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生命之芸香,偕心灵以共舞

2018-01-04 22:50一考生
作文新天地(高中版) 2017年9期
关键词:无字字里行间共舞

一考生

三味书屋中寿镜吾先生之父曾出此语:“布衣暖,菜根香,詩书滋味长。”诚哉斯言,“诗书”作为物质生活之外的精神食粮,古往今来,无人不识其重要。然而当今人们亦产生了“读书焦虑”,仿佛踏出校门便停止了学习的脚步,而以一张张微信朋友圈上的“读书照”自我标榜。殊不知,学习绝不是标签式的阅读与简单的浏览,而是恒久的、伴随生命每个角落的向外发现、向内探索。

有人说,人的一生要读“有字之书”、“无字之书”以及“心灵之书”。在我看来,这正是对贯穿一生的学习的最好诠释。诚然,我们确实需要不断阅读那些白纸黑字之上的知识。从字里行间,我们汲取前人的智慧,领悟旁人的情感体验,为自己构建物质世界之外的精神天地。文字的阅读充实人的生活,照亮人前进的道路,无疑是极其重要的学习方式。与此同时,我们又绝不能将目光局限于字里行间,而“无字之书”,正代表了我们普通却又波澜壮阔的生活。古人云:“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知识本身来源于生活,而置身自己生活之中的我们,亦绝不可“一心只读圣贤书”而忽视了在每时每刻的生活中寻求智慧。在这本“无字之书”之中,我们不断思索、提炼,又结合理论所学,如此方可品出生命的至理,而不再将视角局限在简单的“读书”学习上。

村上春树曾说:“我不能抛弃心,我想。无论它是多么沉重,有时是多么黑暗,它却时而可以像鸟一样在风中曼舞,可以眺望永恒。”是的,在漫长的人生之中,向前人、向生活学习固然重要,但永不能被抛弃的“心灵之书”,方是我们必读的、属于自己的经典。读“心灵之书”,是在喧哗众生中沉静下来,追寻自我;是在步履匆匆时驻足自视,回望灵魂。《世说新语》中,桓温曾得意挑衅,问殷浩比之自己何如。而殷浩铿锵以答:“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壮哉!阅读心灵,正是不断与自我周旋,不断摸索,不断追求,甚至与自我搏斗。然后我们方能最终读懂心灵,看清自我,而放出“宁作我”之豪言。在品读经典之美、生活之乐的同时,唯有时时握有对心灵的清醒认识,保有高贵的心灵,朝着自我价值的实现不懈前行,我们才能真正领会“学习”这一人生历程的奥义。

古人曾以“芸香”作为书香之雅称,须知这“芸香”并非仅在三坟五典的字里行间,亦在生活之美、心灵之华。愿阅尽生命中时时刻刻的芸香,永不停止学习的步伐,以自我价值的最大实现,完成这一生中与心灵的共舞之旅。

点评

一篇优秀的论述文真正的内在魅力是自由独特的思想,这篇文章确实做到了。准确地理解概念,但又不局限于相关的理解,而是由此延伸拓展,提出自己新的理解和认识:“学习绝不是标签式的阅读与简单的浏览,而是恒久的、伴随生命每个角落的向外发现、向内探索。”全文抓住这一点,比较深入地分析了为什么要读三本书的理由,提出了怎样去读这三本书的方法。以论述读“心灵之书”为重点,兼评读好其他两本书的必要性,三本书的关系阐述得比较清楚。文章思辨色彩浓烈,始终将观点放在一种思辨的状态下去表达,给读者的感觉是理性而深刻,如文章的第二段,不多的文字,作者从肯定到否定再到树立自己的观点,阐述得有条有理,逻辑严密,思维清晰。endprint

猜你喜欢
无字字里行间共舞
善思与研学齐驱,智慧和灵动共舞
荷间共舞
爱上泉州南音的“字里行间”与“清雅韵质”
不可思议的旅程
与神共舞Nissan GT—R与TA的故事
读一部“无字”的“名著”
联姻理化生 共舞中考场
施特劳斯字里行间阅读法的应用价值及存在的问题
你和我
从创伤记忆看张洁的《无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