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运用

2018-01-10 08:01董芳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7年12期
关键词:教学效果词语案例

自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社会急剧转型,教育也面临着巨大的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满足不了现代社会教学需要。而在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中以教师课堂授课为主,学生成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这样的教学会使得课堂教学枯燥无味,严重影响到教学效率的整体提高,大大削弱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因而教师必须积极主动改变传统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探索案例教学法的合理应用,调动学生的自主性,以学生为主体,实现实践与课堂理论知识结合,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创设合理的案例情境

合理的教学案例情境是案例教学法的重中之重,是案例教學法实现其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创设教学案例情境是不可或缺的部分,教师在了解学生日常生活的基础上,主动挖掘课本教材与生活资源的结合点,将其展示于课堂,为学生创设合理的教学案例情境,引导学生自主表达对案例的观点看法。其中尤为重要的是情境创设必须逼真、赋予情感、有影像感。案例情境逼真可以使得学生迅速进入情境之中,在情境中赋予情感使得学生可以体会到文本中情感所致,有影像感是要求情境设立必须采用多媒体设备进行。

例如,在教授《望庐山瀑布》一古诗时,结合学生年龄段较小的特征,而古诗仅仅几十个字的晦涩难懂,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庐山瀑布的短片或者图片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再比如在学习《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时,教师可以布置学生课前预习课文,查找资料了解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及具体内容,而教师借助多媒体设备展示圆明园盛况与劫难,使得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和课堂学习中明白民族复兴的意义。

二、运用充实的案例文本

案例教学法的最终目的是引导学生更好理解文本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因而在日常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关注知识体系的建立,发掘知识间的关联,使得学生可以根据案例文本内容及场景理解学习课文,感受文本的感情思路。同时,鉴于小学生年龄教学、语言理解能力有限,一些抽象词语成为教学难点,教师应将抽象案例转化成易于理解的具体形象的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案例文本内容。再者,教师可以采用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场景,帮助学生解决与课本内容相关的生活问题,对学生提出问题的行为进行鼓励,并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最后师生互动得到结论,以提高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

比如,针对晦涩难懂的词语“军国主义”,这种抽象的词语小学生难以理解,教师直白地告诉学生其字面意思,学生也难以理解词语的具体内涵,此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一些日军侵华短视频或者影片集,使得学生将其幻灯片与日常自己观看过的电影和课外书相结合,强化学生日常积累的记忆,接着再为学生解释词语的具体含义,使得学生在案例中认识词语内涵。再比如针对一些成语“刻舟求剑”、“对牛弹琴”等,可以借助一些漫画以幻灯片的形式展示给小学生,使得学生从字面意思理解入手,详细认识到其深刻意义。

三、开展详细的案例分析

案例教学法中“案例”二字尤为重要,实现教学效果就在于案例的选择必须具备深入分析的条件。因此精心选择教学案例并深入分析是案例教学法实现的核心要义。第一,在分析教学案例时,教师精确定位自身,引导学生尽快融入情境,在案例情境中掌握案例阐述的实际情况。第二,教师应事先研读案例,注意案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针对问题作出相应的解决方法。第三,教师应将问题进行分类,基础性的问题由其带领学生仔细琢磨和讨论,并解决问题,做好归纳总结,而即时性的问题,就要在解决基础性问题的前提下进行综合处理,结合现有的知识理论及案例背景,提出综合性的解决办法。

比如,在教授《林海》一课文时,教师可以事先准备一些林海照片做成幻灯片,将课文中的教学重点划出来,结合实际案例,由学生在课堂上对教学案例进行分析,师生共同探究学习。在其探索过程中,以学生为主、教师在旁作为引导者,使得学生可以得到与案例贴近的分析结果,最后,由教师进行学生答案的点评和补充,从而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随着现代社会节奏的不断加快,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借助案例教学法,这样不单单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更能在教学实践中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案例教学法必须重视设立合理的案例情境、采取合适的案例文本、案例分析深入,这样才能确保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引导学生形成自主研究、自主探索的良好习惯。

董芳,山东淄博市张店区傅家实验小学教师。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学效果词语案例
容易混淆的词语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一枚词语一门静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
抓好课的结束部分 深化体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