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在小儿肺炎诊断中的价值探讨

2018-01-05 01:08林彬阮爱丽
中国疗养医学 2017年12期
关键词:降钙素细菌性阳性率

林彬 阮爱丽

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在小儿肺炎诊断中的价值探讨

林彬 阮爱丽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在小儿肺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某院儿科2016-01—12住院诊断为肺炎患儿360例,按照病原学或血清免疫学检查患儿分为支原体肺炎组、病毒性肺炎组、细菌性肺炎组,分别为115例,120例,125例。另选择某院健康体检的非感染小儿360例作为对照组。对各组C-反应蛋白检测和降钙素原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细菌性肺炎患儿,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性肺炎患儿,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原体性肺炎患儿中,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5例细菌性肺炎患儿经合理用药后,降钙素原阳性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d后,125例细菌性肺炎患儿C-反应蛋白阳性率未见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治疗7 d时C-反应蛋白阳性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P<0.05。结论 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有助于细菌性小儿肺炎的早期诊断和指导临床用药,但不能区别病毒或支原体感染,因此,降钙素原还不能取代支原体抗体的检测。

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小儿;肺炎

小儿肺炎是儿科常见疾病,婴幼儿发病率较高,病原体以细菌、病毒及肺炎支原体感染多见[1],且每种肺炎病原体对小儿肺部及身体的影响,对患儿的治疗与预后有着比较明显的差异。对小儿肺炎的确诊主要依赖微生物的检测,但阳性率较低且常受到抗生素的干扰。因此,鉴别细菌感染类型以及如何针对小儿肺炎的发生和发展给予科学的评估是临床工作的重点[2]。本研究对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在测定儿科感染性肺炎诊断中的价值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儿科2016-01—12住院诊断为肺炎患儿360例,均符合《实用儿科学(第6版)》中的相关标准[3],所有患儿均经胸部X线、血常规检查,病原体分离作为判断支原体、病毒和细菌的依据。其中男199例,女161例,平均年龄(9.1±3.9)岁,按照病原学或血清免疫学检查将患儿分为支原体肺炎组、病毒性肺炎组、细菌性肺炎组,分别为115例,120例,125例。排除标准:①其他系统严重疾病患儿。②支气管哮喘者。③其他过敏性患儿。④有免疫缺陷病史者。⑤不同意本次研究者。另选择我院健康体检的非感染小儿360例作为对照组,男171例,女189例,平均年龄(8.9±3.1)岁。各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检测方法 C-反应蛋白检测:取受检对象清晨空腹静脉血2 mL,制备血清上机2 h内检测完毕,速度:2 000 r/min。全血C-反应蛋白的测定采用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仪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试剂盒为宁波美康公司提供,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严格操作,以>10 mg/L为阳性。

降钙素原检测:无菌操作采取静脉血3 mL于真空采集管,1 h内离心,速度:3 500 r/min,离心时间:10 min,于-80℃冷冻待检。PCT全定量测定采用荧光酶标免疫测试仪及配套试剂检测,试剂盒和测试仪均由法国梅里埃公司生产,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以≥0.5 ng/mL为阳性。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软件包,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行t检验,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检验标准:P<0.05。

2 结果

2.1 各对照组血清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检测结果比较 细菌性肺炎患儿,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性肺炎患儿,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原体性肺炎患儿中,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 抗生素治疗3、7 d后降钙素原结果 125例细菌性肺炎患儿经合理用药后,降钙素原阳性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2.3 抗生素治疗3、7 d后C-反应蛋白结果 治疗3 d后,125例细菌性肺炎患儿C-反应蛋白阳性率未见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治疗7 d时C-反应蛋白阳性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P<0.05(表3)。

表1 各组血清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检测结果比较(n)

表2 抗生素治疗3、7 d后降钙素原结果(n)

表3 抗生素治疗3、7 d后C-反应蛋白结果(n)

3 讨论

小儿肺炎是儿科常见疾病,小儿的抵抗力较成年人差,肺炎不及早发现并给予有效控制,很有可能引发患儿其他的疾病[4]。全血C-反应蛋白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当体内的组织出现炎症时,由巨噬细胞释放白细胞介素,进而刺激患儿体内的肝细胞合成全血C-反应蛋白,且细菌感染阳性率极高[5]。但C-反应蛋白升高提示细菌感染虽然可以指导肺炎患者抗生素使用,但特异性不高。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耗时较长,且基层医学存在检验技术局限等因素,难以及早发现细菌感染,所以寻找一种快速、准确的炎症标志物尤为重要。

