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启低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之门

2018-01-10 07:49邢燕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7年12期
关键词:拼音绘本课外阅读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历史的传承者,是文明的传递者。而如今电子产品日益充斥着我们的生活,低头族越来越多,“碎片化”阅读泛滥,而真正的读书人却越来越少。“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不仅浸润心灵,还可以陶冶情操。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要重视和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注重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如何让学生从小就爱上阅读,是我一直在思考并实践的课题。我一直尝试从低年级开始引领学生课外阅读,开启低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之门。低年级是学生学习阅读的起步阶段,我们应该想方设法激起低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从小就爱书,就喜欢读书,努力让阅读成为他们的习惯,让书香浸润他们的童年。

一、绘本引路,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小,仍以形象的图画认知为主,如果强行塞给他们过多文字的读物,会大大打击他们的积极性。而色彩鲜艳,图大字少的绘本则是低年级学生最好的课外读物。为此,我用形式多样的绘本阅读来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用绘本中的故事来感染学生。

1.故事引趣

爱听故事,是孩子们的天性,我们可以采用故事引趣,激发学生对“书”的好奇心。如:对于一年级刚刚入学的学生,他们连拼音都还不认识时,我就从每天的早读课抽出10分钟左右的时间,给他们读绘本故事。每天的“故事会”,是学生最期待的。听故事时,学生都特别安静,听得特别专心。久而久之,学生不仅被绘本中的故事吸引了,也对绘本产生了好奇,特别渴望自己掌握认读本领,能翻开绘本自己阅读,能读到更多的绘本故事。

2.设疑话趣

拼音学完后,学生就可以自己拼读带拼音的绘本了,这既是对拼音教学的巩固,也满足了学生独立阅读的心理需求。因此,我会从学校的图书室给学生借一些绘本或让学生从家里带一些绘本书,和学生一起阅读。在读绘本的过程中,为了激起学生的阅读欲望,我常常会有意识地设置一些问题。如:在读《大卫,不可以》时,我先让学生猜猜:什么事是大卫不可以的?学生纷纷发言,答案也是千奇百怪。这时,我举起绘本,故意“卖关子”:想知道你猜得对不对,就到这本书里去找答案吧!学生迫不及待地翻开拼音绘本,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读完后,再讨论交流,释疑解惑。读完故事,我会让学生讨论交流从故事中明白哪些事不可以做。这样,不仅读了故事,还规范了学生的行为,一箭双雕。

3.表演现趣

鉴于低年级学生的模仿力和表现欲强的特点,我让学生读绘本,并进行适当的表演,生动现趣。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表演能力,也能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如:学生在读完《猜猜我有多爱你》这本书后,我让学生来分角色表演故事。学生的潜力真的是无限的,他们把书中兔子的动作、表情、样子表演得惟妙惟肖,在一阵阵的欢笑中,学生不仅体会了爱的气氛、快乐的童趣,也尝到了绘本带给他们的欢乐。

在不断“引”和“导”的过程中,绘本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学生尝到了阅读的快乐,体会到了阅读的幸福。学生不知不觉地喜欢上了阅读。

二、课堂指导,教会方法

当学生认识了一定数量的汉字之后,阅读也从看图过渡到读字。如何指导低年级学生阅读文字类的书籍呢?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最主要是教方法。孩子有了阅读的兴趣,这是良好的开端。但是学生如果只是泛泛地阅读,没有深入进去,那只是一种“看热闹”的阅读,而不是真正“看门道”的阅读。那样的阅读只会游离于书本之外,领会不到书本的内涵,更不可能和作者产生共鸣,也不会体会文章的情感。如此下去,就失去了阅读的意义了。为此,我们教师就要利用课堂的主阵地,具体指导学生阅读,启发学生思维,使其真正走进文本,体会情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

