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古诗词阅读状况调查研究
——以山东省部分地区小学生为样本

2018-01-04 06:21王玉国
淄博师专论丛 2017年4期
关键词:古诗古诗词小学生

李 华,王玉国

(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人文科学系,山东 淄博 255130)

初等教育研究

小学生古诗词阅读状况调查研究
——以山东省部分地区小学生为样本

李 华,王玉国

(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人文科学系,山东 淄博 255130)

通过对山东省十个地区小学生古诗词阅读状况的抽样调查,可以看出小学生古诗词阅读存在着下列问题:学习兴趣浓厚但掌握情况不佳、诗句背诵不错但常识知识缺乏、教学方法相对滞后于学生自主学习诉求。基于此,我们应通过加强课外拓展阅读、注重背景知识渗透和加强审美教育等策略加以改进。

古诗词;阅读;自主学习

古诗词是小学语文重要教学内容。由于语言和时代的隔阂,古诗词的阅读、理解和背诵也是小学生语文学习难点之一。古诗词阅读学习并不只存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还牵涉小学生古诗词阅读的已有基础、学习的文化环境、课余拓展的外部条件和主观能动性等多个方面。笔者对山东省多个地区小学生进行了古诗词阅读状况的抽样调查,以了解现代小学生古诗词阅读学习的真实状况,为小学生古诗词阅读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笔者利用所指导语文教育专业学生大三分散实习的机会,于2016年4月到6月间,对山东省济南、淄博、滨州、莱芜、潍坊、德州、菏泽、临沂、青岛、泰安等十个地区低、中、高三个年段的小学生进行了一次古诗词阅读学习状况抽样调查,调查主要采取问卷形式进行。在随机抽样的10所小学438名学生中,发放《小学生古诗词阅读学习问卷调查》438份,回收率100%。

本研究抽样的十地区小学涵盖市区、县城、农村小学不同情况,力求全面反映小学生古诗词阅读状况。低、中、高三个学段学生分布情况如下:低年级102份,中年级174份,高年级162份。因低年级小学生阅读古诗词难度最大,学习主动意识和自学能力还不是很强,所以调查研究中对中高年级小学生略有偏重。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为全面了解小学生古诗词阅读学习状况,调查问卷设计了古诗词阅读状况、知识拓展与掌握状况、学习方法效果三个模块,共设置了20个小问题,三个模块的调查结果如下:

(一)古诗词阅读状况模块

从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来看,71%的小学生表示喜欢古诗词,24%回答一般,5%回答不喜欢。也就是说,95%的小学生对古诗词阅读学习并不排斥。

从学习古诗词的已有基础来看,67%的小学生小学前开始阅读古诗词,33%的小学生在上学后开始阅读。

从古诗词阅读学习主要途径来看,46%的小学生主要通过语文课学习古诗词,49%主要通过课外读物,5%通过电视网络等新兴媒体。随着年龄的增长,课外阅读学习和语文课学习所占比重出现反向升降变化趋势。如下图所示:

主要通过语文课学习古诗词的小学生呈现明显下降趋势,由低年段的68%,到中年段的51%,到高年段则下降为仅仅27%。与此对应,通过课外读物学习古诗词的学生随年段呈明显上升趋势,低学段仅为29%,中学段为43%,高学段则上升为68%。

从阅读背诵古诗词的主动性来看,有23%出于老师要求的小学生,8%出于家长要求,69%出于自己喜欢。随年龄的增长,阅读背诵古诗词出于自己喜欢的原因呈现上升趋势:

如上图所示,小学生主动学习古诗词意愿由低学段的65%,到中学段的68%,到高学段上升为73%。

经常课外读背古诗词的小学生占36%,有时会的占57%,从不会的占7%。也就是说,93%的学生有课外阅读背诵古诗词的情况,虽然经常性地读背古诗词的学生仍占少数,但这也与小学生年龄特点有关。随着年龄增长,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我们发现经常课外阅读背诵古诗词的比率进入高学段后有明显提高,由低学段中学段的30%左右上升到45%。

从古诗词读物的选择来看,83%的小学生读过《唐诗三百首》,23%读过《宋词三百首》,17%读过《千家诗》,10%的学生这三部常见古诗词读物都没读过。古代诗歌启蒙书籍《唐诗三百首》是家长老师心目中最好的诗歌启蒙选本。

