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之我见

2018-01-10 00:25郑学秀杜刚田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7年12期
关键词:詹天佑重点教学效果

郑学秀+杜刚田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提问是指教师向学生抛出问题,期望学生积极反应和解决问题的一种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行为。有效的提问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启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氛围,引领学生逐渐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还可以让教师通过学生的反馈了解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并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具有适宜性,难度适当,启发引思

首先是问题难度的适宜性。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不是“是不是”、“对不对”的无效提问,不是让学生可以不假思索就说出答案或从书本中一眼找到答案的“浅问题”,也不是教师为了深挖文本而进行的高难度提问,而是最适合学生已有基础“跳一跳够得着”的提问,也就是说,最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难度适当的提问才是有效的提问。其次是提问时机的适宜性。即需要寻找最佳的时机和切入点抛出问题,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已有基础和接受能力,以班級学生的中上水平为主体基础,设计可以启发思考的、难易适当的、最适宜的问题,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和进度,基于不同教学环节的具体教学目标,在学生“愤”和“悱”时,适时抛出问题,让大多数学生很快参与进来,再通过难易分层的补充性问题,兼顾优秀学生和学习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实现“面向全体、兼顾个体”的教育需求,也让提问真正起到“启”和“发”的理想效果。

例如《詹天佑》一课,教师可以先提问“詹天佑是如何修筑铁路的”,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适时开启“初读”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在阅读之中关注此问题,并在阅读之后进行总结,再问“你对詹天佑这个人有什么印象?你如何评价他?”引发学生进行思考和评价,在学生作出评价后,立刻适时发问“课文中是怎样评价詹天佑的?和您想的是否一样?”引出核心句“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至此,教师再以“杰出”和“爱国”为引子开启“精读”教学环节,并通过提问“文中哪些内容反映了詹天佑的‘杰出?”“有哪些内容反映了詹天佑的‘爱国?”引领学生在精读中逐一分析和品味,一步一步稳当、扎实的落实教学目标,实现教学预设,增强教学效果。

二、具有针对性,围绕目标,突破重点

小学生注意力不够稳定,对事物的认知和思维力都处在发展中,如果提问设计的不佳,学生可能会因为不够精确的提问而分散注意力,或者弄不清楚教师提问的指向,从而导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因此,教师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并针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进行课堂提问的精心设计,理清每一节课的主要教学任务,明确哪些知识点需要做提问设计、哪些知识点需要直接进行复习巩固或告知、哪些知识点仅需要做出提示;思考针对不同类型的知识点如何进行最适宜的问题预设、应该采取什么内容和方式引入问题;预估针对预设提问学生可能会做出的不同回应和反馈,设计根据不同的反馈所需要进行的启发引导方法;分析运用不同的问题或启发方式所要达到的目标是要发展学生哪方面的能力和品质等。

例如《江雪》一诗的教学,教师可以紧紧围绕“体会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重点词句,理解全诗意思”为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抓住“独”这一诗眼,首先提问“你从这首诗中读到怎样的画面?”启发学生思考和总结对于本诗的初步印象和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做进一步的详细探究打好基础;再用“‘径字发问:“我们之前在‘远上寒山石径斜中学过,‘径指的是什么意思?”“《江雪》这首诗中‘万径人踪灭中的‘径是什么意思?”“你认为‘万径人踪灭一句中用的最传神的字是哪个?这句话描写的是怎样的场景?”“通过‘千山鸟飞绝的‘绝字和‘灭字你感受到的是什么?”等问题,聚焦重点,引导学生在朗读、分析和感悟中掌握“径”、“千山”、“蓑笠翁”等重点词汇和诗句含义的基础上,通过想象和画面的诗意描绘去感受“独”的诗歌意境,并结合作者当时的背景深刻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结语:课堂教学提问是一种教学艺术,其内涵丰富,绝不是上述两个方面所能概括的,有效的提问还应具有梯度和连续性,以前后连贯,逐层深入;提问也需要有一定的生成性,以留足空间,促进探索;提问还需要有一定的亮度,以一种新鲜的姿态呈现,吸引学生兴趣,并促进学生的创造性发展等。因此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对于课堂提问的艺术和技巧,需要不断的研究和总结,才能更好地掌握“提问”,并运用自如,进而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郑学秀,杜刚田,山东临沂枣园小学教师。endprint

猜你喜欢
詹天佑重点教学效果
詹天佑,“中国铁路之父”
重点推荐
詹天佑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简介
这些是今年要重点做的事
重点报道
重点报道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
32项工程喜获第十一届詹天佑奖
AECOM荣获第十届詹天佑土木工程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