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课文插图 促进语文教学

2018-01-10 07:52赵祎云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7年12期
关键词:纸船盘活情趣

在小学阶段,教师要善于“盘活”课文插图,不仅有利于激发学习情趣,还能帮助孩子们更好地学习课文内容,同时有利于培养他们认真观察、思维想象、语言表达等方面的必需能力和良好品质。

一、善于“盘活”插图,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情趣。喜欢图画是儿童的天性。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颜色鲜艳、生动形象的课文插图不仅装饰了教材文本,而且深深地吸引着学生眼球,更加激活了课堂学习情趣,点缀了无数稚嫩纯净的“心空”。比如《小小的船》,插图中那美丽的星空、弯弯的月牙以及可爱的小姑娘,勾勒并呈现出了一种宁静美。笔者以“图文互动”等形式进行教学:首先让小学生说一说在插图中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接着顺势引导——文中小诗所描绘的就是这样一幅美妙图画。就这样,他们很自然地很快乐地走进了课文学习之中。再如《太空生活趣事多》,笔者首先引导小学生观察文中插图,在发现了不同寻常现象后他们提出疑问:宇航员为什么要穿鞋底带“钩”的鞋子?地板又为什么要设计成这个样子的呢?如此质疑,表明了孩子们能够认真观察,尚未见面就已经与文本之间有了一种亲近感,并且在内心中已逐步生成了求知探究的期待和力量。在这种心态情形下进入课文活动程序,其教学效果是不言而喻的了。

二、善于盘活插图,有效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小学生在课文阅读学习中往往会遇到障碍或者“拦路虎”现象,比如对于一些字、词、句等意思的不理解,这种情况下,借助课文插图来联系理解是最直观有效的一种途径和办法,可以通过化形象为具体收获事半功倍的效果。以《纸船和风筝》教学为例。有学生被“纸船漂啊漂”“风筝乘着风,飘啊飘”中的“漂”和“飘”难住了。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这确是一大难点。有鉴于此,笔者同时引入了两张课文插图,让学生弄清楚纸船和风筝是如何帮助小动物找到好朋友的。有了这种方法,他们很快乐地发现两字之间的区别——原来纸船是顺着水而来的,所以要用带“三点水”旁的“漂”;而风筝是靠风飞上天的,所以要用带“风”字旁的“飘”。课文插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由此可见一斑。再如《邮票齿孔的故事》,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阿切尔是如何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住的?”这个问题,笔者只是引导他们观察图中阿切尔的动作、眼神、所站位置以及跟其他人进行对比,就很轻松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三、善于盘活插图,有效训练学生观察能力。“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在这里,观察是智慧最重要的能源。”培养观察能力应从低年级注重开始。如《棉花姑娘》中共有四幅插图,可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三幅描绘了棉花姑娘生病时在向别人求助的情景,第四幅则是七星瓢虫帮助她治好了病。为了培养学生有意观察的能力,笔者有针对性地引导他们按照上述思路进行比较——说一说棉花姑娘在生病时和健康状态下的情况有什么不同之处。通过观察和比较,小学生不仅知道了这样的区别,而且为进一步理解“蚜虫的可恶”“棉花姑娘对医生的盼望”作出了良好铺垫。值得一提的是,教师要本着“鱼渔教学”原则,逐步教会学生善于观察的方法。如观察“人物图”,主要是看清楚图上“有哪些人,分别在做什么”;而观察“景物图”,要遵照“顺序”进行。掌握了这些方法,他們就会在“熟能生巧”中逐步地收获情趣和信念。

四、善于盘活插图,有效培养学生想象能力。课文插图是一种“非连续性阅读文本”,它虽然是静止状态下的,却能从中充分反映某一瞬间的情节或形象。我们只有通过“激励、唤醒、鼓舞”式的引导,把画面“盘活”起来,(这也是一种“留白”与“补白”现象)才能让学生大脑对画面上的情节和形象进行有效补充,才能从潜移默化中逐步培养他们的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能力。以《我要的是葫芦》教学为例。其中学习伙伴提示如下:“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呢?”这一问题实质上就是对“画面再加工”的有效启示和变相引导。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笔者引导小学生认真观察种葫芦人的表情和动作,让他们围绕着“吃惊、不明白”来进行自己的思考和合理化想象,并且与同桌或多人小组内成员相互讨论交流,进而给出了画中人物形象的内心解读。一幅静态的插图,在有了内心语言的补充之后,人物形象才能逐步地丰满起来,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课文插图是教材文本内容中的有机组成,它具有文本装饰、补充和说明等基本功能,如果有效利用好插图,可以发挥出不可估量的作用。

赵祎云,浙江诸暨市山下湖镇中心小学教师。endprint

猜你喜欢
纸船盘活情趣
西曲河村:盘活一座山 带富一方人
纸船
“五侨联动”盘活 社区侨务出新
还得靠国庆档盘活 2019年10月电影票房排行榜
爱情趣数字
夏虫情趣
细致描写再现情趣
纸船湖面漂
盘活存量与扩大增量齐步走
四格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