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量给桑选择育种材料在组配杂交组合上的试验初报

2018-01-02 07:31黄桂辉孙运朋杨李娟罗会贤罗朝斌
蚕学通讯 2017年3期
关键词:产茧量茧层原种

黄桂辉 孙运朋 杨李娟 罗会贤 罗朝斌

(贵州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贵州 贵阳 550006)

定量给桑选择育种材料在组配杂交组合上的试验初报

黄桂辉 孙运朋 杨李娟 罗会贤 罗朝斌

(贵州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贵州 贵阳 550006)

为了选择茧层高和其它性状优良的新品种,基于前期研究的基础,在2016-2017年春、秋蚕期共4次分别通过中×中、日×日及中×日正反交组合进行综合试验,选择目标亲本进行杂交组配,并以此类杂交组合为研究对象,采取常规饲养方法,开展比较饲养试验。结果表明:各种类型杂交组合的结茧率、虫蛹率、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万蚕产茧量存在显著的差异,茧层率表现优良的杂交组合,选择为目标组合,其亲本组配的四元杂交种有多个杂交组合超过对照品种“菁松×碧月”,可见,其亲本可通过进一步培育研究,可育成高茧层率品种。通过该试验的开展,有望育成综合性状将达到预期的指标——成虫蛹率较高、产茧量较高的高茧层率的蚕品种。

家蚕;定量给桑;杂交组合;育种材料;选择

选育优良家蚕品种是提高和稳定蚕桑产业经济效益的重要物质基础,要选育适宜的优良品种,用于选育杂交品种的育种材料选择是基础性工作。通过纯种采用定量给桑方法选择出来的目标品种,进行杂交试验,以“中×中”、“中×日”与“日×日”方式,“中×日”可根据杂交后饲养的主要成绩判断两个中、日品种间的杂交优势,为进一步选配四元或三元杂交组织提供依据;“中×中”和“日×日”的杂交方式则是通过杂交后代的成绩判断选择对交原种的杂交优势。两方面结合选择,可从中选择各种类型育成目标品种具有现实意义。选择杂交材料是桑蚕品种选育的重要方法之一,前人已有多方面研究,但是通过定量给桑方法来筛选不同茧层率品种,培育育种材料,进而选择杂交材料,近年来还未见报道。本文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两两杂交,完成初步杂交组合及配合力测验,从中选择目标品种的对交原种组合,以此为切入点,进一步完成目标品种材料的选择。从中选择出可作为单中系原种、单个日系原种或中×中、日×日双交原种,为组配目标品种三元杂交或四元杂交组合完成了组配与配合力测验,同时可根据单个原种或双交原种的优劣,对原材料进行选择性定向改良,培育成为目标性状更精确的品种,进而可培育出优良新品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组配中·中×日·日四元杂交组合,对四元杂交组合进行室内饲养鉴定,初步判断在前期研究选择的品种进行组配组合后成绩表现,进一步明确组配组合的选择方向,为在后期研究育成目标品种提供更准确的育种信息。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供试蚕品种:

(1)中×中9个组合:871B×激华、激华×871A、激华×57A、57A×871B、激华×渝1、57A×871A、871B×渝1、57A×渝1、871A×渝1。

(2)日×日9个组合:826×24、882×24、872B×24、H72×24、882×872B、826×882、826×872B、826×H72、882×H72。

(3)中×日20个组合:激华×882、激华×826、激华×872B、激华×24、激华×H72、872B×57A、871B×826、871A×882、渝1×872B、871B×H72、871A×24、871B×882、871A×H72、H72×57A、57A×826、871A×826、57A×24、渝1×826、渝1×24、渝1×H72。