从小学生背诵古诗的状况来看,30%的学生能背的古诗在20首以下,38%的学生能背20到50首古诗,32%学生能背的古诗在50首以上。古诗词背诵情况有喜有忧,可喜之处在于,三分之一的学生古诗词背诵数量达到50首以上,有相当的古诗词积累储备。同样值得忧虑的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第二学段学生“能背诵优秀诗文50篇”,第三学段学生能“背诵优秀诗文60篇”。推荐1-6年级背诵的优秀诗歌总数也达到70篇。但在分段统计中,高学段学生仍有25%左右背诵古诗词在20首以下,这部分学生的古诗词学习情况不能达标。

(二)古诗词知识拓展考察模块

问卷调查设置的6个古诗词知识问题涉及诗人朝代、生平、称号等诗歌背景知识以及诗歌描绘事物、诗词名句等内容知识。

从调查结果看,诗歌相关背景知识的掌握不容乐观。其中知道诗人王维所处朝代的有75%。王维作为小学语文中涉及较多的唐代大诗人,在一般的唐诗读物中也是选篇较多的重要诗人,仍有25%的学生不知道他所属的朝代。知道李白诗仙称号的有82%,不知道的仍然占到18%。

知道诗人杜甫家乡的有29%,71%不知道。这是一个较难的问题。杜甫一生漂泊,在都城长安、四川成都等地都留下自己深深的足迹,而他的祖籍是湖北襄阳,出生地是河南巩义,这使得这个题目的干扰信息也比较多。但仍有29%左右的学生答对,说明部分学生在古诗词知识积累中注意了非常重要的诗人生平的问题,或者部分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把这个问题作为了常规内容。但整体看来,诗人家乡、生平等知识在古诗词教学学习中仍是较为欠缺的环节。

知道“岱宗夫如何”中的岱宗指泰山的小学生有54%,46%不知道。这个问题中涉及的诗歌《望岳》在小学古诗学习的范围之外,是一个拓展性的题目。由于本次调查面对山东籍小学生,对于家乡名山文化历史背景的了解就显得不够充分。这个问题看似与古诗词学习无关,而实际上文史哲不分家,小学生古诗词阅读学习的难点之一就在于古诗历史文化语境与今天的隔阂,相应常识性历史文化知识的拓展补充对于小学生学习古诗词非常必要。另一方面,名诗名句的掌握情况相对于背景知识是很可喜的:

知道“但愿人长久”下一句的有72%,28%不知道。这个问题涉及到的苏轼《水调歌头》也超出了小学语文学习的范围,但三分之二多的学生能够答对。知道“天生我材必有用”下一句的有44%,56%不知道。这也是一个比较难的拓展性题目,问题涉及的《将进酒》是到中学时期学生才能学习到的古体诗,但仍有44%的同学能够答对。说明小学生的古诗阅读拓展能部分克服诗歌形式和诗歌篇幅的障碍,也说明小学生阅读部分有难度的长篇幅古诗词是有可能的。

(三)古诗词学习方法和效果模块

对于诵读古诗词最大的好处,问卷调查设置一个多选问题。学生回答情况如下:

42%的同学认为诵读古诗词好处是增强记忆力,57%的同学认为是可以提高语文成绩,50%的同学认为可以学好传统文化,45%的同学认为可以领略古典文学之美。提高成绩的功利目的还是略占上风。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分学段统计中,到高学段中,对于学习古诗词的文化和审美功用的认识逐渐占了上风,认为学习古诗词可以学好传统文化和领略古典文学之美的上升到62%和72%。这说明小学生随着年龄增长,对古诗词的探究能够更多从文化审美角度切入,这是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注意并加以引导的倾向。

对于古诗词学习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度问题,问卷中设置了两个问题。第一,能否在古诗词学习中联想到诗中情景。第二,能否由生活中见到的景物联想起古诗。

50%的学生学习古诗词时可以联想到诗中情景,42%有时可以联想到诗中情景,只有8%同学不能联想到诗中情景,说明古诗词描绘的生活内容虽与现代生活有时代隔阂。但古诗词的艺术魅力还是可以突破这种隔阂为小学生传达超越时空的艺术感受,也说明古诗词教学学习中还原古诗的情境是有效而且必要的。

82%的同学能由生活中见到的景物想起背过的古诗词,18%的同学则不能。这说明古诗词学习能够丰富大多数学生的审美经验,也能让大多数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找到生活经验的印证。

对于古诗教学方法的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

45%的学生认为老师主要通过字词讲解,朗读背诵教他们学习古诗词;41%的学生认为老师主要通过背景介绍、诗句赏析教他们学习古诗词,14%的学生认为老师主要通过自主学习、课外拓展。说明传统的教学方法仍然在古诗词教学中占上风,重审美感受的教学方式逐渐被一些语文老师采用,但小学语文重语言学习基础的特点也使得传统教学方法并未被取代,而学生自主学习阅读的方法在古诗词教学中应用比较少。

