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读三书,精读心书

2018-01-04 22:42一考生
作文新天地(高中版) 2017年9期
关键词:无字观点心灵

一考生

人要读三书:有字之书、无字之书、心灵之书。此三者涵盖了一个人所需的实用之学、处世之学与精神之学,因而需要“兼读”。而其中,我认为心灵之书又是最高层面的,故须对其“精读”。

有字之书,在我看来即一个人所需的专业性知识与工具性知识,即每个人都要识字,能认读拼写,这是当今社会人人需备的,它使人远离无知与文盲困境。我国推行的九年义务制教育便是主要教授有字之书,它是各类书乃至阅读的前提。

而无字之书,即为人处世之书,它强调的是生活性。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人的生存已离不开社会与人。社会学家涂尔干讲的“有机社会”便是人与人相联系的社会。那么,在这当中,我们要讀无字之书,于日常生活言行中,于耳濡目染中,使我们不至于成为迂腐刻板的“怪人”。

此二者均要读,但仅此是不够的,还应读心灵之书,即修养身心,提升思想,实现我们身为“独立的人”的目标。这好比建造一幢居住的房子,打好地基,建好钢筋水泥的框架,甚至粉刷好墙壁,装好窗与大门,但若没有内部必备的生活物品,这房子仍是不能使人安心栖居的温柔乡。心灵之书便是“房子”内部的配置,而对此需精读。

我们精读“心书”,是为了使自己成为有良知、有思想的具有独立人格的人。刘瑜说过,我们除了要对屋子添砖加瓦,更应“使头脑成为一支军队,对自己的心灵招兵买马”。我们之所以为人,之所以与他人不同,在于我们有“觉醒与思考的力量”。仅成为一个有文化的人是不够的,我们要探讨更深层次的生命奥秘。鲁迅的“立人思想”——使人除了成为社会中的人,更应是独立于群体的人;孔子对生命价值本源的探索由“向天”转变为“在人”,均启示我们充实自身心灵与精神从而成为独特个体的重要性。何况人人都阅读好心灵之书,人的素养会得到提升,社会的状况也能改善。《希腊精神》里伊丽丝阐释了文明的最高境界:那些我们无法准确衡量的东西成为至关重要的,如对心智的追求、礼貌周到的品质等。只要人人能精读心灵之书,每个人必是有更高追求之人,他不会汲汲于丝毫得失,不会为了利而背义,处贫亦可乐道,那么社会的弊端或许就不会再有。

心灵之书,是道德之书,是修身之书,是独立个体之书。

有字之书是根本,无字之书是立世之方,而心灵之书则是成为至人之要。兼读三书,使我们立世,精读心书,便可立人。

点评

标题表明了作者的认识,观点十分鲜明。第一段直截了当地提出观点,诠释标题,指出了阅读两个层面的需求,即“实用之学”与“精神之学”,明确的立论指向,为下文的评述做了很好的导引。结尾回扣标题和第一段观点,首尾合扣,圆润自然,起到了升华观点的作用。

文章的语言风格平稳实在,似乎就是在给我们讲一个很平常的道理。但在平稳实在的论述中,作者有条不紊地阐述了人生所要阅读的三本书之间的关系与价值。可以这样说,文章于波澜不惊的评说中逐步展示着对问题的独特而深刻的见解。在读文章的过程中,读者会被作者的思考所感染而受到启迪。文中多种论证方法的运用从不同角度推进了评说的深入,尤其是第四段的比喻论证,深入浅出地将抽象的道理具体化,是文章的一大亮点,也体现了作者所具有的比较成熟的论述能力。endprint

猜你喜欢
无字观点心灵
更多观点,请扫码阅读。
更多观点,请扫码阅读
更多观点,请扫码阅读。
不可思议的旅程
冬日苏格兰 震撼心灵的美
读一部“无字”的“名著”
美味下饭剧,胃与心灵的治愈
唤醒心灵
心灵小语
从创伤记忆看张洁的《无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