多样化的特点。

五、“互联网+”是物流金融服务的再创新

物流业本身是一头挑起消费领域,一头挑起生产领域的枢纽。在互联网时代,物流信息平台的快速发展,使得信息流、物流、商流、资金流真正有了实现四流合一的可能,同时也满足了信息在流动中被可靠监管的信用管理要求。供应链上下游各个环节、各类第三方服务机构可以在物流平台上各取所需。

“互联网+物流”开辟了物流产业升级新路径,而物流与金融的融合创新为能够帮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特别是为中小企业解决资金难题、提升资源整合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增强竞争力。“互联网+物流金融”则是互联网金融和物流金融跨界融合发展的趋势。

应用“互联网+”物流金融,实质上是构建一个以物流企业为节点,贯穿供应链上下游的综合金融服务体系,将其作为物流金融服务升级的切入点,将有利于物流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充分发掘物流金融产品价值,同时将风险分散到供应链的上下游环节。这样一种平台级的金融服务产品,是产业创新的结果,也是跨界融合的产物。

“互联网+”物流金融不仅包括物流金融的各类产品,而且在信息技术平台上,衍生出了物流企业IPO、物流在线保险、物流资产交易、一站式金融服务、平台股权融资、金融仓储业、物联网金融、大数据分析等创新业务。

六、建立互联网+物流金融服务的可靠运行机制

为更好地让互联网+物流金融在物流业发挥作用,同时有效地控制制度风险和操作风险,应注重以下几点:

6.1完善互联网+物流金融的信用法律环境。从政策层面来看,各级政府应树立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思维,制定出台互联网金融嵌入物流业发展的政策,为物流企业与金融机构搭建沟通大平台,设立专业的互联网金融业务,以互联网物流金融拉动物流业发展。从行业监管方面来看,应进一步完善行业自律与行业监管,落实互联网+物流金融管理规范,完善企业征信系统,优化行业金融环境。

6.2健全互联网+物流金融的风险控制系统,实施分散风险控制模式。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嵌入物流企业后,物流企业可根据供应链上下游ERP数据获取供应商、经销商等多主体的数据,了解物流企业的历史发展状况、季节性情况以及平均利润水平。

构建物流供应链的金融风险防控体系,一是要求物流企业应结合自身特点,运作模式与经营特征来控制风险。既参考财务数据、金融数据,又应考虑上下游产业的运营特征、市场份额、融资周期等方面来控制风险;二是建立健全大数据的分散化风险控制模式。大数据是风险防控的重要手段之一,能够让物流企业和金融机构获取透明的信息,做好风险预警和控制预案。

6.3提供一流的服务,完善互联网+物流金融模式。目前,物流企业、金融企业、财务公司以及重点生产及商贸企业都在涉足物流金融领域,互联网+物流金融嵌入物流业,要与物流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与技术管理创新相结合,需要依据行业的特点、企业的具体需求,为上下游提供灵活的定制化金融服务,有效降低融资成本。

七、结语

“互联网+”是互联网经济的新业态,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金融业、商贸流通业等全面融合的演进过程。互联网+物流金融是物流业发展的新战场,它将以产业链、供应链为节点,为各个行业提供一流服务,形成开放稳定、全面高效的互联网物流金融生态圈,协助我国经济新常态的运行。

参考文献:

[1]芦春荣.“互联网+”背景下物流金融服务模式的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6.

[2]赵光辉.“互联网+”背景下我国物流金融发展实证研究——以顺丰和腾邦为例[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6,35(03):76-82.

[3]王鹏.互联网环境下供应链物流金融融资新模式探析[J].物流技术,2015,34(13):79-80+83.endprint

猜你喜欢
物流金融互联网+互联网
物流金融监管绩效FCE评价研究
新形势下宜宾港物流金融的发展策略研究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