对于古诗背诵方法的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

20%的学生背诵古诗词的方法主要是死记硬背,67%的学生主要是理解记忆,13%的学生背诵需要借助家长帮助。在分学段统计中,理解记忆的方式从低年级到高年级逐渐呈现上升趋势:从低年级的50%到中年级的66%,到高年级则达到85%。说明理解记忆的方式是小学生背诵古诗词的最佳方法,也是小学生在年龄增长过程中普遍能够掌握的学习方法。

对于古诗词学习难点,学生回答情况如下:

41%的学生认为学习古诗词最难的是理解,13%的学生认为是记忆,13%的学生认为是欣赏,33%的学生认为是运用。古诗词语句和含义的理解,古诗词在现代语言表达中的运用是古诗词学习的主要难点所在。从分学段统计来看,随着古诗词篇目难度的增加,古诗词难以理解的问题从低学段到高学段有明显上升,记忆和欣赏的难度有明显下降。而运用古诗词的难度一直存在,说明古诗词在小学语文六年的学习中达到学以致用是较难实现的目标。

三、问卷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及对策

在以上调查结果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一)小学生古诗词阅读学习兴趣和基础可喜,学习掌握情况堪忧

一方面,大多数小学生有阅读古诗词、自主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和需要,随着年龄增长,小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是日趋浓厚的,而自主性越来越强,且大多数小学生有一定的阅读古诗词的基础。现在家长非常重视小学生古诗词的阅读学习,三分之二左右的小学生在小学语文学习之前诵读过一定数量的古诗。大多数学生通过《唐诗三百首》等课外读物阅读过古诗词,对于古诗词拓展学习的必要性,88%的同学希望拓展学习课本以外的古诗词,随着自学能力和自主阅读能力的提高,课外阅读逐渐取代单一的语文教材成为小学生接触古诗的主要途径。

另一方面,古诗词背诵掌握的情况并不算理想,甚至很多学生达不到基本的诗文背诵数量要求。可见,古诗词学习阅读的效果仍有较大提升的空间。这两种看似矛盾的现象其实有其必然性。我们会发现,许多小学生在学龄前就开始读古诗甚至背古诗,许多父母在孩子两三岁时就让孩子背唐诗,并在亲戚朋友面前炫耀展示孩子已经会背多少唐诗。但孩子这时不识汉字或识字很少,即使能背下唐诗也并不理解唐诗的意思,无论这一阶段背下多少首唐诗,这些古诗并不能生动地化为孩子的文化记忆。在上学之后,由于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问题,学生在背诵一些要求记忆的古诗篇目时往往死记硬背,而对古诗缺少审美感知,学习效果自然打了折扣。

(二)小学生古诗词相关常识知识的掌握情况不如古诗词名句掌握的情况

古诗词阅读学习中,在诗词本文之外,还有丰富的作者、时代和诗词内容相关的背景知识,这些内容的教学、学习和延伸是目前小学生古诗学习中的短板。孔子在《论语·阳货》中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1]。中国古代古诗教学向来注重诗歌丰富的社会认知功能,今天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许多语文教师受限于应试教育的功利目标,局限于课文本身的字词、解意、思想感情升华的教学程式,而往往缺乏相关的知识延伸拓展,也就可能忽略了借助古诗词让学生了解丰富的传统文化这一路径。像王维所处的朝代、李白诗仙的称号等相对简单的常识性问题,仍有不少的学生答错,说明在古诗词教学学习中对于重要诗人的时代背景、文学史地位、文学史评价,没有成为与课文本体同等重要的常识或者学生充分理解诗歌的辅助途径。

(三)小学古诗词的教学方法相对滞后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审美感知能力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小学生能够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能够在生活中联想起古诗的美丽诗句。随着年龄增长,能够逐渐通过古诗词学习感受领略古典文学之美学习传统文化,具备了理解、感受、想象古诗词艺术世界的审美能力,有课外拓展学习古诗词的主动性。但与此相对应,很多语文教师仍然在诗词教学中更注重字词讲解,囿于应试教育的习惯性思维,有的论者针对这种现象批评道:“教师在教学中冥思苦想的不是教学内容的本质价值,而是学生的考试能力———这首诗、词主要的考点在哪里?关于诗词,考得最频繁的就是字、词、句的意思。”[2](P10)这些局限性也就造成了学生难以深入理解古诗,灵活运用古诗的现象。这就说明,在古诗词教学和学习中,更加注重学生主体性、审美感知的教学学习方法还相对滞后,有待进一步探讨、研究、普及和系统化。

