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治疗联合康复训练对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治疗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2018-01-05 04:33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河北承德067000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7年24期
关键词:高龄股骨康复训练

马 腾 (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河北 承德 067000)

早期康复治疗联合康复训练对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治疗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马 腾 (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河北 承德 067000)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联合康复训练对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治疗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股骨转子间骨折高龄患者130例均针对骨折状态采取内固定方式做骨折处理,结合患者自身康复干预意愿及实际状态分组。观察组65例在内固定治疗期实施早期康复治疗联合康复训练,对照组65例仅开展常规术后康复护理,均持续观察6个月,利用Barthel指数评估日常生活能力,应用Harris髋关节活动量表观察运动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3、6个月Barthel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arris髋关节活动及髋关节运动功能恢复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骨转子间骨折恢复期内并发症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治疗期间开展早期康复治疗联合康复训练,可促进患者骨关节功能的快速恢复,缓解骨伤及手术疼痛,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生活能力提升,改善运动功能。

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早期康复训练;生活能力;运动功能

股骨转子间骨折发生率占全身各处骨折损伤总比1%~3%,尤其在近几年国内老龄化社会现象突显,而老年群体因机体退行性病变及骨质疏松等高风险诱因,导致临床骨科中股骨转子间骨折发生率不断增长〔1〕。而高龄人员多伴有一种或多种慢性疾病,加之骨折因素,造成患者生命质量严重降低,增加患者死亡风险,由此,临床中也将这类骨折损伤称之为高龄人群最后的骨折〔2,3〕。目前临床中对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首选手术方式,即利用外科手术方式做股骨转子间复位内固定,有效提高患者后期存活率;因患者骨损伤生物功能特殊性,加年龄因素,造成术后恢复效果不足,易导致高龄患者手术内固定后生活能力、运动功能降低〔4〕。本文回顾性分析股骨转子间骨折高龄患者内固定手术治疗期实施早期康复训练指导对预后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2015年6~12月股骨转子间骨折高龄患者130例,年龄61~85岁,平均(69.35±6.25)岁;男77例,女53例;均通过X线、CT等影像学检测,确诊符合股骨转子间骨折诊断标准〔5〕;均为闭合性骨折,依据Evans分型标准,Ⅰ型28例,Ⅱ型42例,Ⅲ型47例,Ⅳ型13例;骨折位置:左侧74例,右侧56例。纳入标准:①符合股骨转子间骨折诊断标准;②均具备手术治疗指征并实施内固定手术处理;③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④患者自身精神认知功能正常,有良好配合依从性。排除标准:①病理性骨折;②伴有精神异常或认知功能异常;③合并严重肿瘤疾病;④骨折前已完全丧失行走能力或偏瘫。根据骨折状态采取内固定方式做骨折处理,结合患者自身康复干预意愿及患者实际状态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观察组在内固定治疗期实施早期康复治疗联合康复训练,对照组仅开展常规术后康复护理。两组临床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方法 两组均实施连续硬膜外麻醉,并遵循患者机体状态、骨折伤情采取动力髋螺钉方式内固定处理;针对伴有骨质疏松患者给予对症辅助治疗。对照组术后恢复期间内重点针对患者髋关节区域进行被动性锻炼,指导患者屈膝伸展活动,可给予持续被动运动训练(CPM)进行常规术后康复指导,每日早晚做运动锻炼1次,每次活动时间控制在20~30 min。观察组内固定治疗期实施早期康复治疗联合康复训练,重点针对小腿三头肌、股四头肌、踝背伸肌等部位做康复锻炼指导;并结合骨伤特点及个人需求制定股骨转子间骨折高龄人员早期锻炼康复计划。见表2。

表1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

表2 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早期锻炼康复计划

1.3疗效标准 持续观察6个月,利用Barthel指数〔6〕评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记录并发症;应用Harris髋关节活动量表观察运动功能改善情况〔7〕,优:骨伤侧髋关节无疼痛感,活动伸展恢复率80%以上,行动正常;良:骨伤侧髋关节偶伴轻度疼痛感,活动伸展恢复率60%~80%,行动需辅以行走拐杖;可:骨伤侧髋关节伴有中度疼痛感,活动伸展恢复率40%~60%,无法自理生活,需搀扶行动;差:骨伤侧髋关节伴强烈的疼痛感,活动伸展恢复率低于40%,无法自理生活,不能下床活动。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χ2、t检验。

2 结 果

2.1两组术后Barthel评分比较 观察组术后3、6个月Barthel

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见表3。

2.2两组术后半年运动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锻炼6个月后,Harris髋关节活动恢复效果及髋关节运动功能恢复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2.3两组并发症情况 观察组恢复期内并发症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3 两组术后Barthel评分比较分,n=65)

表4 两组术后半年运动功能恢复情况

表5 两组并发症情况〔n(%),n=65〕

3 讨 论

股骨转子间骨折作为高龄人群较为常见且多发性骨损伤之一,因骨折部位生理结构的特殊性及生物力学特征,受损后可导致稳定性破坏;而患者长时间的卧床限制活动,将造成肌肉骨骼失用性萎缩〔8〕。老年高龄患者多伴有各类慢性疾病,患者骨折后期并发症风险更高。如Yoo等〔9〕研究发现,股骨骨折后若仅仅依靠手术的复位处理,而缺乏与之相应的规范化康复指导,其患者自身股骨功能将形成障碍性损伤,造成股骨功能丧失,甚至增加患者后期再次骨折风险。而Douša等〔10〕通过针对髋关节骨折患者做术后肢体功能恢复调查指出,髋关节受长时间制动因素及骨伤而缺乏相应的肢体肌肉锻炼,造成肌无力或骨关节僵硬,进而造成骨折愈合迟缓。由此表明,康复训练指导对股骨骨折患者的后期康复有重要意义。不过目前临床中在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研究多重视手术治疗方式、内固定处理〔11~15〕,在骨折患者围术期的早期康复及功能锻炼方面研究相对不足,缺乏完善、统一的康复指导标准。

