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奶牛舒适度的措施与方法

2018-01-08 05:24朱洪刚
中国乳业 2017年12期
关键词:垫料产奶量牛舍

文/朱洪刚

〔基伊埃(上海)牧业科技有限公司〕

提高奶牛舒适度的措施与方法

文/朱洪刚

〔基伊埃(上海)牧业科技有限公司〕

奶牛舒适度是否良好对提高牧场利润至关重要。不需要投入资金就可以提高奶牛舒适度的方法众多,如温和对待奶牛、正确的挤奶操作流程、最大限度地降低热应激、提高卧床垫料的舒适性、合理设置挡胸板等,针对以上几种方法进行论述。

奶牛;舒适度;措施;方法

任何管理方法和技术的应用,都是为了提高牧场的利润。提高奶牛舒适度也不例外,其目的是提高奶牛干物质采食量(DMI)、延长奶牛的躺卧时间、改善牛体卫生状况、缓解应激、缓和蹄部压力等。但需要强调的是,改善奶牛舒适度与当前牧场是否有合理盈利无关,即无论牧场现在是否盈利,都应该致力于奶牛舒适度的改善。改善奶牛舒适度有时需要投入金钱,有时需要在管理细节中凸显价值。无论是在2014年以前奶业形势好时,还是在2017年奶业形势艰难时,坚持“投资”于奶牛舒适度都会给牧场带来回报。

如何持续改善牛舍,为奶牛提供良好的舒适度呢?奶业形势好时,牧场可以进行改建,在牛舍通风、垫料或其它奶牛舒适度产品上进行投资;但当形势不好时,仍然有很多措施可以改善奶牛舒适度而获得回报。这些措施包括在牧场效益好时被搁置一旁的流程性问题,或者是简单的维护性日常琐事。

1 温柔地对待奶牛

奶牛作为被捕食性的动物,不善于处理侵略性对待。据报道,暴力地对待奶牛会给奶牛带来巨大的应激,可以导致产奶量减少甚至高达20%。而牧场员工往往不知道转群的方法以及如何温柔地对待奶牛。

目前很多牧场已经做出规定,比如禁止员工粗暴对待奶牛,但仍然不乏野蛮对待的现象。有些监督不严的牧场,赶牛工可能会用细钢丝鞭打奶牛;还有些牧场,挤奶工会把空的药浴液桶放在挤奶坑道或靠近赶牛通道的地方,赶牛时突然敲一下,用很大的声响把奶牛吓得快走,表面上看,奶牛走得快,节约时间,但实际上影响了奶牛催产素的分泌和维持,导致奶牛产奶量降低(图1)。在通常情况下,奶牛进入待挤厅之前,甚至是从牛舍出发到待挤厅时,奶牛实际上就已经开始进入到泌乳刺激过程中,有节奏的设备运行声响、平和的环境以及有序的人员操作都是刺激催产素分泌的促进剂,但在这一过程中如果奶牛受到突然的惊吓或刺激,会分泌肾上腺素,而肾上腺素的完全消退需要20~30 min,这远远超过催产素的消退时间,所以,也经常看到挤奶操作程序执行地比较好的奶厅实际挤奶效率不高以及出现二次峰值较高的情况,其原因很有可能就是在赶牛环节上出现了问题。

图1 圆圈内是放在坑道一角的空桶,用来驱赶奶牛快速上台

2 严格控制挤奶操作流程

除淘汰部分奶牛、出售公犊牛和牛粪外,奶牛场所有的收入都依靠奶厅的产出,所以所有的牧场也都很重视奶厅的管理。大多数牧场致力于控制微生物数量、体细胞数量。但这些牛奶计价中非常重要的指标,在挤奶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笔者走访的大型牧场中,同样是80位转盘,挤奶效率高的能达到560头/h左右,而低的只有320 头/h左右,二者相差巨大,这当中,奶牛处理技术显得相当重要。总的来说,挤奶效率高的牧场做了如下技术处理。