我每周都会利用学校开设的校本课,具体指导学生阅读:拿到一本书,首先看封面、书名、作者、出版单位,再看看目录,从中了解书里大概讲的什么内容。其次,看插图读文字。书中色彩鲜明又生动活泼的插图,无疑会吸引学生的眼球,会帮助学生理解文字的意思,使书中的内容更形象具体;而文字又能补充插图无法表达的内容,因此要图文结合着看绘本。再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还应充分发挥“烂笔头”的作用,圈划、写简单的体会。最后,书看完以后,可以把自己读到的以讲故事或做读书记录卡的形式与家长、老师、同学交流。在学生明晰了这种阅读方法后,我先在课堂上陪着学生阅读,边读边指导,然后让学生在家自己阅读也用这样的方法。得法于课堂,用法于课外,学生习得了阅读方法,读起书来自然事半功倍。

三、家校携手,培养习惯

教育不仅仅只是学校的责任,孩子的教育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家庭教育是教育中最不可缺少的阵地。要想让学生养成好的阅读习惯,学校和家庭必须紧密地配合,共同携手,形成合力。我在教学中,经常会召开家长会,利用家长会的时机,宣讲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家长先从思想上重视孩子的阅读习惯培养,继而要求家长紧密配合,在空余时间引导督促孩子阅读,做好孩子的阅读引路人。此外,我还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

1.阅读作业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坚持每天阅读。我每天都会布置一定的阅读作业,用校讯通的形式发给家长,让家长心中有数,明确任务,有条件的,尽量陪着孩子进行亲子阅读,没条件的家长也要做好督查工作。等到第二天上学时,学生给组长汇报阅读的内容和页码,组长如实记录。这样,有布置,有落实,在制度的约束下,学生逐步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2.微信发圈

每接手一个新的班级,我都会建立一个班级阅读微信群,让家长进入该群,有什么问题及时交流,同时要求家长每天晚上把孩子阅读的照片或阅读视频发到群里。我无论多晚都会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欣赏着学生的阅读照片或视频,我既激动,又高兴,对于表现好的学生我会给予适当的奖励,阶段性地评选“阅读之星”。坚持一段时间后,就连平时成绩比较差的学生,也能在完成作业后自觉主动地阅读课外书籍。看到学生愿意与书为友,真的很欣慰。学生在家长的督促下,老师的鼓励下,阅读习惯的养成自然水到渠成。

3.读书存储

我们在银行都有存折,我便灵活地迁移运用到阅读指导中来,利用类似的读书存折,激励学生阅读。学生每读完一本书,就会在存折中存下,家长帮助记录,最后进行评比,看谁存折最富有,进行表彰。换一种阅讀方式,学生兴趣更浓,习惯更好。

4.吐露心声

有入就得有出。读书只是入,能把阅读的感受或想法写出来,才是阅读的更高层次。为此,要求学生写读书笔记,记录自己偶现的思想。由于低年级学生识字有限,要求不高,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可以学生口述,家长记录,也可以借助拼音学生自己写写,哪怕就一句话,也是收获。这样,既提高了阅读效果,又促进了理解阅读内容。

四、有效拓展,打造平台

小学生自控力不好,情趣不能持久。为让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能很好地坚持,我开展了许多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学生在活动中展示课外阅读的成果,获得阅读的喜悦,体会阅读的快乐。如,在班级成立了读书兴趣小组,安排组长定期检查,展示优秀“读书个人”,并拍照张贴在班级,进一步促进良好读书风气的形成。同时利用语文活动课,开展“好书大家读”的活动,让学生逐一介绍自己阅读的好书,放在教室的图书架上,进行全班传阅,资源共享。在这些活动中,同学们热情高涨,经验介绍,取长补短,收获不小,为学生打造了阅读的平台,真正做到老师搭台,学生唱戏,也大大调动了学生阅读的兴趣。

阅读课堂需要内外结合,既要课内阅读,又要课外阅读。课内阅读教会学生方法,课外阅读开拓学生的视野,学生的成绩也会在阅读的带动下有所提高,可谓是一箭双雕。良好的读书习惯,使学生不再是井底之蛙,局限于课本那几篇可怜的文章,而是遨游在书海,享受着浸润书香的童年,一路逐梦前行。

邢燕子,江苏徐州市铜山区房村镇中心小学教师。endprint

猜你喜欢
拼音绘本课外阅读
绘本
绘本
绘本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
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