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产业发展减贫效应实证分析

2018-01-05 11:20李定珍王祺卢宇
商业经济研究 2018年21期

李定珍 王祺 卢宇

内容摘要:流通产业是实现连片特困区经济增长和减贫、脱贫的关键。本文通过对湖南武陵山片区7市州流通产业规模、流通载体结构及流通基础条件若干子指标进行统计,运用GLM回归模型和Amos路径分析模型,实证分析2010-2016年湖南武陵山片区流通产业的减贫效应,发现流通产业发展有显著的直接减贫效应,据此建议最大限度地发挥流通减贫效果。

关键词:连片贫困地区 流通产业 减贫效应

湖南武陵山片区(以下简称“片区”)是14个我国集中连片特困区之一,也是少数民族聚集区。在国家“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的大力扶持下,片区发展特色产业,农村生产、农民生活有了较大改变。但片区普遍存在的流通市场建设滞后、物流配送不畅、流通成本高、流通效率低的现实,使特色优质产品陷入“低价难卖”窘境,贫困户增产不增收,流通产业成为制约当地脱贫与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专门针对片区7市州流通产业的减贫效应问题进行研究。

相关文献回顾

流通产业的作用研究早有丰硕成果,但从减贫效应视角进行研究是近年的事,且更多的是研究其经济效应、就业效应等。马克思在资本论第2卷中提出“商品生产以商品流通为前提”。习近平(2002)指出农产品卖难问题是困扰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一大难题。王晓东等(2010)认為流通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能促进就业与居民增收。王锦良等(2011)对流通产业影响区域经济增长进行经验分析,认为流通产业在不同区域数量和质量上的发展差异,将使区域经济发展表现出不同轨迹。杨龙志(2013)对流通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先导性进行了实证检验,认为流通产业在长期上具有领先国民经济的特征,具有一定的先导产业性。戚英华(2016)提出流通引导生产和促进消费,促进经济增长,进而缩小贫富差距。吴学品和李骏阳(2014)认为流通业仍是吸纳农村就业增长的主要途径,但流通业的发展并没有促进农村其他产业的就业增长。冯海英(2016)认为西部地区流通产业对吸纳就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杨水根等(2018)通过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流通产业具有减贫效应。通过现有文献发现,相关研究成果较为丰富,多种方法实证了流通产业对减贫整体上的正向显著性影响,但流通产业发展水平影响因子及流通产业发展水平的直接减贫效应和间接减贫效应仍有待实证。因此,本文选择以湖南武陵山片区为例,实证研究连片特困区流通产业发展与减贫之间的直接或间接效应,并提出相关减贫举措,有效实现减贫。

湖南武陵山片区流通产业发展现状

本文通过采用发放问卷,走访居民、企业及干部,调研商务局、统计局、金融机构、流通企业等相关政府企事业单位,分析了武陵山片区流通产业主要发展状况。

第一,片区市州国内生产总值偏低,流通产业持续发展,但对地方经济发展贡献率偏低。湖南省统计年鉴显示:2010-2016年湖南各市州国内生产总值(以下简称“GDP”)持续增长,且增速放缓,片区内张家界市、湘西州、怀化市、娄底市、益阳市、邵阳市GDP水平明显低于湖南其他市州GDP水平;湖南各市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呈增长趋势,且增速放缓。据图1分析可知:2010-2016年片区市州GDP均值约占湖南的59%,片区市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均值约占湖南的57%;2016年,湖南各市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GDP比例均值为40.42%,片区市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GDP比例均值为41. 2%,但期间片区GDP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明显偏低,可知片区内流通产业发展对地方经济贡献水平偏低。

第二,片区内流通产业规模小,流通业态传统,市场建设滞后。根据2016年湖南商务部门相关数据显示,片区内市州商品交易市场个数均值为126个,其中亿元及以上市场个数均值为16个,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企业数均值为318个;湖南全省各市州商品交易市场个数均值为180个,其中亿元及以上市场个数均值为23个,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企业数均值为476个。以上对比表明:片区内市州流通产业规模小,且低于湖南全省平均水平。实地调研也是如此:片区市州主要流通业态为食杂店、便利店、小超市等分散经营的小规模门店,难以发挥集中化、规模化优势,尤其是湘西州、怀化、张家界等地偏远农村无专门集贸市场,仍延续传统赶集赶场的“圩镇经济”,市场硬件设施不完备,市场监管措施不健全,流动性商品经营带来的商品质量、交易公平等无法保证。流通产业规模小、效率低、监管不力等是影响农村货畅其流的直接障碍。

第三,片区城镇化水平和消费信贷规模落后于湖南省平均水平,流通产业发展基础条件存在不足。流通产业发展受城镇化、消费信贷等基础性条件影响很大。根据2016年湖南省统计年鉴数据分析表明:片区各市州城镇化率均值为45.73%,与湖南各市州城镇化率均值52.75%相比,低7.02%;片区各市州消费信贷平均水平155.54亿,与湖南省各市州平均水平382.86亿相比,差227.32亿元。实地调研也发现:片区部分偏远山区城镇化建设滞后,极个别村落甚至沿袭着传统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商品交易呈现地点流动性和时间不确定性。片区城镇化程度低、消费信贷规模小,阻碍了片区商贸流通产业的集聚化、规模化发展。