一是脱杯流量设置的比较合理。脱杯流量大多在700 g/min以上,高的达到900 g/min(建议:800~1 000 g/min)。这样就减少了低流量挤奶时间,也就减少了奶牛乳头及乳腺内组织暴露在高真空下的时间,降低了乳头孔内角蛋白的损失量,进而降低乳头末端角质化的比例。同时也使奶牛在被挤奶时会比较舒服,摆动、踢杯较少,挤奶时间也会相应缩短,从而提高了挤奶效率。

二是赶牛比较温和,或者有驱赶门。不管是在赶牛通道还是在待挤厅,亦或是在挤奶台上,赶牛都比较温和。温和地对待奶牛不会减慢奶牛上台速度,相反,会加快进台的速度。在上台过程中和挤奶过程中,如果奶牛排粪、排便的比例达到或超过5%,就说明牧场需要在奶牛处理方面采取措施。

三是挤奶前处理的比较到位。前处理过程包括挤前几把奶、前药浴、擦干、擦净、套杯等。其中,挤前几把奶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步骤,在并列式和鱼骨式挤奶台上的挤奶员一般每人负责6~12 头奶牛不等,这些挤奶员都负责前处理的所有操作,手是有相对休息机会的。而转盘式挤奶机中,通常是设定1 个人专门负责挤前几把奶,时间一长就累了,手上的力气自然变小,挤前几把奶对乳头的刺激就会下降。在挤奶效率高的牧场,挤前几把奶的挤奶位是轮换的,这样就能相对保证前几把奶对奶牛的刺激效果。而良好的刺激效果,会大大降低二次峰值,从而缩短挤奶时间和改善奶牛乳头舒适度。

四是挤奶效率较高的牧场大多配有杯组正位装置(图2)。套杯后的杯组正位在挤奶前准备过程中,对奶牛舒适度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没有安装杯组正位装置的奶厅,挤奶杯组通常是被奶管向后拉而造成杯组不在奶牛乳房的正下方,这会导致奶牛前后乳区受力不均匀,前面乳房的奶被挤完时后面乳区的奶还没有挤完,而造成前2个乳头被空挤,最终引发乳头末端开花,进而引发奶牛抗拒挤奶,以及原奶微生物、体细胞数控制困难而导致乳房炎发病风险增加。

五是重复套杯的比例比较低。现在大多数牧场的挤奶设备都配有自动脱杯,在挤奶效率高的牧场,几乎看不到重复套杯,或者很少。笔者走访的牧场中,挤奶效率高的牧场重复套杯率基本在3%~5%,甚至更低,而这些为数不多的重复套杯挤出的奶量也相对较多,大多在3~5 kg。

六是挤奶效率高的牧场在挤奶台出口处还会有细节处理,图3的红圈处为牧场在转台出处添加的喷头,到了这个位置水就会滴到奶牛头上,奶牛就知道该出去了,这就在厂家设置出牛装置的基础上加快了出牛速度。

图2 奶杯正位装置

图3 牧场在转台出处添加的喷头

除了以上几点外,还有很多其它细节可以体现效率高和效率低的区别,比如有些高效率牧场每天都会检查是否有奶衬、奶管或脉动管破损情况,对员工进行定期培训等,这些挤奶操作步骤中的细节,粗看起来和产奶量无关,但会严重影响奶牛舒适度,都需要仔细管控,缩短奶牛站在待挤厅的时间,减少对挤奶的恐惧,而这些不但不需要任何金钱的投入,反而会节省资金,改善奶牛蹄部的健康,延长奶牛使用寿命的同时降低兽医的工作量。

