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心为魂

2018-01-04 11:55一考生
作文新天地(高中版) 2017年9期
关键词:无字泥潭两本书

一考生

阅读常被奉为一个民族的灵魂。有位作家说,人生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是“心灵之书”。

这话说得确实精辟,但我仍想为其添上一种层次:以“有字之书”为人之底,以“无字之书”为人之骨,以“心灵之书”为人之魂。

“有字之书”指世间客观存在的一切文字内容,也是人们狭义上的阅读之物。杜拉斯曾说过“每一本书都是漫漫长夜”,夜晚,用一本书来填满闲暇的时光,一方面夯实了基础,另一方面开拓了人的视野。培根也常强调“读书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但若仅停留在阅读“有字之书”的层面上,便易陷入苦读成疾的泥潭。

“专读书也是有弊病的”,鲁迅鼓励人们使所学的知识活起来,这便是所谓的“无字之书”。

“无字之书”深深根植于生活这片包罗万象的土地上,经历百态人生也是另一种阅读。向生活寻求知识,学习为人处世的道理,为成为一个大写的人搭好骨架。这本书中没有直接易得的文字总结,它更需要人活化地看待,留心生活中的细节,从中撷取成长所需的营养,做到经世致用。

读着这两本书,能拥有“谈笑有鸿儒”的展望,但真正贯穿人一生的更关键的是“心灵之书”。

“心灵之书”似乎更为玄妙,大家如齐白石也只能说成“要常有古人之微妙在心间”。我将这种微妙理解为一种自我意识,如果一个人永远是外在事物的反映,缺乏自我的內在焦点,那他仍是无用的。特别是在物欲快速膨胀的当下,潜心读书的人却已消失殆尽,更不用说回归本心,发出“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的深层自我反思了!拥有向内探寻的自我意识,才能回答人何以为人的终极难题。而且每个人的心灵都脉动着不同人格的血液,借鉴他人确为一条捷径,但读懂自己内心更为重要。常读“心灵之书”,为自己注入独立之灵魂。

从另一方面来认知,“有字”“无字”之书都是为了读透“心灵之书”服务的。腹有诗书气自华,也是对读通心灵才为终极目标的明证。它们是殊途同归的方式,“心灵之书”散落在世界的每个角落里。

阅读向着领悟“心灵之书”出发!为保有人鲜明生机的愿望,时刻铭记以读心为魂。

点评

开篇直接点明阅读的重要性,“阅读常被奉为一个民族的灵魂”,接着在概述材料中作家的话后,十分精练地指出了自己对三本书的内涵及理念的阅读理解,做到了鲜明、准确、精练。文章的主体部分从三本书的各自意义与价值着手深入论证,在肯定一层对另一层阅读作用的基础上不断地展开思考。作者的思想是客观而独特的,如“仅停留在阅读‘有字之书的层面上,便易陷入苦读成疾的泥潭”“读着这两本书,能拥有‘谈笑有鸿儒的展望,但真正贯穿人一生的更关键的是‘心灵之书”“为保有人鲜明生机的愿望,时刻铭记以读心为魂”等论述充满着独特的思考。作为评说,其重点就在围绕特定的评说内容展开具体的“评”,文章始终都在评中说理,语言理性而思辨,思维活跃且严谨,不失为一篇优秀的考场评说文。

猜你喜欢
无字泥潭两本书
有趣的“拔河”比赛
青蛙卖泥潭
巧过泥潭
不可思议的旅程
亮点
读一部“无字”的“名著”
一口“仙气”
两本书
泥潭大逃亡
从创伤记忆看张洁的《无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