连片贫困地区流通产业减贫效应实证分析

(一)流通减贫机制模型构建

本文依据“流通产业基础—流通产业发展—增收减贫”的研究范式,探究流通产业基础条件改善、流通产业发展各具体自变量指标与因变量农民增收减贫之间的逻辑关系,流通减贫机制模型框架如图2所示。

(二)指标体系说明

本文综合衡量指标体系科学性、系统性及数据可得性,结合湖南武陵山片区7市州区流通产业发展现状,构建流通产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包含流通产业规模、流通载体结构及流通基础条件3项一级指标和18项对应的二级指标(因二级指标均出自于湖南省统计年鉴,故沿用湖南省年鉴对指标值的界定,本文对指标含义界定不再赘述);流通产业规模、流通载体结构是流通产业发展水平与结构的直接指标,流通基础条件是影响流通产业发展水平与结构的间接指标,具体如表1所示。

对于减贫效应指标,本文参照中国国家扶贫标准线与世界银行的名义国际贫困标准线的衡量方式,结合武陵山片区扶贫工作实际,脱贫攻坚重点仍在农村,故自变量收入水平采用“Y:农民人均纯收入”为减贫效应衡量指标。

(三)数据采集与整理

为了对湖南武陵山片区流通产业发展水平进行测度,本文选取湖南武陵山片区7市州(邵阳、常德、张家界、益阳、怀化、娄底、湘西州)为研究样本。通过查阅《湖南统计年鉴》和相关市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公报,得到以上7市州2010-2016年流通产业发展原始数据,为了更有效地说明数据的动态特征和研究对象的真实情况,本文对部分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如:对人口情况和公路网情况进行相应处理,形成了“人口密度”和“公路密度”指标,较好地反映实际情况,具体描述统计如表2所示。

(四)实证分析

回归计量模型。为了对上述三个基本假设进行实证分析,本文可采用传统线性回归模型(OLS)和广义线性模型(GLM)。传统线性回归模型(OLS)要求因变量服从正态分布,广义线性模型(GLM)适用范围广,在因变量不服从正态分布、方差不稳定情形下同样适用。因此在回归模型选取上,需要对因变量进行判别后选用回归模型,本文因变量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布类型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正态检验结果表明:K-S检验和S-W检验的P值均小于.05,可判断为因变量农民人均纯收入不服从正态分布。因此,本文须选用GLM模型进行实证研究。

经多次测试得出图3,图中散点基本均匀分布在45°对角线附近,可推断因变量农民人均纯收入服从Gamma分布。故通过广义线性模型(GLM)进行实证分析,其似然比检验(Omnibus)结果如表4所示。

表4检验结果表明:模型似然比卡方值167.266>3.84,P值<.05,说明该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模型参数估计结果如表5所示。

表5结果表明:商品交易市场个数、商品交易摊位总数、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企业数、城镇化水平、银行各项存贷款余额5种指标假设检验P值<.05,即可认定为上述5种指标对农民人均纯收入有显著影响,结合模型实际可认为以上5种指标具有减贫效应(为确保指标显著性,年末互联网宽带用户指标P值=.037<.05,但大于其他5大指标P值,故该指标在模型中暂不考虑)。

上述模型中减贫效应是直接效应还是间接效应,有待进一步验证。本文采用Amos路径分析方法对自变量5大指標与因变量农民人均纯收入做路径分析,以对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进行有效识别。

Amos路径分析实证。模型假设:根据广义线性回归分析结果,结合流通减贫机制模型框架,将Amos路径分析模型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做基本假设如下:

H1:自变量商品交易市场个数、商品交易摊位总数、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企业数对因变量农民人均纯收入有直接效应。

H2:自变量银行各项存贷款余额对商品交易市场个数、商品交易摊位总数、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企业数有直接效应;自变量城镇化水平对商品交易摊位总数、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企业数有直接效应。

H3:自变量城镇化水平对因变量农民人均纯收入有间接效应。

路径分析结果报告。通过Amos路径分析,报告假设模型为递归模型,模型路径图及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各项结果如图4、表6-8所示。

路径分析假设验证。第一,验证假设H1。表7显示:“Y:农民人均纯收入←X6:商品交易市场个数”、“Y:农民人均纯收入←X7:商品交易摊位总数”、“Y:农民人均纯收入←X9: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企业数”直接效应标准化路径系数分别为.651、-.637、.222,且直接效应有较好显著性,可知自变量商品交易市场个数、商品交易摊位总数、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企业数对因变量农民人均纯收入有显著的直接效应,故原假设H1得证。