3 缓解热应激的效果

奶牛是喜冷怕热的动物,因此让奶牛保持凉爽是非常重要的。在夏季高温高湿天气下,让奶牛尽量缩短炎热地区的运动时间是非常必要的。比如奶牛站在待挤区时产热最多,因此应把奶牛在待挤区的站立时间缩到最短;挤奶班组应该在待挤厅尽可能快速有效的移动奶牛;执行“零库存”计划,即将奶牛从牛舍转移至待挤厅时“零库存”,奶牛到了待挤厅就上台挤奶,然后安全快速无额外应激地返回牛舍。

除了改善流程,应确认所有风扇和饮水设施都正常运行,比如每周至少清洗1 次水槽。鉴于每个牧场都有自己的特殊情况,无法给出具体清洗频率,但建议经常检查水质,查看是否有杂质、沉积物,并把这一检查列为日常工作流程中。

图4 高污染率的卧床

图5 太潮湿的垫料

图6 湿度合适的垫料

4 确保垫料舒适

对于垫料,应该每天、每月、每年都始终如一地严格执行垫料管理实践工作。我国奶牛场管理层的奶牛舒适度意识和推广始于10 年前的2007年,当时对奶牛舒适度的概念还有很多疑问,但短短几年之后,随着奶牛养殖技术交流的频繁和养殖观念的更新,现在全国几乎所有牧场都认识到了奶牛舒适度的重要性,也非常关注奶牛舒适度。

笔者在走访牧场时,经常会遇到牧场主抱怨乳房炎发病率居高不下,采取了很多措施而没有效果的情况,但在巡查牛舍时发现,很多牧场的牛床污染率很高,最高达到40%(图4)。牛床垫料已经板结,湿度特别大,不用手握已经成团不散开(图5)。而合适的垫料感官测定应该如图6,用力握紧后松开,会慢慢散开(和TMR日粮的湿度相似)。

奶牛喜欢的是一成不变的“干燥、松软、清洁”的垫料。因此,需要评估冬季和夏季牛舍中不同情况和不同区域的气候来调整牧场的管理工作,用来补偿条件变化带来的波动。

垫料湿度需要被严格控制,在-30 ℃的情况下,如果垫料干物质含量不够高,就会结冰板结,难以耙松,同时特殊菌群也是这个季节对垫料的挑战。沙子是非常好的垫料,同时导热效果也非常好,但很容易导致牛体热量的快速大量流失;温暖季节,牧场又会面临湿度大、细菌生长快、潮湿的管理挑战。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垫料管理流程来补偿牛舍条件变化,损失的是奶牛舒适度,进而影响产奶量和奶牛健康,最终损失的是牧场利润。

定期检查垫料耙松频率和松软程度、添加频率和清洁卧床的频率,查看卧床表面是否松软、干燥,根据季节变化来调整垫料的湿度,夏季每周进行2~3 次的耙松,60%左右湿度的垫料基本不会板结,在高寒地带寒冷的冬季,50%乃至60%的垫料干物质含量会更合适。有些牧场甚至在沙床的基础上混入一些木屑或发酵牛粪,以降低垫料的热传导性。

表1 卧床尺寸

5 合理设置挡胸板

挡胸板是为了防止奶牛在躺卧过程中因呼吸或向前蠕动而导致过度向卧栏内移动而设置的合理屏障,其对卧床清洁度和牛体卫生至关重要,也是影响牛奶质量和乳房炎的重要因素。笔者在走访的过程中发现,牛床污染率较高的牧场大多在挡胸板的设计和处理上有较大的改善空间。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2015年更新了自由卧栏设计的建议(表1,图7)。

建议结合不同体重的奶牛设置挡胸板距离卧床尾墙的距离。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体重设定是指在奶牛体况评分(BCS)介于3.0~3.5,按体重建议来设置挡胸板位置,也可以理解为是按体尺来设置的。

表1中,体重640 千克的奶牛挡胸板到尾墙外沿到挡胸板前沿的距离为173 cm,在设置挡胸板位置时,首先奶牛体况和体重区间,酌情增减。有条件的牧场可以为头胎牛设置单独的卧床尺寸。