针对以上结论中所反映的小学生古诗词学习阅读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抛砖引玉,提出以下不成熟的对策,希望引起广大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者和一线教师的讨论。

其一,小学生课外古诗阅读延伸应从实际出发,重实际阅读效果。

如今很多家长都注重小学生的课外学习辅导,望子成龙心切,拔苗助长的现象比比皆是。古诗阅读本来是一件赏心悦目、熏陶性情的事情。如果作为学习任务的补充强迫小学生去做,他们即使当时能背诵许多古诗,由于囫囵吞枣很快也就会忘记,而不会化为自己的文化营养。所以,小学生课外古诗阅读要从小学生兴趣和年龄特点出发,在不同阶段选择形式和内容适合孩子的古诗,在老师和家长尽到指引责任之后,应放手让孩子自主地阅读。课外古诗阅读不一定只通过枯燥的纸质阅读来完成,在名胜古迹、自然山水的旅行中,在电视文化诗词类节目的收看中,通过音乐、网络、影视等新形式,学生都可以更灵活地接触古诗,而且不只是在文字层面上接触古诗,从音韵、古诗的画面意境等方面去接触,应该是更容易把一首古诗深深放入脑海之中的。

其二,古诗教学中除字词义讲解外应注重文化背景和常识的教育。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确实应以学习课文文本内容为主体,过多的作者生平、历史文化知识的灌输、补充会造成信息量过大,学生负担增重。但这不意味着学一首古诗,只是就诗学诗,对作者生平经历、诗歌诞生的时代、诗句涉及到的历史文化知识都可以忽略不计。其实一首可以传世的古诗往往因为熔铸了诗人个人的生命经历、社会生活内涵,才具有丰厚的价值。一首诗涉及到的历史文化常识不一定生硬地塞入一首诗讲解的知识内容里,而是在某句诗的解读中可以联系诗人的具体经历、性情嗜好或者相关历史社会知识。比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完全可以由“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两句的富有想象力、潇洒飘逸联系到李白“诗仙”的称号。这样既不额外增加学生负担,又让学生能更形象、更切近地读懂古诗。

其三,古诗的教学中应该更加注重美育和学生对古诗的学以致用。

以往的小学古诗教学更加注重的是智育和德育,即古诗字词句的掌握和古诗思想感情的理解。而往往忽略了古诗组织运用字词句、传到某种思想感情借助的是其独特的审美形式。古诗的音韵美需要学生在准确的反复吟诵中去感受,古诗的意境美需要学生充分地以自主想象投射其中。虽然这与传统的语文教学看似没有偏离这些方面,但古诗朗诵往往因指向背诵的目标任务变成无感情无起伏的硬读硬背。许多语文教师虽然也注重诗词的背景介绍和诗句分析,但往往完全从教参或权威解释出发,把所有的介绍解读生硬地往教材教参所指向的主题思想上靠。在分析诗句时,“只对诗词作‘分解式’的意象分析和‘标签式’的意境重组”,“这种‘抽刀断水’”式的教学方式,只能将文本流于琐碎,完全破坏了诗词的整体性和整体美感”[3]。另外,语文教学中可以尝试让低中年级学生作文重写诗境,高年级学生试着写浅易古诗,通过写作让学生对古诗能够活学活用,化为自己的语文素养的一部分。

在最近的小学语文教材改革中,传统优美诗文的内容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在2016年开始使用的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文总数已达120篇。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教学需要配合时代教育变革需求增强传统文化内涵、改进教学方法,课上教学与课下拓展相结合,为学生营造出真正有意趣、富诗意的古诗诵读学习氛围。

[1]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0.

[2]潘琰.小学诗词教学现状反思与方向策略[J].上海:教育科研论坛,2008,(1).

[3]吴月圆.音韵教学:小学诗词教学不可遗忘的角落[J].中小学教育.2017,(1)

Through the sampling survey of classical poetry reading status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in ten areas of Shandong Province,the following problems have been found:students have strong interest in learning,but poor grasp;they can recite the verse well but lack in common sense;teaching methods lag behind students'demands for autonomic learning.Therefore,we should make some improvement by strengthening extracurricular reading,paying attention to background knowledge and strengthening aesthetic education.

classical poetry;reading;autonomic learning

G622

A

(2017)04-0009-05

2017-09-03

李华(1979-),潍坊安丘人,博士,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人文科学系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诗歌研究;王玉国(1980-),泰安肥城人,硕士,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人文科学系讲师,主要从事中国现代小说、诗歌研究。

周静)

猜你喜欢
古诗古诗词小学生
古诗词里的清明时节
踏青古诗词
我爱古诗词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拟古诗”之我见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