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阅读速度的有效路径

2018-01-10 07:51范秋盛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7年12期
关键词:限时常识速度

阅读是语言学习的主要环节,是人们获取知识与信息的重要途径,是学习者接受吸收并内化语言知识及其所承载信息的一种心理过程。《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同时要求高中生“能阅读理论类、实用类、文学类等多种文本。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最近教育部考试中心修订的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也提出,2017年高考中要“适度增加阅读量,考查信息时代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的快速阅读能力和信息筛选处理能力。”也就意味着,高考作为高校人才选拔性的考试是允许有考生完不成试题的现象出现的。由此可见,提高学生阅读速度迫在眉睫。

一、注重知识积累,打好快速阅读基本功

基于知识匮乏影响阅读速度主要表现在词语积累匮乏、语法知识匮乏、科学常识匮乏等方面,这些方面的知识积累很重要。现如今,很多的语文课堂教学包括相当一部分所谓优质课进入了一个疏于基础知识教学的误区。或许是觉得太小儿科,或许认为与高考没有直接关系,很多的课堂已经没有词语教学环节,语法知识教学甚至没有列入教学计划,对于阅读教学中涉及的一些文化常识、历史常识、自然科学常识视而不见,大讲结构章法,深入探究讨论。改换篇目,就责怪学生太笨,读不懂。试想没有知识的积淀,阅读的障碍无法扫除,他又怎能读得懂?知识的积累必须一课一课老老实实地下苦功夫,日积月累,聚沙成塔。

二、比较阅读训练,激发快速阅读的兴趣

要想让学生改变以往阅读的陋习,必须让他对快速阅读产生兴趣,乐于接受,从而积极改变。兴趣的产生不是靠老师讲出来的,是在比较的实践中自然产生的。好比要用天然气取代传统的石油液化气,老百姓在使用中比较出其更便捷、更洁净,自然就选择天然气了。所以,提高阅读速度首先要有比较阅读训练。可以是同伴比较,也可以是自我比较,也可以两者结合。同伴比较先给学生分组,同样的文本、同样的问题,给一个小组阅读前讲授快速阅读的一些方法并督促他们有意避免一些不好的閱读习惯(当然不可能立刻矫正过来,临时的效果还是有的),另一个小组则是原生态阅读,最终比较两个小组的用时和效果,交流反馈。自我比较则先让每一个学生原生态阅读,再呈现同等难度的另一文本,讲授快速阅读的方法后阅读,最后比较前后的用时和效果,自我感受孰优孰劣。经过数次的比较阅读训练,学生真正享受到快速阅读的红利,自然对快速阅读充满兴趣。

三、限时阅读训练,提升快速阅读专注力

快速阅读训练不是简单的交代和布置,而是应该有着严格的限时训练计划。人不可能长时间高度专注,而且人有着天生的惰性。慵懒的姿态是最舒服的姿态,懒懒的阅读也是最让人感到舒适的阅读。提升学生阅读的专注力、拓宽视域、减少回眸重读必须进行有效的限时训练。选择难度合适的文本,配上明确的试题,限定适量的时间,集中训练,及时反馈。长此以往,学生专注的时间将会变长,视域更宽,回眸重读的次数大大减少,阅读的速度将会得到有效提高。

四、渐进阅读训练,增强快速阅读获得感

快速阅读训练必须循序渐进,每一次训练都要让学生有显著的获得感。切忌好高骛远、一步登天,否则容易让学生畏难而退。渐进阅读训练要在三个方面循序渐进:一是时间上逐步延长;二是文本难度逐步加深;三是训练频率逐步提高。提高阅读速度的训练是艰苦的过程,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还要与之前的阅读陋习作斗争。起始阶段时间一长就容易懈怠,以5-10分钟为宜,逐步提高到20分钟、30分钟。起初应以简单的文本作为训练素材,然后逐步加深难度。艰深的文本本就充满阅读障碍,阅读的时间花费本就较长,学生一开始就阅读艰深的文本将很难有快速阅读的获得感、成就感。训练的频率也要循序渐进,起初以一周2次为宜。短期的高频训练,貌似见效很快,但容易让学生厌倦,从而排斥训练。

实践证明,学生通过系列的快速阅读训练,阅读速度明显提高。不但丝毫没有降低文本理解的效果,反而因为阅读更加专注,而变得更加细致,理解效果也更好了。当然,提高学生阅读速度的方法和路径还需要进一步探寻,路漫漫其修远兮。

范秋盛,江苏扬州市公道中学教师。endprint

猜你喜欢
限时常识速度
速度
提前预登记,免费参观
限时写作,由“扶”到“放”
近视600度以上,这5条常识务必知道
找茬儿
比速度更速度——“光脑”来了
回归常识
超越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