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创设与利用的研究

2018-01-06 08:08曹泽华
数学教学通讯·初中版 2018年9期
关键词:初中教育情境教学法数学教学

曹泽华

[摘  要] 数学作为一门抽象性较强的学科,有效利用情境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但在目前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存在一些问题,本文结合情境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现状,对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初中教育;数学教学;情境教学法

初中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处于发展阶段,学习抽象性较强的数学概念时,普遍觉得很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效利用问题情境、生活情境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 但在目前的数学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由于对情境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缺乏必要的认识,所以创设和利用有效情境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基于此,本文就情境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现状,以及有效情境创设在数学教学中的意义,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对有效情境的创设策略和原则进行简要的阐述.

有效情境的创设在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与语言类的语文、英语等学科不同.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所以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数学学科的逻辑性特点,使得数学知识晦涩难懂;数学知识还具有较强的连续性,解答数学问题时,往往需要运用多个知识,这就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数学基本功,同时具备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学习“方程”时,由于其内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所以学生理解方程时具有一定的难度. 我们可以创设这样的生活情境:现给寄宿生安排宿舍. 如果每间宿舍住7人,有6人无法安排. 如果每间住8人,那么有一间只住了4个人,还有5间宿舍空着. 那么住宿生共有多少人?最优的分配方案是什么?这类问题看似复杂,但引导学生借用合适的中间量(宿舍间数),并将其设为未知数,列出正确的关系式,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有效的情境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将抽象思维具体化的作用,能帮助学生理解方程的作用.

有效情境创设的策略

根据特点,情境创设大致可分为问题情境创设、生活情境创设、故事情境创设和实物情境创设等类型. 不同类型的情境创设结合其具体特点,在应用的过程中也要分情况进行讨论.

1. 问题情境创设策略

问题情境创设是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利用教材提供的情境以及生活中的情境,引发学生思考,以思考引导疑问,以疑问引导问题,自然地引出课堂教学内容,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欲望. 问题情境创设的另一种方式是设置与已有知识结构和生活经验不同的问题,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激起学生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索的欲望,促使学生探索、寻求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 比如教学“圆”的定义时,我们可以创设如下问题情境:汽车和自行车的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而不是方形?学习“用频率估计概率”时,可以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鱼池里有许多鱼,请你想一个办法,估计一下鱼池里大约有多少条鱼. 如此一来,学生就会将实际问题与所学知识紧密结合起来,对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认识得更加透彻. 由于学生亲身经历了数学建模过程,所以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得到锻炼和提升.

2. 生活情境创设策略

科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数学是对客观世界中空间和数量关系进行抽象概括的一门学科,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特点,教师应将具有高度概括性的数学知识回归到生产和生活中,选取生动形象的生活情境使抽象的数学知识通俗化. 这样不仅能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还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促使学生利用数学综合能力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结合数学和生活所获得的自我效能感和自主感. 例如,教学“图形的平移”时,教师可以利用缆车上山和电梯上楼的运动,引导学生概括出平移的概念和性质. 学习“不等式的性质”时,教师可以创设生活中运用天平的情境,在巩固等式性质的基础上,让学生思考、探索,以获得不等式,提升能力. 教学“统计图”时,教师可以利用当地的温度统计图进行教学,引导学生从统计图中概括信息,具体的信息包括最高温度的时间和最低温度的时间,以及温度的变化情况,从横向和纵向的角度引导学生对统计图进行比较. 有效地学习了这一生活情境之后,教师应引导学生探索生活中类似的统计图,激发学生学习统计图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统计图这一数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有效应用,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能感.

3. 实物情境创设策略

如果说问题情境创设和生活情境创设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那么实物情境教学法则是一种更为直观的教学手段. 通过教师演示、学生动手等实物展示的方法,能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一目了然. 例如,教学“同类项”时,教师可以通过数硬币的活动引导学生对同类项进行思考. 所使用的硬币的币值应多样,应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探索不同的数钱方法. 在数钱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两种不同的算法:部分学生将硬币的币值一一相加,而其余的学生将不同币值的硬币分类之后再进行相加. 在所有小组得出数钱方法和钱的总数后,教师增加数钱的难度. 当硬币增多,将各种币值分类后相加的计算方法便显现出明显的优势. 在这一基础上,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理解“同类项”这一概念. 再如,讨论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时,教师先让学生在纸上画一个三角形,使其两条邻边分别为5 cm和3 cm,且长为5 cm的那条边所对的角为60°,然后把三角形都剪下来,以小组为单位,看看这些三角形能否重合.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比较,很快便明白“SSA”不能作为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而且记忆深刻,终生难忘. 利用这种实物教学的方法,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对数学内容的理解程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 故事情境创设策略

初中生的心理发展还不够完善,他们心理的最大特点仍然是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 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创设合理的故事情境,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索欲望. 数学的发展过程本质上就是人们对数学进行研究的过程,数学发展史上的名人轶事和历史典故有的反映了数学本质,有的则反映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讲述数学典故或名人轶事,能使学生深刻理解数学知识的同时,提高数学审美能力. 如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回顾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测量金字塔高度的历史典故,让学生在如何测量的疑问中完成一节课的学习.

结语

情境教学作为当代教育教学的重要方式,还处在发展阶段,需要广大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加以完善. 目前看来,情境教学的主要问题在于教师对情境教学的认识不准确,对其重要性的认识不到位. 要发挥情境教学的作用,就必须从问题性质、素材内容、引导方式等方面入手,设置有效的教学情境. 从以上幾个方面入手,结合对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深入思考,相信大家对情境教学的相关设置一定会更加合理、有效. 在有效情境的创设和利用下,初中数学教学的效率也会得到显著的提高.

猜你喜欢
初中教育情境教学法数学教学
体验式教学在初中体育课的应用研究
初中阶段留守儿童安全感的特点及弹性发展研究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小学英语课堂情境教学法探讨
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