关于挡胸板和尾墙前后沿的高度差要求(混凝土浇注挡胸板)方面,即建议挡胸板浇模板高度比尾墙最高点低2.5 cm,而挡胸板最高点比尾墙最高点高9 cm,这样奶牛躺卧时就像有个“枕头”一样舒服(图8)。需要注意的是,尾墙的前后沿高度不一样,前沿高度比后沿高度矮5 cm左右(国内的尾墙上沿面基本都是平的),这样奶牛起身时,后蹄不容易滑出去而导致蹄尖损伤和应激,奶牛躺卧时也不会被冷硬的混凝土墙损伤后臀,而一旦有损伤或应激,几经往复,奶牛就会患上“卧床恐惧症”。

图7 卧床设计图

图8 成年荷斯坦奶牛卧床的具体尺寸建议

6 干奶牛

越来越多的牧场在干奶牛上的投入越来越大,尤其是在进入围产前期。而干奶前期和中期的关注度依然有待加强。很多牧场从干奶开始后就不太关注干奶牛,因为这些牛处于“纯支出阶段”。但随着奶牛产奶量越来越高,到干奶时,很多牧场的产奶量仍然能达到20 kg以上,干奶后乳房负担仍然比较大,需要非常关注,尤其是干奶后第1周。干奶前进行CMT检测,“++”和“+++”的奶牛在治愈后,要注射干奶剂,研究表明:干奶后使用干奶牛乳头密封剂能明显增强奶牛抵抗致病菌的能力。健康的乳房才能在干奶期得到充分恢复,不健康的乳房如果缺乏关注和及时治疗,在干奶期就会恶化,这也是导致有些牧场新产牛乳房炎高发的部分原因。

另外,保持干净、干爽的休息环境,奶牛下一胎次的产奶量更高、也更健康。健康干奶牛的初乳量也会增加,初乳质量也会更好,犊牛出生体重和断奶体重也会提高,IgG的吸收率更高。

7 母牛保健

研究发现,把奶牛转移到单独产栏实际上“恰好”导致了巨大的干扰,而且会对犊牛造成负面影响。以类似方式转移青年牛后,产程大概增加了30 min,而且犊牛血液中的氧气含量减少了,在第二次饲喂时不能迅速站起来。

保持全产程低应激可以改善青年母牛和犊牛的健康。有研究表明,在可能的情况下,40%的奶牛选择独自离开产房在走道上找一个相对私密的地方进行产犊。提供私密性,比如使用产犊百叶窗,在围产牛舍中分娩,而不是在单独的产栏中分娩,这样既可以让奶牛渴求心理安全需求,而且便于观察和介入。

8 饲养密度

管理决策可能严重影响奶牛的日常时间分配,如休息、反刍和采食。任何影响奶牛休息的事物对奶牛都是有害的。奶牛每天休息时间需要超过12 h,如果满足不了,它们会牺牲采食时间来获得休息。

每增加1 h的休息时间,产奶量能增加约1.8 kg(4 磅),还能降低皮质醇反应、生长激素水平,进而增加乳腺血流速度、延长寿命。

饲养密度过高是奶牛呆在舍外或站立在走道上的原因之一。密度过高不仅降低了牛舍的利用效率,也增加了料槽空间利用的竞争性,这两种情况都会对躺卧时间有负面影响,同样,对牛奶质量和产奶量,以及牛群整体健康都有负面影响。饲养密度过高的牛舍中,伴随着产奶量降低,牛奶体细胞数(SCC)升高、乳脂率降低、受孕率降低、产乳热升高以及引发其它疾病。

研究发现:在品种相似的牛群中,饲喂相同的TMR,产奶量差异很大。非日粮因素导致产奶量差异甚至超过50%。推料次数、拒食、每头牛占有卧床数量等对产奶量的影响也非常明显。