血清降钙素原作为一种糖蛋白,是无激素活性的降钙素前肽物质,与感染所致的炎性反应综合征、脓毒症等全身感染的严重程度和预后具有明确的相关性,在临床上逐渐推广,其临床应用价值已经获得相关研究人员的一致认可[6-8]。研究显示[9],降钙素原对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具有较强的鉴别能力,能够辅助判断呼吸道细菌感染,被认为是一种有价值的标志物。血清降钙素原在一般情况下不易被降解,难以进入至血液,其稳定性较好,因此,降钙素原作为炎症标志物用于感染疾病,被认为是细菌感染时有价值的炎症标志物[10]。正常情况下,甲状腺髓质细胞和肺脏的神经内分泌细胞产生PCT降钙素的前体,在健康人血中水平极低,半衰期为20~24 h。发生细菌感染时,细菌引起的内毒素刺激血清降钙素原分泌增加,其浓度将会在8~24 h内明显上升,而在病毒感染中维持在正常范围或轻度增高,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可以反映炎症程度。

本研究中结果提示,细菌性肺炎患儿,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性肺炎患儿,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原体性肺炎患儿中,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有助于细菌性小儿肺炎的早期诊断和指导临床用药,但不能区别病毒或支原体感染,因此,降钙素原还不能取代支原体抗体的检测。

本研究结果还提示,125例细菌性肺炎患儿经合理用药后,降钙素原阳性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d后,125例细菌性肺炎患儿C-反应蛋白阳性率未见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治疗7 d时C-反应蛋白阳性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P<0.05。这也说明降钙素原在治疗监测方面优于C-反应蛋白。

综上所述,血清降钙素原和于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可作为小儿肺炎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常规指标,在细菌性肺炎的鉴别诊断上,降钙素原优于C-反应蛋白。

[1]罗小容.机械振动排痰辅助治疗小儿肺炎的效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3):9-11.

[2]聂艳娇.机械振动排痰辅助治疗小儿肺炎的护理分析[J].中外医疗,2013,32(11):162.

[3]邹带娣.机械振动排痰辅助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分析[J].微创医学,2015,10(2):171-172.

[4]代永红.小儿肺炎机械振动排痰辅助治疗效果研究[J].大家健康旬刊,2016(2):107-108.

[5]祖艳梅,代小晶.小儿肺炎应用机械振动排痰辅助治疗的临床分析[J].医学美学美容旬刊,2015(5):132.

[6]官招娥,许小勤,阮定珍,等.机械振动排痰辅助治疗小儿肺炎的护理效果观察[J].青岛医药卫生,2016,48(5):392-393.

[7]熊方,徐萍,晏诚,等.血清降钙素原在医院内获得性肺炎疗效评估中的价值分析[J].健康之路,2016,15(7):1344-1345.

[8]田浩.血清降钙素原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临床诊断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14,22(8):83-84.

[9]崔晓莉,王忠勇,赵宏胜,等.降钙素原对重症患者细菌感染预后的预测价值[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3,26(6):106-107.

[10]苑文雯,李妍,杨宁,等.肺炎合并脓毒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临床肺科杂志,2013,28(5):158-159.

1005-619X(2017)12-1303-02

10.13517/j.cnki.ccm.2017.12.031

352100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宁德市医院

2017-08-04)

猜你喜欢
降钙素细菌性阳性率
历史上那些骇人的细菌性传染病
破伤风抗毒素复温时间对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阳性率的影响
降钙素原在儿童呼吸道感染中指导使用抗生素的效果分析
视频宣教结合回授法对肺结核患者病原学阳性率的影响
降钙素原在细菌感染中临床应用的研究
抗核抗体谱IgG 检测在自身免疫疾病中的应用分析
降钙素原、D-二聚体联合SOFA评分对脓毒症预后的评估价值
破伤风抗毒素复温时间对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阳性率的影响
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调查研究
基于羊细菌性疾病的预防控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