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的内涵及实践策略

2018-01-10 08:04张春才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7年12期
关键词:外因学习动机课程标准

自从实施教学改革以来,在长期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我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努力,现已逐步探索出一条适合课堂教学的成功之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模式,下面从理论层面谈一下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一、有效教學的内涵

如何正确理解有效教学的内涵,各有差别。我的理解是,所谓有效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师生双边的互动过程,遵循科学的教育教学规律,以最优的教学方法,用最少的教学时间,达成最佳的教学目标,使教学主体得到最优发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它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诠释,即“三有”:有效果,有效用,有效率。

有效果:是有效教学的最直接、最充分的体现,是课堂教学的结果是否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的综合体现。对此,我在课前备课时,在认真研究教材的前提下,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并在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下,采取最优的教学策略和相对完善的教学步骤实施教学。从而据标依本,制定教学内容,既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又兼顾基本技能的训练,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渗透恰当的思想品德教育,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做到教得其法,学得其实。从而避免了因目标过高造成的教师教得累,学生学不会的不良效果。变学生厌学为乐学,变只有少数学生学为全体学生积极参与。达到节节有效果,人人有效果,这才是有效教学的本质之所在。

有效用:简言之就是有实际用处,也就是学以致用,这是有效教学的终极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重视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我还尽量将语文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训练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既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又适时进行思想教育,做到文以载道,文质兼美。要用智慧的双手去创造财富,不能好逸恶劳。经过不断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灵活运用知识和举一反三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探求新知的强烈欲望,为树立终身学习意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有效率:就是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尽可能多的教学内容,且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这是有效教学的根本体现。我在追求“用最短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的同时,更注重在一定时间内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理解运用的程度,以及学生学习状态和注意力投入的程度。为了达到这一点,在引导学生解决难题时,我非常注重寻找解决问题的切入点,通过采用启发式使教学难题迎刃而解,让学生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精神愉悦。

二、不同的学生,不同的设计

1.为了使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我在教学中采取了如下策略:开展目的性教育,以期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唯物辩证法认为:良好的学习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光有教师引导这一外因是不够的,学生自身的学习动机才是推动学习进步的内在动力。它关乎学习效果的好坏,是学生内在潜能得到充分发掘的真正原因。积极而强烈的学习动机直接影响学习活动本身,学习效果也必将最佳。同时对学生进行学习责任感的教育,让他们明确学习的社会意义和家庭意义。

2.教学的激励策略在教学中起重要作用。不同的学生能力是不同的,决不能一律要求,搞一刀切。对差生多一分激励,少一分批评和责备,有时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表扬艺术的恰当运用甚至比耐心的说教更重要。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会心的微笑,都可能成为学生学习进步的动因。

3.设计恰当的情境教学是激发学习兴趣的必要条件。课前创造良好的情境,会诱发学生不自觉的进入到学习中来。情境是孕育灵感的外因,在一定的情境之下,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会活跃起来,学习的积极性也会被激发,然后在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梯度教学,会使教学目标在轻松愉快中得到实现,也会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4.采取分层次教学,使所有学生获取成功的体验,当前学生的个性差异明显,学习能力千差万别,“大一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教学要求,也不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怎样面对全体学生因材施教,是我们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采取分层次教学是十分必要的。这就要求我们要从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了解他们的个性差异,分层次为他们制定教学目标,以便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聪明才智,使他们各得其所,和谐发展。

课程标准是一定的,但我们面对的学识却是不固定的,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去实施课程标准才是可行的,才能使有效教学真正落到实处。

张春才,吉林长春市九台区西营城中心学校教师。endprint

猜你喜欢
外因学习动机课程标准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浅析如何使普通高中学困生爱上英语
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探析
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