密度过高改变了奶牛采食行为,增加了侵略性而减少了反刍。过高的饲养密度对瘤胃pH值有负面影响,增加日粮的可获得性、降低饲槽密度,同时确保所有奶牛能自由获得新鲜饮水,这在某种程度上能降低密度过高引起的负面应激反应。

9 跛足

跛足给奶牛场带来的损失远远超过人们的预期。松软的垫料、及时的垫料管理、尺寸合适的卧栏、尽量少的急转弯、温和的驱赶和移动、足够适当的营养、适时正确的修剪、正确的蹄浴池和蹄浴液对跛足的缓解都很有帮助。据研究,每2 磅木屑能增加3 min/天的躺卧时间,每增加1 kg秸秆或1.27 cm厚的沙子能让每天躺卧时间增加12 min。

奶牛喜欢比较容易被压缩的垫料,至少10~20 cm厚。沙子和泡沫型厚橡胶垫相比,奶牛更喜欢前者,但沙子必须要定期耙平。无论使用哪种垫料,都必须保证干燥。如果沙卧床有较大的坑,而导致躺卧时落差很大,那么奶牛也不会使用这样的沙卧床。

10 社交应激源

按奶牛社交舒适度来分群对提高躺卧时间有好处。混杂群会导致头胎牛休息时间缩短,而使用新牛栏能降低酮症发病率,提高产奶量。在一项研究中,混杂群中奶牛的反刍时间是每天360 min,而在新牛栏中的反刍时间是428 min。

相较于经产牛,头胎牛每口采食量更少、采食速度更慢、反刍更少,社交地位也更低。青年母牛会避免占用成年母牛喜欢的卧床。在有条件的牧场,可以单独为头胎牛设计、改造卧栏,以及颈夹尺寸的牛舍/牛栏。

反刍是监控任何管理变化的捷径。在应激情况下,奶牛的反刍次数也明显减少,在严重应激中,每次反刍的咀嚼次数也会减少。而反刍对维持良好的瘤胃pH值和营养吸收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11 尝试轮岗培训

通过轮岗培训,不同员工水槽清洗结果一致、垫料铺设一致、挤奶流程和操作一致、日粮发放的时间一致、赶牛时员工态度和处理都一致。如果每天的操作都是正确而且一致的,那么就可以通过这些固定的日常生产实践达到良好的奶牛舒适度。

但是否有更好或更有效的途径来实现“流程化”任务呢?如果一个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同一件事,会很熟练,但慢慢的会失去耐性,出现松懈、懒散、厌倦,乃至偶尔改变流程的做法。把不同岗位的员工进行岗位调换,让他们了解、熟练操作不同岗位的工作,会让员工感觉掌握了更多技能和不同工种之间的合作要求,这也有利于团队合作。但在岗位轮换之前,要对员工进行良好的岗前培训。

12 致力于持续改善流程

通常,在牧场流程中发生的情况远比行动要多得多。行动意味着已经发现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并已预测到可能的不良后果,改变实践流程的目的是防患于未然。奶牛场里有很多流程要及时发现、思考,需要有前瞻性的评估并持续改善。

朱洪刚,从事奶牛养殖行业16 年,现任基伊埃(上海)牧业科技有限公司专家服务负责人,具有丰富的现场管理实践经验,主要从事奶牛饲养管理、牛奶质量和奶牛舒适度改善的研究。

2017-11-05)

猜你喜欢
垫料产奶量牛舍
牛红眼病如何预防
荷斯坦牛产后前7 天日产奶量影响因素分析:南京地区牧场案例分析
发酵床牛舍与散放式牛舍对荷斯坦牛泌乳性能的影响
冬季奶牛多产奶有啥法儿
荷斯坦牛各胎次产奶量规律研究及相关性分析
潮湿环境对肉牛的危害及应对措施
鸡舍垫料管理技术
自然养猪技术探讨
家庭小规模肉牛舍建造
不同天气条件下平养肉鸡的垫料使用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