第二,验证假设H2。表7显示:“X6:商品交易市场个数←X16:银行各项存贷款余额”、“X7:商品交易摊位总数←X16:银行各项存贷款余额”、“X9: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企业数←X16:银行各项存贷款余额”直接效应标准化路径系数分别为.436、.533、.739,且路径“X7←X16”与“X9←X16”有较好显著性,路径“X6←X16”显著性水平呈可接受状态,可知自变量银行各项存贷款余额对商品交易市场个数、商品交易摊位总数、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企业数有显著的直接效应。“X7:商品交易摊位总数←X13:城镇化水平”、“X9: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企业数←X13:城镇化水平”直接效应标准化路径系数分别为-.424、.282,且路径“X7←X13”显著性水平呈可接受状态,路径“X9←X13”有较好显著性,可知自变量城镇化水平对商品交易摊位总数、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企业数有显著直接效应。

综上所述,原假设H2得证。

第三,验证假设H3。表8显示:“Y:农民人均纯收入←X13:城镇化水平”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标准化路径系数分别为.188和.333,且路径“Y:←X13”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显著性水平均呈可接受状态,可知自变量城镇化水平对因变量农民人均纯收入均有显著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且间接效应>直接效应,故原假设H3得证。

结论及对策建议

(一)结论

通过GLM回归模型和Amos路径分析模型对基本假设H1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两个基本结论:一是流通产业具有显著减贫作用;二是商贸流通载体结构对减贫效果具有直接显著影响,商品交易市场个数、商品交易摊位总数、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企业数对农民人均纯收入有显著的直接效应。

通过GLM回归模型和Amos路径分析模型对基本假设H2与H3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两个结论:一是金融信贷对流通产业发展和流通产业结构调整有促进作用,尤其是有助于流通企业规模化和流通网点布局广泛化;二是连片特困区的城镇化有助于流通产业发展和流通产业结构调整。

(二)对策建议

第一,强化流通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当前连片特困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取得了非常大的实效,但流通产业扶贫政策力度不够,远低于其他扶贫政策,导致特色农业产业在贫困地区快速发展,但农产品低价难卖、农民增产不增收、贫困地区资源优势难以转化为经济优势的问题普遍存在。为此建议政府部门在扶贫工作中高度重视流通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在关注发展特色产业的同时,支持特色农产品批零市场建设与流通网络体系构建,依靠健全的商品流通体系,解决连片特困区的农产品销售瓶颈,增强其自我造血功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产业脱贫、产业兴农。

第二,推动流通载体结构转型升级。基于流通载体结构显著影响减贫效果的实证分析结论,建议政府主管部门在市场体系建设中充分重视流通载体数量与规模建设,县市集镇流通载体建设应加强商品交易市场数和摊位数建设,市州流通载体建设应强化规模化流通载体建设。通过构建以大中城市的农产品批发中心建设为中心,县域特色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主体,中心城镇批零一体市场、农贸市场建设为依托,乡村集镇市场为基础,立足农村、连接城乡、辐射全国的城乡流通市场一体化发展的现代化流通网络体系,实现城乡流通载体布局的最优配置,以达到最优的流通减贫效果。

第三,加大金融信贷对流通业的支持力度。结合湖南武陵山片区流通产业结构和金融信贷产业现状,为了充分发挥金融信贷对流通业的支持作用,建议各级政府重视引导金融信贷机构关注规模化流通企业发展,提高对规模化流通企业的金融信贷支持力度,发挥其在区域流通体系中的骨干支撑作用。同时,建议各级政府重视引导金融信贷机构加大对小规模商品交易市场、小商户等“商贸流通单元”的小额金融信贷支持力度,繁荣连片特困区商品交易市场,以实现流通减贫的实际作用与效果。

第四,发挥城镇化建设在促进流通业发展中的作用。城镇化的集聚效应、辐射效应和增长效应具有直接推动流通产业发展和变革的作用,建议各级政府以推进城镇化建设为契机,依托城镇发展农村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等新型流通业态,完善商品购销网络、物流配送网络及商务信息网络等现代流通网络体系,夯实农村流通产业发展基础,实现农业生产资料、农村消费品及农产品在城乡之间的自由流动、优化配置,推动连片特困区流通产业减贫目标的实现,形成城乡流通协同发展的局面。

参考文献:

1.马克思.资本论(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75

2.习近平.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努力创新农村工作机制—福建省南平市向农村选派村党支部书记、科技特派员、乡镇流通助理的调查与思考[J].农村工作通讯,2002(7)

3.王晓东,谢莉娟.论流通产业结构调整与就业增长—基于中部地区流通业对就业吸纳的贡献分析[J].财贸经济,2010(2)

4.王锦良,宋国宇.流通产业发展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经验分析[J].技术经济,2011,30(11)

5.楊龙志.流通产业在国民经济中起到先导性作用了吗—基于VAR格兰杰因果的实证研究[J].财贸经济,2013(5)

6.戚英华.商贸流通业对经济发展贡献及地区差异的动态分析—以东西部区域为例[J].商业经济研究,2016(2)

7.吴学品,李骏阳.流通业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传导途径及其效应的检验[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32(2)

8.冯海英.我国西部地区流通产业的关联特征与宏观经济效应研究—以青海省为例[J].商业经济研究,2016(6)

9.杨水根,王露.流通产业发展的减贫效应研究—基于中国2000-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8,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