1.2 方法

18个杂交组合同时出库催青,催青后期按蚕卵转色整齐度、不良卵率等条件选择黑色齐、不良卵少的蛾区继续催青收蚁,每个品种收0.5g蚁,4龄起蚕第2d各品种分2区数蚕并定数,每区400头蚕,5龄起蚕后按定量给桑方法给桑,直至5龄老熟结茧。老熟蚕用塑料折蔟上蔟,每区分上两个蔟,用覆蔟网包覆蚕蔟防止熟蚕外逃。上蔟6d后采茧,上蔟7d后调查茧质成绩。各品种的上蔟按自然老熟后开始上蔟,全部上蔟结束为终熟时间,上蔟和采茧、调查均按品种发育快慢按规定上蔟后第7d分别进行。

2 结果与分析

2.1 春季各品种成绩比较

2.1.1 中×中杂交组合成绩及比较

中×中杂交组合成绩如表1所示。

表1 秋季中系杂交组合成绩

注:表中数据为2016-2017年春季平均成绩。

(1)茧层率与万蚕产茧量

①从表1可见,中×中杂交组合的茧层率从高到低的顺序是:871B×激华(25.14%)>激华×871A(25.13%)>激华×57A(24.56%)>57A×871B(23.63%)>激华×渝1(23.59%)>57A×871A(23.56%)>871B×渝1(23.43%)>57A×渝1(22.28%)>871A×渝1(21.43%)。

②万蚕产茧量成绩排列顺序是:激华×渝1(20.41kg)>激华×871A(19.58kg)>57A×渝1(19.25kg)>871B×激华(18.65kg)>57A×871B(18.34kg)>871B×渝1(17.92kg)>激华×57A(17.62kg)>57A×871A(17.39kg)>871A×渝1(14.99kg)。

③茧层率和万蚕产茧量综合成绩较好的华系品种为:871B×激华(25.14%,18.65kg)>激华×871A(25.13%,18.65kg)>57A×871B(23.63%,18.34kg)>激华×渝1(23.59%,20.41kg)。

通过上述数据的比较分析,我们得出:中×中杂交后代从茧层率和万蚕产茧量综合表现较好的品种是激华、871A、871B、渝1。

(2)虫蛹率与万蚕产茧量

①万蚕产茧量高低如上述排列顺序所示。

②虫蛹率高低排列如下:激华×57A(93.81%)>57A×871B(93.62%)>871B×激华(93.24%)>57A×渝1(93.09%)>激华×渝1(93.00%)>57A×871A(92.81%)>871A×渝1(92.39%)>871B×渝1(91.64%)>激华×871A(89.04%)。

③虫蛹率和万蚕产茧量都高的组合是:57A×871B(93.62%,18.34kg)>871B×激华(93.24%,18.65kg)>57A×渝1(93.09%,19.25kg)>激华×渝1(93.00%,20.41kg)。

通过上述结果的比较分析,我们得出:中×中杂交后代从虫蛹率和万蚕产茧量综合表现较好的品种是57A、871B、激华、渝1等,上述两方面的比较与《定量给桑对18个家蚕纯种茧质及健康指数的影响》该文章选择结果相吻合。

2.1.2 日×日杂交组合成绩及比较

日×日杂交组合成绩如表2所示。

表2 日系杂交组合成绩

(1)茧层率与产茧量

①日×日组合的茧层率从大到小排列顺序是:826×24(24.86%)>882×24(24.85%)>872B×24(24.19%)>H72×24(24.06%)>882×872B(24.04%)>826×882(23.86%)>826×872B(23.83%)>826×H72(23.59%)>882×H72(22.87%)。

②万蚕产茧量成绩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882×H72(22.72kg)>826×882(21.72kg)>826×872B(19.92kg)>826×H72(19.69kg)>872B×24(19.35kg)>H72×24(18.99kg)>882×872B(18.61kg)>882×24(17.81kg)>826×24(17.60kg)。

③茧层率和万蚕产茧量都高的品种为:872B×24(24.19%,19.35kg)>H72×24(24.06%,18.99kg)>826×882(23.86%,21.72kg)>826×872B(23.83%,19.92kg)。