现代临床研究认为,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关键在于骨折损伤的处理与运动康复的合理性,良好的骨伤干预措施可增强患者后期肢体功能锻炼的灵活度〔16,17〕,而规范、完善的康复措施也需要结合患者骨伤复位愈合情况及生物应力机制进行科学的制定。Chang等〔18〕调查指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可针对患者骨伤及后期康复的有利因素进行制定方案,并按照骨折恢复的稳定性、可靠性指导完善的术后康复预案,由此达到骨折与康复的一体化治疗干预。陈新伟等〔19,20〕结合生物机制研究发现,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在早期的康复锻炼中可有效促进静脉血运循环,增强淋巴液的快速回流,避免纤维蛋白及骨伤区域组织渗液的沉积,防止肌肉与肌腱的相互粘连,避免肌肉萎缩,提高了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科学的早期康复治疗与锻炼指导促进患者骨伤肿胀组织的消退,缓解疼痛感染,增加肌肉与关节的活动效率,促进患者早期康复中骨愈合效果;另外针对高龄患者,科学的康复锻炼指导也减少患者骨质疏松的发展,控制并发症发生。

1Nasab SA,Khorramdin E.The essessment of mortality and quality of life after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of femur in patients older than 60 at Emam Khomeini Hospital of Ahvaz:〔J〕.Pakistan J Med Sci,2017;33(4):895-8.

2米 宁,高仕长.PFNA与DHS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疗效对比研究〔J〕.重庆医学,2013;42(28):3353-4.

3马 俊,宁显明,邵大洪.全髋关节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患者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比较〔J〕.山东医药,2010;50(3):66-7.

4Zhang S,Zhang Y,Wang S,etal.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limited internal fixation conbined with external fixation for Pilon fractur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Chin J Traumatol,2017;20(2):94.

5Mcrae R,Esser M,著.徐卫东,侯铁胜,译.实用骨折治疗学〔M〕.第4版.上海:第二军医大出版社,2006:20-7.

6侯东哲,张 颖,巫嘉陵,等.中文版Barthel指数的信度与效度研究〔J〕.临床荟萃,2012;27(3):219-21.

7白晓军,贺永进,康 凯,等.PFNA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愈合情况及Harris评分的影响〔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12(4):62-4.

8Milte R,Crotty M.Musculoskeletal health,frailty and functional decline〔J〕.Best Pract Res Clin Rheumatol,2014;28(3):395-410.

9Yoo JI,Ha YC,Lim JY,etal.Early rehabilitation in elderly after arthroplasty versus internal fixation for unstable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 of femur: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J Korean Med Sci,2017;32(5):858-67.

10Doušsa P,Skálarosenbaum J.Nailing of inter and subtrochanteric fractures operative technique〔J〕.Rozhlchir,2013;92(10):615-20.

11梁昌详,詹世强,肖 丹,等.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策略〔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3;21(12):1247-8.

12张永兴,郭卫东,郝福玲,等.PFNA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体会〔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22(16):1523-5.

13宋朝晖,李玉佳,王庆贤,等.多学科医护合作模式与传统模式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华创伤杂志,2014;30(6):569-73.

14严 飞,曹 泽,赵理平,等.两种手术方法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效果比较〔J〕.山东医药,2014;54(31):47-9.

15曾 浩,刘 忠,伍 峰.不同植入物修复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生物相容性特征〔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19(39):6339-44.

16Yoo HI,Ha YC,Lim JL,etal.Early rehabilitation in elderly after arthroplasty versus internal fixation for unstable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 of femur: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J Korean Med Sci,2017;32(5):858-67.

17郭炯炯,王玉方,徐 浩,等.早期整体治疗模式治疗伴阿尔茨海默病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一项多中心研究〔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5;17(11):950-3.

18Chang SM,Zhang YQ,Ma Z,etal.Fracture reduction with positive medial cortical support:a key element in stability reconstruction for the unstable pertrochanteric hip fractures〔J〕.Arch Orthop Trauma Surg,2015;135(6):811-8.

19陈新伟,叶海啸,刘人武,等.综合康复对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疗效的影响〔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2;20(6):561-3.

20庞显伦,黄 伟,聂 茂.骨科植入物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生物相容性及其力学特性〔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12(52):10323-6.

R687.3

A

1005-9202(2017)24-6157-03;

10.3969/j.issn.1005-9202.2017.24.066

马 腾(1984-),男,硕士,讲师,主要从事体育教育研究。

〔2016-11-19修回〕

(编辑 苑云杰)

猜你喜欢
高龄股骨康复训练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气压差减重步行康复训练系统设计
高龄孕妇妊娠中期产前诊断中唐氏筛查的应用
二胎政策以来高龄孕产妇的高危因素分析和临床干预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DHS与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Meta分析
DHS与AL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