通过上述结果的分析,我们得出:日×日杂交后代从茧层率和万蚕产茧量选择综合成绩优的品种是872B、24、H72、826、882。

(2) 虫蛹率与万蚕产茧量综合成绩

①虫蛹率成绩大小顺序为:826×24(96.29%)>882×H72(95.39%)>H72×24(95.08%)>826×882(94.53%)>872B×24(94.43%)>882×24(94.08%)>882×872B(93.85%)>826×H72(93.38%)>826×872B(91.44%)。

②虫蛹率高同时万蚕产茧量高的品种是:882×H72(95.39%,22.72kg)>H72×24(95.08%,18.99kg)>826×882(94.53%,21.72kg)>872B×24(94.43%,19.35kg)。

通过对上述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我们得出:日×日杂交后代从虫蛹率和万蚕产茧量综合选择表现优良的品种是882、H72、24、826、872B。

上述两方面的比较与前文《定量给桑对18个家蚕纯种茧质及健康指数的影响》选择结果相吻合。

2.1.3 中×日(正反交)杂交组合成绩及比较

表3 20个中×日(正反交成绩平均)杂交组合成绩

注:表中数据为2016-2017年春季平均。

从表3各项成绩分析可知:

(1)茧层率与万蚕产茧量

①各杂交组合的茧层率从大到小如表3从1到20号。

②万蚕产茧价量的大小排序是:871B×826(18.15kg)>激华×H72(17.04kg)>871A×882(16.95kg)>渝1×872B(16.17kg)>872B×57A(15.87kg)>57A×24(15.77kg)>871B×882(15.70kg)>激华×882(15.29kg)>871A×24(15.27kg)>871B×H72(15.22kg)>871A×826(15.13kg)>871A×H72(15.03kg)>渝1×24(14.91kg)>57A×826(14.90kg)>渝1×H72(15.70kg)>H72×57A(15.54kg)>(15.16kg)>渝1×826(14.68kg)>激华×24(14.4kg)>激华×826(14.18kg)>激华×872B(13.66kg)。

③茧层率高,同时万蚕产茧量高的品种排名前6个是:激华×882(15.29kg,25.67%)>激华×H72(17.04kg,24.45%)>872B×57A(15.87kg,24.45%)>871B×826(18.15kg,24.25%)>871A×882(16.95kg,24.2%)>渝1×872B(16.17kg,23.96%)。结果,从万蚕产茧量和茧层率指标选择,则是,激华、渝6、57A、882、872B、H72的杂交组合成绩较优,为优选育种材料。这与前文报道的华系单品种、日系单品种的产量、茧层率排名吻合。

(2)虫蛹率与万蚕产茧量

①虫蛹率的高低排序是:57A×24(98.87%)>871B×826(98.78%)>激华×24(98.74%)>渝1×24(98.55%)>激华×H72(98.54%)>871A×24(98.51%)>激华×872B(98.27%)>渝1×872B(98.21%)>57A×826(98.09%)>871A×882(98.05%)>871B×H72(97.94%)>871A×826(97.90%)>872B×57A(97.78%)>渝1×826(97.77%)>H72×57A(97.45%)>激华×826(97.27%)>渝1×H72(97.14%)>871B×882(97.12%)>871A×H72(97.09%)>激华×882(96.99%)。

②虫蛹率高,同时万蚕产茧高的前6个杂交组织是:57A×24(98.87%,15.77kg)>871B×826(98.78%,18.15kg)>激华×H72(98.54%,17.04kg)>871A×24(98.51%,15.27kg)>渝1×872B(98.21%,16.17kg)>871A×882(98.05%,16.95kg)。

结果,从虫蛹率高,万蚕产茧高的选择选择结果:57A、渝1、871A、871B、激华,826、H72、24、872B、882等中、日各5个品种。

2.1.4 中·中×日·日(正反交)杂交组合成绩及比较

表4 优选品种在组配四元杂交种的成绩统计

从表4成绩可知:①茧层率高低排列顺序是:871A·激华×H72·24(24.44%)>57A·激华×24·872B(24.19%)>青松×皓月(23.89%)>871B·激华×24·882(23.18%)>激华·871A×826·24(22.92%)>57A·871B×882·826(22.46%)。

排序看出,有2个品种组合的茧层率高于青松×皓月。

②万蚕产茧量高低排列顺序是:57A·激华×24·872B(23.53kg)>871A·激华×H72·24(23.25kg)>871B·激华×24·882(22.78kg)>57A·871B×882·826(22.64kg)>青松×皓月(22.31kg)>激华·871A×826·24(22.26kg)。

从排序看出,有4个品种的万蚕产茧量超过青松×皓月。

③虫蛹率高低排列顺序是:871A·激华×H72·24(98.74%)>57A·激华×24·872B(98.69%)>激华·871A×826·24(97.94%)>871B·激华×24·882(97.84%)>青松×皓月(97.65%)>57A·871B×882·826(97.06%)。

从排序看出,有4个品种的虫蛹率超过青松×皓月。

3 小结

在基于2015-2016年春、秋季进行5龄定量给桑、蛾区内个体称量等方法初步选择出茧层率、万蚕产茧量、虫率综合成绩较好的品种基础上,本文通过中×中,日×日,中×日进一步比较选择,对综合成绩表现较好的品种开展组配四元杂交种。经实验室对组配的四元杂交种开展比较鉴定,有4个组合成绩在实验室表现突出,初步确定为优选四元杂交组合。

本文研究选育的目标品种是高产、高茧层率品种,从本文中的多项试验结果可知,经过选择方法有希望在前期研究基地上,进一步研究育成目标品种。

[1] 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科学研究所主编.中国养蚕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1.

[2] 吴凡,陈登松,李德臣,等.家蚕秋用新品种鄂蚕6号的选育[J].蚕业科学,2017,43(4):0616-0625.

[3] 朱水芬,杨文,张金祥,等.强健性多丝量家蚕品种云蚕9号的选育[J].蚕业科学,2016,42(1):0092-0099.

[4] 张凤林,周丽霞,王安皆,等.强健性优质多丝量春用家蚕新品种0547×0548的育成[J].蚕业科学,2015,41(1):0057-0063.

[5] 黄德辉,吴福泉,石凉,等.家蚕夏秋用日系灰黑蛾品种574和576的育成及四元杂交组合皖广三号的选配[J].蚕业科学,2015,41(4):0634-0640.

[6] 刘明辉,张尚志,张彦,等.春用多丝量家蚕新品种皖珠2号的育成[J].中国蚕业.2016,37(4):21-24.

贵州省农科院院专项(黔农科院院专项[2014]027号);院地合作项目(院地农科合字[2015]001号);农科院自主创新科研专项(黔农科院自主创新科研专项字[2014]003号);院科技成果培育与人才培养项目(黔农科院CR合字[2014]56号),贵州省动植物育种专项(黔农育专字[2015]008号)资助部分研究内容。

黄桂辉(1967-),女,贵州遵义人,高级农艺师,从事蚕品种选育与应用技术研究。

E-mial:591162060@qq.com

罗朝斌(1964-),男,贵州黄平人,研究员,硕士,从事家蚕品种选育与生物技术研究与应用。E-mial:1839916377@qq.com

猜你喜欢
产茧量茧层原种
“川山×蜀水”原种保种技术及效果
家蚕原原种“871”“872”种性变化分析
柞蚕秋茧茧层厚度抽样测量
高原蚕区家蚕茧层率遗传分析
全方位管理 提高原种整体质量
单张蚕种产茧量提高措施
柞蚕生丝生产中原料茧处理技术
基于纳米TiO2开发的家蚕饲料添加剂在生产上的应用
重庆市纤检局开展2016年春茧收购执法检查
淳安县蚕桑产业现状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